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和收藏語箋-宋代哥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2020-10-05 曦和堂主人

宋代哥窯窯址至今未被發現,成為一個有趣的歷史之謎。記載「哥窯」的古文獻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記》,明代的《格古要論》、《遵生八箋》,清代的《博物要覽》以及明代的《浙江通志》等。但究竟哥窯窯址何在?性質如何?一直是陶瓷史研究中眾說紛紜、懸而未決的問題。

哥窯主要是陳設瓷,多仿古銅器造型,如貫耳瓶、菊瓣盤、獸耳爐、弦紋瓶、長頸瓶、立耳三足爐、鼎式爐、五足洗、葵口洗、葵口碗等。哥窯瓷胎體非常堅密,呈深紫灰色、灰色或土黃色;釉色較多,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黃等;施釉較薄,溫潤似玉,器表有一層不是很亮的酥油光,並有較大的黑色及較小的黃色開片,俗稱「金絲鐵線」。哥窯瓷器既有支燒的,也有墊圈燒的。傳世哥窯瓷胎厚釉薄,胎色種類較多,有沉香色、淡白色、杏黃色、深灰色、黑色等,釉面不明亮,溫潤如玉,有一層酥油光,紫口鐵足現象很少。哥窯的瓷胎敲擊起來,沒有悅耳的金石聲,而是近似破碎的「噗噗」聲。

宋 哥窯梅花洗 成交價格 :20,203,775 RMB

哥窯與弟窯(龍泉窯)的傳說:傳說古代時在龍泉曾有兄弟二人燒窯。哥哥的燒造技術比弟弟高明,招至弟弟的嫉恨。為破壞哥哥的名譽,弟弟就偷偷地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許多草木灰,而哥哥全無察覺。燒好後開窯一看,瓷器釉全裂開了,裂得很有趣味,有的像冰裂紋,有的像魚仔紋,還有的像蟹爪紋。心地善良的哥哥見此情景驚呆了,怎麼辦呢?只好拿到市場上去處理,沒想到一到市場,人們對這帶有裂紋的青釉瓷產生極大興趣,一搶而空,於是哥窯便由此而聞名天下。而弟弟仍燒造青釉瓷器,質量總是略遜於哥哥一籌,人們稱其為弟窯(龍泉窯)。

仿哥窯瓷器的時代特徵:

仿哥窯始於明代永樂年末。據《皇明紀略》記載:明仁宗當太子時,曾令人成功地仿成哥窯器,但永樂仿哥窯器,至今未能找到傳世品。署成化款的仿哥窯器在北京和臺北兩地的故宮博物院中均有收藏,其胎質細潔、白淨緻密,釉色有粉青和米黃兩種,釉色滑潤,光澤度很強,開片整齊。

南宋 哥窯貫耳瓶 成交價格 :28,289,041 RMB

萬曆時,民窯仿哥窯瓷器精品不多,釉面肥潤,開片淺顯細碎,有的還飾以青花或褐彩紋飾。清雍正時景德鎮又恢復仿哥窯瓷器生產,製作精良,即有大小紋片鍺落有致的「金絲鐵線」,也有單純的大片紋或小片紋,釉色以深淺粉青居多,部分有「紫口鐵足」,其胎質較厚。乾隆以後繼續仿燒,多書本朝款。清代在仿哥窯的基礎上,又發明了藍釉哥窯、綠釉哥窯和堆花鐵砂青銅器紋飾的品種。民窯仿哥窯盤碗,底有七個醬色支釘,俗稱「七星盤」,為雍正及乾隆早期產品。

仿哥窯產品自清至今,一直未斷,但其精品仍為官窯所出。清末時仿哥窯產品也不少,但總的特點是精細程度不夠,略顯粗糙。真的哥窯產品釉色並不統一,而清末仿品則顏色基本以米黃色為主。造型也變得越來越離奇,仿到後來,乾脆在底款書上「成化年制」。20世紀80年代,仿古狂風大起,出現了一大批仿民國的粗製濫造產品,且價格比新瓷高出幾倍,但實際並沒有多大價值。當代仿哥窯產品多為浙江所出,真正仿得好的未見到一件,主要是因為仿製者手中沒有真正的宋哥窯實物,只能照圖錄仿。

宋代 哥窯葵花洗 成交價格:32,480,000 RMB

哥窯的存世量很少。據統計,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哥窯器,均為歷代宮廷舊藏。其中,北京故宮藏有幾十件,臺北故宮藏有190多件,再加上其他流散於海內外的傳世品,全世界約計也只有300件左右,以至哥窯破損殘片也被視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無幾。在拍賣市場上,只要有宋代哥窯精品出現,就一定能夠受到市場的追捧。早在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宋代哥窯八方貫耳瓶就拍出了1000多萬港元的天價。據業內人士介紹,如果不是因為當時收藏界有人持不同看法,這件瓷器的價格還要高。這兩年在內地的拍賣市場上也有標明為「宋哥窯」的瓷器露面,但由於市場對拍品的爭議,成交價格總是維持在1000萬元人民幣左右。

