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應如汪曾祺,溫暖地愛著,認真地生活

2020-10-18 斯凱孚畫皮

在「世紀文學60家」評選名單上,汪曾祺排名第十一,在專家評分中,更是給出了罕見的100分滿分的成績。事實上,汪曾祺在當代文壇上屬於「大器晚成」的一類,很多人以為汪曾祺早早就名揚九州,風行天下。其實汪曾祺真正大紅大紫是在六十歲以後,至少在四十歲以前還是默默無聞的。



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聯大中文系,因為卓越的才華成為沈從文最喜愛的學生,沈從文一直鼓勵汪曾祺拿起筆進行創作。但是,汪曾祺60歲才開始進入創作活躍期,其重要的代表作《受戒》、《人間草木》、《大淖記事》都是在80年代之後創作出來的。



解放前開始創作的作家,到現在很多作家的作品都不符合時代,不能再看了。但汪曾祺的作品近年卻不斷被人翻出來,網絡上也經常會掀起一陣陣汪曾祺熱。這種現象,看過汪曾祺作品的人就會明白,為什麼汪老的作品會受到現代人的喜愛和追捧。

與同時代的作家相比,汪曾祺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善於在生活中發現歡樂,發現趣味,發現被宏大的東西所遮蔽的生活日常。



汪曾祺在西南聯大讀書期間,昆明經常遭受日軍的空襲轟炸,幾乎每隔一兩天就有一次,有時候一天還來兩次,還有一次,幾發炮彈直接就落在了西南聯大的校園裡。人人害怕日軍的空襲警報,汪老在寫《跑警報》時,卻將其說得妙趣橫生。

「跑警報是談戀愛的機會。聯大同學跑警報時,成雙作對的很多。空襲警報一響,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邊等著,有時還提著一袋點心吃食,寶珠梨、花生米……」



汪曾祺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熱愛戲劇與民間文藝,在生活裡,汪曾祺也是一個富有趣味的人。對自己的兒女孫子,他也從不拿長輩的身份壓人。兒女們直呼他「老頭兒」。以至於家裡對話好玩的不行。比如,汪曾祺想寫作,兒子卻在書房睡覺,他著急得滿臉通紅。

對話是這樣的:「老頭兒,又憋什麼蛋了?」

汪曾祺說:「我要下蛋了,這回下個大蛋!」



汪曾祺一生經歷了無數苦難和挫折,受過各種不公正待遇,儘管如此,他始終保持平靜曠達的心態,並且創造了積極樂觀詩意的文學人生。

汪老生前曾說:「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於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

作家賈平凹也曾說:「我愛讀汪曾祺到了這般情形:長官不待見我的時候,讀兩頁汪曾祺,便感到人家待見不待見有屁用;辣妻欺我的時候,讀兩頁汪曾祺,便心地釋然,任性由他。」



每每看汪曾祺的書,都像在尋找生活中的趣味:天底下竟有這麼好吃的食物,這麼有趣的事,我卻沒吃過,試過,不免讓人頓悟,平時斤斤計較的那些瑣事,不過是在自尋煩惱。

沒有誰活的容易,生活的煩惱隨手就有。讀汪曾祺的作品,你會體會到,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暖了胃,暖了心,惆悵自然煙消雲散。 為大家推薦汪老的經典的散文集,《人間草木》,書中記錄了汪老對生活中的趣事,極富生活情調,讀了它,你會感受到汪曾祺對生活的態度和方式,支持正版,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

