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歌誕生地到底是哪裡?

2020-08-27 大別山魚哥

大家好,我是大別山魚哥,今天和大家聊一下來自於大別山地區的一首紅歌《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歌曲源自大別山民歌,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興起並在中國全國多個省份傳唱的民歌,採用《八段錦》曲調,是為慶祝蘇維埃成立所作,是一首歌唱八月裡成立的蘇維埃的歌,原名叫《慶祝成立工農民主政府》。

由於曲調優美、歌詞生動,這首歌很快就在豫東南革命根據地傳開了。後來,伴隨著紅軍的足跡傳遍了大江南北。它是以大別山民歌《八段錦》為曲調、依曲填詞而成的。

《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紅歌,傳唱至今,經久不衰,它的誕生地有多種版本。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八月桂花遍地開》的誕生地引起了各地之爭,有江西說,四川說,湖北說,安徽說和河南說。

關於這首民歌的歸屬地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五十周年歌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中標註為「江西民歌,煥之曲」;《民間歌曲概論》(宋大能編著,人民音樂出版社1979年版)也認定是江西民歌;《中國民歌》(第3卷,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將之認定為安徽金寨民歌;《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湖北卷》(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年版)將它作為湖北民歌(鄂東北紅安縣)選人;而在《中國傳統民歌400首》(柳正明編,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和《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河南卷》(中國ISBN中心1987年版)中,編者將之認定為河南新縣民歌;《中國音樂詞典》中沒有認定它是屬於哪個省份或地區的民歌,只確認它「流傳於安徽、河南、湖北等省的大別山地區。系土地革命時期有些縣、區成立蘇維埃政府時。據民歌《八段錦》填詞傳唱而成」。曹錦華的文章《(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何地民歌》認為:「不難看出《八月桂花遍地開》確係商南民歌,歌詞作者是羅銀青,曲調是地方民間《八段錦》調,作歌是1929年8、9月桂花盛開的時候,它是河南商南民歌……」《黨建雜誌》刊登的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八月桂花遍地開》樂譜下面的標註是「革命民歌,煥之編曲」,並認為「這首歌是1929年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人民用當地的民歌《八段錦》填詞改編而成」。賀文忠在《大別山上一首震撼人心的歌》中認為,「1929年正值大別山桂花盛開的季節,為慶祝鄂豫皖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成立,《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歌在新縣柴山堡(今新縣陳店鄉)誕生並首唱」。潘傳柏在《大別山土地革命時期革命民歌的特徵》一文中認為,「《八月桂花遍地開》就是利用了傳統民歌《八段錦》填詞改編而成,就是1929年8月在新縣卡房成立工農民主政府的慶祝大會上產生的」。至此,這首民歌的歸屬共有江西、安徽、河南、湖北四種說法。

由於是由大別山的民歌曲調改編,所以排除江西說和四川說。僅大別山革命老區就有「河南新縣說」、「河南商城說」、「湖北紅安說」和「安徽金寨說」等幾種版本。很難說這首歌屬於哪個狹隘的地方,史料記載,此歌最早傳唱是在河南新縣陳店鄉成立光山縣蘇維埃政府的大會上。

這是一首慶祝蘇維埃成立的歌,是一首歌唱八月裡成立的蘇維埃的歌,原名就叫《慶祝成立工農民主政府》。1929年8月,鄂豫皖蘇區建立的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光山縣蘇維埃政府在柴山保大朱家(今屬新縣陳店鄉)宣告成立,參加大會代表120多人,大會選舉陳炳煌為縣工農民主政府主席。會上,歡慶的人民群眾和政府組織的宣傳隊一起還演唱了許多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就是在這次慶祝會上唱起來的。1932年,紅四方面軍西徵,將這首歌曲傳唱到川陝蘇區。

新中國成立後,音樂界人士將《八月桂花遍地開》改編為不同版本的合唱曲,還被改編成二胡、琵琶等器樂曲。1959年,作曲家李煥之與詞作家霍希揚把這首單旋律民歌改編成一首豐富的民歌合唱曲。1964年,李煥之再度把它改編成女聲合唱曲,用於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第二場「星火燎原」中,以女聲合唱加舞蹈表演的形式出現,一時間此歌紅遍全國,最終變成紅色經典歌曲。後來,此歌又被選入中小學等音樂教材。


