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州開福寺住持恆愚法師朝禮五臺山黛螺頂聖境 拜訪昌善大和尚

2020-12-12 佛學網

圖為朝禮途中,恆愚法師(右二) 昌聖法師(右三)兩位法師合影

黛螺頂聖境

黛螺頂聖境

拜訪昌善大和尚

大和尚慈悲開示

佛學網山西訊 3月21日,時值春分,大地回暖,河北景州開福寺住持恆愚法師朝禮五臺山黛螺頂,並拜訪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昌善大和尚。

上午8時,恆愚法師一行由大智路拾級而上,行經一千零八十階,最終抵達黛螺頂。黛螺頂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素有小朝臺之稱,歷史上頗受清代歷任皇帝所鍾愛。

上午9時,恆愚法師一行抵達黛螺頂客堂,朝禮文殊菩薩,並拜訪住持昌善大和尚,聆聽大和尚慈悲開示。

談及網絡弘法,昌善大和尚表示,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大德開示,有很多正念,只是人們大多注意不到,佛教講究一個隨緣,因緣到了,自然得法。

隨後大和尚又講解了當前網絡上的一些現狀與需要注意的事項,最後昌善大和尚指出,運用網絡去弘揚佛法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一定要以弘法利生為中心,有所側重,莫要勉強,一切隨緣就好。