相關焦點

  • 汪曾祺《人間小暖》:是溫暖的愛
    最愛汪曾祺。文字淡而有味,如秋日菊花,似春天百合。讀汪曾祺,會讓人覺得,整個日子都美好起來。初讀汪老講美食,活色生香,令人垂涎三尺。再讀汪老講故事,娓娓道來,遍覽人間百態。又讀汪老講自己,樂觀豁達,充滿人生智慧。汪老的作品,總能拉家常一般把一個個身邊的小人物拉到讀者面前,濃濃的人間煙火氣。
  • 汪曾祺《獨坐小品》:一幅溫暖、生動的生活畫卷
    汪曾祺先生文章樸素清新,乘興揮灑,讀來毫無負擔,如午後茶,清淡閒適,齒頰留香,細讀之韻味雋永,意境悠長,沒有應景之俗,更無媚世語,如山泉涓涓,清目靜耳。獨坐小品,應該是一個人坐著慢慢的品味之意。尤其對沈從文作品的品評,是作者「又讀」「再讀」後的感悟,加之作者為沈從文的學生,這也為讀者重新且深入地認識沈從文其人其作提供了有益的材料;在「山水品」中,作者梳理了自己多年來的遊跡,地域涉及他的家鄉高郵、浙江、福建、四川、雲南等;在「飲食品」中肉魚豆蔬,地方小吃、名店大菜均有所涉及,更多的是作者自身對於食物的處理方式,口味,充滿了生活情趣。
  • 為什麼人人都愛汪曾祺,想像他那樣把生活過得「碧綠透亮」
    用中國作協副主席、評論家李敬澤在日前於北京現代文學館舉行的「《汪曾祺別集》出版發布式」上的話講,這說明汪老很謙虛。「他覺得自己作為一個寫作者,就是給人間送去小小的溫暖。」汪曾祺先生但汪曾祺即使送給我們「小溫」,亦是如李敬澤理解的「至關重要的小溫,是使生活變得美好的小溫。」
  • 汪曾祺《家人閒坐,燈火可親》:一本很溫暖的書
    光是聽這書名《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就溫暖質樸,一家人閒坐在一起是種幸福,他寫故裡寫家人寫朋友寫萬物都飽滿深情,讓人覺著這世間就是如此地美好,沒有一件是可以捨得的,唯有放在心頭,如燈火一直溫暖著人。「家人閒坐」,一種非常歲月靜好的感覺;「燈火可親」,萬家燈火恬淡溫馨的場景。
  • 幾代讀者愛汪曾祺,既是愛生活,也是愛優質語言
    我們對汪老的愛就像汪老夫子自道的詩所說的那種『人間送小溫』的感覺。」昨天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出版研討會上,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評論家李敬澤用「如同冬日正午的陽光那樣一種溫暖的愛」來形容幾代讀者對汪曾祺的愛。這份愛包含著對生活的愛,對那些美好有趣的事的愛,對那些平凡好男好女的愛,包括對優質語言的愛。「這種愛,讓一代又一代讀者再想起汪老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溫暖和煦的東西在心裡。」
  • 汪曾祺《生活,是第一位的》:一本談生活談寫作的書,平淡有真味
    汪曾祺先生說,「你很辛苦,你累了,那麼坐下來歇一會,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這個時代很浮躁,品一品汪老的作品,心也變得純粹了。汪曾祺先生說:「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 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一生顛沛流離卻隨遇而安,慢煮生活
    如果一生要面對這麼多的磨難滄桑,你是否還可以用純真的心去愛這個世界,愛它的一花一木,愛它的街角小巷?對此,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有自己的答案——「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世界先愛我的,我不能不愛它。
  • 淺淺地愛,深深地陪伴
    汪曾祺老先生有一句話:人生如夢,我投入的是真情,世界他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他。世界就像一個胸懷寬廣的老者,他用極其廣博的胸懷,包容我們的任性和恣意;用溫柔的眼睛,注視著我們在這世間行走,看護著我們一天天成長。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愛他?
  • 汪曾祺《人間草木》:一本讀了讓人安靜和溫暖的書
    汪曾祺就是這樣有著發現美的眼光的人,他目之所至,都是閒情逸緻,都是詩情畫意,絲毫沒有生活的沉重感,這就是他獨特之魅力。汪曾祺的文字,淡雅和溫暖氤氳其間,柴米油鹽皆入味,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食一果皆有味,一人一景總在心。
  • 感性「雲」時間,認真美好地生活
    疫情期間生活停擺的日子裡,像經歷了一個長長的休整期。我們雖然足不出戶,但不代表沒有認真地生活,於是我們領略了"精緻宅"帶來的豐富多彩。特殊的日子裡,做飯成為大家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這種滿足的味道,是我們心底深處,最溫暖的一抹亮色。大多數人描繪世界的方式,就是透過食物來感受。
  • 《慢煮生活》:慢下來,讀懂汪曾祺的生活哲學
