這首曲是根據原著中賈寶玉的一段唱詞譜曲的歌,這些詞句唱出了賈寶玉對大觀園中的眾多女子悲切命運的嗟嘆,也表達了他不變的痴和情,它唱出了痴情兒女不勝相思之苦,灑淚泣血的愁苦之情。紅豆曲是八七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插曲,先後出現兩次,第一次是寶玉與薛蟠等人聚飲之時,第二次是賈府被抄沒落之後,如果說要用一個字來概括賈寶玉,那應該就是痴。這首紅豆曲原本是賈寶玉在酒席間即興而作的小調,但當賈府敗落之後,紅豆曲再次響起,唱的卻是對世事無常的感慨萬千。賈府被抄以後,寶玉流落到海邊,打開手絹,包裡面是黛玉送他的玻璃繡球燈的碎片,此時紅豆曲響起,伴著一幕幕往事湧上心頭,真是悲絕,千古妙哉。
賈寶玉是一個痴情至極,率性而為的人,他認為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世界如鮑魚之肆,女人世界則若芝蘭之室,因此,他對大觀園裡的女兒們自然是比別人多了幾份關心和愛憐。其中作為金陵十二釵之一的迎春,容貌甜美,心地善良,但她性格懦弱,逆來順受,命運可悲可嘆,父親賈赦為了官場的升遷,執意把她許配給了被稱為小人得志便猖狂的惡棍孫紹祖,迎春出嫁後,慘遭丈夫虐待的遭遇傳到寶玉的耳朵裡,對二姐姐心疼不已的。寶玉便常常到迎春出嫁前所居的紫菱洲館徘徊。可是紫菱洲館已人去樓空,草木凋零,目睹著這一切,寶玉的內心更覺悲涼,會比寫下了這一曲懷緬迎春往日時光的紫菱洲歌。
紫菱洲歌是賈寶玉因迎春出閣嫁惡棍孫紹祖的傷感之作。也是對迎春出嫁後人去樓空,草木凋零的舊居環境的宿命感慨,此曲委婉傷感,催人淚下,唱出了寶玉心中的那份悲涼與冷清。除了對姐妹迎春的憐惜之外,寶玉對自己的丫鬟晴雯也是一片痴心!晴雯是寶玉的大丫鬟,風流靈巧與林黛玉相近,晴雯去世以後,賈寶玉為晴雯寫下了悼詞,芙蓉女兒來。賈寶玉以無限惋惜的心情,追悼自己和晴雯近五年八個月的相處時光。而早已將紅樓夢深深烙印在心裡的王立平,自然也要為芙蓉女兒誄譜上一曲。可沒想到,這首歌竟然成為紅樓夢組曲中最富有爭議的一首歌。晴雯長得風流靈巧,是紅樓夢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
她眉眼兒有點像林黛玉,口齒伶俐,聰明靈巧,出類拔萃,常常得理不饒人,因此遭到很多人的嫉妒,最終被趕出了大觀園,在表兄家中憤恨而死。您可能會奇怪了,為什麼晴雯如此悲慘的命運?王立平卻選擇為她配鮮活明快的曲調,有人於是提出質疑,說晴雯歌的曲風和歌詞不符,那麼王立平這是何用意,其實晴雯雖眉眼好像明媚,性格卻不同於林妹妹,她是靈慧嬌俏偏右,拳無心悸,心比天高,卻又身為下賤,這就註定了她一生命運的悲劇,這也是詞曲的基點。所以無葬花吟的悲切有著晴雯式的明朗,而王立平在創作中有一部以悲傷的情調來哀悼晴雯,而是以輕快的節奏還原一個可愛而富於靈氣的少女形象,讓鮮活快樂的晴雯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有人說芙蓉女兒誄是對晴雯人格悲劇的憫惜,更是對黛玉人格悲劇的愛惜。然而,芙蓉女兒誄不只是到晴雯或黛玉,更是對大觀園所有冰雪般純潔花月般美麗金魚般尊貴的女兒們的惋惜之歌。因此,在為大觀園裡這些女子們創作這些歌曲的過程中,王立平總是深深地沉浸其中,經常是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而他更是為其中一位女子創作完歌曲後,趴在鋼琴上淚流不止,久久不能平靜,這個人又是誰呢?探春是賈寶玉同父異母的妹妹,在賈府女兒中排行第三,她是紅樓眾姐妹中性格最直爽剛烈的一個。為探春遠嫁譜寫的分骨肉,也是全劇音樂氣勢最恢宏最為悽厲的一首。的紅樓夢第五回中,賈寶玉第一次夢遊太虛幻境仙姑售假,加在天之靈所託來教化,加寶玉的政策判詞,以及預示金陵十二釵命運的紅樓夢曲,都預示了探春將來的命運是遠嫁他鄉,而這首歌曲正是描寫了探春遠嫁的當天全家人為她送別淚流滿面的場景,紅樓夢的深沉,其中不但有著亙古不變的複雜人性,更有著飽經滄桑的細膩情感。