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作品傳承中華民族文化

2020-12-21 明天過後依舊是晴天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剪紙在中國農村是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剪紙,顧名思義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係,逢年過節抑或新婚喜慶,人們把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窗紙或明亮的玻璃窗上、牆上、門上、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鬱喜慶。

近日,安丘市人民醫院退休幹部王立群先生向安丘市檔案館捐贈了《龍騰中華》剪紙作品。 王立群此次捐贈的這宗剪紙作品,傳承了紅色文化,豐富了檔案館館藏,將在安丘市檔案館得到永久珍藏。

王立群出身於書香門第、軍人之家,自幼受父母及軍中文化薰陶,酷愛中華民族文化與紅色文化,六歲開始習作書法繪畫剪紙至今。他善於繼承傳統,敢於突破,勇於創新,將書法、繪畫、版畫、篆刻融入到中華古老的剪紙藝術中,在探索開拓中求發展,其作品生動傳神,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深受群眾的喜愛,眾多媒體予以宣傳和報導,作品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等單位和個人收藏。。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隨著剪紙表現形式的探索和發展,彩色剪紙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漸增多,有點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噴繪、勾繪和彩編等。諸種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獨到之處:點染剪紙滋潤、裝飾性強;套色剪紙脆利、色塊鮮亮;分色剪紙分色截然、色感豐富;填色剪紙則單純、潔淨、鮮明,均給人不同的感受。

