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和收藏語箋-清代雍正青花瓷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2020-10-05 曦和堂主人

清雍正時期為時雖然短暫,但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府財力雄厚,國內外市場活躍,制瓷工藝突飛猛進,在繼承康熙朝制瓷工藝的基礎上,又有了許多創新、變化和提高,不僅品種多、題材廣泛、造型多樣,而且原料的選擇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講究。青花瓷在雍正時期儘管不是官窯的主流產品,但其質量之精美,花色品種之豐富,藝術水準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無法比擬的。雍正時期的青花瓷,無論造型和裝飾,都可以用一個「秀」字來概括,與康熙青花挺拔、遒勁的風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風格。

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規定瓷器的造型、花紋圖案,不僅要求燒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適度,而且重視氣勢和神韻,講究輪廓線的韻律美,對於要燒造的御用瓷器必須經雍正皇帝審定,方可燒造。為此,景德鎮御窯廠的督陶官年希堯、唐英根據旨意,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盡全力地燒制,以博取皇帝的歡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業績。應該說,雍正皇帝的審美情趣,對這時期瓷器的造型、繪畫藝術風格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雍正 青花纏枝蓮紋雙龍耳瓶 成交價格:123,200,000 RMB

雍正、乾隆時期青花器多仿明永樂、宣德的蘇麻離青,但沒有進口料,以筆端點染鐵鏽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雍正時工藝精細,修胎講究,民窯器底足多有旋胎痕。

  在造型、胎、釉方面,雍正青花既有繼承也有發展,一改前朝渾厚古樸之風,代之以輕巧俊秀之貌。雍正青花瓷器不但造型好而且胎釉精細、潔白、堅緻,瓷化程度高,胎體厚薄均勻,釉質肥厚瑩潤,玻璃質感強,純淨無瑕,白中微閃青,修胎更是一絲不苟,講究輪廓線的韻律美,較重視器物的氣勢和神韻。

  在青花、紋飾方面,雍正青花採用的是浙料,色澤豐富,從顏色上看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發色穩定、濃重豔麗或深沉略顯深藍;一種發色淺淡、清新、淡雅或稍灰暗。深淺不一的青花,少了康熙青花分五色的現象,層次感也明顯不及康熙朝。在紋飾上,康熙青花紋飾不太注重人物與背景的關係,雍正青花則注重人物與背景的關係,用筆精細纖柔,構圖疏朗、明快,紋飾簡潔、清晰,強調主題突出。

清雍正 青花花鳥圖八方扁壼 成交價格:67,991,600 RMB

  官窯款有專人題寫,因此各類瓷器上的字體大致相同。常見的官窯款是「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製」三種題款。楷書款早期為三行雙圈,晚期為雙行雙圈或雙框。楷書款筆法挺拔峻峭,結構方正均勻。早期款略帶宋體字風格,橫平豎直,橫細豎粗。中後期的橫豎粗細大體一致,字體極為工整漂亮,成為雍正楷書的自有風格。清代官窯篆書款大量出現是自雍正朝開始的。篆書款也有雙行六字、三行六字、雙行四字的。字體筆畫粗細大體一致、工整漂亮。總體來看,雍正官窯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其次是六字篆書款和四字篆書款。四字楷書款少。一般大件琢器普遍是六字篆書款,中小件器物又多是寫楷書款,個別也寫篆書款。

故宮博物院科研處的專家老師曾撰文介紹,雍正褒雅貶俗,反覆強調要「文雅」「秀氣」「素靜」「精細」,並且要求將「內庭恭造之式」作為衡量工藝品是否堪用的基本標準。所謂的「精細」是指在設計、選材、製作、紋飾、顏色、器型等各方面近乎苛求的講究。這一點不但從檔案中可以隨處採擷,而且從清宮遺存的大量雍正朝的工藝品上更能直接體現。譬如官窯瓷器的圈足部位亦要修整成滾圓的「泥鰍背」,撫之有糯米粉般的細膩感。正是這種講究,這種「精細」,使雍正朝的工藝品在有清一代脫穎而出,樹立了「孤高」的品格。