王立平回憶這整個創作過程,他自稱從未有過靈感的會晤,如果說有1986年年底寫最後一曲分骨肉的時候,他回憶說,當時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情感強迫著自己要把它寫下來,那是在1986年12月的一天早晨,歷經了幾年的創作過程,王立平已經習慣了每天早晨開始創作。這一天,當他琢磨著曲調。讀到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這句詩,王立平突然被觸動,他仿佛真切地看到有一個文採精華觀之忘俗的女子身披嫁衣,眼中滿含不舍與哀痛,吃吃回望的場景,除此以外,王立平還把原著中預示著人物命運的幾首判詞和歌詞與音樂巧妙地結合起來,譜寫成歌曲,這嘆香菱就是其中之一!
香菱是甄家的掌上明珠,卻在三歲被騙子拐走,十二三歲時又被薛蟠強買為妾,誰能想像得到曾經嬌生慣養的小姐,最後會淪為一個讓人作賤的奴才,並最終香魂返故鄉。這首曲子委婉悲泣,給人一種痛斷肝腸的哀傷。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王熙鳳在紅樓夢12金釵中是聚光燈下最為濃墨重彩的一位,她直爽潑辣,精明能幹,但也有著陰險毒辣的一面。她富貴時呼風喚雨,敗落後草蓆裹屍,這命運似乎和她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曲,作者為其譜寫的主題歌聰明類紅樓夢中難得的一首快節奏歌曲一。這首歌曲用嘆息的語調,短小的詞句和不斷重複的旋律,演繹著對人生的譏諷和嘲弄。除了這些大觀園的金釵們,王立平還為另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創作了背景音樂,這個人又是誰呢?
劉姥姥,紅樓夢中不多見的喜劇人物,雖然她在劇中只出現了三次,曹雪芹大師也沒有為他留下詩句和判詞等,她樸實憨厚的性格和莊稼人特有的靦腆,改變了大觀園裡一成不變的節奏曲,作者王立平先生為她設計創作出了簡單詼諧的旋律,一把三弦,一隻二胡,就描畫出了劉姥姥這樣一位樸實憨厚的村婦形象,突出了他特有的性格。而曹雪芹把劉姥姥請進園中就是以此來展示家族的鼎盛時代,當然,觀眾們也隨著劉姥姥的視角,仔細感受了一下賈府的榮耀和奢華。巧妙的音樂對白烘託出一個樸素滑稽的劉姥姥的形象,尤其是劉姥姥吃酒帶醉時的音樂,給人一種幽默詼諧,輕鬆愉快的美感,歷經坎坷,傾盡心力音樂創作中獲認可,王立平竟然力排眾議,找了一位外地的業餘歌手陳力。新人陳力不負眾望,完美演繹傾倒世人,他將自己的情感完全注入到歌聲中。
關於紅樓夢的解讀,關於夢中人物命運的猜想一直以來都莫衷一是,然而王立平譜寫的紅樓夢音樂卻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同,王立平說,自己把所有的才華都獻給了紅樓夢,事實上,他確實做到了歷經了四年半的空前磨難,他為紅樓夢的音樂創作傾盡了所有的心力,然而當譜曲時遇到的所有坎坷都歷經下來,之後,當音樂與影相合在一起製作時,王立平卻躲在家裡沒敢去看,這又是為什麼。因為紅樓夢音樂的創作是前無古人的,他並不能確定自己創作的歌曲是否也是觀眾心目中的紅樓夢,為此,他實在是心裡沒底,如果導演這個時候說歌曲和電視畫面對不上的話,他真不知道該如何重寫了,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導演交代。可是沒想到最後王扶林導演告訴他,音樂特別合適,片子不用動就像對著剪的一樣,可是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情也讓王立平急得抓破了頭皮,到底是什麼事呢!
