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最佛性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一座高峰,唐朝無人能超越!

2020-11-22 文化點心鋪

王維,唐朝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有「詩佛」之稱。與其他田園詩派詩人不同,王維的詩句中總是充滿了佛家的禪意,空靈飄渺,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藝術美感。王維信奉佛家,與他母親有很大關係。因為他的母親信佛。所以,王維從小也篤信佛教。這種禪意和佛性就對他後來的詩文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王維田園詩的代表作。在山水田園詩歌的發展史上,這首詩是繼陶淵明之後的又一座高峰,在唐朝無人能超越。這首詩就是《鳥鳴澗》。在詩句中,王維帶著佛性來觀察和描繪周圍的自然風景,賦予了山水與眾不同的韻味。下面讓我們走近這首詩:

鳥鳴澗 王維 (唐)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繼承和發展了以往山水田園詩的傳統,吸取了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使山水田園詩在唐朝達到了一個高峰。整首詩的大意是說:山谷寂靜無人,只有桂花在無聲地飄落。春夜的寂靜使得山中更顯空蕩。明月悄然初升,驚動了深山中的飛鳥,於是,鳥兒時不時在山澗中發出一陣清脆的叫聲。

在王維的《輞川集》中有組詩20首,全部都是五言絕句。每首絕句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繪畫小卷,靜靜地描繪了王維閒居輞川別墅時的生活場景以及周圍的山光水色。就如這首《鳥鳴澗》,全詩就只有20個字,沒有任何其他複雜的詞語,詩句裡面的意象也很簡單:閒人,桂花,靜夜,春山,明月,山鳥,山澗。

詩人心靈安靜平和,遠離了世事的紛擾,獨自一人身在寂靜的春山夜色。身心寧靜,所處的環境自然就會顯得很寂靜。因而,詩人連桂花花瓣墜落這樣小的動靜都能感知到。此時明月出聲,驚動了林間酣睡的山鳥。但是,也只是讓鳥兒名鳴叫罷了,並未讓它麼們飛走。

這樣的一切遠離了喧囂,根本看不出絲毫世俗的煩惱。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寂靜完全地相契合了,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王維擅長寫靜景,即便是動態的景物,在他的詩文裡也很容易染上安靜的神韻。