相關焦點

  • 中捷廣電文化局開展「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中華剪紙藝術」剪紙作品展覽
    剪紙,是中國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結晶。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文化自信,提升社區居民的文化素養,由中捷廣電文化局主辦,中捷文化館、芳泰文化站承辦的「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華剪紙藝術」剪紙作品展覽,於9月23日在朝陽街社區芳泰文化站活動室成功舉辦。
  • 感受南寧剪紙之美 傳承壯鄉非物質文化遺產
    剪紙,遍布於我國傳統民間社會,是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壯鄉文化藝術瑰寶南寧剪紙作為我國南方剪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吸收借鑑了許多廣西民族文化元素,創作題材涉及動物、花草、人物、風景和圖騰、符號等。
  • 剪紙動畫與新媒體時代的文化傳承
    與時俱進是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的前提,將數字動畫與傳統藝術相結合,既有利於中國動畫產業的創新與發展,還能使傳統藝術在當今社會得到更好的傳承。 關鍵詞:剪紙動畫;民族原創;傳統藝術;文化傳承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剪紙藝術作為我國特有的民間藝術形式,是一門精美的鏤空技藝,有著精細的製作工藝和生動的藝術造型。
  • 襄陽檀溪湖社區舉辦弘揚廉潔文化剪紙作品展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韓穎)9月25日,襄陽市襄城區檀溪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民間剪紙藝人王寶玉老人,將剪紙藝術與廉政文化有機結合,在轄區山水家園小區舉辦了「廉潔剪紙迎中秋」為主題的廉政文化剪紙作品展,採用傳統的剪紙藝術形式宣傳黨風廉政建設。
  • 剪紙文化值得傳承
    剪紙是一種民間文化,種類和內容豐富多彩,最常見的有窗花,喜花,魚蟲年獸,花草樹木等等還有很多自然景觀也是人們剪紙的題材。我曾經在剪紙教材上看過剪紙藝人剪的十二生肖,神情十分惟妙惟肖,給人活靈活現之感。剪紙的用處十分廣泛,大多都是為了美化生活。
  • 中牟鄉村教師的剪紙傳承之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家園。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鐫刻歷史積澱下來的精神印記和脈絡,並一代代綿延傳承下去。李兆斌,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一名鄉村教師,同時也是一位共產黨員。
  • 迎中秋·慶國慶 傳承剪紙藝術 弘揚傳統文化
    郇銘佳值雙節來臨之際,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剪紙藝術,近日,華僑社區開展了「迎中秋 慶國慶 傳承剪紙藝術 弘揚傳統文化」剪紙活動,居民們以一雙雙靈巧的手,做出一份份節日剪紙,祝賀國人中秋團圓、祖國母親生日快樂!
  • 用精美的剪紙文化傳承民族的力量,手工藝匠人馮元平有話說
    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他用一把普通的剪刀,通過雙手靈活的舞動,裁剪出了一幅「紅色記憶」的剪紙作品,惟妙惟肖,讓人目不轉睛。
  • 巧手做剪紙傳承非遺文化
    孩子們體驗「濰坊剪紙」。11月23日,濰坊福彩志願者來到經濟區張氏街道錦繡社區,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非遺傳承」公益課,大家一起動手學習製作「濰坊剪紙」,共同了解非遺藝術,感受非遺魅力。本次課程,濰坊福彩邀請到了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王廣成老師為孩子們講課,並帶領孩子們一起動手體驗「濰坊剪紙」,在了解剪紙藝術的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並將非遺藝術傳承和創新。
  • 中華民俗節日剪紙藝術作品展亮相福州
    記者劉可耕 攝   中華民俗節日剪紙藝術作品展亮相福州 傳統民間藝術煥發新生  中新網福州10月24日(記者 劉可耕)中華民俗節日剪紙藝術作品展,24日在福州福建省海絲藝術館開幕。
  • 國粹剪紙藝術泰鬥,著名剪紙藝術大師高鳳蓮女士及其作品欣賞
    高鳳蓮女士1936年出生於陝西延川,自幼喜愛剪紙,她把自己的感情和對人生的追求,全部融入進藝術創作當作,創作出大量經典、優美的作品。她的作品精美絕倫,包羅萬象,山水、人物、動物、花草,無不涉及,處處洋溢著大西北農村濃厚的生活的氣息,令人拍手叫絕,嘆為觀止!
  • 巧手雕刻時光 「剪紙」傳承文化
    通過幾年的潛心研究,學校出版了《小學生學剪紙》《越鄉剪紙》《民族剪紙》和《紙間奇遇記》等剪紙校本教材,舉辦了10多屆全鎮小學現場剪紙比賽,還創作了越鄉文化系列、民族教育系列、知榮明恥系列、歡慶奧運系列、廉政文化系列、孝敬教育系列、紅色剪紙系列等系列剪紙精品,此外,還在文化廣場舉辦了「奧運風,民族情」大型剪紙展。剪紙,這一項活動已儼然成為石璜鎮中心小學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 用剪紙彰顯中華文化,一位剪紙藝術大師的非遺夢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等分別授予他「中國當代特級剪紙藝術大師」、「國際特級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新中國德藝雙馨剪紙藝術家」等13項榮譽稱號。一張張紅紙,在他的剪刀下,很快就變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剪紙藝術作品,構思巧妙、獨具匠心,讓人目不暇接。
  • 弘揚傳統文化 感受剪紙魅力
    近年來宿遷全市大力開展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成立了剪紙協會,開展剪紙藝術進校園進課堂等活動,使剪紙這一傳統藝術形式深入人心。在2017宿遷全國剪紙藝術邀請展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位剪紙藝術家展示了他們的作品,作品的題材內容和剪紙技藝豐富多樣。
  • 萬象 | 海派剪紙、燈彩、麵塑……點亮優秀文化傳承的「指引燈」
    楊浦區少年宮主任、特級校長朱茹潔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單單是歷史樣式的傳承,更是尋求我們從哪裡來、是誰以及要去哪裡的「指引燈」,引導我們學會從容、智慧、雅致地生活。「非遺」教材可以引導青少年探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流變軌跡,窺探當地的神話傳說、生產方式、自然信仰以及儀式、婚姻、生育等方面的信息,體察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關係,增進民族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 用剪紙彰顯中華文化,一位剪紙藝術大師的非遺夢!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等分別授予他「中國當代特級剪紙藝術大師」、「國際特級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新中國德藝雙馨剪紙藝術家」等13項榮譽稱號。一張張紅紙,在他的剪刀下,很快就變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剪紙藝術作品,構思巧妙、獨具匠心,讓人目不暇接。
  • 中國民間文化:窗花藝術的傳承與現狀,剪紙突破限制的論點
    從古代的民間文化來看,手工業非常興旺,而和紙有關的,就是我們熟悉的窗花,一種貼在窗戶上的精美圖案。從顏色來看,古人對紙的發展,已經出現各種顏色的紙,這才能讓剪出來的圖案更加精美漂亮,如果是單單的白色,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窗花的傳承非常之久,以獨特的風格、悠久的文化,讓國人對它情有獨鍾。
  • 晉中:榆社剪紙,剪出來的文化傳承
    剪紙藝術作為一種民俗文化,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具有深刻的人文底蘊,其文化價值也越來越受重視。它所表現出的形式特點體現了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剪紙藝術是我國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文化和幾千年來歷史積澱的產物,是我國大地上以人為本,口傳身授的活態傳統文化。
  • 「剪紙花•民族情」剪紙長卷如意湖文化廣場精彩綻放
    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並在他們自己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藝術樣式。剪紙作為一門獨特的傳統民間藝術,其視覺形象和造型方式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和歷史信息,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粹,世界藝術園囿之瑰寶。2020年6月4日「聽爺爺講故事·非遺傳承計劃」發起人馬守國帶領群創公益志願團隊在如意湖畔為市民展示了非遺項目剪紙作品《剪紙花·民族情》剪紙長卷。
  • 「感悟文化·傳承非遺」——剪紙藝術大師開課啦
    為弘揚優秀的民間藝術傳統,讓大眾了解剪紙藝術,普及傳承民間剪紙文化,南京著名剪紙藝術家周坤老師今天(6月26日)下午在南京市六合第二文化館非物質遺產展覽廳舉行題為「感悟文化·傳承非遺」——剪紙藝術公益講座,近百名家長和小朋友參加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