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真的會下筆如有神嗎?

2020-12-06 事隨心作者草上風

「知道嗎?你文章寫的好不好,其實和你的閱讀沒有直接關係。」

01

杜甫:「我沒有說過」

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寫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首詩寫在他困守長安十年時期,這類社交性的詩,常人寫來,不是曲意討好對方,就是有意貶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諛奉承的寒酸相。杜甫在這首詩中卻能做到不卑不亢,吐出長期鬱積下來的對統治者壓制人材的悲憤不平。

詩中多用的對比手法。開端的「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把詩人強烈的不平之鳴,像江河決口那樣突然噴發出來。在詩人所處的時代,那些紈袴子弟,一個個過著腦滿腸肥、趾高氣揚的生活;他們精神空虛,偏又不會餓死。而像杜甫那樣正直的讀書人,卻一直掙扎在餓死的邊緣。

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陽一帶見過大世面。他博學精深,下筆有神。作賦自認可與揚雄匹敵,詠詩眼看就與曹植相親。頭角乍露,就博得當代文壇領袖李邕、詩人王翰的賞識。憑著這樣卓越的才華,他天真地認為求個功名,登上仕途,還不是易如反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是排比句,目的是為了說明自己的能力。說明自己在修為中曾讀破萬卷書,在詩歌創作中猶如神助,這是兩個不同的能力,一個是歷史積累的修為,一個是輸出結果的優秀程度,也就是自己即知道的多、還寫得好。這樣排比是為了突出對比的強烈反差,而不是說因果關係。並沒有說知道的多就一定寫的好。他這樣寫,當然也是為了讓韋濟了解自己的為人,並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誤身受辱。

02

菜譜看多了就一定能做好菜嗎

熟讀菜譜是一種能力,做菜是另一種能力。這兩者之間好比熟讀兵書紙上談兵與實際戰爭中參與作戰指導的兩種不同的能力。那麼這兩者之間是否有什麼關聯呢?肯定是有的。但是兩者之間的關聯不是必然的因果關聯,而是有增益作用的輔助關聯。什麼是增益作用的輔助關聯,比如:感冒了多喝水。喝了水感冒好的快一些,不多喝水反正也行。

這種增益作用在恰當環境裡面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成就某種結果,比如做菜必備的因素。你不看菜譜也可以做菜,你不學兵法也可以指導戰爭。你讀了更多的菜譜,學了更多的兵法能夠把菜做的更好,把仗打的更好而已。恰當的環境是能否將增益作用發揮到最大化的前提。一道菜鹽多了,少了都不好,火候沒掌握好的話也做不出好的味道。

讀書寫作也是一樣,很多人沒有搞清楚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係,以為讀書破萬卷了,下筆就一定如有神。為了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很多家長拼命給孩子買各種課外書,往一萬本上去突破。這就是典型的沒有恰當的環境。

03

閱讀和寫作的關係

多讀書對寫作是有增益作用的,但是多讀書並不能直接變得下筆如有神。

寫作是一個體系化的工程,需要很多因素的結合才能做出好的文章來。閱讀為寫作提供了素材的來源,這是一個極大的好處。寫作需要大量的素材,還需要反覆的練習,還需要海量題材、話題。

在訓練寫作能力的時候,我們不能單純的以讀書的多少來作為訓練的唯一方法。這裡面有一個將素材、信息文字化的實踐過渡的過程。

任何一項能力要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都是需要反覆訓練的,訓練提供了試錯的機會,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亮點能揚長避短。百步穿楊、熟能生巧都是指得反覆訓練的結果。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 "書聖"。他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

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裡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毛主席讀書有個特點「不動筆墨不看書」。在1958年的「大躍進」中,曾經出現了一種否定商品生產的極「左」觀點,為了說服持這種觀點的人,毛主席下功夫鑽研了史達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本書。

這本書,主席讀了多遍,經他批註的就有4個本子。毛主席的批註,都是結合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對否定商品經濟的觀點進行了批評,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作了較深入的探討。

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用筆在書上畫上豎線、橫路線曲線、斜線、三角、方框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了許多批語。這些筆記、批註、批畫是毛主席讀書時頭腦的一種活動,思考的真實記錄,也是他和作者思想認識、觀點、想法、看法、感情的互動與交流。

把閱讀和寫作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將素材、想法轉化為文字,把閱讀當成養分不斷地為文章提供供給,反覆練習,才有可能做到下筆如有神。千萬不要斷章取義字面理解經典詩文的含義。

聖賢尚且如此,何況凡人乎?

