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知「一寸光陰一寸金」,你知道上半句嗎?原詩告訴你

2020-12-16 藝述史

從小的時候,說起珍惜時間,我們會的第一句話應該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但其實啊,這句話並不是這樣的組合。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也有一道題目是,回答出「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半句,一度難倒了選手。那今天咱就來說一說這上半句。

這句話最早的出處,也是月涵經常在節目中和大家分享的古書,那就是《增廣賢文》,寫這句話的作者是唐末到五代的江西四大詩人之一——王貞白。

《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我很認真地在讀書,可不知不覺這春天就快過完了。時間啊,真的就像是黃金一樣珍貴。如果不是來往的人打斷了我,我還在和孔子和周公在探討呢!

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之後,不難發現,這正是王貞白在白鹿洞讀書的時候寫下的。那個時候的他,對讀書的喜愛程度已經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得需要「道人」才能打斷自己。因此,他也表達了時間的珍貴。

隨著這首詩的問世,後人對「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話也深有感觸,就單獨把這句話拿出來,後面加上了「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要怪就怪這句組合的詩句太過於深入人心,導致大家都忘了它的原出處。

藉由這個詩句,我們會發現在古人身上發生的一些事情,不論是「囊螢映雪」還是「鑿壁偷光」,都體現了他們對學習的一種渴望,對時間的一種寶貴。而反觀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拖延症現象嚴重,把時間當做是流水一樣,不珍惜,到頭來,只留下了遺憾和悔恨。所以在這裡,月涵也想倡議大家,充分利用好屬於自己的時間,讓時間在每個人生活中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半句是什麼嘛?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小時候,老師、家長時不時把這兩句話拎出來教育我們時間寶貴,要好好讀書。但天性愛玩的我們根本不會把金子與時間聯繫到一塊,更認識不到時間到底有啥寶貴的。不過,你可能還不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來自一首詩,與之搭配的一句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而是「讀書不覺已春深」。「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今天把這兩句拿來發動態說說,再合適不過了。
  • 你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嗎?很多人知道的都是錯的
    說起我國的傳統文學大家都知道那句話,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近現代散文,雖然很多優秀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失傳,但是那些流傳下來的卻成為永恆的經典,而其中尤其是以唐宋的詩詞最為經典,往往是寥寥數語就讓人拍案稱絕,這篇文章筆者還是為大家帶來一首唐代的詩歌,雖然這首詩大家並不熟悉,但是其中有一句卻被大家耳熟能詳
  • 光陰如金,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由來
    一寸光陰一寸金是經典名言,常常用來形容時間寶貴。這句話原本是一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王貞白筆下。原詩是「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王貞白是唐昭宗時期的文人,進士及第後官封校書郎。他青年時在江西廬山求學,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寫了這首詩。
  • 你一定用過「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個名句,但你知道它的出處嗎
    海倫凱勒用親身經歷告訴世人:「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流行歐洲的諺語最直白:「時間是無聲的腳步,不會由於我們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而稍停片刻。」……很多珍惜時間的名言可能我們並不熟悉,但是有一句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那就是流傳中國千年之久的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通常我們說這一句的時候,下一句接的是「寸金難買寸光陰」。作為一個流傳千年的俗語,當然沒什麼問題。
  •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但這句話是誰說的,你知道嗎?
    從小我們就被教會「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警示我們要珍惜時間,做有用的事情,不要枉費了青春、虛度了歲月。否則,事後再追悔已是莫及。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話都很熟悉,但這句話出自哪裡,作者是誰,你是否知道?
  • 中國詩詞大會:「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勸人努力學習、珍惜光陰的
    也就是說,很多時候,「你認為」只能代表你的觀點,並不一定是正確的。比如,中國詩詞大會上就出現了一道很有爭議性的題目,原題是這樣的:下列名句哪項不是勸別人努力學習、珍惜光陰的?A、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B、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C、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如果讓你來作答,你會選擇哪個選項呢?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唐詩是文人才子們思想精華的淬鍊,其中不乏人生的真知灼見,有許多句子千古流傳, 「一寸光陰一寸金」便是其中之一。這句勸勉世人珍惜時間的至理名言,我們寫文章常常引用,教導他人更是時時提及。問題來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哪裡?下一句是什麼?
  • 開學啦,把這首詩轉給你的孩子|《白鹿洞》:一寸光陰一寸金
    白鹿洞二首(其一)  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  一寸光陰一寸金  詩君解讀:王貞白並不是大家所熟悉的詩人,但他的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卻成為勸勉世人珍惜光陰的千古流傳的至理名言。  王貞白,字有道,世稱他「學力精湛,篤志於詩」,其詩「內涵深刻,意存高遠」,「清秀典雅,辭意工麗」,對江西文壇曾產生過一定的影響。《白鹿洞》有兩首,以其一膾炙人口。  此詩雖不勝在技巧,卻勝在感悟。
  • 王貞白的一首小詩充滿了智慧,一寸光陰一寸金,讀懂了受益終身!