清雍正 青花穿花龍紋長頸膽瓶 成交價格:61,170,600 RMB

雍正對宋代瓷器非常推崇。宋代瓷器在理學的影響下莊重、規範、嚴謹,以其大度秀美的造型、純淨明快的色澤、變幻無窮的窯變、高雅清新的格調而著稱於世,這些特徵均與雍正文雅、素淨、脫俗的審美標準相吻合,雍正對宋瓷情有獨鍾。

  總體看,有清一代,雍正瓷器是最完美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構思別致,每​尖​器皿都有多種式樣。小件器皿線條柔和含蓄、輕巧俊秀,追求實用與美觀的統一。大件琢器端莊典雅,講究線條變化,質樸古拙,剛中帶柔,注重上下比例之間的協調、空間關係的適度、整體的統一,可以說厚重古拙與輕盈秀麗兼而有之,達到了「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的程度。

雍正青花瓷器近年來在市場的表現一直都不俗。2010年秋拍,一件清雍正青花花鳥圖八方扁壼以7906萬港元在香港成交;2011年春拍,一件清雍正青花纏枝蓮紋雙龍耳瓶以1.23億人民幣在國內成交;2013年秋拍,一件清雍正青花「折枝花果」圖凸蓮瓣撇口瓶以4604萬港元在香港成交;2014年秋拍,一件清雍正青花纏枝花卉紋蒜頭大瓶以7628萬港元在海外成交;2015年春拍,一件清雍正青花穿花龍紋長頸膽瓶以7580萬港元在香港成交;2016年秋拍,一件清雍正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以4590萬港元在香港成交。