相關焦點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就能會寫作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詩句。意思是說,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現在我們許多人都把這句話理解成多讀書,寫文章才有東西可寫。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教導我們多讀書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兩句詩,估計只要讀過書的人都知道,當年咱們為寫作文頭疼的時候,老師家長常用這兩句詩來教育我們。」「讀書破萬卷」是「下筆如有神」的原因,兩者為因果關係。這樣理解對嗎?也對,但並不是詩的原意。這兩句詩出自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我們先來讀其中八句: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微信頭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相信很多人都對它很熟悉,上學的時候,考試作文寫不出來,老師一般都會在旁邊給我們說,叫你們平常多看點書,這樣肚子裡才有墨水,才能寫出文字來,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0200630期今天我想說的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實它就是一個付出與回報的關係,你只要書看得多,自然知識儲備量就充足,看得書多了,語句就會記得多,自然在用到的時候,就可以信手拈來,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正是這個道理。
  • 千萬別誤解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然而,奸相李林甫從中作梗,擔心讀書人應試會威脅自己的地位,便命省試對所有應試之人統統不予錄取,並上賀朝廷野無遺賢。當時參加應試的杜甫37歲,落第後困守長安。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是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的名句。這首詩中提到的韋左丞丈就是時任尚書省左丞的韋濟。那時候的杜甫落第失意,求官不得,仕途無望,心情落寞,想離京出遊,寫詩向韋濟告別。這首詩的開頭是「紈袴不餓死,入關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直陳牢騷憤激之情。
  • 杜甫的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你理解的這樣嗎
    我們通常勉勵身邊的人會用到杜甫的這句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詩的字面意思大概就是讓我們平時多讀書,甚至熟讀書達到一個把書翻破的程度,那麼再去寫文章就會有如神助。那麼,當年的杜甫也是這樣勉勵別人的嗎?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它的原意指的是什麼?
    許多學生應該都比較討厭背古詩,一些古詩真的是又長又拗口。但也有不少人對古詩偏愛無比,因為古詩十分的優美。有些詩人更是短短幾句,就表達出了一個意境,比如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詩只有十個字,但這意境卻是美不勝收。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不只是讀書的好處
    讀書破萬卷,重點有兩方面,一個是「萬卷」,意即廣泛地閱讀,涉及面寬;一個是「破」,意即深入地鑽研,精耕細作。如果說「萬卷」是橫向讀書,追求閱讀的量,那麼「破」就是縱向讀書,講究閱讀的質,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這叫「T」字學習法。
  • 名人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韓非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堅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馬爾頓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兒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 書法定製收藏——品茶論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西安市雁塔區新超書畫傳播中心,書法定製收藏,王壽傳書法分享——陋室銘,品茶論道,誡子書,心寬人長壽,發上等願,沁園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盡人皆知,背後故事卻讓人心疼
    今天,當我們形容一個人博覽群書,寫起文章來得心應手的時候,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也正是出自杜甫的詩《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然而,我們很多人卻不知道,在杜甫寫下這首千古名作的時候,心裡究竟是什麼滋味,他當時面臨的處境,又是什麼樣的狀況。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的名言,我們沒有讀明白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的名言,我們沒有讀明白。很多家長都認為多讀書能寫好作文,這也是老師常說的話。詩聖杜甫不也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嗎?因此我們堅信多讀書一定能寫好作文。可事實是很多孩子喜歡讀書,也讀了不少書,可作文還是寫不好。
