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還記得2018年華語電影"爆款"《我不是藥神》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黃毛。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黃毛一角是根據導演文牧野高中時的形象所打造的。
憑藉《我不是藥神》,文牧野走進了大眾的視野。談起文牧野的電影之路,可以說是非常的"非典型"了。
文牧野從不掩飾自己曾經是個差生的事。他說自己一直是最後一排和講臺旁位置的"常客"。他高考只考了290多分,選了一個三本院校的電視編導專業。 之後,他開始拍短片,原因很簡單,他想學電影。但是,怎樣才能做導演呢?考北電導演系研究生!考研這條路,文牧野足足花了三年時間。
研究生入學後,文牧野接連拍攝了《BATTLE》《安魂曲》兩部短片,開始嶄露頭角。通過這些短片,文牧野才有了執導《我不是藥神》的機會。
《我不是藥神》上映後,影片在全社會掀起熱議,觀眾好評如潮。票房突破30億,豆瓣評分9.0,躋身華語影史票房榜第八位。
隨後,文牧野又參與到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之作《我和我的祖國》中。代表"新生力量"的這一青年導演名額,落到文牧野身上,他負責最為"年輕"的《護航》篇。面對這樣的榮耀和機會,文牧野只是淡淡地將其歸結為"運氣"。
當然,這種運氣的背後,是文牧野多年努力厚積薄發的沉澱。
首先,文牧野作為新人導演,卻有著超硬核的把控能力。從2015年開始,集導演、編劇能力與一身的文牧野,花了兩年的時間進行劇本創作與打磨,讓影片更具可看性與感染力,實現了作者表達和類型市場的有機融合。
此外,他還是一個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從學生時代對電影的不懈追求開始,他就明確自己想要什麼,以及每個決定背後的原因,並堅定自己的選擇。
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而文牧野便是時刻等待著,並不斷為之奮鬥的那一個。於是,文牧野,這樣一個所謂的"差生",早就命中注定般地,是要成為一代優秀導演的。
往後,文牧野還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呢?一切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