    《慢煮生活》寫的都是關於人間草木、四方食事、故鄉回憶,可以說字如其人,也是汪曾祺的生活態度,像一碗煮到剛剛好的小米粥,小火慢燉,大味至淡。書中的慢,並不是拖沓,而是悠然從容。書中的淡,並不是寡淡,而是淡而有味。
  • 《慢煮生活》:慢下來,讀懂汪曾祺的生活哲學
    《慢煮生活》寫的都是關於人間草木、四方食事、故鄉回憶,可以說字如其人,也是汪曾祺的生活態度,像一碗煮到剛剛好的小米粥,小火慢燉,大味至淡。書中的慢,並不是拖沓,而是悠然從容。書中的淡,並不是寡淡,而是淡而有味。
  • 汪曾祺《慢煮生活》:過你喜歡的生活,喜歡你過的生活
    詳盡展現了一代「生活家」汪曾祺的精神世界與生活志趣。溫馨溫暖樸實的文字,從花鳥魚蟲,鄉情民俗,凡人小事,旅途見聞多主題所寫散文,展現了汪老一代生活家的精神世界及生活志趣。讀起來很有味道!「為人天真到像一個孩子,對生活充滿興趣,不管在什麼環境下永遠不消沉沮喪,無機心,少焦慮。」這就是汪曾祺先生的自我寫照了。一生坎坷起伏,而歷盡千帆過後,汪曾祺先生有的是最平凡的生活和最平靜的心,他看世界的視角依舊是孩童的,是清澈明媚的。先生的學問在美食裡,在生活裡,在家庭裡,在他的字間畫裡。不管在哪裡,都是一團和氣,靜謐著安寧。
  • 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人生如戲,我投入的卻是真情
    如此耳濡目染,汪曾祺對於茶愈加情有獨鍾,正所謂人生如茶,沉浮隨意,自能品出生命的滋味。汪曾祺這一生便如這杯茶,起起伏伏,卻終歸趨於寧靜!汪曾祺不僅喜歡吃,還喜歡做。汪曾祺每次到一個新地方,都不愛逛百貨商場,就愛逛菜市場,他覺得菜市場更有生活氣息一些。汪曾祺做菜是富有創造性的,他喜歡自創菜式,有一道菜就是汪老的發明——塞肉回鍋油條。
  • 汪曾祺:讓人感到溫暖的5句話,「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汪曾祺也是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文學家,想必在上學的時候,一定從語文課本上看過汪曾祺的文章。汪曾祺的文章和別人的文章讀起來有很大的區別。在他的文章裡,總是能感覺到有一股中國傳統的味道,讀起來令人著迷。和大多數那個年代的文人一樣,汪曾祺也是經歷了無數的磨難,所有的經歷都是他創作的素材。
  • 寫作課丨汪曾祺:甘於淡泊的作家,才能真誠地寫出生活
    一個甘於淡泊的作家,才能真誠地寫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生活文丨汪曾祺你不能寫你看到的那樣的生活,不能照那樣寫,你得「浪漫主義」起來,就是寫得比實際生活更美一些,更理想一些。我是真誠地相信這條真理的,而且很高興地認為這是我下鄉勞動、思想改造的收穫。我在結束勞動後所寫的幾篇小說:《羊舍一夕》《看水》《王全》,以及後來寫的《寂寞和溫暖》,都有這種「浪漫主義」的痕跡。什麼是「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咋「結合」?
  • 汪曾祺《活著多好呀》:活著,總會遇到美好
    一本溫暖人心的書,一本書閱盡汪曾祺散文精華,在輕鬆文字中體味生活有趣。本書,精心收錄了汪老28篇美譽最多、極具代表性的散文,如四方食事、故鄉的食物、我的父親、昆明的雨等經典篇目,讀起來讓人覺得很輕鬆自在。
  • 汪曾祺《獨坐》,閒讀最好,如茶,悠遠綿長,讓人修身養性
    汪曾祺汪老生前最愛一人獨坐沙發上東想西想,他的許多文章由此構思而來。因此,此書取名《獨坐》。本書分為四部分:憶舊、遐想、閒說、文談。全新的選本,獨特的插圖,為書營造了最美的氣場。汪曾祺汪老,他的一字一句沒有什麼深刻的東西,卻使人覺得優美,可以使人得到安慰,得到溫暖!每讀一本書,就會有所感悟,讀完這本書,是深深的敬佩。
  • 汪曾祺: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2020年3月5日,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從課本裡《端午的鹹鴨蛋》,讓人心心念念饞了好多年;到人間系列,目光所及之處,皆是生活。汪曾祺的文字,總是令人讀後悠然神往。燈火之所以可親,是因為有了燭光下等待的人,一切才變得溫暖。所以,汪曾祺說:「我想成為一個溫柔的人,因為曾被溫柔的人那樣對待,深深了解那種被溫柔相待的感覺。
  • 汪曾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這個世界先愛我的,我不能不愛它
    ;而對於汪曾祺來說,施松卿是顛沛流離生活的指明燈,人生因施松卿而變得溫暖。行到昆明時,汪曾祺就寫下了文章《米線與餌塊》,不遺餘力地在文中闡述各種米線的做法。墜入煉獄的人,仍然熾烈地相信光明,這本身就彌足珍貴,而汪曾祺就是這樣一個人。無論走到哪裡,無論是何境遇,汪曾祺總能迅速在生命的不知名角落裡,發現別人看不到的美。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這個世界先愛我的,我不能不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