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出現了很多成就極高的詩詞大家,諸如唐代李杜,宋代蘇辛等,而這些人也為後世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有些名句口口相傳,哪怕是沒有讀過書的人也都張口就來,就像唐代詩人元稹《遣悲懷》中的「貧賤夫妻百事哀」,還有出自《詩經》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
不過因為時間的流逝,再加上流傳過程中不同的解讀,使得很多名句流傳到後世其實已經背離了當初的意思。就像「貧賤夫妻百事哀」,原意是元稹用來悼念妻子,說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一旦永別,則更為悲哀,但是現在大多數人理解的意思則成了貧窮夫妻事事悲哀。還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是如此,原意講的本是戰友袍澤之情,但是現在卻被廣泛用於男女愛情。
這樣背離原意的解讀其實並無不妥,畢竟在廣為流傳的過程中大家也都習慣,這樣的「約定俗成」其實沒有必要刻意去反駁,否則糾結於此,也會影響到日常大家的溝通。不過不糾結歸不糾結,對於這些名句的原意,大家還是要理解,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在《詩詞大會》中曾經出過一道題,題目是:
下列名句哪項不是勸別人努力學習、珍惜光陰的?
A、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B、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C、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當時百人團遇到這道題,100個人中有50個人選擇了錯誤答案。為什麼這道題會有這麼多人答錯呢?其實我們看看幾個選項也就理解了。
選項A,出自唐代詩人杜荀鶴的《題弟侄書堂》,這首詩本身就是題寫在書堂之上的,也確實是鼓勵後輩好好學習的詩句,所以A選項無疑是沒什麼問題的。至於選項C,出自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勸學》,詩的主旨在標題中已然說明,就是勸學,所以選項C自然也是可以排除的。
那麼現在就只剩下選項B,但是很多人都覺得B選項也沒問題啊,老師家長從小在我們耳邊嘮叨,勸我們好好學習的時候,總會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詩,難道老師家長都用錯了?
其實「一寸光陰一寸金」原句出自唐代詩人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全詩如下: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這首詩其實講的詩人讀書入神,忘記時間的流逝,若不是被過往的行人逗笑聲打斷思緒,他還在繼續研習周公孔子的精義呢。所以這首詩確實沒有勸學或者勸人珍惜光陰的意思。
不過在《增廣賢文》中對這一句又予以引申,加了一句,變成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樣一引申其實就有了勸學和勸人珍惜光陰的意思。
而這道題中考的是王貞白原詩《白鹿洞二首》中的詩句,所以嚴格來說,它確實是沒有勸學或者勸人惜時的意思的。所以這道題的正確答案就是B選項。
其實從這道題中我們也能發現一個情況,那就是我們很多用習慣的詩句,其實在原詩中意思可能並非如此。可能很多人會說,我管它什麼意思,我就用現在大家慣用的意思,難道這有什麼問題嗎?
這當然不會有問題,不過這只是對我們成年人來說,對於廣大學子來說就並非如此了。近些年考試,文言文和古詩詞內容比重的增加,有時候也會考到這種類型的問題,倘若在考場上孩子對於詩句理解不深,只記得它的引申意,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做錯這道題,而在考學尤其是高考的時候,一道題分數的背後就不知道是多少人了。所以對於學生來說,正確理解古詩詞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