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知名品牌,在中國撈金25年,卻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2020-12-19 騰訊網

經濟的進步,帶動了很多企業的發展,我國在近些年來也有不少企業走向了世界。像我們手機領域巨頭華為和小米,網際網路領域巨頭阿里巴巴等。這些優秀的企業為我國創造了不少價值,對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也有卓越的貢獻。

我國優秀的企業不斷走向世界,也有國外優秀的品牌不斷注入我們國家。但是有一家國外品牌在我國默默撈金25年,仍然被很多人認為是我們的國產品牌。

說起國內的家電品牌,大家就會想起格力、美的、海爾這三大巨頭的名字。但在國內的空調行業也有這麼一家知名度不輸三大巨頭的日本品牌,這家日本品牌是一家百年老品牌,在中國已經待了25年,在空調市場也佔了不少份額,它就是「大金空調」。

大金空調是日本的百年老品牌,它的口碑和品質都非常受人歡迎。在日本本土市場,大金空調在市場上的佔有率一直都保持在首位,並且在全球各地都擁有生產基地和銷售公司。加上大金空調在技術上面不斷創新突破,讓它擁有了卓越的品質口碑,因此才能成為百年不衰的老品牌。

1995年大金空調就進入了中國市場,因為進入市場時間比較早,加上比較中國化的品牌名稱,就讓很多國人認為大金空調就是中國的老品牌。大金空調進入中國市場後,在商用中央空調上的造詣比較高,可能現在坐在辦公室的朋友們的頭頂上,正在吹著的空調就是大金空調。

大金空調在1996年就率先推出了「天花板嵌入式」商用空調,一下子讓中國的傳統櫃機空調失去了市場。並且在格力空調推出中央商用空調後,大金空調的市場佔有率還是保持在第一。

在1998年大金空調又在家用空調上推出了「變頻空調」,一下子就打開了中國市場,成為了受歡迎的空調品牌。

但是現在隨著我國的巨頭空調們發展越來越好,不斷突破創新技術,所以大金空調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所以也有人認為,大金空調未來在我國的地位,也會隨著我們自己的空調產業崛起後,變得岌岌可危。

當國產品牌越做越好後,國人當然會更加支持國有品牌,對此你們怎麼認為呢?