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圖凸蓮瓣撇口瓶 成交價格:36,325,560 RMB


相關焦點

  • 曦和收藏語箋-清代乾隆青花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青花瓷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此時,景德鎮御窯廠規模龐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燒造各種瓷器都在數十萬以上,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 曦和收藏語箋-明永樂青花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永樂朝前後期瓷器質量發生很大變化,永樂早期製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後期,而後期製品則與宣德早期相接。
  • 曦和收藏語箋-元代青花瓷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青花瓷誕生於唐代,成熟的青花瓷興盛於元代,紋飾的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氣度恢弘而又精美的元青花一度曾在中國絕跡,不僅在明清600年間近30個皇朝的臣民不知世上有元青花,就連保存歷代傳世品最多、最全的紫禁城,在傳承有緒的舊藏中,也不見有元青花。
  • 曦和收藏語箋-清康熙五彩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它的最大特徵是: 1、胎釉和青花、鬥彩相似; 2、色彩主要為紅、黃、藍、綠、紫、黑等,但以紅彩為主; 3、其繪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畫人的顏面,不填顏色,用紅色筆加勾; 4、多用小開片,裂紋向下而緊合。康熙五彩交易記錄及未來市場: 在中國陶瓷史上,成熟幹明代的五彩瓷器在清代康熙朝達到了歷史頂峰,進而為雍正、乾隆的官窯製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孕育出粉彩、琺瑯彩等新品種。可以說,康熙五彩堪稱我國陶瓷藝術中的瑰寶。但在國內拍賣市場上,康熙五彩卻長期「打醬油」,價值遭遇低估。
  • 曦和收藏語箋-中國外銷瓷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明代萬曆時期,作為中國瓷器代表的克拉克瓷熱銷歐洲市場。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瓷器的燒造達到歷史頂峰,外銷產品受到西方熱捧。中國的藝術、審美旨趣,甚至哲學思想隨著瓷器遠播海外。中國外銷瓷器市場在十八世紀達至頂峰,動物是非常受歡迎的題材。部分雀鳥和動物造型外銷瓷器以歐洲陶瓷為藍本,其他則從中國人觀察大自然的傳統取材。
  • 曦和收藏語箋-明代宣德青花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單純的釉上彩有釉上紅彩和五彩,釉下和釉上彩相結合的品種有青花紅彩、青花黃彩和鬥彩。單色釉方面有甜白、紅釉、藍釉、灑釉、仿龍泉釉、醬色釉、低溫綠釉、孔雀綠釉、仿哥釉和仿汝釉,雜釉彩方面有刻醬彩和各種金彩器等。
  • 曦和收藏語箋-清代雍正粉彩瓷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粉彩藝術效果上大多吸收了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 整個裝飾構圖的表現手法, 設色都近似中國繪畫,與傳統的五彩比較起來,裝飾性較弱,寫實風格濃厚。 粉彩瓷器的彩繪線條具有淡、細、勻、柔、俏的特點, 這和五彩以及青花有所不同。
  • 曦和收藏語箋-明洪武青花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已經成為商工和天下窯具所聚的地方。鎮上俑工匯集天下數十萬之多。可以想像當時景德鎮瓷業的發達。 但還未發現真正帶洪武官窯紀年款的瓷器實物。南京博物院曾於明故宮玉帶河遺址發現了青花雲紋殘盤和其他一些青花殘片,雖然是殘瓷,但從其製作的精細上判斷,應為洪武官窯器,南京和江西等地區則出土了大量民窯實物標本。總體來說,洪武朝的青花瓷各方面都繼承了元代風格。
  • 曦和收藏語箋-元青花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中國國內現存各地傳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有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代青花瓷有200多件。 元初期青花瓷的釉面呈現色青白,並有透明的玻璃質感。元代末期的釉面呈色較為渾濁,呈色乳白。早中期的青花呈色藍中暗灰,中晚期青花燒造技術完全成熟,青花發色濃豔,藍色深沉與鮮豔均有。紋飾繪畫清晰優美,釉色透明白中泛青,光潤透亮。這時青花瓷使用的鑽料有兩種,一種是進口青料,另一種是國產青料。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哥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只好拿到市場上去處理,沒想到一到市場,人們對這帶有裂紋的青釉瓷產生極大興趣,一搶而空,於是哥窯便由此而聞名天下。而弟弟仍燒造青釉瓷器,質量總是略遜於哥哥一籌,人們稱其為弟窯(龍泉窯)。仿哥窯瓷器的時代特徵: 仿哥窯始於明代永樂年末。據《皇明紀略》記載:明仁宗當太子時,曾令人成功地仿成哥窯器,但永樂仿哥窯器,至今未能找到傳世品。
  • 曦和收藏語箋-明成化青花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牽牛花、蓮花八寶、龍、鳳、火雲、獅子、麒麟、海獸、花鳥團龍、嬰戲仕女、八仙高士,以及梵文和藏文等。砂底有些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這種類似火石紅的「米糊底」用手摸時,沒有粗糙之感,仍感細潤,這是成化官窯青花特有的風格。成化青花凡飾有青花邊線的,雙邊線均十分規整,靠近足根無釉處的那條圈線,青花顏色深重,上面的圈線則顯淡,這可能是製作時先畫下面,後畫上面所致。 從觀賞的角度來看,成化與永樂青花、宣德青花相比也自有特點。
