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剪紙在中國農村是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剪紙,顧名思義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係,逢年過節抑或新婚喜慶,人們把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窗紙或明亮的玻璃窗上、牆上、門上、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鬱喜慶。
近日,安丘市人民醫院退休幹部王立群先生向安丘市檔案館捐贈了《龍騰中華》剪紙作品。 王立群此次捐贈的這宗剪紙作品,傳承了紅色文化,豐富了檔案館館藏,將在安丘市檔案館得到永久珍藏。
王立群出身於書香門第、軍人之家,自幼受父母及軍中文化薰陶,酷愛中華民族文化與紅色文化,六歲開始習作書法繪畫剪紙至今。他善於繼承傳統,敢於突破,勇於創新,將書法、繪畫、版畫、篆刻融入到中華古老的剪紙藝術中,在探索開拓中求發展,其作品生動傳神,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深受群眾的喜愛,眾多媒體予以宣傳和報導,作品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等單位和個人收藏。。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隨著剪紙表現形式的探索和發展,彩色剪紙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漸增多,有點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噴繪、勾繪和彩編等。諸種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獨到之處:點染剪紙滋潤、裝飾性強;套色剪紙脆利、色塊鮮亮;分色剪紙分色截然、色感豐富;填色剪紙則單純、潔淨、鮮明,均給人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