    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為流傳。他的大多數留存下來的詩篇,那都是充滿哲理的詩作,他的那些詩作,對於後世,可以說是影響深遠。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寸光陰一寸金」這一句話,那麼這一句話,便是來自於王貞白的詩句,出自他的《白鹿洞二首·其一》,這首詩可以說是充滿了大智慧,只要讀懂了,那麼一定是會受益終身。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比如說,你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一句俗語,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慈禧所作的一首詩中的最後一句;比如說,你知道蘇軾的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以為是描寫景色的古詩,殊不知,這是老夫少妻的隱晦說法。最常用的古詩句,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很寶貴,而且過去了就永遠找不回來。
  • 一寸光陰一寸金!「光陰」究竟貴到什麼程度?你工資能買多少?
    一寸光陰一寸金!光陰究竟貴到什麼程度?你工資能買多少?其實,感嘆光陰寶貴,時間易逝,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在古代小學教課書《增廣賢文》就有兩句流傳千古的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用於教育古代兒童,勸勉他們光陰寶貴,要珍惜時光!那麼,「寸陰」究竟典自何處?為什麼古人把光陰單位稱作「寸」?難道時間可以用尺子計量嗎?
  • 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二年七班的陳偉業,我是來自二年七班的王思娜,今天我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陳偉業: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耳邊時常傳來「拼著一切代價,奔向你的前程」「停止奮鬥,生命也就停止了」這類激勵的話語,使我們習慣了自己的生活就好像上了發條的時鐘,即使身心疲憊也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王思娜:我們的容顏總會老去,但四季的更替卻不會停止,那些散碎在筆尖的光陰,又寂靜又歡喜。高爾基曾說過:「時間是公平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分。
  • 最容易理解錯誤的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勸你學習的!
    今天安久和大家分享一首詩,可能一直以來大家都理解錯了的詩。《白鹿洞》(其一)唐·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著名詩人王貞白的代表作,我想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其中的「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句子。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一首關於讀書、惜時、勵志的詩。但是當了解一下詩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整首詩的理解會發現,這首詩的本意其實不是這樣。
  • 一寸光陰一寸金」,下句是「寸金難買寸光陰」嗎?原來都弄錯了
    該珍惜的錯過了,而一旦錯過就彌補不了,這時耳邊又迴響起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詩「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詩的出處,是唐末著名的詩人王貞白在《白鹿洞兩首》中的名句,很多人在讀到「一寸光陰一寸金」後,自然而然地接下一句「寸金難買寸光陰」,其實這兩句根本就不挨著,不是同一首詩的內容,但是放在一起又是那麼的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發人深思,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王貞白的這首詩。
  • 「一寸光陰一寸金」探源
    孔子聖跡圖之《在川觀水》「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是一句人盡皆知的比喻時間寶貴的名言。這句名言出於何處?新版《辭源》「寸陰」條下引元同恕《矩庵集》一五《送陳嘉會》詩:「盡歡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陰一寸金。」但這不是這句名言的最早出處。查《全唐詩外編》(王重民  孫望  童養年輯錄,中華書局,1982,228頁)上冊中的《全唐詩補逸》卷一四載有王貞白七絕詩《白鹿洞二首》(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據輯錄者註:「此二首從清餘姚邵啟賢輯、武昌陶氏刊本《王貞白詩》中補得。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比如說,你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一句俗語,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慈禧所作的一首詩中的最後一句;比如說,你知道蘇軾的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以為是描寫景色的古詩,殊不知,這是老夫少妻的隱晦說法。從小求學,就被家長和老師教導要珍惜時間。最常用的古詩句,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 一寸光陰一寸金,光陰為什麼稱為寸?
    人們常會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按理說,在三維空間裡面,時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為什麼會被定義為寸呢?其實,這裡面是一個計時工具在做怪。這個工具叫做晷。而光陰這個詞就是由此而來的。只是為什麼用寸這個單位來形容光陰呢?究其原因,還是和這個小棍有關。由於陽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小棍的陰影長度也會發生變化,這個長度變化有長有短,所以,就有人看到這個計時工具陰影長度發生變化,感嘆時光長長短短,容易流逝,就以寸為單位描述其長短發生的變化,所以就形成了「寸陰」這個詞,意指分分秒秒時光的變化和流逝的速度很快。
  • 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怎麼來的?「一寸陰」代表多長時間?
    其中,他們總結的經驗規律中,就包括時間的,比如「一寸光陰一寸金」,說的就是時間對人的重要性。那麼,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古人早就使用「寸陰」這個詞了。據歷史記載,在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 耳熟能詳的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到底出自哪首詩?
    有些詩句,我們可以倒背如流,但是卻不知道它是出自哪首詩,是哪位詩人的作品。比如說這首唐末王貞白的這首四句小詩《白鹿洞二首》: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其中的「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可以如數家珍地背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出自哪首詩。這首詩是唐末五代初詩人王貞白的一首很著名的詩,這首詩是他科考學習狀態的真實寫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如果不是被窗外的行人打亂了思緒,詩人還在研究被視為珍寶般的書籍呢。
  • 「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相當於多長時間,不說你真不知道
    她們禁不住要問,怎麼時間計算能精確嗎?古人聰慧超逸,這一點難題自然打不倒她們的。早在公元二十世紀,中國古時候就開始應用圭表測量晌午的日影長短以定節氣,定回歸年或陽曆年。圭表是一種既簡易又關鍵的測天儀器設備,由「圭」和「表」2個構件構成,是運用日影開展精確測量的古時候天文學儀器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