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今天的秋水說歷史讓我們來聊聊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與畫。依稀記得在小學課本裡面王維有一首名叫《畫》的詩,「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首詩據說是王維九歲寫的,全詩語言雖然清新樸素但其中韻味無窮,歷來是人們傳誦的經典。而王維的詩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在這首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王維,字摩詰,太原人。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從他的字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一心向佛之人,摩詰的本意在佛教裡是一個菩薩名「維摩詰」,正好與他的名字連在一起。維摩詰是佛陀的一個俗家弟子,精通大乘佛教教義,修為甚高,即使很多出家的弟子也不能趕上他。王維自號摩詰居士,他把維摩詰視為楷模,自己也在家修行佛理。
王維可以說是一個神童,九歲的王維就開始寫文章,並且已精通草書和隸書,諳熟音律。岐王李範很器重他。王維準備參加科考,岐王就對他說:「你寫的詩,真的是出眾而不凡,你可以抄上幾首,用琵琶樂最流行的調子譜上一曲,然後跟我到九公主那兒」,王維想都沒想就照辦了。
這一天,多個女伶人圍坐在王維的身邊,由王維用琵琶獨奏自己的作品,九公主問王維所奏的什麼曲子,王維回答說:「這首曲子叫《鬱輪袍》。」接著出示自己的詩卷。九公主驚訝地說:「這些都是我平日吟誦的詩,以為是古人所作,原來卻是你的佳作啊」九公主便邀王維坐在上座,說:「京兆府這次的鄉試若能得這位考生為解頭,那可就榮耀了。」於是九公主極力四處推薦王維。開元十九年,王維以狀元及進士及第,後提拔為右拾遺,又升遷給事中。
王維還是一個忠心不二的高潔之人,安史之亂的時候,亂軍攻陷了當時的東西兩京,唐玄宗被迫離京逃跑,王維未能趕得及跟隨皇上,被叛軍所擒獲,於是他吃藥裝成啞病。安祿山愛惜王維之才,逼他到洛陽去擔任偽朝廷的給事中這一個官職,把他拘禁在普施寺中。叛軍的將軍在凝碧池擺設了酒宴,把梨園的樂工們全部召集來演奏助興,王維悲痛地賦詩說:「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此詩傳到皇上行宮所在之處。叛軍被平定後,任偽朝廷官職者都判了罪,惟獨王維被免罪。後來他官至尚書右丞。
王維的詩可列入唐詩中妙品的上上等,他的畫思也是這樣。至於山陵、河流、平川、遠樹,雲的態勢,石的顏色,都是天賦的悟性才能達到,不是一般人能學會的。王維作詩說他自己:「當代謬詞客,前身應畫師。」後人評論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真是一點沒錯啊。有個客人拿《按樂圖》這張畫給王維看,王維說:「此畫表現的是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的情景。」客人拿畫去與演奏對照,果然是這樣。
王維誠摯地信奉佛教,吃素食,穿沒有染色的衣服,妻子去世後不再續娶,過了三十年獨身生活。他的別墅在藍田縣城南的朝川,田莊內亭臺樓館相望。王維曾寫他自己別墅莊園的景物奇勝,天天與文士丘為、裴迪、崔興宗等人在田莊內遊覽賦詩,彈琴飲酒自娛。後來他上表請求將田莊改為寺院。王維臨終時,寫信辭別親友,放下筆後就去世了。唐代宗派人尋訪王維的文章,王維的弟弟王縉搜集了王維的詩文編成十卷進呈皇上,這些詩文流傳至今。
作為唐代最著名的詩人、畫家之一,王維山水詩與孟浩然並稱為「王孟詩派」,而王維既「精於畫」,又「善於詩」。 畫是靈魂的藝術,詩又是語言的藝術。王維不僅以畫為詩,把繪畫的多彩的成分融入到了詩境當中去,而且以詩作畫,充分發揮詩意象的獨特功能,從而點睛了描繪的畫境。所以這才成就了他的詩作對於繪畫的美,既能入乎其中,惟妙惟肖,又能出乎其外,巧奪天工。這就是王維「詩中有畫」的美學所在。最後小編祝願大家的生活中也如同王維的作品一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