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錄》直擊——湖北黃梅:景區不扎堆,非遺嶽家拳受青睞

2021-01-08 中國紀錄

《中國紀錄》新媒體記者 於境源 徐繼良 發自湖北黃梅

疫情期間第一個「五一」節,如何做好旅遊不扎堆,景區實行分散性旅遊觀光,湖北黃梅縣大河鎮袁夫稻田在主打田園牧歌產品後,結合實際今年旅遊推出把田園風光+網絡+非遺文化,形成獨特的旅遊模式,兩天來深受省內遊客的青睞。

5月2日,《中國紀錄》新媒體記者在全省第一個田園牧歌式景區袁夫稻田看到,景區內實行嚴格的遊客保持一米五的進入距離、測溫和配備消毒外,主要分散性觀光,將該縣的非遺分散於景區內,有黃梅戲,黃梅挑花、嶽家拳展示、剪紙、農禪體驗等區域,既方便遊客各自的需求又推廣了非遺文化品牌。

當日上午,一位來自縣第五小學四年級的徐博和幾位小朋友、家長們認真觀看了嶽家拳傳承人雷傑的唯一關門嫡傳承人、全國武術冠軍女徒弟袁媛的現場嶽家拳表演均贏得一片點讚。

徐博激動地說:今天一大早跟隨媽媽來體驗田園牧歌式景區旅遊,學習和了解到很多家鄉的非遺文化,特別是嶽飛的學文習武,精忠報國的精神值得自己好好學習,將來讀好書,以優異成績回報祖國和父母及社會。

在現場這位被譽為網紅「黃蓉」、「花木蘭」式的女習武人袁媛告訴新媒體記者,嶽家拳為宋朝民族英雄嶽飛所創,最初用於軍中練兵作戰,其實戰價值極大,講究內外兼修,注重精神、意識、氣息的鍛鍊,以改善人體內各系統和器官的功能,達到強身健體之目的。

據傳嶽家拳是嶽飛蒙難後,嶽飛兒子嶽震、嶽霆和部分將士隱居苦竹鄉養馬嶺村(今黃梅縣),授習拳術流傳下來的,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嶽家拳,國之精粹,民族之魂。」黃梅縣是聞名全國的武術之鄉,2008年6月,黃梅縣嶽家拳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悉,在黃梅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嶽家拳傳承人雷傑與兒子、女徒弟袁媛在養馬嶺村共同創辦嶽家拳館外,大河鎮嶽飛小學每周設立體育專業嶽家拳武術課,先後培養了一大批多名嶽家拳愛好者,並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武術人才。

現代社會,武術攻防格鬥的功能被淡化,但它仍可以修身養性、強身健體,更主要的,是能讓人從肌體由內而外,保持一份昂揚的鬥志與尚武的精神,旨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精忠報國」思想,鑄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忠報國正義之劍!非常期待愛好者學有所成,將來成為「嶽家拳」的一粒粒火種,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弘揚正氣,報效祖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