翻開《豫南革命史》(中共信陽地委黨史資料徵編委員會編著,董雷、劉新民編)、《新縣革命史》(中共河南省委黨史資料徵集編纂委員會)等黨史、革命史著作,上面都清晰地記載著:1929年8月,光山縣蘇維埃政府在柴山保大朱家(今屬新縣陳店鄉)宣告成立,這是鄂豫皖蘇區建立的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柴山保人民載歌載舞,歡慶的人民群眾和政府組織的宣傳隊一起演唱了許多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就是在這次慶祝會上唱起來的。人民多麼興高採烈,作者多麼激情澎湃!那曲調,輕快明朗,那歌詞,充滿勝利的豪邁!因此,這首歌一經唱出,便立即為廣大人民所接受,為各個革命區域派來觀摩的代表所喜愛,他們紛紛記錄傳抄,把它帶回自己幹革命的地方,去鼓舞群眾,團結群眾,掀起新的革命高潮。


激動人心的時刻總是令人最最難忘,驚天動地的大事象刻刀把那點點滴滴刻進了參與者的腦海。於是,幾十年過去了,經歷者對當時的細節還念念難忘。

51年過去了,革命老前輩,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的戴季英還清楚地記得:「《八月桂花遍地開》是柴山保當地人作的。是誰作的,不知道,不是從外地傳來的。那時因為要複寫、油印搜來的歌,我們特委幾個人都親自看看改改。我和曹學楷、戴克敏、鄭位山都參加修改過。」(根據1980年5月新縣縣史採編組錄音整理材料,該材料現保存在新縣文管會檔案室。)這位剛正不阿的革命老人,當時正任鄂豫邊特委委員,親自參加了柴山堡根據地的創建,親眼見證了光山縣蘇維埃政權的成立。那場景是激動人心的,留在老人心中的記憶也是深刻難忘的。連那些人參與修改的細節都記得那樣清楚。看到這樣的記載,我們熱淚幾乎都要奪眶了。

53年過去了,著名作家、革命家,當年任鄂豫皖省委宣傳部長的成仿吾老前輩於1982年5月又回到了新縣,他走進當年的辦公室,淚流滿面,當即賦詩:「三年徵戰在此地,劫後重來無故人。」

「多少英雄盡瘁去,山河依舊露深情。」多少往事湧上了他的心頭。在新縣革命紀念館的陳列室裡,他見到櫥窗內陳列的土地革命時期的手抄歌本,看到上面《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歌,立即回憶起其中的歌詞,並說:「記得當時是一個姓王的列寧小學教員寫的。叫什麼名字,忘記了,是商南或是皖西人,聽說是地主資本家的兒子,思想進步,喜愛文藝。」(據當年訪問者記錄材料)。

64年過去了,1993年5月,中國信陽第三屆茶葉節,闊別故鄉46年的李德生將軍回到了故鄉新縣陳店鄉。他站在木城寨下,回憶當年參加革命的經歷。說:「1929年,我參加了兒童團,當兒童團長,拿著紅黑兩色的木棒,站崗放哨。特別是當地成立蘇維埃的時候,來的人很多,熱鬧得很吶。大家敲著兩人抬的大鼓,唱著自編的革命歌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歌,後來,我參加紅軍,長徵了,我們走到哪裡,就把這首歌唱到了那裡。這首歌,最好聽了。」(筆者當年親自參與接待工作,親耳聆聽了將軍的回憶。)

72年過去了,2001年7月,商城籍作家餘英茂來到了新縣,他採訪了92歲的紅軍失散人員周鳳山。餘英茂問她會不會唱《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歌,還記得當年演唱的時間和情景嗎?周鳳山老人激動地連聲說:&34;老人於是一邊拍手,一邊唱了起來:&34;。畢竟年齡太大了,周鳳山唱得很慢,唱到後來幾乎一字一頓。餘英茂怕老人累著,勸她別唱了,她好像沒聽見一樣,繼續唱著,&34;周鳳山還向採訪者回憶說,1929年當地蘇維埃政權成立時,她是一名宣傳員,她說:&34;。