相關焦點

  • 一個日本知名品牌,在中國撈金25年,卻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一個日本知名品牌,在中國撈金25年,卻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我們國家因為市場龐大,很多國外的公司都紛紛進駐中國,想要分一杯羹,有的公司早早就進駐了中國市場,有的公司則是等中國市場成熟後,才決定進駐我們國家市場。
  • 被誤認為是國產空調,在中國低調撈金24年,其實是一個日本品牌
    近幾年,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格外激烈,三星、索尼等海外手機廠商接連敗走中國市場,而華為、小米、OV則趁勢崛起。無獨有偶,家電市場也是如此。三菱、東芝等海外品牌在中國市場接連受挫,美的、格力則迅速吞噬其市場份額。
  • 日本飲料巨頭,在中國默默撈金56年,卻被大家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被誤認為是中國飲品,在中國低調撈金56年,其實是一個日本品牌? 乳酸菌飲品一直是大家認為比較健康的一個飲品,在中國也一直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2014年就有著57億的巨大規模,2018年的時候擴張到137.7億元,而全部乳酸菌飲品中,養樂多是最受大家歡迎的一種
  • 日本第一空調品牌,在國內低調撈金25年,卻一直被誤認是中國製造
    但今天筆者要說的這家品牌,它在中國低調「吸金」25年,產品知名度不輸格力,不過卻是一家外國品牌!在家電品牌方面,格力、海爾和美的無疑是「中國三大巨頭」,甚至在海外的銷量都是非常樂觀,尤其是格力,在空調方面,格力有一句廣告詞「好品質、格力造」,簡直是深入人心,但是在中央空調領域,有這麼一家日本的品牌,比格力還受歡迎,同時已經在中國低調「撈金」25年,這家品牌就是「大金空調」!
  • 日本飲料巨頭,在中國默默撈金17年,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說到飲料,我們會想到蒙牛、伊利、娃哈哈等等這些都是比較著名的品牌。不過隨著中國飲料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飲料品牌進入了中國。就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個日本飲料巨頭,在中國默默撈金17年,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相信很多年輕人都非常熟悉養樂多。
  • 低調的日本飲料巨頭,被誤認為國產品牌,每年賺走中國人65億
    可口可樂、康師傅、百事這些歷久彌新的品牌一直都在市場中保持著強勁的表現,不過我我國市場,近幾年有一款飲料十分火爆,它就是元氣森林氣泡水,在便利店隨處可見,看起來比較"日系"的產品,實打實的是國產。
  • 中國首個年銷售額15億元的洗髮水品牌被誤認為是一個外國品牌
    甚至催生了很多專門做護髮的店鋪,帶動了中國的部分經濟。但要問哪種洗髮水能討國人歡心,就不得不提很多洗髮水品牌。 比如海飛絲、清揚都是知名品牌。但是,這些洗髮水都不是中國國產品牌。雖然真正國產品牌的洗髮水已經登頂,成為國內第一洗髮水銷售品牌,但很多人還是認為這個品牌是國外產品。
  • 一個荷蘭啤酒品牌,卻被國人誤認為是國產,每年在中國淨賺331億
    ——李白《月下獨酌》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飲酒大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就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釀酒技術了。到了1516年,國際公認的《德國啤酒純酒法》發布後,標準啤酒就指的是以啤酒花、麥芽、酵母和水釀造出來的酒了。 中國在1840年被迫打開國門之後,慢慢地外國的酒文化也傳了進來。1900年,一個俄羅斯人在哈爾濱搞了個啤酒廠,從此以後,中國人就能喝到啤酒了。到了1903年,德國人和英國人有在中國搞了個啤酒廠,而這個啤酒廠就是青島啤酒廠的前身了。
  • 這十大家喻戶曉的中國品牌,一直被誤以為是洋貨,其實都是純國產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國產、洋品牌分不清,比如竟然剛剛才知道,名創優品是地道的中國品牌,反而抱著愛國心理買的大寶,卻已經被納入了強生的版圖。今天,我們就來數一下,這些國內、國外傻傻分不清的品牌。1.名創優品小編一直以為它是日本的品牌,因為名創優品的很多信息,都帶上了日本風格,所以被很多人誤認為是日本品牌,其實它是地地道道的國產品牌。大家都知道「哎呀呀」吧,名創優品的創始人就是哎呀呀的創始人葉國富。
  • 這4大國產品牌,卻偏要取個英文名,被誤認為是洋貨
    這4大國產品牌,卻偏要取個英文名,被誤認為是洋貨大家也都知道,現在很多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特別注重一個詞,就是「國際化」,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聯想,一家完全「國際化」的企業,公司的一切都已「國際」為主,而除了聯想,這4大國產品牌,卻偏要取個英文名,被誤認為是洋貨!
