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圓滿

2020-12-09 手機鳳凰網

2016年7月3日,以祈禱世界和平、眾生安樂、增長智慧為主題的「2016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圓滿。此次活動供燈近萬盞,參加現場祈福的「佛緣之路」工作人員和各地僧眾及義工數千人,是五臺山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傳燈活動。

傳燈大典現場流光溢彩(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佛緣之路」活動發起人李進致辭(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發願(啟動)

本次傳燈大典吸引了全國各地網友和信眾,從花甲老人到幼小稚童,都帶著美好心願來到五臺山,走一次不同尋常的「佛緣之路」。大家都有一個心願:相聚五臺山,點亮心燈,將功德回向眾生;跟隨1080名傳燈者,攀登大智路1080級臺階,去除1080種煩惱,增長1080種智慧。感受佛法帶給我們的光明和智慧。

是燈美,還是人美?(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17點,10組千名志願者已經開始聚集,籤到處人頭攢動。

18點,「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啟動儀式,在黛螺頂下面的一所小學廣場舉行。排列整齊的千名志願者,身穿印有「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標誌的白色特製T恤,現場顯得莊嚴殊勝。在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五臺山黛螺頂昌善大和尚和佛緣之路發起人李進致辭後,大家爭相在傳燈背板上簽名。昌善大和尚對佛緣之路走進五臺山,舉行首屆傳燈大典表示讚嘆和支持,希望大家在文殊菩薩的道場,通過「燈燈相傳、傳燈無盡」來傳遞美好願望,共同祈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

隨後,1080名傳燈者按組別手持蓮燈排隊向黛螺頂進發。

籤上自己的名字(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黛螺頂,我們來了!(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啟動儀式現場(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昌善大和尚宣布傳燈大典開始(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登頂

19點,夜幕降臨,黛螺頂上一盞盞酥油燈已經點亮,交織出五光十色殊勝的情景,搖曳的火苗似一張張虔誠的臉,都在感謝菩薩的慈悲與智慧。

19點10分左右,第一組登頂者到達黛螺頂,雖然滿臉汗水、氣喘籲籲,有的衣服都已溼透,但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光。

排隊登頂(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我是小小傳燈者(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目標:黛螺頂。(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隨後,已經登頂的志願者排隊進入寺院,領取登頂證書、《文殊菩薩十大願》、祈福卡和食物,準備參加即將舉行的傳燈大典。

陸續登頂(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佛緣之路」是一條「傳遞祝福、傳遞愛」的殊勝之路,所以,參加傳燈者填寫心願卡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拿到心願卡的人在桌案、臺階等處認真填寫著心願。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寫心願卡的人,他們最多的心願是:祝願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家人和朋友們身體健康。

我們成功登頂(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領到登頂證書,笑得好舒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讓心願帶我行走「佛緣之路」(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20點,黛螺頂已是一片人海燈海,但登頂的人流還在陸續進入寺院。不時傳來維持秩序的喊聲。

黛螺頂大屏幕前,近千人圍觀「佛緣之路」一路走來的精彩視頻,在讚嘆之餘共沾法喜。

燈的海洋(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祈福

20點30分,隨著大殿鼓聲陣陣,梵樂嫋嫋,大典正式開始,迎請昌善大和尚進入大殿主法。

伴隨著低沉的鼓聲,參加傳燈大典的信眾,點亮手中的蓮燈,黛螺頂上呈現出一種興奮中的虔誠和幸福。

佛法無邊(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佛經中記載著供燈的種種功德,可以快速實現心中的善願。點燈可以作為殊勝的緣起,通過眾人共同發心祈禱「世界和平,眾生安樂」的大願而匯聚成一種無形的力量,這種力量因為充滿了愛而成為一種正能量,可以消除心中貪嗔痴的煩惱,可以化解自然災難與戰爭,能給世界帶來幸福與祥和。

虔誠(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昌善大和尚領誦《文殊菩薩十大願》(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梵樂聲中,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昌善大和尚拈香禮佛後,領眾唱誦「爐香贊」、《文殊菩薩十大願》、《文殊菩薩心咒》、《供燈發願文》和《供燈偈》。大殿外的信眾一起念誦,祈願世界和平,戰爭不起,禍患不生!祈願地球母親風調雨順,眾生幸福安樂!祈願佛法興盛,正法久住!祈願平等的大愛在世間永存!