精雕細琢的紅樓夢組曲創作完成以後,必須有個合適的人來演唱,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歌曲創作之初,就有許多著名歌手像王立平毛遂自薦,但卻都被王立平一一婉拒了。最後,王立平竟然力排眾議,找了一位外地的業餘歌手陳力來演唱,陳力是王立平在長春的一次聯歡會上偶然發現。在此之前她是長春一汽流水線上的化驗員,沒有多少演唱經驗,從汽修廠直接進入紅樓夢劇組他一呆也是三年,和其他演員一樣,他也參加了紅樓夢培訓班的學習,還在劇中客串了一節演了劉叟。那麼王立平。為什麼要找這樣一位新手來完成如此分量的演唱任務呢?因為王立平認為,唱紅樓夢需要的是技巧之外的純真,這種青澀感已經形成,演唱風格的專業名家不可能具備。和演員只選新面孔一樣王立平也不希望觀眾在看,在聽時去聯想演員過去的形象,他要的是一種初來乍到的純純的,略帶生澀的音樂感覺。但是訓練一個新手,就像打磨一塊璞玉一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陳力雖然唱過京戲,有一定的音樂基礎,嗓子也好,但他沒進過錄音棚,離專業歌手還差得遠。
王立平除了教她怎麼用音樂塑造人物,還要教她視唱練耳等基本功,他教了一個多月,從一個字一個字地唱。陳力唱的每一個字音,虛實停頓拖腔,都是一點一點精心設計出來的。當時陳麗的丈夫因故身亡,或許是感懷身世,她將自己的情感完全注入到歌聲中,唱的蒼涼悽美,肝腸寸斷,動人魂魄。央視原副臺長阮若琳後來還給王立平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們鬆了一口氣,這就是我們要的紅樓夢。我們懂了,你為什麼要請這樣一個人來演唱,這一切都歸功於王立平對人物命運的把握和對作品的理解,每個人看紅樓夢都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在不同的年齡段觀看的視角也會不同,得到的感悟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別。
有人說青春年少時第一次看紅樓夢時最喜歡的歌曲是題帕三絕,紅豆曲和枉凝眉這幾首因為歌中隱藏著對懵懂愛情的渴望,長了幾歲後再看紅樓夢就比較喜歡分骨肉,葬花吟,因為有更成熟一點的家庭和親情觀念在裡面,再後來在社會上幾經挫折飽嘗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後,第三次再看紅樓夢,突然聽到聰明雷時就淚如泉湧了,悽婉的女聲伴著王熙鳳被拖曳在厚厚積雪中散亂的髮髻,多少辛酸淚,多少紅塵夢多少,世俗事都只是過眼煙雲,隨著歌聲回憶整個音樂創作過程。王立平曾經充滿感慨地說,我受到的磨難是空前的,對這些作品我真的是傾心傾力,花了四年半的時間,每一首曲子王立平都做到了極致,他說,紅樓夢音樂是目前自己所有作品中經歷的時間最長,付出的辛勞最多,例行的磨難,遭遇的困難,最多的一部作品,是正因為曲作者對紅樓夢如此的痴迷,如此的眷戀,如此的不舍,才創作出了如此的傳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