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歷史久遠……

2020-12-04 炫怡綜合館

苗族歷史久遠,其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秦漢時主要居住在湘西和黔東一帶。以後逐漸遷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區。苗族沒有文字,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族人民有豐富的民間口頭文學,也善舞蹈,蘆笙舞最為流行。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和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苗族的傳統風俗有開年節。開年節是苗族人民的「春節」。過年時,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苗族服飾反應了苗族歷史悠久、居住分散和風俗多樣的特點,苗族支系與支系、縣與縣,以及寨與寨之間在服飾上都有嚴格區別。苗族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苗族挑花和刺繡多以大自然為題材,結合生活實踐,繡出風格優雅和充滿民族氣息的花紋圖案。

相關焦點

  • 去苗族旅遊,不要接受苗族姑娘的苗繡,過來人表示會惹禍上身
    我國邊疆遼闊,很多地方都是旅遊勝地,而苗族環境優美,並且當地人熱情,每逢過節總是會有很多旅客前往苗族旅遊,一探自然風光,不過在前往苗族旅遊的時候,有人表示千萬接受苗族姑娘的苗繡,不然會有麻煩,這是為什麼呢?
  • 非遺|苗族銀飾鍛造技藝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瑰寶,在貴州省黔東南雷山縣的苗家人仍傳承著民間傳統苗族銀飾鍛制手工技藝。銀飾是苗族人民珍貴的藝術品,素以用料講究、構圖精巧、造型典雅、色彩豔麗、淳樸自然、技藝精湛而著稱。
  • 蠟染——苗族的歷史傳承
    苗族蠟染有著悠久的歷史,(後漢書)上有西南夷「知染彩紋繡」的記載,這說明至少在漢代,西南少數民族就已經掌握了染、織、繡的技能。苗族人民有著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間工藝美術技藝,其中的蠟染藝術作品和蠟染旅遊工藝品在整個染織美術界久負盛名、獨放異彩。苗族蠟染在圖案題材卜獨具特色,並將內容和形式巧妙地融合一體。
  • 古代苗族的文字為何失傳?失傳文字後靠什麼傳承歷史文化?
    苗族是跨國境民族,苗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湖南、貴州、雲南、四川、廣西等地;以及越南、寮國、泰國、美國等國。 一、苗族的文字 苗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說和苗族古歌裡都說苗族有文字。但可惜的是已經失傳,只是在部分地方發現石刻等保存古苗文,證明確實存在過古苗文。
  • 苗族姑娘願意跟漢族的小夥通婚嗎?苗族姑娘的答案讓人深思
    苗族姑娘願意跟漢族的小夥通婚嗎?苗族姑娘的答案讓人深思中國總共有五十六個的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漢族的人數是最多的,所以我們把其他的民族稱為是少數民族。我們今天就來說說苗族。苗族這個民族其實是我們也是很熟悉的,苗族的服飾也是非常漂亮的,當然了苗族的人更加的漂亮,尤其是這裡的姑娘,長得都是水靈靈的。苗族這個民族的歷史也是非常的久遠了,這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民族,苗族主要是在我國的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地方。苗族人一般都是生活在大山裡的,所以這裡的民風是非常淳樸的,那麼苗族的姑娘願意跟漢族的小夥通婚嗎?
  • 從這裡,解讀苗族那段悲壯的歷史
    《近代武陵苗族鬥爭史》,貴州民族出版社,1994年。 居住在湘黔渝三省毗鄰地帶的武陵山區苗族人民在古代曾掀起過多次重大的起義鬥爭。 近代的起義鬥爭也十分頻繁。
  • 原來苗族同胞是蚩尤的後裔,是蚩尤創造了苗族古老的歷史文化
    苗族同胞自稱是蚩尤的後裔,是蚩尤創造了苗族古老的歷史。苗族同胞崇拜牛頭與花鳥,這一點在她們的服裝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苗族女人們身著盛裝出席大型活動時,戴在她們頭上精美的銀飾品多是牛頭和花鳥的圖騰圖案。
  • 苗族歷史源於何時?作為九黎氏族部落的後裔,有哪些獨特的習俗?
    除了與其很少女人外界人接觸有關係之外,其實還有苗族獨特的文化習俗息息相關。事實上喜好銀飾、愛喝酸湯、古樸自然,才是苗族最本質的民族特色。據歷史文獻記載以及苗族人口口相傳,這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少數民族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約5000年之前。
  • 少數民族文化——苗族
    在古代的歷史洪流中誕生了很多各種民族,都有著各種不同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這也就促成了不同的風俗,今天我想說一下關於苗族人們神秘的特色文化。苗族先民於秦漢時聚居在「五溪」地區,即今湘西、黔東等地。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遊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
  • 苗族無文字的歷史將被改寫