一名參加傳燈大典的師父在燈光下虔誠誦經(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參加傳燈大典的信眾虔誠誦經(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昌善大和尚為首屆黛螺頂傳燈大典參與者開示:煩惱靠智慧、靠光明來破除。(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燃起明燈,內心會變得寧靜、喜悅,過去壓抑封閉的心,也會因為一盞盞明燈而變得自在、光明、智慧。供燈的喜悅使每一位參與者忘記了疲憊和病痛、忘記了煩惱和憂愁。

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因緣承載著「傳遞祝福、傳遞愛」的供燈活動,燃燈、祈福、喜悅、感恩!此時此地,每一個人的心都深深的融化在這濃濃的愛的氛圍中,這份愛隨著燃起的盞盞明燈而升騰著、瀰漫著,在五臺山黛螺頂匯聚成慈悲無界、大愛無疆的力量。

回向(圓滿)

9點40分左右,在「回向」文的念誦中,昌善大和尚走出大殿致辭。昌善大和尚以五臺山的無上殊勝開始,感恩各地義工的付出,感恩所有十方善信的隨喜參與,並對來參加「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信眾進行了開示:

煩惱靠智慧、靠光明來破除。願我們具足菩薩的悲智行願,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們祈禱「世界和平、眾生安樂、智慧增長」的願力廣大無盡。

最後,現場齊誦「阿彌陀佛」佛號,「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圓滿結束。

佛緣之路·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圓滿成功(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今夜,五臺山黛螺頂法喜充滿。(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佛緣之路)

