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影響最大的一首詩,千百年來無人能夠超越!

2020-12-12 慶餘說詩詞

王維,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他的詩以歌詠山水田園為主,一生中創作了不少流傳千古的優秀詩篇。而要說王維影響最大的一首詩,莫過於他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這首詩主要寫遊子的思鄉懷親之前,通篇通俗易懂,其中經典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影響了一代代中華兒女的遊子離人之心。

「獨在異鄉為異客」,詩的首句點明了王維之所以會寫這首詩的原因,是因為獨自一人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王維寫這首詩時年僅十七歲,且正在長安謀取功名,可以說是一個在長安舉目無親的少年遊子。而一個「獨」字,兩個「異」字更是把對親人的思念,和自己孤獨的處境表達的十分強烈。

「每逢佳節倍思親」,次句則是對首句流露出來的思鄉之情進一步詮釋。無論是王維還是現在的我們,作客他鄉難免會思鄉懷親,並且不分場所,不分時間。但一旦遇上「佳節」,這種思鄉懷親的感情,便會從心中迸發出來,並且很有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佳節」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往往是有著和家人之間美好的回憶,也有著家鄉風物之間美好的聯繫。當然這種體驗,可以說在王維之前也是人人都有,只不過能像王維這樣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高度概括而出的就沒有了,因此,這句詩的影響力之大,很難有人再超越。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的三四兩句,則是通過王維的親身體驗,將這種思鄉懷親之前,刻畫地更加具體,更加凝實。登高是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有的習俗,登高時更要佩戴茱萸囊,以起到避災的作用。從詩中可以得知王維在重陽佳節,想起了和兄弟一起登高時的美好回憶。 歸

王維更是另闢蹊徑,從遠在家鄉的兄弟的角度出發,遙想到他在重陽節登高並佩戴茱萸的時候,一定會想到還少了一位兄弟不能共度佳節。這種曲折有致的表達方法,更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每次讀到這裡,都會想到家裡的父母和親人是不是也正在想著我呢?