讀王維的詩,能讓人安靜下來,心靈放鬆。這與佛教的禪意是一脈相承的。禪宗教化人們要擺脫世事的煩惱,求取精神上的寧靜恬淡。於是,在王維的詩中常常可見一種清新淡雅的韻味,帶著超然物外的出世之感,處處都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感。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王維最佛性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一座高峰,唐朝無人能超越
    王維最佛性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一座高峰,唐朝無人能超越 詩詞鑑賞
  • 王維最佛性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一座高峰,唐朝無人能超越
    王維,唐朝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有「詩佛」之稱。與其他田園詩派詩人不同,王維的詩句中總是充滿了佛家的禪意,空靈飄渺,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藝術美感。王維信奉佛家,與他母親有很大關係。因為他的母親信佛。所以,王維從小也篤信佛教。
  • 王維最佛性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一座高峰
    王維,唐朝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有「詩佛」之稱。與其他田園詩派詩人不同,王維的詩句中總是充滿了佛家的禪意,空靈飄渺,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藝術美感。王維信奉佛家,與他母親有很大關係。因為他的母親信佛。所以,王維從小也篤信佛教。這種禪意和佛性就對他後來的詩文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送別詩,一千多年來無人超越,成為唐詩裡的名篇
    盛唐時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暴發期,這個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詩人,他們寫下了眾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而且這些詩作,不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很多的作品不僅有著極高的文學性和思想性,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文學的一座高峰,而且在這一千多年來,始終是令後人可望不可即。
  •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山水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自南北朝的謝靈運與東晉陶淵明開創了山水田園詩的先河之後,到詩歌發展的最高成就唐朝時,就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山水田園派的詩人,他們往往寄情於山水之間,多愛寫一些田園生活或是山水景物的詩,其中以盛唐的孟浩然、王維為代表,而又以王維的成就略高,後世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以畫理通之於詩
  • 王維影響最大的一首詩,千百年來無人能夠超越!
    王維,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他的詩以歌詠山水田園為主,一生中創作了不少流傳千古的優秀詩篇。而要說王維影響最大的一首詩,莫過於他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這首詩主要寫遊子的思鄉懷親之前,通篇通俗易懂,其中經典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影響了一代代中華兒女的遊子離人之心。
  • 說到唐朝的山水田園詩,就不得不說「王維」這個全才
    繼續說這本《唐詩宋詞裡的趣事》,前篇說完了邊塞詩和玉門關的由來、文化的演變,這一篇我們來說說第二個類別,山水田園詩。實際上,山水田園單獨成為詩詞的審美意象,是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陶淵明和謝靈運開始的,發展到唐代,慢慢形成了以王維和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總體來說,這一派的詩人喜歡讚美大自然,也嚮往田園的生活,所以詩裡面說得最多的,也都是山水風光、田園生活。詩人們常常喜歡用不加修飾的語言,來描繪一種淡然悠遠的意境。
  • 王維是山水詩人的集大成者,將古代的山水田園詩推向了更高的層次
    中國的山水田園詩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晶,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側重抒情與表現,慣於運用朦朧、空寂、曠遠的景物渲染感情基調。在描繪自然景觀與風土人情的時候,往往同時兼具古樸、自然與靈動等多種色彩。而王維就是繼謝靈運等山水詩人之後的集大成者。
  • 王維最唯美一首詩,句句都是千古名句,境界之高千年來無人超越
    王維最唯美一首詩,句句都是千古名句,境界之高千年來無人超越浩浩《全唐詩》收錄了近五萬首、三千餘人的作品,在這些詩人中,能開宗立派的還是少之又少的,而王維卻是這少之又少中的一位佼佼者。王維少年成名,十七歲便以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而蜚聲文壇,那「每逢佳節倍思親」至今仍是我們節日懷念親朋最常用的詩句。
  • 王維詩歌,最有特色的是山水田園詩,連蘇軾都誇讚
    王維但最能代表王維詩歌特色的還是山水田園詩。王維後期思想處於消極狀態,大量寫作山水田園詩。他在藝術上追求一種靜穆閒逸的獨特風格,為後世所推重。然而,他所描寫的自然境界浸透了他的佛教的清靜寂滅的思想,體現了那種「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酬張少府》)的出世觀,其思想影響是不好的。
  • 王維使山水田園詩達到了一個高峰,生前及後世均享有盛名
    王維所作的詩,可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各種詩體他都很擅長,但以五律和七言絕句造詣最高。他的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淨秀雅,為明七子所師法。寫景詩,常用五律、五絕,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舒緩,宜於表現山水幽靜和詩人恬適的心情。
  •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構境藝術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家,其詩向來有"詩中有畫"之名,意在稱嘆摩詰詩中營造的那種靜逸明秀的詩境。他的詩歌詩境,寧靜清新而不失靈動,中又帶有禪心與詩意,是自然與心境的完美融合。而王維構建純美詩境的藝術,使得他的山水田園詩有一種獨屬於他個人的氣質和色彩,也使得他的詩在盛唐大詩人和佳作迭出之時,在詩壇獨佔一方天地。
  • 王維四十歲後寫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曾入選高考試題
    王維作為山西大戶出身,卻是學佛出身。王維喪妻後,在母親的影響下,王維讀起了《維摩詰經》,後以摩詰為號,世人便稱王摩詰。這既是一次精神上的皈依,又是一種自我保護。從此他的敵人們再不向他發難。在王維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的山水田園詩便已經登峰造極,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在坊間流傳。
  •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藝術成就
    聞一多說:「王維替中國詩定下了地道的中國詩的傳統,後代中國人對詩的觀念大半以此為標準,即調理性情,靜賞自然」(《聞一多說唐詩》,鄭臨川筆錄),指的就是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最能體現他的詩歌藝術創造力,同時也達到了山水田園詩的最高成就。
  • 王維一首能治病的詩,極寫寂靜,不見「靜」字,少有人能超越
    王維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宗師,晚年信奉禪理,因此被稱為「詩佛」。他的山水田園詩意境清幽悠遠、古淡靜穆,寫物狀景極富語言功力。他晚年在輞川隱居時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描寫環境的空寂幽靜,卻不見一個「靜」字,手法之高超,後世很難找到第二首,據說這首詩還能治病。
  • 詩畫田園——王維、孟浩然
    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派,是繼承和發揚陶淵明山水田園之樂,以山水田園為歌詠對象的詩歌流派,詩作內容多描繪自然風光,以及恬淡閒適的田園生活,格調清新自然。唐朝開國以來,政治統一,生產力也得到了提高,社會經濟繁榮,出現了「貞觀之治」。
  • 唐朝最悲愴的一首詩,僅憑一首詩就流傳千古,後來無人超越
    唐朝是一個繁花似錦的歷史年代,而唐詩是其最璀璨的文藝之花,人們習慣了李白、杜甫的詩篇,總會浮想大唐盛世的好山好水以及金戈鐵馬、崢嶸歲月。不過在唐詩當中還有一些很獨特的詩篇,不像李白、杜甫那麼有名,其作者也沒有太多的作品流傳後世,但是僅憑一首詩就在唐詩中佔據了極高的地位,以至於流傳千古,幾乎後來無人超越,這首詩就是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 《山水田園詩》輯錄97篇全集
    陶淵明等詩人形成東晉田園詩派,謝靈運、謝朓等詩人形成南朝山水詩派,王維、孟浩然等詩人形成盛唐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
  • 他是唐朝著名山水詩人,一首詩境界不輸王維,入選《唐詩三百首》
    線索一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線索二是:自稱「自幼好佛」。聽到第二個線索的時候,就有選手搶答了,他的答案是:王維。相信很多人在看了這兩個線索都會認為是王維。首先兩人都出身名門世家,王維的家族太原王氏是唐朝五大望族之一,而柳宗元的家族同樣是河東最有名望的家族之一,祖上世代為官。更巧的是他們的母親,一個出自博陵崔氏,一個出自範陽盧氏,都是當時的五大望族。王維在22歲的時候高中進士,柳宗元是21歲進士及第,兩人都是年少成名。
  • 他是唐朝著名山水詩人,一首詩境界不輸王維,入選《唐詩三百首》
    線索一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 線索二是:自稱「自幼好佛」。 聽到第二個線索的時候,就有選手搶答了,他的答案是:王維。 相信很多人在看了這兩個線索都會認為是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