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為了準確地衡量時間的長短,人們曾經制定過各種度量衡,直到今天我們所使用的「公曆」、「農曆」以及「時分秒」制度,可以說都是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所結出的累累碩果。在人們對時間的漫長研究之中,出現了很多用於描述時間的名詞,比如說「時辰」、「刻」、「剎那」、「彈指」、「須臾」等等,那麼它們到底相當於多長時間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中國歷史上,清代以前中國是沒有鐘錶的,但是這並不代表中國古代沒有其他用於計時的工具。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代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逐漸地通過觀看天象、觀察動物的生活規律(比如說雞鳴報曉)等規律,摸清楚了時間的周期性變化規律,並因此發明了各種計時工具,其中大名鼎鼎的「日晷」就是中國先民為了準確計算時間而發明的計時器械之一。
早在西漢時期,日晷就被中國先民用於記時,據《漢書·律曆志》記載,《史記》的著名作者司馬遷曾經對漢武帝建議說:「(計時的方法)主要使用日晷,夜間使用刻漏輔助。」並且在《漢書》之中還有著名為「晷書」的目錄,但是卻並沒有實際內容,很有可能是已經亡佚了。
至中國明清時期,日晷已經成為紫禁城之中最為重要的計時工具和標誌性建築,如今在乾清宮、太和殿等地都能夠看得到日晷的痕跡。從表面上來看,日晷由花崗巖底座、一根晷針以及刻有刻度的圓形晷面所構成,其中晷面和晷針的夾角為39.9度,正好是北京當地的緯度。不過實際上,日晷的第一個作用並不是計時,而是確定南北方向,因為日晷的指針都是向著北極固定的,而要想發揮日晷的計時功能,就必須選擇晴朗無雲的天氣。
當太陽光芒照射到日晷時,根據指針投影投向晷面的刻度,人們能夠清楚的發現時間正在隨著影子的偏斜而慢慢流逝。在觀察到日晷時間的流逝之後,《淮南子·原道訓》的作者劉安感慨:「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後來人們就用「一寸光陰一寸金」來形容時間的寶貴性,而所謂的「一寸光陰」指的就是日晷晷針的影子在盤面上移動一寸的時間。由於夏天和冬天晷針影子移動「一寸」的時間並不一致,因此平均下來,「一寸」光陰的時間相當於現在的72分鐘。
那麼看到這裡有人就會說了:如果遇到陰天或者晚上,日晷不能計時怎麼辦呢?這就要用另一種傳統計時工具「漏刻」了。據史料記載,中國人早在西周時期就發明了「漏刻」,並且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古國也使用過這種計時工具。漏刻的構造比較簡單,主要由「漏壺」和「標尺」兩部分組成,一般來說,漏刻至少由兩隻漏壺構成,其中一隻為漏水壺,而另外一隻為受水壺。而標尺一般插在受水壺之中,其底部有一隻「箭舟」,隨著受水壺水面的上升,標尺的刻度也隨之上升,人們通過觀察標尺的刻度就能夠得出精準的時間。
不過這樣做也有一個缺點:雖然古人們不一定懂得大氣壓原理,但是毫無疑問計時的準確度取決於漏壺滴水的速度。由於在液面較高時,漏壺的滴水速度會變快,而液面較低時,漏壺滴水的速度就會變慢,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古人們使用了多級漏壺:通過多隻漏壺進行滴水,使得受水壺最上方的漏水壺以同樣的速率進行補水,這樣就解決了液面高度差對於漏壺精確度的影響。
然而漏刻又是如何記錄時間的呢?由於古人是以「十二時辰」,根據太陽的方位來記載時間的,每個時辰相當於2小時,但是在沒有太陽的時候,古人就需要另外一種和「十二時辰」並行的方法來記錄時間,因此根據漏壺的標尺,古人又發明了「百刻制」來記錄時間。
那麼「百刻制」又是一種怎樣的計時方法呢?原來古人將一天劃分為100刻,在夏季的時候,白天為60刻,而黑夜為40刻;冬季的時候由於黑夜時間延長,因此黑夜的長度被延長至60刻,白天縮短為40刻。那麼刻和時辰之間又是怎樣換算的呢?原來將一百刻劃分為十二份之後,每個時辰的長度就是8刻外加六分之一的小刻,這樣計算下來的話,每一刻的時間大約是在14分24秒左右。到了清代初期,為了換算上的方便,因此清政府統一規定,一天被劃分為96刻,而這樣的一刻鐘終於變成了15分鐘,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除了使用日晷和沙漏,人們還使用香的燃燒來計算時間。在南宋初年,中國發明家發明了一種名為「香篆鍾」的香盤,它的外部實際上是一個梅花形狀的銅盤,上面有被香線拴好的五枚花瓣,當香線燃盡的時候,花瓣就會從銅盤之上飄落,人們就可以通過掉落的花瓣數計算時間了。不過「燃香法」有一個更大的缺陷,那就是受制於香的製作材料和燃燒速度問題,使用香所記錄的時間準確度大大不如漏刻,因此從明代之後基本就不再使用了。
綜上所述,普通百姓尚且需要各種度量衡和計時器來計算時間,那些遁入空門的佛教子弟自然也需要一套能夠衡量時間的名詞。據印度《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仁王經》)記載,「一剎那九百生滅。」那麼一「剎那」又是多長時間呢?據五胡十六國時期傳入我國的《摩訶僧祇律》記載:「每日三十須臾,其中日長時有十八須臾,夜短時有十二須臾。一須臾二十羅豫,一羅豫二十彈指,一彈指二十瞬頃,一瞬頃二十剎那。」那麼按照現在的時間來計算的話,一「彈指」的時間大約是7.2秒,而一「剎那」的時間則是0.018秒,而一剎那的時間就有900次生滅。這樣算來,1.8秒的時間,世界上就發生了9萬次生滅,難怪佛教所說的「一念之間」是如此的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