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龍泉窯瓷器的胎質比宋代的要粗厚,但仍很堅緻,白中閃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時潤澤,但很光亮,有很強的玻璃質感,呈黃綠色或蔥綠色。主要裝飾方法是劃、印、貼、堆塑、鏤空、點彩等。貼花分有釉、無釉兩種,多在碗、盤、洗的內心貼雙魚、小兔、荔枝、飛龍等,無釉的是元代新創品種,在碧綠的底心上凸起紅褐色紋飾,非常醒目。龍泉點彩和青白瓷相同,在釉面上隨意點染含鐵量高的塗料,經高溫燒成帶褐色斑點器物。
元代龍泉窯早期紋飾比較簡單,以後漸繁複。常見紋飾有折枝花、荔枝、蓮花、牡丹、蓮蓬、桃、龜、魚、兔、鳥雀、八卦、雲鶴、雲龍、雲鳳、月影梅、秋葵、靈芝、牽牛花、松竹梅等。這時期新添紋飾有四如意、八吉祥、八仙、銀錠、雜寶、山水等,還大量出現文字,如「張」、「天」、「福」、「壽」、「大吉」、「金玉滿堂」等漢字及「八思巴」文,因釉厚,紋飾不很清晰。
元代龍泉窯瓷器器型有盤、碗、罐、爐、執壺、洗、瓶、尊、高足杯、高足碗及人物塑像等。碗和盤多菱口或葵口,圈足施釉,足底靠圈足一圈無釉,中心有釉,俗稱「臍狀釉」。罐有荷葉形蓋罐、高裝蓋罐、雙系小罐等;瓶有梅瓶、環耳瓶、連座瓶、琮式瓶等;尊有鳳尾尊、獅座尊;塑像有觀音、達摩、佛龕等,人物的面部一般無釉,呈紅褐色澀胎。元代龍泉瓷器最大的特點是器型很大,胎體厚重。
元初 龍泉窯百條紋荷葉蓋罐 (一對) 成交價格:3,622,500 RMB
外銷青瓷—龍泉窯
元代在中國歷史上屬於非常強盛的一個王朝,但這個首次由少數民族貴族統治的一大帝國,其社會的文化背景相當複雜。執政的蒙古族文化根基較淺,它對陶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色彩和造型上。從色彩的審美習慣來說,蒙古人尚藍、尚白,隨著色彩愛好的轉移,青瓷已遠不如宋代興盛。但由於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瓷器大量出口,元代龍泉窯在南方仍是產瓷的重要地區,生產規模比宋代擴大數倍。
南宋龍泉窯青瓷追求瓷釉的色質美,至元代則大量運用刻花、劃花、印花、堆貼和鏤雕等技法。這時的貼花有滿釉和露胎之別,而露胎貼花則為元龍泉窯所創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元代龍泉窯青瓷也燒制以鐵為呈色劑的褐色加彩器。這種裝飾為兩晉時制瓷匠師所首創,兩晉時青瓷的釉層和釉色都不夠理想,故不能充分發揮這種裝飾效果。元龍泉窯青瓷的釉層比較肥厚,厚釉在高溫下熔融時帶動了以鐵為呈色劑的彩斑流動,使之不覺呆板,於是產生了華麗的效果,促使這種裝飾構思得以表現。
元 龍泉窯牡丹紋梅瓶 成交價格:5,750,000 RMB
在元代的制瓷手工藝業中,龍泉窯是燒制外銷瓷的重要瓷窯。曾到過南洋數十國的汪大淵在《島夷志略》中,談到外國交易貨用瓷器諸條時,多次提起「廣州瓷器」或「廣州青瓷」。這些物證和文獻表明,龍泉窯青瓷也深受海外各階層人們所歡迎。元代龍泉窯青瓷的大量外銷,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
在2016年11月30日香港佳士得2016秋季拍賣會上一對元龍泉窯「飛青瓷」褐斑蒜頭瓶,拍到了1206萬港元成交。就在2019年8月4日廈門保利春季拍賣會兩件元代龍泉窯拍品,元龍泉窯牡丹紋梅瓶和元初龍泉窯百條紋荷葉蓋罐(一對),分別以575萬人民幣和362萬人民幣成交,數據可見,一些精品元代龍泉窯可以拍得上百萬甚至少數破千萬的藏品,這類藏品多數流傳有序,製作精美。但元代龍泉窯市場至今大部分的在幾十萬到百萬之間居多,而且存世比較稀少,仿品居多。藏家購買時需謹慎。學會多看,少買。
元 龍泉窯「飛青瓷」褐斑蒜頭瓶 (一對) 成交價格:10,540,440 R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