人們的回憶都在指向一個時間,1929年8月(農曆)那個桂花盛開的時間,那個鄂豫皖蘇區第一個縣級政權蘇維埃政權成立的時間。

&34;,這不是一般詩歌的比興,後來這首歌在流傳中人們還根據自己成立蘇維埃的時間作過修改。

新縣黨史專家陳士農告訴筆者,1979年3月,他到卡房公社徵集革命史料時,訪問了一個84歲的老黨員鄧永言,土地革命時期,鄧永言曾任光山縣弦西區(今新縣卡房鄉)第二鄉蘇維埃差派委員。鄧永言回憶,在區鄉建立蘇維埃政權時,唱過《八月桂花遍地開》,但當時對第一句歌詞作了修改,唱的是&34;。鄧永言說:&39;八月桂花遍地開&34;鄧永言老人的回憶很具體,也很有說服力。

還有,還有很多人的回憶,都把時間指向1929年8月。

那麼,這首歌是誰寫的呢?

戴季英十分肯定地說:它產生於柴山保當地。有一些老紅軍戰士回憶說歌的詞作者是一個叫岱覺先的老私塾先生。岱是湖北省紅安縣檀樹崗人,他的幾個兒女都參加了共產黨,大兒子岱左明還是黃麻起義的領導者,岱覺先也深受革命影響,因而填詞創作了&34;。

成仿吾的回憶說是一個姓王的列寧小學教員,但他不知道名字。河南省商城縣用比較肯定的語氣說這位姓王的作者是該縣愛好文藝的革命烈士王霽初。

對於這種說法,筆者不能同意。為什麼?還是時間,是時間告訴我,王霽初不可能是這首歌歌詞的原創者。

只要我們不能否定戴季英等革命老人對1929年8月這個時間的回憶,只要我們不能對1929年8月光山縣蘇維埃成立時間予以否定,那王霽初就不可能創作了這首歌曲。

王霽初是一位愛好文藝的革命烈士。王霽初搜集整理創作過許多革命歷史民歌。王霽初也應該搜集到了《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歌曲。因為他的愛好和特長,他還應該為這首歌的流傳作過貢獻,但我仍要說他不可能創作這首歌。因為在1929年8月這個時間,王霽初還沒有參加革命。

王霽初,生於1893年,逝世於1932年,他本是商城縣西大街王家大門樓中的一個少爺。他的大伯父王禮堂是清末舉人,作過清遼寧省海城縣令。清朝滅亡後,王禮堂受到張作霖賞識,被張作霖封為東北四省剿匪督辦。王禮堂官場得意,但有一項遺憾,膝下無子,於是,立了自己的親侄子王霽初為繼子。王禮堂還通過關係和財物,在東北為王霽初謀了個縣長的職位。可這王霽初心思根本不在官場。他從小喜歡唱戲,甚至達到了痴迷程度。就在王禮堂為他謀到了縣長職位,走馬上任的關口,他竟不辭而別,到北京當票友唱戲去了。王禮堂氣瘋了,派人從北京找回王霽初,不管怎麼打罵,王霽初就是不改愛唱戲的初衷,並尋機從東北逃出,回到老家商城。此後,王霽初還曾組織戲班子外出唱戲,還寫出了一篇《藝術論》的文章。1929年12月25日,紅軍打下了商城縣城。王霽初走出了王家大門樓子,也融入到歡慶的群眾之中。可紅軍把這個大家子弟關了起來。關在牢房中的王霽初卻寫了歌頌紅軍取商城的歌:&34;。此時,打下商城的紅軍要建立蘇維埃政權,政權裡也需要文化人,就把王霽初放了出來,動員王霽初參加了革命,並讓他擔任&34;團長。1932年10月,王霽初隨紅四方面軍進入四川,不久,為革命獻出了生命。

由王霽初的生平我們就不難看出,在柴山保地區開始唱《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時候,王霽初並不在柴山保,也還沒有參加革命,無論從他的經歷和感情,都不可能寫出這樣熱情歌頌蘇維埃的歌曲來。 我們很想懷念為革命犧牲的王霽初烈士,可是,真實就是美!我想王霽初如果泉下有知,也會同意這句話的。

