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教材是溝通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下面我說一下我對教材的分析。本節課選自人美版七年級下冊第5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介紹色彩調和的種類,力求通過對作品進行色彩分析等手段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色彩調和的知識,使學生通過本課學習了解色彩調和的藝術特點和效果,學會用色彩調和的方法進行表現,感受色彩調和特有的和諧美感。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已有的思維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我授課的重要依據。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色彩表現能力,思維的發散性較高,而且對色彩的相關知識已經有所了解。但是將所想到的轉化為所表達的,對於他們還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對辨識出其中的色彩調和關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具體引導,層層遞進,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對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有了一定的把握,因此我確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色彩調和的概念、分類和表現方法,能對不同的美術作品和色彩現象進行色彩分析。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優秀作品的賞析和對於色彩調和的體驗,提高色彩分析能力和造型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自主探究意識,提高對色彩的興趣,充分感受色彩調和含蓄的美,關注色彩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四、說教學重難點
確立了以上的教學目標,本節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是了解色彩調和的概念,掌握色彩調和的方法。
難點是對美術作品進行色彩分析,辨識出其中的色彩調和關係。
五、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談話法、圖片展示法和實踐指導法,從而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多媒體課件、顏料等。
七、說教學過程
下面到了我說課最重要的環節,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圖片展示,激趣導入
課堂伊始,我將出示課件,展示四幅圖案分別代表春、夏、秋、冬,請學生將圖案與其代表的季節一一對應。提示大家感受四季風景的色彩和諧關係,順勢引出課題《色彩的調和》。
通過這種圖片的導入方式,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節二:感知作品,提出問題
我將引導學生觀察莫奈的作品《池塘》,並思考畫面中的色彩在色相環中的關係,以及畫面內容和感受,通過學生回答,順勢總結得出色彩和諧的概念: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時的效果,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種統一協調的色彩現象。通過圖片觀察,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
(一)了解同色相調和的方法
接下來我將展示藍色調、綠色調和紫色調三個畫面,設置練一練的活動:分析色調調和的色彩關係。學生思考並回答,我將進行總結:以藍色色調作品為例,底色偏湖藍、稍亮,書桌和電腦偏鈷藍,稍暗,形成明度變化。明度不同、冷暖不同打破了容易產生的單調問題,從而使畫面在統一中達到活潑、對比的效果。我會與學生共同總結出同色相調和的方法,可採用明度變化、純度和冷暖關係。
(二)了解不同色相調和的方法
我將繼續展示現代攝影作品《秋林》並引導學生思考:秋天的樹林中都包含了什麼顏色的樹葉?它們在一起為什麼顯得那麼和諧?學生回答後,我會進行總結:秋天的樹林呈現一派絢爛的橘紅色,大紅、中黃、赭石、土黃等交替出現,零星的分布和較暗的色調也不足以和大面積的紅黃色調抗衡,畫面達到了和諧統一的效果。進而與學生一起總結出不同色相調和的方法,可採用帶有某些明確色彩傾向的色調,弱化各色相的個性或直接採用灰色調進行統一。
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了解同色和不同色相調和的方法,不僅可以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使學生的思維之間發生碰撞,激發更多的探究性思考,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環節三:分析辨認,掌握方法
為了讓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掌握不同色調調和的方法,我將展示教材中的四個花瓶,請學生辨認同色相調和與不同色相調和。結合剛才所學的兩種色彩調和規律進行分析,進一步掌握色彩調和的方法後,教師進行同色相調色的示範,學生觀察學習。在此環節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環節四:作品展覽,交流評議
懷特曾說:教育不是為了青年人謀生,而是教會他們創造生活,美術課程更是如此。為此,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課堂練習時間和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以教材中的花瓶圖案為參考,為媽媽設計一塊色彩調和的圍巾。根據時間提示創作。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注意運用本課所學的色彩調和知識設計圍巾的色彩搭配。教師引導學生從色彩、形象、想像力等多方面評價作業。
這一環節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學評價對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能夠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成果;激發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我總結反思,改進教學。
環節五:課堂總結,開放作業
課程最後,總結重點知識,並升華情感,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更多關於色彩的美術現象。
總結本節課收穫我會趁熱打鐵請學生課下搜集資料,搜集色相調和在生活中其他領域的運用,下節課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這一環節請學生主動分享收穫,真正踐行「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最後的開放的作業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美術和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藝術色彩的樂趣。
八、說板書設計
為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了,重難點突出: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