據了解,此次該縣旅遊在景區推出非遺文化展示尚收首次,深受遊客的青睞,實現雙豐收。

相關焦點

  • 湖北黃梅養馬嶺:嶽家拳武術操展演精彩亮相抗金城
    《中國紀錄》新媒體記者 於境源 徐繼良 吳群新發自湖北黃梅嶽家拳是南宋時期嶽家軍中創立的一種拳術,由嶽飛後人傳入黃梅。10月1日,在湖北黃梅縣養馬嶺村的復古抗金城上,一群武術身著嶽家軍的孩子們,在榮獲全國武術冠軍、嶽家拳嫡傳承人、女教練袁媛的帶領下,這批嶽家軍的集體展示嶽家拳操的表演令前來的遊客拍手叫好,豎起大拇指點讚。
  • 湖北黃梅縣嶽家拳雷傑:《武穆遺書》嶽家拳的繼承發揚者
    《文化黃梅》主編周火雄 《中國紀錄》記者 於境源 發自 湖北黃梅在小遊園裡,我碰到了他。這個人赤裸著上身,嗨地叫了一聲,拿一把雪在手上,雙手合力一搓,搓得雪粉紛紛揚揚,搓罷,又把胸脯和胳膊擦得通紅。他在地上跳著,嘴裡哈哈作響。咿呀呀,不怕冷嗎?幾個人好奇地先是遠遠地看著他,繼而走過來,指指點點,嘻嘻哈哈。
  • 殺敵實戰 嶽家拳
    嶽家拳為民族英雄嶽飛所創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 嶽家拳萬裡行第一站記事 湘西嶽家拳傳承令人擔憂
    五月十九日,從河南新鄉、山西大同、湖南長沙、湖北武穴等地以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業金,河南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路全振,嶽飛後裔長沙嶽家拳研究會會長嶽文斌,山西大同嶽家拳協會會長劉忠雲等四路大軍不遠千裡風塵僕僕齊集湘西,參加在桑植縣舉辦的第一站嶽家拳萬裡行活動。
  • 首屆中國嶽家拳年會敲定 十一將在武穴市舉行
    湖北省武穴市是嶽家拳的第二故鄉,也是國家非遺嶽家拳申報地,為了更好的在全國開展嶽家拳傳承發展工作。經寧波市嶽家拳協會主席阮愛國,長沙市嶽家拳協會主席嶽文斌提議,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業金同意,首屆全國嶽家拳年會將在10月1日至7日在湖北省武穴市召開。
  • 嶽家拳的內容和運動特點,嶽家拳與心意拳的異同
    一、嶽家拳的發現時間和流布地區在黃梅、廣濟等縣挖掘武木遺產,發現了《嶽氏宗譜》和嶽飛之子嶽震、嶽霆二公的墓址,在嶽飛後商中挖掘整理出系統的、鮮為外地人所知的嶽家拳。嶽家拳流布地區是以黃梅、廣濟、蘄春為中心,遍及鄂東各縣。僅黃梅縣二十三個鄉,鄉鄉都有習嶽家拳者。八百年來,歷代拳家,衝破各種困難,將這一優秀拳種完整地保存下來,確是難能可貴的。
  • 《中國紀錄》探訪黃梅轉移群眾集中安置點:歡聲笑語「新家園」
    湖北日報 周壽江 特約記者 王政 吳句兵 《中國紀錄》新媒體記者 於境源 徐繼良 吳群新 發自湖北黃梅禪宗甲天下,黃梅唱古今。一曲《天仙配》家喻戶曉,一句曲詞經典永流傳:寒窯雖破能避風雨。湖北黃梅縣三省通衢,緊依長江,一代黃梅戲宗師邢繡娘,清朝帶著黃梅採茶調,大水逃難到安徽安慶市,終究上演了黃梅戲,被國家授予非遺文化,如今60年一遇洪澇災害,在黃梅戲的起源之地沒有逃荒大軍,與電影《1936》形成獨特的對比,戲曲電影是回歸過去情景模式,疫情期間汛期考驗著黃梅縣委、政府及各部門的人民至上,防汛搶險一場大考答卷。
  • 武穴嶽家拳
    嶽家拳歷經數百年不衰,並能流傳於世,與其具有獨特的風格特點是分不開的。據嶽氏宗譜記載,嶽飛後裔在湖北武穴已相傳三十三代,近兩千多人。      一、源於軍中 成於沙場        嶽家拳誕生於軍中,專為士兵作戰殺敵而創編,故以實戰著稱。嶽家拳的每招每式都講究實用,不追求花架與外形的刻意美觀。
  • 法國人千裡迢迢來武穴拜師學藝,只因嶽家拳太厲害了!
    近日來,繼中興、華為、大疆被美國盯上後,又一項目被外國人盯上了,那就是嶽家拳。12個小時的飛機,5個小時的高鐵,3個小時的大巴,中途還要換乘短途公交,法國到香港,香港到深圳,深圳到武漢,武漢到武穴(湖北東部邊陲小鎮),交通工具換了一個又一個,崎嶇的路走了一茬又一茬。
  • 堪與「四大名繡」媲美的黃梅挑花,為何能長期懸掛在人民大會堂湖北...
    楚天都市報5月23日訊(記者 董淑健 通訊員 吳句兵)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了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在第十類「民間美術」中,黃梅挑花的名字赫然在列,與湘繡、蘇繡、蜀繡、粵繡這「中國四大名繡」並排。
  • 湖北黃梅:長江湖北段出口的防汛戰
    航拍黃梅長江幹堤小池段 鄭子顏 攝中新網湖北黃梅7月16日電 題:湖北黃梅:長江湖北段出口的防汛戰作者 馬芙蓉 梁婷 王政湖北黃梅縣位於長江湖北段出口。連日來,受上遊來水擠壓,下遊鄱陽湖頂託,加之區間極值降雨,黃梅防汛形勢嚴峻。「長江水位居高不下,長江幹堤的防守是當前重中之重。」黃梅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宋曉春16日受訪時表示。