故商城說亦站不住腳,紅安縣也認為是1929年至1930年七裡坪列寧小學教員王霽初根據《八段錦》填詞改編而成,亦站不住腳。


在這裡。大多數研究者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即《八月桂花遍地開》屬於民歌範疇。民歌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創作的集體性,它的作者往往就是眾多的演唱者,這是民歌區別於專業歌曲創作的基本特點之一。所以,我們是否有必要花費太多精力去考證具體作者,值得反思。應該說,《八月桂花遍地開》是在長期的傳唱中逐步形成的,改編者是廣大的人民群眾。但是也不可否認,像王霽初、吳靖宇、陳世鴻、羅銀青等人在這首民歌的最初產生階段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從當時鄂豫皖蘇區的歷史狀況看,1929年5月6日商南起義(又稱商城起義、立夏節起義或丁家埠起義,河南商城縣的南部地區簡稱商南,筆者注)爆發,建立了以商南斑竹園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地處湖北、江西和河南三省交界地區。佛堂坳當時即屬商南,今屬安徽金寨縣果子園鄉。1932年,紅四軍主力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國民黨政府隨即在此設立經扶(河南光山、羅山及湖北紅安、麻城之交界地區,1947年改稱新縣,今屬河南)、禮山(河南羅山及湖北紅安、孝感、黃陂之交界地區,1952年改稱大悟縣)、立煌(河南商城、固始及安徽霍山、六安、霍丘之交界地區,1949年改稱金寨縣,今屬安徽)三縣。一個現實的情況是,這一地區的行政區劃變化頻繁,一些村鎮在不同的年代隸屬於不同的省份。這是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和環境所造成的。而同時,現有相關的文章著作也都拿不出最具說服力的證據證明這首民歌到底是產生在哪個地方,多以相關人士的回憶和作者的主觀推測作為依據。並且現有文章中所引用的回憶記錄,當事人多以自己所在的省份說話,明顯帶有個人主觀性和狹隘的地方主義傾向,因此文章的觀點難免失之客觀公允。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以行政區劃地作為這首民歌的歸屬地劃分,本身就存在著容易產生矛盾爭論的缺陷。繼續糾纏下去,終究也是難有定論。

最重要的是,民歌「是在演唱、流傳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八月桂花遍地開》也不例外,這可以從它的不同版本中歌詞和旋律曲調都有所不同可以得到印證。所以,《八月桂花遍地開》具體的作者和創作過程是無從知曉的,也沒有必要死鑽牛角尖。由此,我們可以轉換劃分標準,以民歌流傳的地域來界定歌曲的歸屬地之爭(此類劃分已有先例),認定它是根據大別山地區的《八段錦》改編填詞而成,最初流傳於大別山區,所以應屬大別山地區或鄂豫皖蘇區的革命民歌。這樣既符合歷史事實,又可以避免狹隘的地方主義觀念的幹擾和各種紛爭。