  • 這六大品牌全國聞名,卻被誤認為是中國品牌很多年
    其實紅牛最早是在泰國的品牌,當時因為紅牛的老總看上了中國的廣大市場,所以才引進中國的,不過,可能由於要通過質檢,在中國的紅牛都是國內生產的,但僅僅是生產,而不是國貨。雙匯,它代表著小時候的味道,以前吃火腿腸一般都會選雙匯這個牌子。電視廣告,商場橫幅,也出現過它的名字,一提起這個食品名字,就是滿滿的回憶啊!
  • 金光華李亞鶴:一個被誤認為是國產啤酒的荷蘭品牌
    因其酒精含量較低,且富有營養,加上價格低廉,一般人都承受得起,因此在中國大受歡迎。不過,金光華李亞鶴知道在中國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啤酒品牌,實際上是荷蘭的,金光華李亞鶴問你知道是哪個品牌嗎? 啤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材料,是繼水和茶之後,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據金光華李亞鶴了解,在中國,啤酒屬於外來酒種,「啤酒」一詞也是根據英語直譯過來的,一直沿用至今。
  • 明明是國產,偏要取個英文名,總被誤認為是洋貨,卻領先全球十年
    明明是國產,偏要取個英文名,總被誤認為是洋貨,卻領先全球十年眾所周知,如今我國的已經不僅僅滿足於中國製造,而是要導致中國創造,打造=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品牌!而如今中國受理的專利申請量已經超過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專利局的總和,成為了世界第一,同時中國專利申請增量佔全世界總增量的98%,而在此期間我國也誕生了很多優秀的企業,比如說華為、中興等等!
  • 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的金龍魚IPO,欲衝擊創業板一哥
    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金龍魚的母公司益海嘉裡旗下包括金龍魚、歐麗薇蘭、胡姬花等多個市場知名品牌。不僅如此,據尼爾森數據顯示,該公司旗下的多個產品在渠道市場份額的排名都是第一!貳第二個想不到:金龍魚並不是國產品牌!因為金龍魚一直都是家庭中最常見的一種食用油品牌,因此很多人都認為金龍魚是一家國產品牌。
  • 戴著「國產面具」的日本巨頭,一直大家誤認為國產,24年無虧損!
    被稱為「消費大國」的我們自然而然是會吸引一大批外企的加入,沒有任何一個外企是想放棄我國這一塊「蛋糕」的。我國的家電市場如今也是非常的完善且成熟,越來越多家電品牌的崛起。說起家電品牌的話,肯定就要提起格力、美的等知名品牌,這兩家品牌一直都是在空調領域上有著非常顯著的成績,不單是在我國市場,在國外市場這兩個品牌也是如此。
  • 盤點知名國內外口罩公司:國產品牌在崛起
    也就是2003年,3M公司從工業領域轉向民用領域,生產口罩並在國內銷售,佔據國內90%的份額。彼時,國內口罩還未有知名品牌,未形成品牌效益。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我們發現各大藥店、電商平臺等均開始銷售國產品牌口罩,如綠盾、穩健、海氏海若等品牌,逐漸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
  • 多個外資化妝品牌退出中國 國產品牌或迎契機
    然而風雲變幻,國產品牌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穩住根基,一點一點奪回被佔領的市場,而高大上的外資品牌開始水土不服,正如國外媒體指出的:中國越來越像一個更正常的發展中市場,雖然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並不能保證每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產品都能獲利。
  • 家喻戶曉的日本品牌,在中國開店超700家,平均一個月撈金30億
    提及暴利行業,懂行情的人應該都能如數家珍,譬如服裝、藥品以及近年來繁榮興起的網紅經濟,都是知名的「暴利」。而在服裝領域便有這樣一個來自日本的「暴利品牌」堪稱家喻戶曉,截止目前,它甚至已經在中國開了超700家店,發展形勢一片大好。
  • 全球第一的服裝品牌,一年從中國撈金430億
    提及全球知名的服裝品牌,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阿迪達斯、ZARA以及H&M等,但衡量一個服裝品牌的價值,往往還是要看權威認證。日前,英國有一評估機構便對2020全球最有價值的服裝品牌整理出一則排行,其中耐克再次超越古馳、LV等奢侈品牌,拿下「全球第一服裝品牌」的稱謂。
  • 日本文具逆天,國產品牌能翻盤嗎?
    1943年,匈牙利記者拉迪斯洛·比羅和他的兄弟格奧爾格將第一支原珠筆商品化之後,全球制筆行業才逐漸進入現代工業的進程。在中國,早在1948就有了第一家制筆工廠,但整個行業的大發展卻是在改革開放之後。相比同時期起步,一直堅持在制筆行業進行研發的鄰國日本,國內製筆企業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處於落後地位,品牌更是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