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佛:學佛就倆字。如果真的明白了,人人都可以成佛

2020-12-06 古象雄文化探秘

#輕鬆學佛#是雍仲文化提倡的一種學佛態度。我們也希望創建這個話題,讓更多的學佛人可以輕鬆上路,更好學佛。

今天我們聊一聊應該如何學佛。簡單地說,學佛就倆字:一個是「學」,一個是「佛」。把這兩個字搞清楚,學佛就是一件很輕鬆的事了。

首先我們要了解「佛」這個字。

很多人都會說:佛不就是釋迦摩尼嗎?他是古印度的王子,在菩提樹下成道了,然後建立了佛教嘛。是的,這個說法沒有問題,但是「佛」並非專指釋迦摩尼。

佛的本義是覺悟,包括自覺、覺他和覺行圓滿三個方面。也就是說,只要具足了這三方面的圓滿,都可以稱為佛。在大乘佛教中有很多的佛,比如阿彌陀佛、彌勒佛、藥師佛等等,十方和三世都有無數的佛。

從體性上講,佛有三身:就是法身佛、報身佛和化身佛。

法身佛是清淨無為的本體,無時不在,無所不在。法身象徵世間一切法都是由法身所顯現。也有法性身、自性身等叫法。在顯宗尊為毗盧遮那佛,在密乘則稱為普賢王如來。

報身佛是佛果之身,象徵體悟真如的智慧。報身有兩種:一種是自受用報身;另一種是他受用報身。我們熟知的阿彌陀佛、藥師佛等都屬於報身佛。

化身佛也叫應身佛,是為度脫世間眾生,而在世間顯現的應化之身。辛饒彌沃佛以及釋迦摩尼佛等都是化身佛。

所以,佛這個字其實是包含了法、報、化的三身,也包括了過去、現在、未來的十方一切諸佛。

「佛」字清楚了,剩下的就是「學」了。

學佛的人幾個億,但學的各有不同。從教派來說,有顯宗、密宗、唯識宗、禪宗、淨土宗等等,每個教派又有不同的支派。但其實,每個教派都有各自修學的具體方法和次第,這就是佛教從創立至今最為重要的核心——傳承。

真正要學好佛,就需要依靠傳承。因為那是從佛陀開始代代相傳,融合了歷代祖師大德修行的心法和證悟相傳至今的。而依靠傳承最重要的就是依止上師,因為上師擁有從佛陀以來從未斷絕的經驗心法和傳承加持。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世間法是這樣,解脫成佛的出世間法更是這樣。但不是每個學佛人都有機緣和福報能遇到自己的師父,這方面會在今後的文章中來分享:《如何找到自己的師父》,請關注我們。

那麼在沒有依照傳承的方法去學的時候,就很容易照貓畫虎,學走了樣。

簡單來說:很多人都會讀佛經、看論典。經論中的文字不難理解,有些古漢語水平的都能夠讀懂,再或者還有白話的可以看。但每個人讀經論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解讀,這就是莎士比亞說的:「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因為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常識和經驗來判斷和理解文字的內容,但經中的佛意不會是千變萬化的,所以自己的理解是否真正契合佛意,就不一定了。這就是剛才我們談到要依靠上師和傳承來學習的重要性。

再有的學佛會按照佛教的方式去修行,這就更需要師父的指導了。比如簡單上香、禮拜、供佛都有很深的意義,不僅僅是個表面的形式。

而更進一步的修行,離開師父的指導就更是容易出偏差了,比如打坐、禪修,因為其中涉及到了心法,沒有師父的傳承和指導不但很難得到正定,還很容易走火入魔。

離開了傳承和師父的指導,我們看到的大都是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性地學佛。其實在家自學也有基本的方法,那就是:佛說什麼我們說什麼,佛做什麼我們做什麼」先照葫蘆畫瓢,慢慢就學的差不多了,等達到「心同佛,願同佛,行同佛,解同佛」的時候,那就要成佛了。

可是我們常看到學佛的朋友不是如此,佛如何說好學,引經據典就行了,可佛如何做很多人就不學了。

佛守戒,我不學,這個有束縛,所以先不學;佛慈悲,這個也不學,我自己還沒好呢。佛的行、住、坐、臥沒有幾個願意學的。到頭來:這不學、那不學,還說自己是學佛,這是騙自己還是騙佛呢?

其實,佛教最重於行。金剛經開篇說:「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我們常看到佛經開篇多是佛放百千種光明,遍照十方等。而作為最重要的甚深大乘經典,號稱諸經之首,解空第一。為什麼上來講佛陀去乞食、飯食還洗足這些生活瑣事?