大家有時間的時候可以聽一聽這首歌曲哦,非常悅耳,瞬間把我們帶入那個年代,喜歡歷史文化的朋友可以多多交流哦。

相關焦點

  • 關注 | 《八月桂花遍地開》的前世今生
    《八月桂花遍地開》(又名慶祝工農政府歌),90多年來,在中華大地經久傳唱,成為不朽的經典。1961年,空政文工團演出的《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1964年製作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都選有《八月桂花遍地開》。之後又不斷選入各種中小學及中師的音樂教材,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對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關於這首歌的歸屬地,新中國成立後就說法不一,爭論不休。
  • 大型民族歌劇《八月桂花遍地開》將首演
    這部本報特別推薦的《八月桂花遍地開》,是如何問世,又將如何再創經典?昨日,省歌劇舞劇院院長盧向榮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  「洪湖」後「桂花開」 省歌再推新劇  1958年,當湖北省歌劇團首排歌劇《洪湖赤衛隊》時,很多人不會意識到,他們正在創造歷史。
  • 大型原創民族歌劇《八月桂花遍地開》在上海恢弘上演
    潘索菲 攝 大型原創民族歌劇《八月桂花遍地開》9日晚在上海大寧劇院上演。 潘索菲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9日電 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資助項目、大型原創民族歌劇《八月桂花遍地開》9日晚在上海大寧劇院恢弘上演。專程應邀前來的中央歌劇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慶爽,攜手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唱響了九曲迴腸的「桂花調」。
  • 大型紀錄片《八月桂花遍地開》登陸央視
    據皖西日報報導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全景式展現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以安徽金寨縣59位開國將軍為主體人物的大型紀錄片《八月桂花遍地開》將於2021年1月7日起每晚8:00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播出,安徽衛視1月8日起每周五晚9:20兩集連播。
  • 紀錄片《八月桂花遍地開》全景式展現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
    2021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年首,一部全景式展現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以安徽金寨縣59位開國將軍為主體人物的大型紀錄片《八月桂花遍地開》,將於1月7日起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CCTV9)、1月8日起在安徽衛視播出。
  • 致敬大別山——寫在紀錄片《八月桂花遍地開》播出之際
    新年伊始,六集紀錄片《八月桂花遍地開》在央視和安徽衛視同步播出,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 八月桂花遍地香,聞香尋花花滿枝
    但印象最深的是其插曲《八月桂花遍地開》,知道八月桂花開,也知道了桂花很香。但當時桂花樹很少,也沒見過桂花,聽說桂花十裡飄香,一個村有桂花樹周圍幾個村都能聞到,由於沒見過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像現在桂花很多,街道隨處可見。
  • 八月桂花遍地開,家裡的桂花卻沒動靜?原來是這齣了錯
    老話都說「八月金桂飄香」,但其實這個八月指的是農曆八月份,也就是公曆的9到10月份,所以花友們都不要心急呦,再過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欣賞到清新淡雅的桂花了。剛剛花花說到的金秋時節開放的桂花大部分是金桂、銀桂和丹桂這三個品種,金桂的花色呈金黃色,花如其名,銀桂的花色呢,就比金桂顏色淺一點,只是淡淡的黃色,而丹桂則是呈豔麗的丹紅色,與其他兩種不同,很是扎眼。
  • 上海的「丹桂」,為什麼是「八月桂花九月香」?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風靡全國的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好像還有一個電影《風雪大別山》裡,讓人們知道了一首叫做《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歌,因為曲調優美,歌詞上口,很快便傳唱開來了。但那時,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為什麼八月的桂花,我卻是在九月甚至靠近十月的時候才看到?
  • 八月桂花-中新網
