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是歐洲傳過來的,在中國也就上百年時間,油畫在中國發展到現在,畫家們基本走三條路線:一是繼續堅持寫實,並有向超寫實路上走的趨勢,如冷軍們,這是大多數。二是走寫意油畫的路子,借用中國畫的寫意模式,走油畫中國化的路子。三是走抽象等當代藝術的路子,這個在中國仍未形成氣候。
寫意油畫以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名譽院長範迪安為代表。
《屋後的柿子樹》毛岱宗 150×15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什麼是當代中國寫意油畫?
用範迪安的話來說,「寫意油畫」的本質支撐和內在學術理想是「寫意精神」,這也是許多畫家在探索上持續投以熱情的根本動力。作為中國藝術傳統的重要特徵,「寫意」的內涵博大精深,包含了人與自然、自我與世界的交融,也展現了具有東方文化屬性的語言特徵。
許多藝術家一方面投身自然,駐足熱土,腳踏中國山川大地,面向豐富的現實生活,在作品中表達出鮮明的現實感;另一方面努力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和視覺方法論上汲取營養,反撥圖像時代對繪畫語言的衝擊和影響,在學術文脈上展開實踐的傳承與探索,由此形成了「寫意油畫」這個學派豐富的個體成果和整體的蔚然風氣。
範迪安說得比較專業,主要說了二點,一是寫意油畫要傳承「寫意精神」,二是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中汲取營養,比如中國畫的寫意視覺方法。
最典型例子就是吳冠中、林鳳眠的油畫。
所以,要在油畫作品中體現出國畫的「寫意風採」,正是現在寫意油畫走的路子。
我理解,有「寫意風採」的油畫,只少具備三方面的要素。
一是在立意上,要以中國畫的「寫意精神」貫穿其中,所謂寫意精神,就是畫畫的目的,是表達畫者強烈的主觀情緒、情感,借物以寓意,借物以抒情,而不是還原事物的本相或客觀的場景。
二是在描繪物象上,借鑑中國寫意畫散點透視、以虛代實、留白、點染、潑墨等技法,著重表現事物的內在神韻,求其神而不是求其形,不刻意追求描繪對象畫得有多麼立體感、有多「像」,而是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的韻味,營造出某種意境或有意趣的畫面。
三是在技法上,追求筆觸感,不刻意描、塗、抹,或刻意製作,有繪畫感,一如中國寫意畫的見筆見墨,觀者能感受到畫家的筆觸。
我還是比較主張油畫中國化的,因為如果完全按西方的技法要求和審美標準來,我們永遠也畫不過歐美國家的油畫家。但我們喜歡走極端,一說中西融合,就容易走火入魔,比如現在的所謂國畫創新,很多就是在宣紙上畫油畫,弄得四不像,油畫畢竟是西方傳過來的,如果一提倡油畫中國化、寫意油畫,會不會又簡單弄成了在油畫布上畫國畫?
所以,寫意油畫能走多遠,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實踐。
文/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