相關焦點

  • 「2016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圓滿成辦
    善願如海 滿載和平  文/李緒廷  2016年7月3日,以祈禱世界和平、眾生安樂、增長智慧為主題的「2016佛緣之路——五臺山黛螺頂首屆傳燈大典」圓滿成辦。此次活動供燈近萬盞,參加現場祈福的「佛緣之路」工作人員和各地僧眾及義工數千人,是五臺山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傳燈活動。
  • 兩岸四地 燈火不息:佛緣之路歷程
    這一切與佛教傳燈異常相像,因為傳燈就是將光明傳遞給大眾,驅除世間無明黑暗。故而我們將「藍毗尼之光」聖燈節作為「佛緣之路」這一程的圓滿收尾,也是希望將此行所有美好的寄託,通過傳燈的形式繼續傳遞下去。在過去一年中,我們行走了十萬八千裡,朝聖了兩岸四地近兩百家知名寺院,並分別在澳門新麗華廣場、五臺山黛螺頂、嵩山少林寺舉辦了三次大型傳燈法會,下面讓我們一起回顧下吧。
  • 山西五臺山黛螺頂舉辦護國息災水陸法會
    山西五臺山黛螺頂舉辦護國息災水陸法會5) "← →"翻頁 9日下午,著名寺院黛螺頂青黃
  • 山西五臺山的黛螺頂,你們去過嗎?
    黛螺頂,是五臺山上很特別的一個古剎,它的高度相當於一百三十多層高的摩天大廈。要想攀登上這古剎,你需要攀登一千零八十級青石鋪就的臺階,對身體和意志也是一種考驗。遠處山頂上依稀可見的就是聞名遐邇的黛螺頂這是進入黛螺頂前的一個涼亭,裡面有精美的石碑。一切的艱難險阻就是從這裡慢慢開始。
  • 五臺山筆記:不可或缺的黛螺頂
    梁東方即便僅僅從地理上說,從地勢上說,黛螺頂的存在,對於臺懷鎮來說,甚至對於整個五臺山來說都是一個奇蹟。在山川河流之間人類聚集的臺懷鎮,在廟宇鱗次櫛比,建築已經將臺懷鎮之中的小山完全覆蓋住形成了菩薩頂景觀的地方,在清水河的左岸,居然就還恰好聳立著這樣一座近乎直上直下的山峰。
  • 在五臺山黛螺頂上.「原創」
    本文作者拍攝深秋,與同伴穿越太行山,遠赴五臺山黛螺頂。中午,我們28人行攝團隊已經站到五臺山黛螺頂腳下了。這就是那好幾個皇帝都來看的黛螺頂不老松啊。最後嘉慶皇帝朝拜這黛螺頂到現在也有200多年了,物是人非。所有帝王的祈願都是心理安慰,永恆的還是永恆,短暫的還是短暫。
  • 穿越歷史,帶你走進五臺山黛螺頂!
    黛螺頂是五臺山東臺頂延伸下來的一個小山峰,寺院建在山頂上,佔地面積有將近三千平方米,山門前有一座牌樓一對石獅,風景雅致,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如果要登黛螺頂,有一條路是必經的,那就是大智路。大智路是由善財洞至黛螺頂的一條石階路,並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為該路提名的,該路全長五百多米,共有一千多級臺階,全部由五臺山青石鋪成,大智路的建成,不僅方便了到五臺山黛螺頂朝拜遊覽的佛教徒和遊客,也為五臺山增添了一處新的景觀。
  • 五臺山寺廟名稱由來之黛螺頂
    黛螺頂五方文殊殿黛螺頂原本是臺懷鎮東面一座小山峰的名稱,寺廟建在山頂,人們便將寺廟也稱作黛螺頂了。黛螺頂最早叫青峰,因遍山青松,滿目蒼翠而得名。後改稱大羅頂,羅本指質地輕軟、經緯組織顯椒眼紋的絲織品,用大羅做山名,以形容山峰的錦繡。再後來,又改稱大螺頂。螺,主要取意於佛教,有兩種說法,其一是佛教殿堂中有一種樂器叫法螺,是用海螺殼做成的,青峰山的形狀就像一個大海螺。其二是佛陀的塑像髮髻為海螺形,稱為螺髻,青峰山的形狀也好像螺髻。
  • 黛螺頂的大智路為什麼這麼靈?
    五臺山每天都有一萬菩薩在說法,圍著黛螺頂繞清涼。當你業障消了,功德成熟,就能看見一萬菩薩了。你也可以加入跟著繞清涼,雖有業障但應當作如是想。>五臺山上,古剎繁多,其中要數黛螺頂甚有淵源,也是必不可少的去處之一。
  • 五臺山黛螺頂和廣仁寺
    黛螺頂在五臺山臺懷鎮東向山巔,距臺懷垂直高度約400米。背依東臺高峰,面臨臺懷盆地,遠眺五臺峰頂隱約,近覽山內寺院如畫,地勢高聳,風景秀麗。寺內古柏參天,山花爛漫。殿內供菩薩五軀,神態各異,象徵著五個臺頂不同形象的五尊文殊。寺內石刻,有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御製黛螺頂碑記,及五十一年登黛螺頂題詩。廣仁寺又名十方堂,在五臺山臺懷鎮北隅羅睺寺東側,是蒙藏喇嘛朝拜五臺山時居住之所。始建於清朝,布局嚴謹,建築秀麗,山門、天王殿、鐘鼓樓、中殿、後大殿、配殿、廂房等皆完整。