相關焦點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鈞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釉色:宋代鈞窯的釉色主要有:白月釉,其釉色以藍為基調而淡,釉面有明顯的棕眼。天藍釉,具有釉層豐滿,晶瑩透徹的特徵。宋代官鈞施天藍釉器物較多,而釉的變化亦較多。天青釉,為藍色乳光釉的一種,較天藍釉色淡,而又較月白釉色深。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龍泉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從工藝學角度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種「石灰鹼釉」。這種釉在高溫中黏度較大,流動性較小,適宜掛厚釉。這種厚釉層中含有大量小氣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顆粒,當光線射入釉層時,釉面會使光線發生強烈散射,呈現出一種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 北宋龍泉青瓷裝飾手法主要為刻花、劃花、印花及貼塑等。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定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定窯是宋代著名瓷窯之一,以產白瓷而馳名。宋代是定窯的發展期,產量、質量及製作工藝較五代又有明顯提高。定窯瓷器多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醬釉、褐釉、綠釉等品種。宋代白釉顏色偏黃,唐代定窯白釉呈色偏青,在造型曲線轉折變化的積釉處,常呈現較明顯的青白色。這是區別唐宋定窯白瓷的重要依據。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官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從已出土的大量瓷片看,南宋官窯瓷器的胎體呈深灰、灰褐、灰黃等色。胎有薄厚兩種,即胎厚釉薄的和胎薄釉厚的。釉厚的瓷片從斷面可看出施釉痕跡,一層一層很清晰。釉面溫潤似玉,也有比較光亮的。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等,開比較細碎的紋片。
  • 曦和收藏語箋-元青花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元青花瓷器上的松竹梅有的和其他花紋內容組成複雜的畫面,也有構圖疏朗,瀟灑奔放的。制瓷工藝的精湛,青花意境的高尚,使元代的青花藝術達到新的水平。 元青花以文字為飾的器物亦極為別致,如傳統的「福」、「壽」和以姓氏、詩詞為主題的「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涼風冬有雪」和現藏於江西高安市博物館的青花菊紋高足杯。杯為高足,內外均以青花繪畫紋飾,外壁繪畫菊花紋,內扣沿繪卷草紋,碗心以青花書寫草書,「人生百年常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詩句,書寫流暢,此類題材當受磁州窯所影響。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耀州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宋耀州窯瓷器的款識非常有特色。有一件青瓷小碗內印有「三把蓮」的款識,有的小碗內印束蓮三把,稱為三把蓮,同時在碗心印有「三把蓮」字樣,即圖案與文字的相互結合,有明顯的裝飾風格。宋耀州窯印花飛鳳紋碗,在紋飾間印有「政和」兩字。同時,宋耀州窯也有吉語款,見到的有耀州窯印花碗。耀州窯青瓷款字的一大特點是文字藏於圖案之中。
  • 曦和收藏語箋-清康熙五彩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它的最大特徵是: 1、胎釉和青花、鬥彩相似; 2、色彩主要為紅、黃、藍、綠、紫、黑等,但以紅彩為主; 3、其繪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畫人的顏面,不填顏色,用紅色筆加勾; 4、多用小開片,裂紋向下而緊合。康熙五彩交易記錄及未來市場: 在中國陶瓷史上,成熟幹明代的五彩瓷器在清代康熙朝達到了歷史頂峰,進而為雍正、乾隆的官窯製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孕育出粉彩、琺瑯彩等新品種。可以說,康熙五彩堪稱我國陶瓷藝術中的瑰寶。但在國內拍賣市場上,康熙五彩卻長期「打醬油」,價值遭遇低估。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吉州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黑釉不是引人喜愛的釉色,歷代產量都不多,到了宋代,為了觀茶色和鬥茶風尚的需要,才大量燒制黑釉茶盞。 吉州窯很講究裝飾,它採用剔花、印花、彩繪、剪繪、貼花和堆塑等多種裝飾方法。尤以茶盞的木葉紋和黑釉剪紙貼花鳳鳥、梅突出。
  • 曦和收藏語箋-磁州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窯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臺鎮一帶,磁縣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窯的匠師們吸收了傳統的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創造了具有水墨畫風的白地黑繪裝飾藝術,開啟了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 磁州窯品種諸多,以白地黑花(鐵鏽花)、刻劃花、窯變黑釉最為著名。