  • 吳其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破」字的理解與英譯
    文章首先講到了「破」字在李賀詩中的意義。張先生認為,「破」字是唐代口語詞,詩歌中常見,他列出了大量使用了「破」字的詩句,其中有為大家所耳熟能詳的杜甫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筆者平時好誦讀古詩詞,近人張相先生的《詩詞曲語辭彙釋》(中華書局,1979年三版)是手頭必備的工具書,遇到讀不懂讀不通的詞語詞彙每每求助於它,而通過查閱《辭源》或《詩詞曲語辭彙釋》問題一般總能得到解決。
  • 「讀書破萬卷」還不夠 會表達才能「下筆如有神」
    名師公開課 主辦:都市快報 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協辦:菁教微學 記者 賀叢笑 培訓生 葉怡霖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詩聖之稱的唐代詩人杜甫這句話廣為傳誦,被很多人當做寫作的至理名言。大關小學副校長羅才軍對這種說法有新的看法。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才能好作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然後才能寫好作文,才不至才思枯竭,方可妙筆生花。古人講「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是在告訴我們,書中自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啟迪我們的思維,開闊我們的眼界。例如,你可以從一句話中參悟人生哲理,可以從一首詩中獲得心靈的洗禮,還可以從歷史故事中一窺天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知識和文化的載體,它記錄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人類的進程。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沐浴在書香之中去美好我們的心靈吧
    朋友賺你在空閒的時候,你可否想過讀書嗎?或許很多人的回答是令人失望的。其實書並不是一種昂貴的物品。一本書幾十元甚至十幾元就足矣了。但是,書的價值並不在於此。在我幾歲時,媽媽就給我買了人生的第一本書。這本書可以說是在我讀書路上的「啟蒙老師」了。從此我就走進了知識的海洋。其實,讀書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通過讀書,你可以知道太陽為什麼東邊升,西邊落;通過讀書,你可以知道人類的起源;通過讀書你可以知道蒸汽機的由來,電燈的原理等等。我不敢說自己的常識有多麼淵博,但通過讀書,我還是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其實,我讀書對我們中學生學習來說,是十分有益的。
  • 古韻齋夜話之十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唯獨對他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感到敬佩,感到崇拜……他不是說「下筆如有神」嗎?這兩句真是神來之筆! 敬佩、崇拜,就想追隨,想模仿。追隨也罷、模仿也罷,首先得讀書。先父留下一箱書,日夜苦讀,讀完一遍,再讀一遍。稍長,學會借書、買書。借書不易,買書更難。 真是無巧不成書。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都不如你!
    首要,是師生讀書講演活動,四位學生講演的津津樂道,咱們聽得專注致志。記住有一位學生曾這樣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讀書是最風趣的,文學是最風趣的。還有一位同學曾這樣描述他讀書的感覺:「小時分,我真是太愛讀書了。從《安徒生神話》,《格林神話》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那精彩美妙的故事只要書中才有,那恍如隔世的境地只要將全身心都投入到書本中才體味得到。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竟是杜甫誇自己的,原來這才是狂神
    其實這話不太可靠,杜甫所接的並非真的地氣,而是充斥著鬱郁不得志的生活的靈魂。「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草堂三五裡,春水群鷗野老心。」沈葆楨一席話寫盡了杜甫慈善的一生,別人做慈善是救人,杜甫做慈善是救心,有時候救的也是自己。唐玄宗天寶六載,四下遊歷的杜甫四處幹謁,可是時年37歲的杜甫依舊未得仕命。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與中學生朋友談寫作
    讀書郎 夢之旅合唱組合 杜甫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傳誦千古,幾乎盡人皆知。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為何越來越懷疑這個說法了
    文|肖復興現在,我越發對「行萬裡路,讀萬卷書」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樣的說法感到懷疑。行萬裡路,一個人是可以做到的,紅軍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可以長徵兩萬五千裡,現在交通狀況完全現代化,更是不在話下。讀萬卷書,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恐怕要打一個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