其實,這才是最妙之處,蘊含著甚深的佛理。佛陀的一言一行都是在表演,都是在教化,通過每一個動作來講述法,這叫言傳身教,這才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不是要大家都去學佛的乞食化緣,而是要體悟佛陀的一言一行的真正用意,行住坐臥都在表法,如此去學,從內到外,從表入裡,才是真正學佛。

當然,這只是我們針對很多佛友的問題提出的建議。學有各種學法,只要如理如法、學有所成都是好的。不要學到頭,非但煩惱沒有消除、生死沒有解脫,反而學成了滿嘴佛話、滿身佛氣的佛油子。這就是學歪了、學錯了。

總而言之,學佛就倆字,兩個字都掌握了、做好了,那學佛就容易了。

關注我們,一起輕鬆學佛。

相關焦點

  • 輕鬆學佛:成佛的第一步,如何找到真的善知識
    之前我們已經分享過,真正的學佛只有兩步,第一步就是要找到能夠帶領自己成佛的師父,第二步只需要聽話就可以成就了。那麼如何才能夠找到自己的師父呢?這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想要輕鬆學佛,就需要學習竅門和妙招。這裡沒有心靈雞湯,有的都是修行乾貨。實例解析、經驗共享。
  • 學佛求成佛,成佛仗彌陀——李炳南老居士
    我們為什麼學佛呢?「學佛」,就是大家都得求「成佛」——要是不能成佛,學佛作什麼呢?然而,要成佛,卻須照著佛的行為做,照著做,有何好處呢?大家須明白,一般人都在六道輪迴當中流轉不息。六道就是天、人、畜生、餓鬼、地獄以及阿修羅,阿修羅較特別,是分布在天、人、畜、鬼道中的。
  • 學佛要發心,發的是什麼心,發的是我學佛就是為了成佛的心
    老陽按:有的人學佛,學的是什麼,無非就是求佛保佑,有錢有財,這能叫學佛嗎?真正學佛是大丈夫所為,發的心是成佛的心。且聽南懷瑾先生講述學佛發心這一段。學佛的人講要發心,到廟子去的居士們,聽到和尚們說「你要發心啊」!就是說你要拿鈔票出來布施,或者你要蓋個廟子,那個是發心,發布施的心。
  • 學佛不等於包治百病,學佛了以後也可能會抑鬱症
    先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因為有很多想要學佛的寶寶覺得一些學佛團體的管理制度有些嚴格而退出學佛團體,為了讓他們能夠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不至於再次回到迷茫的世間中,所以想到可以找到一種方式,讓大家可以快樂學佛、輕鬆學佛。學佛的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樣的方式不僅僅針對佛教徒,非佛教徒也能從中得到佛法的幫助和利益。還有一個緣起,就知者甚少了。
  • 靜波法師:「八正道」 學佛成佛的途徑
    他認為這樣也可以修行成道,當然這些都是苦行外道,各種各樣的外道現在不得不讓我們反思,我們是不是有這種情況。釋迦牟尼曾經就告訴過這些外道:要學雞,你們將來就成雞,要學牛,你們就成牛,要學狗,將來就成狗。你要學佛,將來必定成佛。所以我們為什麼不學佛呢?尤其有這樣好的因緣,你聽聞到佛法了。正因為如此,佛才說「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 怎麼樣才是學佛呢——學佛的方法
    佛法既然是人人都可以學的。並且是人人都能夠學的。那麼,怎麼學呢?有什麼方法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一、學佛都有什麼方法呢?學佛的法門很多。佛教通常分為五宗:禪、教、律、密、淨。各宗的學習方法都是不一樣的。這還要看每個人的根性和愛好,選擇一門取學。
  • 「學佛三年 佛在天邊」是真的嗎?
    「學佛三年佛在天邊」是真的嗎?(圖片來源:資料圖) 經常聽說:「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兩年,佛在身邊,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似乎表示,學佛越久,離佛越遠是肯定的事實。
  • 學佛三書(正信的佛教、佛學入門、學佛群疑)
    佛教相信懺悔嗎佛教相信天堂與地獄嗎佛教相信閻王嗎佛教相信超度亡靈的功用嗎佛教相信功德可以回向給他人嗎佛教相信輪迴是確實的嗎佛教相信靈魂的實在嗎佛教崇拜神鬼嗎佛教徒相信祈禱的功能嗎佛教是主張焚燒紙庫錫箔的嗎佛教深信因果定律的正確性嗎佛教徒都願往生極樂世界嗎佛教重視神跡嗎佛教是崇拜偶像的嗎
  • 學佛是為了離苦得樂,學佛後你快樂了嗎?
    佛法是成佛之法,就是佛菩提道,除此之外,沒有別種成佛之法道;若不能修學佛菩提道,捨棄一切聖道之修習,絕無成佛之可能。無論在十方任一佛國淨土 ,乃至往生於西方極樂淨土,都必須修學一切佛菩提道才能究竟成佛。
  • 為什麼學佛後,還倒黴不斷?不明白這個道理,很危險,要及時醒悟
    身入佛門而心未入佛門,嘴上說著佛理但行為上卻還依舊殺盜淫妄不斷造作,名義上看上去好像學了佛但實際上卻並未真正地去理解佛法的智慧,這種學佛就是假學佛,並且不真學。你自己都糊弄你自己,命運又怎能不糊弄你呢?還有一種確實是老老實實的修行,認認真真的改過了,但改變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並沒有使得生活變得更好,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 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讓心與佛心相應,讓法雨清涼洗心田