綜觀王維的這首詩,以遊子身在異鄉的孤獨處境開頭,寫到佳節良辰的思鄉懷親之情,全詩樸素自然,含蓄深沉,感情卻尤為熾熱,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傳遍了祖國大江南北。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千百年來最理直氣壯的一首飲酒詩,飲酒理由無可辯駁,無人超越
    所以,千百年來飲酒的理由千千萬。王粲《酒賦》頌酒:「成朋友之歡好,贊交往之主賓。」王維送別朋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高喊「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杜甫聽聞官軍勝利消息,欣喜若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羅隱屢試不第,發出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感嘆……但是,這些理由,在詩仙李白的一首詩面前,就顯得太過簡單。
  • 王維最佛性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一座高峰,唐朝無人能超越
    王維最佛性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一座高峰,唐朝無人能超越 詩詞鑑賞
  • 詩鬼李賀僅僅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千百年來無人能夠超越!
    另外他還寫過一系列的鬼詩,所以說他在文學成就並不亞於李白和杜甫。唐朝很多的偉大的詩人,他們都有一個別稱,例如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王維是「詩佛」;那麼李賀則是「詩鬼」。他的詩天馬行空,充滿了無限的高遠的意境,同時他的作品也是被後世爭相模仿最多的一位詩,他僅僅是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千百年來無人能夠超越。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送別詩,一千多年來無人超越,成為唐詩裡的名篇
    那說起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那當屬李白、杜甫和王維,他們三位也被稱為是盛唐時期的三駕馬車,每個人的作品拿出來那都是驚天地泣鬼神,而且他們的很多作品不僅寫得好,同時還充滿了哲理,有著對於人生深刻的探討,也正是這種深刻性,也令這些作品顯得別具一格,使得人們讀來不僅能夠感受到唐詩所獨有的魅力,同時也能夠從中學會更多的東西,明白更多的道理。
  • 王維曾寫下這樣一首佳作,全篇僅二十字,上千年無人能超越!
    王維出名是比較早的,這麼說吧,當他已經名氣大振時,李白還在絞盡腦汁的想著怎麼出名,而這時的杜甫也還是個頑皮孩童。盛唐之時,王維之盛名幾乎無人不曉,各個方面都有著獨到的見解。王維曾經留下這樣一首詩,短短幾行二十多個字,千百年來卻一直被人讚賞和模仿,至今依舊無人超越。可見他的功力是非同小可的,那麼這首詩到底是描繪怎樣的情景呢?王維童年時期過得很快樂,不愁吃穿,父母也都是文化人,在這樣的氛圍下,王維必然受到薰陶。不過在他稍大一些時,父親便離世了,一家的頂梁柱倒了,所有的壓力都扛到了其母身上。
  • 歷史中著名的一首詩,最後一句千百年來無人能出其右,堪稱經典
    文/失語者歷史中著名的一首詩,最後一句千百年來無人能出其右,堪稱經典中華歷史五千餘載,中間有繁榮盛世,也有衰敗王朝。多少人在歷史流沙中沉溺,也有很多人靠自己在跟命運鬥爭。他們以一己之力,奔走呼告,希望能夠扶大廈於將傾,所以這些人一般都被載入史冊,千古流芳。今天,我們就講一講一位愛國詩人。他寫過很多鐵血豪情的詩,其中一首詩的兩句,盪氣迴腸,千百年來不朽,廣為傳頌,他寫過歷史中最著名的一首愛國詩,最後一句千百年來無人能出其右,堪稱經典。
  • 王維最佛性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一座高峰,唐朝無人能超越!
    王維,唐朝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有「詩佛」之稱。與其他田園詩派詩人不同,王維的詩句中總是充滿了佛家的禪意,空靈飄渺,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藝術美感。王維信奉佛家,與他母親有很大關係。因為他的母親信佛。所以,王維從小也篤信佛教。
  • 王維最佛性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一座高峰,唐朝無人能超越
    這種禪意和佛性就對他後來的詩文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山水田園詩歌的發展史上,這首詩是繼陶淵明之後的又一座高峰,在唐朝無人能超越。這首詩就是《鳥鳴澗》。在詩句中,王維帶著佛性來觀察和描繪周圍的自然風景,賦予了山水與眾不同的韻味。
  • 王維最深情的一首詩,千百年來被人誤解,將錯就錯反成絕世佳作!
    毫無疑問,這種獨特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中華文化大樹上開出來的一朵奇葩,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一首小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詩中,他用一顆小小的紅豆來曲折地傳達自己對友人的相思,唯美動人。然而,千百年來,這首詩被人們誤解為一首愛情詩,傳唱至今。相思 【唐】 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雖然只有四句,千百年來無人超越
    蘇東坡評價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就是王維,被後人成為「詩佛」。今天欣賞的就是他寫就的唐人七絕的巔峰——送元二使安西。全詩如下: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的朋友要去西北邊塞出使,詩題又名「贈別」,後有樂人譜曲,名「渭城曲」。唐代出使西北,多在渭城送別。渭城朝雨浥輕塵。渭城清晨下起來下雨,溼潤了灰塵。送別的時候趕上這樣的天氣,為送別的氣氛更加籠罩上一層憂鬱,讓本來捨不得分別的朋友,內心更加的難過。