  • 曦和收藏語箋-元代鈞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元朝統治時期,北方定窯,耀州窯已經走向衰落,鈞窯和磁州窯則繼續發展。元代鈞窯系的燒造中心仍是河南禹縣。這時期鈞瓷的影響比宋朝還大,燒鈞瓷的窯口在河南廣有分布,河北、山西也有,形成了一個鈞窯體系。與宋代鈞窯瓷器相比,元代鈞窯瓷器流傳後世的數量較多,但其價值與宋均卻相差很大,主要是因為元鈞瓷胎質粗松,釉色僵硬,存世量多。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建窯黑瓷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唐至五代燒青瓷,宋代以燒黑瓷為主,後來形成以建窯為主的黑瓷系,同時也兼燒青白瓷和青瓷。建窯黑瓷釉色黑而潤澤,器物內外均施釉,底足露胎,釉厚而釉汁垂流,有的凝聚成滴珠狀。釉面因燒制時所含氧化金屬的作用而形成窯變花釉,有的釉面呈現黃色或褐黃色,釉中央有自然形成的絲狀紋,俗稱「兔毫盞」。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汝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寶豐宋代隸屬於汝州,故簡稱汝窯,又因其是燒宮廷用瓷的窯廠,故也稱「汝官窯」。汝窯燒造時間不長,僅從宋哲宗燒造了20年。汝窯瓷器胎均為灰白色,深淺有別,與燃燒後的香灰相似,故俗稱「香灰胎」,這是鑑定汝窯瓷器的要點之一。
  • 曦和收藏語箋-明永樂青花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永樂朝前後期瓷器質量發生很大變化,永樂早期製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後期,而後期製品則與宣德早期相接。
  • 宋代哥窯瓷器市場行情,鑑定特徵,宋代哥窯瓷器值多少錢?
    燒好後開窯一看,瓷器釉全裂開了,裂得很有趣味,有的像冰裂紋,有的像魚仔紋,還有的像蟹爪紋。心地善良的哥哥見此情景驚呆了,怎麼辦呢?只好拿到市場上去處理,沒想到一到市場,人們對這帶有裂紋的青釉瓷產生極大興趣,一搶而空,於是哥窯便由此而聞名天下。而弟弟仍燒造青釉瓷器,質量總是略遜於哥哥一籌,人們稱其為弟窯(龍泉窯)。
  • 曦和收藏語箋-清代雍正青花瓷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清雍正時期為時雖然短暫,但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府財力雄厚,國內外市場活躍,制瓷工藝突飛猛進,在繼承康熙朝制瓷工藝的基礎上,又有了許多創新、變化和提高,不僅品種多、題材廣泛、造型多樣,而且原料的選擇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講究。青花瓷在雍正時期儘管不是官窯的主流產品,但其質量之精美,花色品種之豐富,藝術水準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無法比擬的。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影青釉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影青瓷也叫青白瓷或隱青瓷,指的是釉色介於青白二色之間,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種瓷器。影青瓷是宋元時期景德鎮窯及受其影響的窯場燒成的,是具有獨特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徵的新品種。;裝飾的方法主要是刻花和印花,多在碗、盤的內壁,刻花花紋吃刀深淺不同,施釉後,吃刀灤處積釉成青綠色,淺處泛白,層次感很強。
  • 曦和收藏語箋-明代宣德青花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單純的釉上彩有釉上紅彩和五彩,釉下和釉上彩相結合的品種有青花紅彩、青花黃彩和鬥彩。單色釉方面有甜白、紅釉、藍釉、灑釉、仿龍泉釉、醬色釉、低溫綠釉、孔雀綠釉、仿哥釉和仿汝釉,雜釉彩方面有刻醬彩和各種金彩器等。
  • 曦和收藏語箋-元代龍泉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元代龍泉窯瓷器的胎質比宋代的要粗厚,但仍很堅緻,白中閃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時潤澤,但很光亮,有很強的玻璃質感,呈黃綠色或蔥綠色。主要裝飾方法是劃、印、貼、堆塑、鏤空、點彩等。 元代龍泉窯瓷器器型有盤、碗、罐、爐、執壺、洗、瓶、尊、高足杯、高足碗及人物塑像等。碗和盤多菱口或葵口,圈足施釉,足底靠圈足一圈無釉,中心有釉,俗稱「臍狀釉」。
  • 曦和收藏語箋-明洪武青花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南京博物院曾於明故宮玉帶河遺址發現了青花雲紋殘盤和其他一些青花殘片,雖然是殘瓷,但從其製作的精細上判斷,應為洪武官窯器,南京和江西等地區則出土了大量民窯實物標本。總體來說,洪武朝的青花瓷各方面都繼承了元代風格。器型粗大,胎體厚重,青花色澤偏灰,圖案裝飾線條粗疏豪放,改變元代層次多,花紋滿的風格,趨向多留白。
  • 曦和收藏語箋-元代青花瓷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元青花最突出的特點是氣勢宏大、飽滿雄健,從器物造型到裝飾都有一種陽剛之美,其獨特的品類、造型、紋飾具有濃鬱的時代特徵,體現了元瓷工藝從原料、製作、繪畫到燒成的完美程度。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的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的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