相關焦點

  • 朝禮五臺山 恆愚法師拜訪佛母洞住持悲月法師
    白雲吞日仰望佛母洞佛母洞恆愚法師(左)與悲月法師(右)佛學網山西訊 3月22日,佛學網五臺山朝聖小組跟隨河北省景州開福寺住持恆愚法師的腳步,朝禮五臺山佛母洞聖境,拜訪佛母洞住持悲月法師,聆聽悲月法師慈悲開示。
  • 聖境資訊|2020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圓滿閉幕|昌善法師|五臺山|...
    參加此次講經交流會的五臺山法師有: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昌善法師,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常務副長章樣摩蘭喇嘛,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副會長格桑熱傑喇嘛,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隆明法師,五臺山佛教協會副會長義亮法師,五臺山佛教協會副會長果祥法師,五臺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妙榮法師,五臺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寂文法師以及佛教協會副秘書長
  • 五臺山黛螺頂舉行2015清明節施放瑜伽焰口法會
    五臺山黛螺頂舉行2015清明節施放瑜伽焰口法會法會共設三個壇:主壇、面然大士壇、靈壇金剛上師昌善法師高登法座,手結密印、口誦真言、意做觀想、說法施食法會現場>佛教在線五臺山訊 2015年4月5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山西省五臺山黛螺頂隆重舉行2015清明節施放瑜伽焰口法會。
  • 山西五臺山黛螺頂僧眾學經忙(圖)
    ,山西五臺山黛螺頂的僧人們卻早已經進入了一年當中最緊張的學習階段。 焦瑾琦 攝    當日,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黛螺頂主持昌善法師率領眾弟子正認真聆聽著端坐在講經臺上的一位法師講解,並不時地做著筆記。 焦瑾琦 攝    這位講經的法師是來自中國佛學院的宏海法師,所講的經名是《佛說阿彌陀經》。
  • 山西五臺山黛螺頂舉辦護國息災水陸法會
    山西五臺山黛螺頂舉辦護國息災水陸法會5) "← →"翻頁 9日下午,著名寺院黛螺頂青黃
  • 黛螺頂的大智路為什麼這麼靈?
    所以有些個聖境,你說有;沒有啊!但是對某些個人它就現、它就有。五臺山每天都有一萬菩薩在說法,圍著黛螺頂繞清涼。當你業障消了,功德成熟,就能看見一萬菩薩了。你也可以加入跟著繞清涼,雖有業障但應當作如是想。
  • 2016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圓滿
    18點,「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啟動儀式,在黛螺頂下面的一所小學廣場舉行。排列整齊的千名志願者,身穿印有「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標誌的白色特製T恤,現場顯得莊嚴殊勝。在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五臺山黛螺頂昌善大和尚和佛緣之路發起人李進致辭後,大家爭相在傳燈背板上簽名。
  • 「2016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圓滿成辦
    18點,「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啟動儀式,在黛螺頂下面的一所小學廣場舉行。排列整齊的千名志願者,身穿印有「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標誌的白色特製T恤,現場顯得莊嚴殊勝。在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五臺山黛螺頂昌善大和尚和佛緣之路發起人李進致辭後,大家爭相在傳燈背板上簽名。
  • 不用登五座臺頂,也能拜五方文殊——五臺山黛螺頂
    不過倒有一種辦法,既能朝拜了五座臺頂的五方文殊,又用不了半天的時間。登黛螺頂,黛螺頂是五臺山東臺頂延伸下來的一個小山峰,垂直高度約400米。親登五座臺頂,朝拜五方文殊,稱「大朝臺」,登黛螺頂叫作「小朝臺」。「小朝臺」是從清朝乾隆五十一年春(1786年)起盛行起來的。相傳,乾隆皇帝曾幾次欲上臺頂進香朝拜五方文殊,但每次都因風雨所阻而未能如願。
  • 黛螺頂住持昌善法師為清華大學等高校企業家學員開示
    (一)如何轉心佛教在線五臺山訊 2015年3月11日晚,在結束了正覺寺為期五天的梁皇寶懺法會後,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忻州市佛教協會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昌善法師應邀在五臺山黛螺頂為來自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與山東大學等四所高校的五十餘名企業家學員作了智慧開示。
  • 專訪昌善法師:願佛陀精神走入每個人的內心
    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五臺山黛螺頂住持昌善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核心提示:10月22日晚,在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即將開幕之際,鳳凰佛教在江蘇省無錫市靈山君來波羅蜜多酒店對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五臺山黛螺頂住持昌善法師進行了專訪。
  • 法會—黛螺頂舉行普賢菩薩聖誕法會 昌善法師開示普賢十大行願
    昌善法師開示普賢十大行願佛教在線山西訊  2016年3月29日,丙申農曆二月二十一日,五臺山黛螺頂寺舉行普賢菩薩聖誕法會。法會由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黛螺頂寺住持昌善法師主法。法會期間,四眾弟子虔誠跪拜、禮願,祈願普賢菩薩慈悲加被,使其獲得清涼自在,並將普賢菩薩的精神發揚光大。
  • 加國佛教會五臺山迎香火 萬僧齋法會盛況空前
    、湛山精舍住持達義大和尚率領湛山精舍「迎請中國佛教四大名山香火」朝聖團,在五臺山黛螺頂迎請聖地火種,並在五臺山普壽寺舉行莊嚴神聖的供萬僧齋法會。7月2日上午,朝聖團一行30人登上五臺山小朝臺,受到黛螺頂住持上昌下善大和尚及四眾弟子的熱情歡迎。黛螺頂寺大開山門,鐘鼓齊鳴,兩序大眾持幢幡寶蓋,莊嚴迎接性空長老及達義大和尚一行。香是信心的使者,火是文明的裡程。香火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智慧的象徵,是中國佛教文化法脈相承、代代相傳的見證。香火是信仰的凝聚,是信任的傳遞,是信念的覺醒,是信心的堅定。
  • 五臺山顯通寺為成廣老和尚舉行上供回向法會(圖)
    五臺山顯通寺為成廣老和尚舉行上供回向法會五臺山佛教協會副會長、五臺山大顯通寺住持靜行法師主法怡學法師和怡藏法師法會現場>怡學法師與怡藏法師在五臺山佛協拜會五臺山佛協會長、黛螺頂住持昌善法師併合影佛教在線五臺山訊 2015年3月31日,山西五臺山開山寺院大顯通寺的大雄寶殿內,梵音高唱,鍾罄齊鳴,來自北京佛教協會副會長、廣化寺方丈怡學法師和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雪竇山資聖禪寺方丈怡藏法師與顯通寺百餘位僧人一同誦經,為他們的恩師成廣老和尚往生四十九天舉行上供回向法會。
  • 穿越歷史,帶你走進五臺山黛螺頂!
    黛螺頂是五臺山東臺頂延伸下來的一個小山峰,寺院建在山頂上,佔地面積有將近三千平方米,山門前有一座牌樓一對石獅,風景雅致,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如果要登黛螺頂,有一條路是必經的,那就是大智路。大智路是由善財洞至黛螺頂的一條石階路,並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為該路提名的,該路全長五百多米,共有一千多級臺階,全部由五臺山青石鋪成,大智路的建成,不僅方便了到五臺山黛螺頂朝拜遊覽的佛教徒和遊客,也為五臺山增添了一處新的景觀。
  • 「五臺聖境」黛螺頂上「朝」五方文殊,大智路上「遇」真實自我
    大朝臺是僧侶的追求、三步一叩首完成朝臺,是修行過程的一個裡程碑。  因此,下令修建了黛螺頂,請來五臺頂上的五座文殊菩薩,這樣,到了這裡,就將五位菩薩都朝拜了。這樣,稱之為「小朝臺」。  因為山頂上綠樹成蔭,稱之為「黛」,又因為山上寺名為「大螺頂」,到乾隆時期才改為「黛螺頂」。
  • 恭迎帝釋天尊聖誕 五臺山各大寺院供佛齋天祈福法會圓滿
    新春供佛齋天祈福大法會在五臺山黛螺頂、真容寺、龍泉寺、普壽寺等各寺院分別舉行。各寺僧眾及十方善信、護法檀越、義工菩薩等同赴法會,共沾法喜,以此殊勝功德祈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物阜民康、正法久住。
  • 永悟法師為團長的梵唄非遺文化調研團參訪五臺山之行活動圓滿
    佛教在線訊 8月8日-13日,為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的傳承保護工作,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代表性傳承人、山東魚山梵唄寺住持永悟法師為團長的梵唄文化調研團一行10人對五臺山梵唄文化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受到了諸大德熱情接待,座談交流,活動圓滿。
  • 世間常說不登黛螺頂,就不算到五臺山,其中的緣由真的太悠長了!
    五臺山的黛螺頂原名又叫做大螺頂,它的建築是明代的,黛螺頂位於五方文殊菩薩像是的一殿,信眾稱黛螺頂、五方文殊殿為」小朝臺」。黛螺頂的後殿大雄寶殿前,今天有一松一柏,柏樹在南邊,圍粗一丈,挺拔的屹立在門前,高度直插藍天。
  • 在五臺山黛螺頂上.「原創」
    本文作者拍攝深秋,與同伴穿越太行山,遠赴五臺山黛螺頂。中午,我們28人行攝團隊已經站到五臺山黛螺頂腳下了。攀登黛螺頂需要攀登1000多級臺階。通往頂峰的路叫「大智路」,這條路是臺灣高雄一個寺廟的住持捐款修建的,信仰沒有國界,更不用說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了。上香禮佛的人們行進在山路上,有當地信徒,也有遠道而來的藏民,他們身穿厚厚的藏袍,磕長頭匍匐在臺階上,其虔誠感人至深。她們是從多麼遙遠的地方來的,不得而知,最近的藏民居住區也在甘肅、青海、四川了。千山萬水,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