  • 曦和收藏語箋-明永樂佛像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永樂宮廷造像風格上乃以印、藏模式為原形,有機融入漢地傳統審美意趣,表現為高度融合的藝術特徵,並以銅質細膩,鎏金醇厚,裝飾華麗,工藝精良著稱。 明代宮廷造像主要指明代永樂和宣德兩朝宮廷製作的藏式佛像,又稱「永宣宮廷造像」或「永宣造像」,由宮廷專設的造像機構製作。
  • 曦和收藏語箋-明永樂白釉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分光素無紋和暗花兩種。有的白釉器上有淺黃色的醬口,比任何朝代的醬口顏色都要淺淡。永樂甜白釉器最明顯的特徵有兩個:一是胎體迎光透視,呈現極淺淡的粉紅色;二是釉面積釉處呈蝦青色。宣德甜白釉仍是薄、厚兩種瓷胎,但淺劃暗花者增多,常見紋飾為龍鳳和纏枝花,款識除暗款外,新增了青花款一種。宣德早期釉面與永樂相同,中晚期釉面普遍出現宣德特有的橘皮紋,無款的甜白釉器,均以橘皮紋判定永樂、宣德的時代。傳世成化官窯甜白釉器多是薄胎,盤、碗、杯常見,薄胎者有卵幕杯一種,薄如蛋殼,為成化特有。
  • 曦和收藏語箋-明代空白期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但傳世品中至今未見一件署年款的官窯瓷器,所見瓷器均為民窯所產,故學術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稱。學術界所稱原指官窯,並非民窯。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注意到了明代紀年墓葬的資料,在三朝紀年墓裡出土了一批民窯青花瓷器,特別是景德鎮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鎮珠山以西明御廠西牆外東司嶺一巷道中,發現的大量明代正統官窯瓷器,品種有青花和鬥彩等,呈現出與宣德、成化不同的風格。
  • 曦和收藏語箋-明嘉鬥彩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嘉靖鬥彩製作比較精細,其器型和紋飾等多與成化鬥彩相似。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嘉靖鬥彩子午蓮紋盤,盤底畫折枝牡丹,花心黑彩開光,署嘉靖款識,仿成化鬥彩的效果甚是逼真。又有嘉靖鬥彩雙耳三乳足爐,從造型到器身的鬥彩折枝蓮花圖案(其間的八卦紋除外)均與成化相似,施彩也很淺淡。最為突出的是仿成化的鬥彩嬰戲杯,其色調、畫意幾乎可以亂真。但上述仿品雖仿製精緻,但均無成化器特有的奼紫色。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鈞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鈞窯瓷器底刻有「一」到「十」的數字銘文,並非所有鈞窯瓷器都有此銘文,這主要見於尊、盤、盆、奩和洗之上,其銘文在燒制以前刻上,一號最大,十號最小。此外,鈞窯瓷器還刻有宮殿使用銘文及乾隆御製詩的,多為清代宮廷工匠所刻。其銘文有「養心殿」、「長春書屋」、「重華宮」、「靜憩軒用」、「瀛臺」、「涵元殿用」、「明窗用」、「漱芳齋用」、「虛舟用」、「金胎玉翠用」、「建福宮」、「凝暉堂用」等。字體工整,刻工精美。
  • 曦和收藏語箋-明萬曆青花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其官窯青花瓷器可分前後兩期,前期作品承襲嘉靖風格,後期作品下啟康熙風格。萬曆朝時燒造瓷器數量很多,大器型所佔比例大,大罐、大缸、大觚、大瓶、大盤、繡墩等很多,小器型如盤、碗、筆桿、文具等也一應俱全。萬曆早期使用回青,青花顏色豔麗泛紫,中晚期使用國產青料「無名異」和「元子」等,呈藍中泛灰的色調。萬曆時期的紋飾繁密,稍顯凌亂,但也有疏朗清秀的,還有的在青花瓷上鏤空紋飾,別具一格。這一時期的大器很多,一般都有接胎痕跡,底足無釉。小件瓷器常見有各式盒子、筆桿、筆山、盤、碗、香薰、爐、蓮瓣形洗、燭臺、各式託座、執壺、盆、壁、瓶等,有的修胎較精細,有的則稍粗。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龍泉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從工藝學角度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種「石灰鹼釉」。這種釉在高溫中黏度較大,流動性較小,適宜掛厚釉。這種厚釉層中含有大量小氣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顆粒,當光線射入釉層時,釉面會使光線發生強烈散射,呈現出一種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 北宋龍泉青瓷裝飾手法主要為刻花、劃花、印花及貼塑等。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官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官窯和汝窯一樣,以釉色為美,沒有紋飾,立器只有凹下或凸起的弦紋或邊稜。器型種類較少,除了盤、葵口洗以外,多仿古青銅器的造型,如長頸瓶、貫耳瓶、貫耳尊、獸耳爐等。宋室南遷後,在臨安(今杭州)建都。胎有薄厚兩種,即胎厚釉薄的和胎薄釉厚的。釉厚的瓷片從斷面可看出施釉痕跡,一層一層很清晰。釉面溫潤似玉,也有比較光亮的。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等,開比較細碎的紋片。南宋官窯既有裹足支燒的,也有墊燒的,器底大而薄的往往採用支燒與墊燒共用的方法來保證質量。
  • 曦和收藏語箋-明代甜白釉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永樂白釉器的另一特點是:在器物足邊和折角積釉處,常閃爍著灰青的光澤,釉面偶然顯現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織在一起的極淡的蝦青色,甚為奇特。 甜白釉的燒製成功,是制瓷技術上的重大突破。甜白瓷屢創高價,如2013年佳士得一件明永樂甜白釉暗花榴開百子玉壺春瓶2700萬港幣成交,2016年蘇富比一件明永樂甜白釉暗刻石榴花果紋玉壺春瓶以1928萬元港幣成交,後世仿永樂甜白瓷也多有精品出現拍場,且創出高價,北京保利2010年秋拍,一件清雍正甜白釉暗刻纏枝花卉玉壺春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