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錄》新媒體記者 於境源 徐繼良 發自湖北黃梅
疫情期間第一個「五一」節,如何做好旅遊不扎堆,景區實行分散性旅遊觀光,湖北黃梅縣大河鎮袁夫稻田在主打田園牧歌產品後,結合實際今年旅遊推出把田園風光+網絡+非遺文化,形成獨特的旅遊模式,兩天來深受省內遊客的青睞。
5月2日,《中國紀錄》新媒體記者在全省第一個田園牧歌式景區袁夫稻田看到,景區內實行嚴格的遊客保持一米五的進入距離、測溫和配備消毒外,主要分散性觀光,將該縣的非遺分散於景區內,有黃梅戲,黃梅挑花、嶽家拳展示、剪紙、農禪體驗等區域,既方便遊客各自的需求又推廣了非遺文化品牌。
當日上午,一位來自縣第五小學四年級的徐博和幾位小朋友、家長們認真觀看了嶽家拳傳承人雷傑的唯一關門嫡傳承人、全國武術冠軍女徒弟袁媛的現場嶽家拳表演均贏得一片點讚。
徐博激動地說:今天一大早跟隨媽媽來體驗田園牧歌式景區旅遊,學習和了解到很多家鄉的非遺文化,特別是嶽飛的學文習武,精忠報國的精神值得自己好好學習,將來讀好書,以優異成績回報祖國和父母及社會。
在現場這位被譽為網紅「黃蓉」、「花木蘭」式的女習武人袁媛告訴新媒體記者,嶽家拳為宋朝民族英雄嶽飛所創,最初用於軍中練兵作戰,其實戰價值極大,講究內外兼修,注重精神、意識、氣息的鍛鍊,以改善人體內各系統和器官的功能,達到強身健體之目的。
據傳嶽家拳是嶽飛蒙難後,嶽飛兒子嶽震、嶽霆和部分將士隱居苦竹鄉養馬嶺村(今黃梅縣),授習拳術流傳下來的,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嶽家拳,國之精粹,民族之魂。」黃梅縣是聞名全國的武術之鄉,2008年6月,黃梅縣嶽家拳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悉,在黃梅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嶽家拳傳承人雷傑與兒子、女徒弟袁媛在養馬嶺村共同創辦嶽家拳館外,大河鎮嶽飛小學每周設立體育專業嶽家拳武術課,先後培養了一大批多名嶽家拳愛好者,並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武術人才。
現代社會,武術攻防格鬥的功能被淡化,但它仍可以修身養性、強身健體,更主要的,是能讓人從肌體由內而外,保持一份昂揚的鬥志與尚武的精神,旨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精忠報國」思想,鑄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忠報國正義之劍!非常期待愛好者學有所成,將來成為「嶽家拳」的一粒粒火種,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弘揚正氣,報效祖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
據了解,此次該縣旅遊在景區推出非遺文化展示尚收首次,深受遊客的青睞,實現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