    八月桂花   一首白居易的《憶江南》:「讓我想到又近八月桂花香的日子了。杭州西湖近年來年年舉辦桂花節,據說盛況空前,可惜我沒有眼福。信手翻翻,倒見到不少詠桂花的詩詞,心中竊喜,何不在詩詞中尋訪桂花,一覽桂花之倩影,二嗅桂花之幽香,三思詩人之情懷?  桂花樹分為四個品種,即丹桂、金桂、銀桂和四季桂。其中丹桂、金桂和銀桂都是秋季開花又可以統稱為八月桂。
  • 新縣花燈——與《八月桂花遍地開》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
    有上海城市之父——春申君,開漳聖王——陳元光,名鎮一方——光州軍鐵桿旗,黃氏血脈——黃國故裡,是中原諸侯向東南沿海開闢探索的重要橋梁,也是中國各氏族南遷北移的重要樞紐,蘇、浙、渝、贛、滬、川、閩、臺灣等地也有許多春申君、開漳聖王雕像和光州志族譜。 新縣——經扶縣以前時期自江淮嶺以北區域隸屬光州轄地。
  • 這六首桂花詩詞,其中一首小學生都知道
    桂花雖是十大名花,但它一點架子也沒有,和我們最接近,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看到它的倩影,聞到它的馥鬱。我們喝桂花茶,飲桂花酒,對它十分了解又十分喜愛。而桂花的品種和色澤多樣,最著名的有金桂、銀桂、丹桂等。除了我們常說的八月桂之外,還有月桂、四季桂等,可以說一年三百六十多天它都有花開放。桂花枝葉碧綠,花朵芬芳,令人神清氣爽,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特別是中秋時節,觀明月賞桂花成了一種時尚。
  • 遇見:非你不可的八月桂花香
    那首歌兒《八月桂花香》,流淌著點點愁滋味,貫穿了青蔥時代的成長歲月。直到真正踏上了漫漫長路,感受了「起伏不能由我」的心境,在「人海漂泊, 嘗盡人情淡薄;熱情熱心換冷淡冷漠」才明了愛情之外的「深情獨享寂寞」。「任多少人隨風過,自在花開花又落;不管世間滄桑如何,一城風絮,滿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香暗飄過。」引用這歌詞,是因為其入骨三分地描摹。
  • 八月桂花遍地開,為何桂花在庭園要對植
    圖文/大煙拍攝地點:四川省三臺縣【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秋天,小區裡的桂花開了,那一樹小小的花,黃黃的,閃閃的,如繁星點點,簇擁著,擁擠著,充滿了生機。那小小的花朵,擁著歡喜,散著香氣,好不熱鬧,這蕭條的秋天,因了她的鬧騰,風也幽香,雨也爛漫。綠色的枝葉間,一簇簇小花就躲在後面,靜悄悄地綻放著生命的芬芳,閉上眼睛,仰起臉,迎著秋風,斑駁的陽光微有暖意,就能感受到桂花的幽香,嫋嫋而來。花開滿枝,芳香四溢,微甜的香氣沁入心脾,就讓我們沉醉在這金風送香的秋天。
  • 「失約」中秋,八月桂花九月香
    讀者來電:往年中秋節前後,長沙處處可以聞到桂花香味。今年中秋假期,我和家人去了一些公園,想看看桂花是不是開了。結果發現很多公園景點桂花都沒什麼動靜,去年好像也是這種情況。為什麼這兩年桂花開花期都推遲了?還要多久才能聞到桂花香呢?
  • 湖南九月桂花遍地開花,為什麼?
    (我的這首詩應該不錯吧 ) 俗話說:「八月十五桂花香」每年的桂花大多開在八月份,可是今年桂花在八月份遲遲未開,甚至到了九月十幾都還沒有開,很多人都誤以為今年的桂花可能不開花了。 然而,就在這幾天下了幾場小雨,不知不覺桂花競然悄悄地開了。
  • 大家常說的「八月桂」是指什麼?不同品種桂花及花期你知道嗎?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說「八月桂」,那你知道它具體指的是什麼嗎?桂花樹的品種是比較多的,而在農村裡比較常見到的就是「八月桂」。其實八月桂值得是在農曆八月份開花的桂花樹,像金桂、銀桂、丹桂都可以稱之為「八月桂」。除此以外,還有一種四季開花的桂花樹品質,它就是四季桂。
  • 農曆九月已過一個禮拜 島城桂花為何遲遲未開?
    俗話說「八月桂花遍地開」,可農曆九月已過了一個多禮拜,島城大部分桂花為何還沒開呢?對此,記者進行了一番了解。在建國路,從舟山警備區圍牆裡探出來的一排桂花樹枝頭僅冒出了一點點小花芽。家住附近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往年中秋節前後,桂花就成片成片開放了,鄰居們茶餘飯後穿梭在小巷裡散步,就在這濃鬱的桂花香中談笑風生,很是愜意,但今年好像還得再等上一段時間。在昌國街道留方社區記者看到,一棵七八米高的桂花樹還未結出花骨朵。
  • 八月桂花逸清秋 十首妙辭人間留
    人間八月花仙客,江南清飄一桂香。清秋之美,在於桂香。尤其身在江南,微風輕拂,葉落滿城,清桂花香,馥鬱三秋。桂花,歷史追溯到2500年以前,自古就被譽為美好的象徵。《呂氏春秋》稱它:「物之美者,招搖之桂」。
  • 人間芳菲無盡處,八月桂花萬裡香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裡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宋代楊萬裡一首《薌林五十詠叢桂》寫出了桂花的神奇與飄香,讓人有身臨其境與聞香回味之感。桂花滿枝在這個金秋的八月,走在路間桂花樹旁,那桂花香就那麼不設防闖入鼻間,令人似乎口齒皆生香,抬眼望去,桂花隱約在桂葉間,開得正豔,就那麼姿意閒適地將香氣紛紜揮散,無私奉獻,讓路人頓生愉悅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