    長江商報消息 中南民大教授揭開湖南「天書」之謎本報訊(記者 張瑜琨 通訊員 胡亞妮 鄧萬裡)在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陡衝頭村近日,中南民族大學南方少數民族文字專家李慶福副研究員應湖南省文物局之邀,與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李紹平教授、湖南省文物局的考古專家等親赴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對「天書」進行考察,終於揭開了「天書」謎底,原來摩崖上刻的「天書」是在清代乾隆年間留下來的古代苗文字。李慶福稱,這將改寫苗族無文字的歷史。
  • 世界獨一無二的刺繡工藝——"苗族錫繡"(組圖)
    中國網 魏婧 攝中國網劍河4月17日訊(記者 魏婧)2013「貴州多彩踏春行」記者團來到黔東南州的劍河縣,堪稱世界一絕的苗族錫繡僅存於此。據悉,目前在全世界,只有劍河縣的南加鎮、南寨鄉、觀麼鄉和敏洞鄉才擁有錫繡這種獨特的刺繡工藝。苗族服飾,素有「穿在身上的史書」之說,其歷史久遠,淵源至今已無從考究。
  • 一個以鳥為自稱的民族,解讀苗族的鳥圖騰文化
    在歷史的長河中,楚國曾經將鳳凰當做崇拜的圖騰,這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個歷史上崇拜鳥圖騰文化的國家,然而我們知道其實鳳凰並非是真實的存在,只是當時人們根據上古傳說臆想出來的。苗族的鳥圖騰是以苗族神話傳說中的吉宇鳥為雛形,苗族傳說中的吉宇鳥也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錦雞鳥,這和楚國所信仰的鳳凰圖騰比起來,錦雞鳥反而是真實存在,由此處不禁想到鳳凰是否就是根據錦雞鳥而衍生出來的呢?楚國和苗族都有著鳥圖騰的崇拜,那這兩者之間是不是存在某種關聯,但由於楚國的歷史太過久遠,苗族在歷史上又沒有文字,沒有記載歷史,因此現在也無法證明楚國與苗族的關係。
  • 專訪羅國錦:畢節苗族歷史文化的探路人
    據了解,貴州是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而在畢節總人口就達70萬之多,下轄八個縣區均有分布,其中人數最多的是織金,人數約14萬左右,其次是納雍,約13萬左右。與同屬於川黔滇次方言(又稱西部方言)而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和海外的苗族而言,畢節市人口最多,是西部苗族的大本營,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 記載歷史 傳承文化!綦江苗族蘆笙、苗族刺繡你了解多少?
    精美的苗族頭飾 記者 劉琦 攝苗族蘆笙和苗族刺繡作為苗族世代相傳的歷史文化瑰寶,在苗族發展史起到了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相傳,在苗族歷史三次大遷徙中,苗族男子吹笙開路,吹笙結伴,吹笙尋友,以苗族蘆笙曲調形式把苗族喜悅悲傷感情表達其中;在遷徙途中,苗族姑娘則以刺繡記路,待最後抵達可以落腳的聚居地時,從衣領到褲腳已全部繡滿,從此,每逢佳節,苗家姑娘都要穿盛裝,緬懷離去的故土,紀念英勇聰慧的前輩,同時也為了承繼前輩流傳下的這份美麗,不忘祖業,激勵後人。
  • 苗族刺繡: 把自然和歷史穿在身上
    原標題:苗族刺繡: 把自然和歷史穿在身上 楊增外 文/圖 在苗寨親眼目睹刺繡工藝 苗族刺繡有一種極常見的人騎龍或騎水牯紋樣,體現了苗族人民英勇無畏的氣概和生活情趣。苗族民間藝術中的騎龍、馴龍、雙龍的各種圖案,再現了人們對龍敬而不畏的心理。 貴州省的苗族同胞,他們創造了不同樣式、風格的服飾。
  • 山巔靈歌: 苗族的未知歷史
    在中國西南部貴州省的偏遠地區居住著苗族,這是一個少數民族。研究已經確定苗族起源於大約2000年前繁榮昌盛的夜郎國。夜郎人與漢朝為敵後,被迫逃到這些遙遠的山區。他們的歷史是一個社會的紀錄,他們承受著惡劣的因素,團結為一個整體,以保存其獨特的文化傳統。
  • 野在黔東南10丨苗族鬥牛,苗族牛圖騰崇拜的遺蹟
    在臺江苗族姊妹節上,有幸全程目睹一次苗族鬥牛活動。這是我長久以來第一次如此安心地享受休閒,如此愜意而自在地遠離忙碌,沒有自責,沒有空虛,沒有負罪感。西班牙鬥牛世人皆知,對中國鬥牛在資料上描述並不多,中國鬥牛的民俗似乎默默無聞。
  • 關於歷史悠久的民族苗族,你了解多少?
    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他們的先民在先秦時代就生活在長江中遊地區。他們的歷史可上溯至堯、舜、禹時代。苗族縱貫數千年的歷史大遷徙,形成了如今分布在黔、湘、滇、川、鄂、瓊和國外的與其他民族大雜處小聚居的格局。
  • 上大的苗寨,有2000年的歷史,被稱為苗族「活歷史」
    在貴州裡,有一個苗族的聚集地,中國甚至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落,他由依山建造的10多個自然村相連,這個苗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苗寨。這個苗寨又被稱為苗族「活歷史」,展示了苗族的發展歷史,對於學者來說,這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天然博物館」,對於遊客來說,他是一個具有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和民族特色的旅遊景點。
  • 苗族鍾愛銀飾,到了湘西墨戎苗寨才知道原因!
    千百年來,苗族同胞在這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直到今天,這裡還保存著苗族非常原生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錯落有致的吊腳樓氣勢壯觀,會給每個人一種直達心靈的震撼。早上從高處看向苗寨,晨霧繚繞之中,苗寨炊煙嫋嫋,就在這樣的景色中,苗族同胞開始了一天的生活。如果是黃昏時分,千家萬戶亮起了燈,苗寨就變成燈的海洋,每一盞燈背後就可能是一個苗族的家庭,勞作了一天後回到家裡,正在享受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