  • 王勃和王維都是天才詩人,各寫下一首《山中》,千百年來高下難分
    唐朝就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無處不在,也正是由於人們喜愛詩歌,把生活當成了詩,才讓唐詩名滿天下,成為了古典文學裡一顆耀眼的明星,千百年來影響了無數人;當時的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詩歌就是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詩寫得好機會也更多。
  • 李白最豪放的一首詩,通篇神來之筆,千年來無人能夠超越!
    所以小編今天便向大家分享一首李白借酒興寫下的名篇《將進酒》。這首堪稱是李白巔峰之作的詩,不僅深受當時唐人的好評,還受到了後世歷代人的推崇。南宋詩論家嚴羽曾評論說:「一結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賞摘。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此其所長」。清代徐增則評論說:「太白此歌,最為豪放,才氣千古無雙」。
  • 王維的一首五言絕句,千百年後被改編成愛情歌曲
    王維出生在唐朝中期,既經歷過盛唐的輝煌,也看過安史之亂後的國之滄桑。他的一生,精通詩、書、畫、音樂等,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說到詩歌,他非常擅長五言詩,題材多是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還有「詩佛」的美稱。他一生為後世留下了400多首詩,還有多幅名畫。
  • 歐陽修最經典的一首詞,千百年來無數人模仿過,但是無人能夠超越
    唐宋八大家已經形成了一張文化名片,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這幾位大文豪極為推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無論是他們的文章,還是他們高尚的品格,那都為後人津津樂道,是我們學習榜樣;他們分別是唐朝的韓愈和柳宗元,以及宋朝的歐陽修、蘇軾、王安石、蘇轍、
  • 王維最特別的一首詩,立意之高無人能及,詩中迷團至今無人能解
    在南朝著名詩人江淹的《別賦》中有這樣一句話,千百年來驚豔了很多人。它就是「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短短的10個字,可以說把人世間所有的離愁別緒都寫盡了。與之相比,大詩人王維的一首《山中送別》卻最是特別,成為難以逾越的經典,立意之高無人能及。而且,詩中有幾個謎團,至今無人能解。讓我們走進這首詩作: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李白藝術技巧最高超的一首詩,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峨眉山月歌》是年輕時的李白初次離開蜀地時的作品,是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這首詩除了歷來被讚嘆為神韻外,最大的特色在於全詩二十八個字中,卻有十二個字描述了五個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讓人不得不佩服詩仙李白在地名表達上高超的藝術技巧,千百年來無人能及。正如《甌北詩話》中:李太白「峨眉山月半輪秋」云云,四句中用五地名,毫不見堆垛之跡,此則浩氣噴薄,如神龍行空,不可捉摸,非後人所能模仿也。全詩如下: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蘇軾最美的一首詩,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蘇軾是古代文壇為數不多的全才之一,他擅於詩、詞、散文、書、畫等等,並且均有很高的造詣。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其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杭州的美麗不言而喻。
  • 《全唐詩》最達觀的一首送別詩,千百年來無人能比,感動了無數人
    達觀的人,超越了悲觀和樂觀的藩籬,無論晴天還是下雨,在他眼裡都是人生難得的風景。這種達觀能使人帶著寬容的嘲諷度過一生,能讓人拋開世俗名利的誘惑,能讓人坦然地接受命運給他的一切,能讓人深切地熱烈地享受人生的風風雨雨。筆者接下來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唐詩就是《全唐詩》中最達觀的一首送別詩,高適的《別董大》。
  • 柳宗元一覺醒來,於晨雨中寫下一首詩,孤獨的境界無人能夠超越!
    其文與韓愈、歐陽修、蘇軾等人合稱「唐宋八大家」,其詩與劉禹錫並稱「劉柳」,又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柳宗元現存詩作140餘首,均是他貶謫後所作。所以柳宗元的詩歌風格,往往清麗中蘊藏幽怨。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便是柳宗元的經典之一《獨覺》。《獨覺》是柳宗元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開篇10個字從未被超越
    詩仙太白再厲害,七絕他是很難勝過聖手王昌齡,出塞詩他是很難勝過詩豪劉禹錫的,這就是各人自有各人的風格,後世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排名不好排,但若論起誰的詩最美、最空靈、最有意境 ,那摩詰居士王維若不排第一,肯定沒人敢排第二。王維是詩人,也是畫家,這就註定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喜愛山水,善於在自然萬物中發現人生的真諦,當時被人稱為「天下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