    善良的微笑不僅可以溫暖別人,也可以愉悅自己,不煩憂的人生很喜悅。寬大的胸懷不僅可以體諒別人,也可以原諒自己。不糾結的人生很輕鬆,以這樣的狀態開始新的一天,自然有福緣,當然添福壽祈願您和您的親人福慧雙增,吉祥如意。聰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謂耳聰目明,而智慧靠心靈,既所謂慧由心生。
  • 學佛與修佛
    >             佛法博大精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但學佛與修佛兩者大為不同,一般的人大都停留在學佛的階段,學習理論確實可以增長你的見聞,也會啟發一部分智慧,但讀書式的學佛並不能真正解決你生活和修行中所遇到的問題,相反,你學得多,但沒有心性上達到開悟,會越來越煩惱,甚至會自相矛盾,大道理雖然知道,但總是有一層窗戶紙你無法捅破,「心理明白腿打顫
  • 什麼是真學佛?什麼是假學佛?
    所以佛度眾生,只能度這些能夠相信的人,他不相信,就不會真學佛,佛菩薩也幫不上忙。佛法修學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那就是:信、解、行、證。佛教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信了就可以得救,但在佛法中,「信」只是表示可以入門。「信」了以後還要「解」,真正理解了佛所講的法之後,才能修行。
  • 佛法:天下學佛之人如恆河沙數,為什麼能成佛的卻很少?
    作為世界上信眾最多的宗教之一,佛教從古至今,都有著蔚為壯觀的信眾與擁躉,可以稱得上是傲立於世而難尋敵手,天下學佛之人用一句恆河沙數來形容,是毫不誇張的。學佛學佛,學到最後,所有的學佛之人都無不希望自己能夠證得涅槃聖果的,因為那便意味著,從此之後可以徹底的擺脫生死輪迴的流轉,而跳出這流滅無明的苦海,入於清淨涅槃的彼岸花開,從此無相無著而做一個無位真人,永享極樂。
  • 常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當然這裡面有不少經書的文字很長,可以每天有空的時候念一些,可以積少成多。另外《心經》是大乘經典裡比較短的經文,有260字,可以說很短的時間就能念完。所以那時的眾生無緣得度,只有等到彌勒菩薩下生成佛的時候,有些眾生如果輪迴生在彌勒佛的國度,就有得度的機會。所以好好珍惜現在的佛法,尤其是念佛,念「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發的願,就是念他的名號往生他的淨土,而且是一生圓成佛道。
  • 學佛必須發大願,不發大願難以成佛
    任何一位凡夫眾生都是因地上的菩薩,也是因地上的佛,因為每個人都有資格成菩薩,有資格成佛。藥師佛從凡夫眾生發心修行時,那是他的因;最後他成了佛,成就東方琉璃光世界,那是他的果。這個果從那裡來?成佛之果由最初發願的動機而來。藥師佛所發的十二大願,總歸一句話,是『令諸有情,所求皆得』,要使所有的眾生所求都能如願。這是當初藥師佛學佛修行的動機。我們也在學佛,發了什麼願?
  • 輕鬆學佛:學佛念經不就好了,何必要那些戒律的束縛
    常聽很多學佛的人說戒律是一種束縛。學佛念經、念佛不就好了,何必一定要守那些戒律呢?我們經常坐電梯,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坐的電梯沒有四壁會怎麼樣?這個沒有四壁的電梯越升越高,我們站在這一塊板子上到了空中會怎麼樣?
  • 學佛不難,越高級的佛法就越簡單
    沒有什麼事都不乾麵壁打坐去阿彌陀佛,這樣念十輩子都成不了,把學佛和生活不能脫節。離開生活你怎麼學做佛?  六根清淨不難!擺正關係,就不覺得念佛難,你覺得念佛、學佛、做佛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第一,要把自己丟掉,一言一行都要為眾生著想。家裡事情得把它弄明白。如果家裡人都反對你學佛,都認為沒做出好樣子,你怎麼成佛呀?
  • 學佛與不學佛有什麼不同
    其實戒就是規矩、準則,如同火車的軌道一樣,火車不依軌道而行就會出車禍,人如果不依規矩行事,就容易誤入歧途。戒就像國家的法律、學校的校規。一個人如果不遵守法律、校規,一樣要受國家法律的制裁,要受學校校規的處分。因此,人人都需要守法、持戒,而不只是佛教徒。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為什麼學佛?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在學佛,但也許並不知道為什麼學佛?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不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就無法知道學佛的意義和目標,就有可能錯失了佛法,也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大乘以自度度他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為本,六度以般若為本」,所謂「度」,與渡字通義,如坐船渡河,這邊岸是生死、是輪迴、是煩惱,那邊岸是沒有生死、沒有輪迴、得真正自在快樂的彼岸,這才是我們為什麼學佛和學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