  • 黃梅:不讓疫情越雷池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 通訊員 王政 吳慕楓黃梅,地處鄂贛皖三省交界,有「湖北東大門」之稱,境內高速、國道、省道離鄂出口28個,長江岸線58公裡,邊界防疫壓力大。
  • 英雄之鄉 嶽飛故裡 精忠報國 嶽家拳
    聯合國命名的千年古縣中國河南湯陰縣,位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交匯的山前地帶。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更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經典《周易》的發祥地,也是蜚聲中外的抗金民族大英雄嶽飛的出生地。這裡著名景點有:嶽飛廟,羑裡城、扁鵲墓廟,鄴城遺址,嶽飛故宅等等。更是忠孝之鄉,嶽家拳的根。
  • 中國·湖北第三屆黃梅禪宗文化高峰論壇盛大開幕
    中國·湖北第三屆黃梅禪宗文化高峰論壇盛大開幕 黃梅縣縣委書記餘建堂致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黃梅四祖寺方丈淨慧長老發表講話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孫昌武代表與會專家學者發表講話黃岡市委副書記楊智發表講話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鄧漢光發表講話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國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張訓謀發表講話湖北省民宗委黨組書記、副主任柳望春宣布中國·湖北第三屆黃梅禪宗文化高峰論壇盛大開幕
  • 當代高僧淨慧長老追思大會在湖北黃梅四祖寺舉行
    當代高僧淨慧長老追思大會在湖北黃梅四祖寺舉行     圖為在僧侶及信眾的護送下中新社發 張芹 攝   中新社湖北黃梅4月25日電 (記者 張芹)中國當代高僧、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生活禪」創始人、黃梅四祖寺方丈淨慧長老追思大會、荼毗法會,25日在湖北黃梅四祖寺舉行。來自海內外數千高僧大德、政要、信眾參加追思會,四祖寺山門外萬餘信眾為淨慧長老送行。
  • 國家非遺嶽家拳湖北省賽發威,武穴市嶽飛武校學生斬金奪銀!
    嶽家拳是湖北省第二個國家非遺項目,為了參加這次省賽,國務院指定的國家非遺嶽家拳唯一傳承單位一一武穴市嶽飛文武學校領導十份重視,經過層層選撥,在一千多名學生中選派出35人,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業金為領隊,嶽飛文武學校學校校長張奇鋼,教練張奇才,王首志,楊道華,郭燦,楊國蓉為教練,組成大團參賽。
  • 武漢黃陂:國家級非遺文化進景區 湖北大鼓等您來聽
    11月29日,由湖北省群眾藝術館主辦,黃陂區文化館、黃陂區旅遊服務中心、黃陂木蘭水鎮景區共同協辦的湖北大鼓傳習活動將在木蘭水鎮旅遊景區的大舞臺即將拉開帷幕。活動海報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非遺保護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非遺保護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 宿遷非遺項目受青睞
    宿遷網訊 9月5日,第二屆大運河文旅博覽會分會場暨「運河傳情匠心築夢」——第三屆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在淮安市裏運河文化長廊景區開幕。宿遷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選送的沭陽縣錢集老鵝、玫錦核雕和泗陽縣的雲渡桃雕等三個非遺項目,吸引了群眾駐足參觀,或品嘗、或觀賞、或選購,讚不絕口。
  • 非遺文化進景區|湖北大鼓將走進木蘭水鎮
    文化武漢【非遺文化進景區 | 湖北大鼓將走進木蘭水鎮】「大鼓一敲精神抖,雲板和聲伴歌喉,陽春白雪雖可貴,下裡巴人也風流!」湖北大鼓以鼓板伴奏,說唱兼長,風趣幽默。11月29日,大鼓精彩表演將在木蘭水鎮旅遊景區的大舞臺拉開帷幕,此次演出將帶領大家進一步認識湖北大鼓這一非遺文化,領略不一樣的說唱藝術。
  • 非遺進景區丨謝兆崗:甲骨文是最牛的中國字
    編者按:傳承世代的非遺瑰寶,串起文化記憶;詩與遠方的精心邂逅,溫柔繾綣時光。隨著文化和旅遊的不斷融合,非遺加速進入百姓視野,尤其是通過非遺進景區等方式,非遺更是成為提升遊客體驗的新途徑,全面融入百姓生活,為旅遊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