  • 山西五臺山黛螺頂僧眾學經忙(圖)
    ,山西五臺山黛螺頂的僧人們卻早已經進入了一年當中最緊張的學習階段。 焦瑾琦 攝    當日,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黛螺頂主持昌善法師率領眾弟子正認真聆聽著端坐在講經臺上的一位法師講解,並不時地做著筆記。 焦瑾琦 攝    這位講經的法師是來自中國佛學院的宏海法師,所講的經名是《佛說阿彌陀經》。
  • 五臺山:有名的景點黛螺頂,來五臺山一定要來這裡的緣由
    有的甚至說還是很靈驗的,而五臺山其中的一個景點叫做黛螺頂,它的原名又叫大羅頂,它是在明代建成的,它位於五方文殊菩薩的一殿,就把它稱為了黛螺頂,而它的後殿大雄寶殿前就有一棵松樹和一棵柏樹。松樹在南邊出一丈,屹立的非常挺拔高度,可以說是要頂天一樣,當時在清朝的時候,乾隆還專門給這個地方寫了一首詩,說這個松樹其實就是黛螺頂發展歷史的一個見證。
  • 五臺山黛螺頂舉行2015清明節施放瑜伽焰口法會
    五臺山黛螺頂舉行2015清明節施放瑜伽焰口法會法會共設三個壇:主壇、面然大士壇、靈壇金剛上師昌善法師高登法座,手結密印、口誦真言、意做觀想、說法施食法會現場>佛教在線五臺山訊 2015年4月5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山西省五臺山黛螺頂隆重舉行2015清明節施放瑜伽焰口法會。
  • 五臺山坐公交車8路到黛螺頂
    五臺山坐公交車8路到黛螺頂因為我懶,所以買了往返索道85元,其實黛螺頂並不大,據說在上面能看到菩薩頂,然而我也分不出來,從上面下看,一片一片的廟從上面下來,我打了計程車去菩薩頂
  • 世間常說不登黛螺頂,就不算到五臺山,其中的緣由真的太悠長了!
    五臺山的黛螺頂原名又叫做大螺頂,它的建築是明代的,黛螺頂位於五方文殊菩薩像是的一殿,信眾稱黛螺頂、五方文殊殿為」小朝臺」。黛螺頂的後殿大雄寶殿前,今天有一松一柏,柏樹在南邊,圍粗一丈,挺拔的屹立在門前,高度直插藍天。
  • 不用登五座臺頂,也能拜五方文殊——五臺山黛螺頂
    不過倒有一種辦法,既能朝拜了五座臺頂的五方文殊,又用不了半天的時間。登黛螺頂,黛螺頂是五臺山東臺頂延伸下來的一個小山峰,垂直高度約400米。親登五座臺頂,朝拜五方文殊,稱「大朝臺」,登黛螺頂叫作「小朝臺」。「小朝臺」是從清朝乾隆五十一年春(1786年)起盛行起來的。相傳,乾隆皇帝曾幾次欲上臺頂進香朝拜五方文殊,但每次都因風雨所阻而未能如願。
  • 恭迎帝釋天尊聖誕 五臺山各大寺院供佛齋天祈福法會圓滿
    新春供佛齋天祈福大法會在五臺山黛螺頂、真容寺、龍泉寺、普壽寺等各寺院分別舉行。各寺僧眾及十方善信、護法檀越、義工菩薩等同赴法會,共沾法喜,以此殊勝功德祈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物阜民康、正法久住。
  • 帶大家看封山後的五臺山,徒步1080級臺階登黛螺頂,祈福文殊菩薩
    五臺山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已經封山20多天了,今天去爬了黛螺頂,帶大家看看封山後的五臺山現在什麼樣子。黛螺頂位於臺懷寺廟群的東面的一座小山峰上,因山形形如大螺(大海螺) ,故名大螺頂。每到春夏,滿山披綠著青,陰翠欲滴,尖尖峰頂,鬱郁吐黛,故又名黛螺頂。從我住的楊柏峪步行半個小時,終於到了黛螺頂腳下。
  • 景州開福寺住持恆愚法師朝禮五臺山黛螺頂聖境 拜訪昌善大和尚
    圖為朝禮途中,恆愚法師(右二) 昌聖法師(右三)兩位法師合影黛螺頂聖境黛螺頂聖境拜訪昌善大和尚大和尚慈悲開示佛學網山西訊 3月21日,時值春分,大地回暖,河北景州開福寺住持恆愚法師朝禮五臺山黛螺頂,並拜訪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昌善大和尚。
  • 可以同時朝拜五方文殊菩薩的明代寺院——黛螺頂
    黛螺頂是五臺山東臺旁邊一座小山的名字,同時也是建在這座小山頂上的一座寺院的名字。黛螺頂始建於明成化年間,在五臺山眾多寺院中應屬歷史比較短的一個。黛螺頂原名大螺頂,從乾隆十五年(1750年)開始稱黛螺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