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遍地開》(又名慶祝工農政府歌),90多年來,在中華大地經久傳唱,成為不朽的經典。
土地革命時期,在《八月桂花遍地開》歌聲中,商城英雄兒女浴血奮鬥,開闢大別山革命根據地;這歌聲,隨著紅四方面軍長徵的腳步,唱到了四川,唱到了雪山草地;這歌聲,隨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硝煙,唱遍了全中國。
新中國建立後,被音樂界定為紅色經典民歌。1961年,空政文工團演出的《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1964年製作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都選有《八月桂花遍地開》。之後又不斷選入各種中小學及中師的音樂教材,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對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關於這首歌的歸屬地,新中國成立後就說法不一,爭論不休。有人定為江西民歌,安徽定為金寨民歌,湖北定為紅安民歌,新縣定為新縣民歌……
商城以史實據理相爭,這首歌是在商城誕生的。
1982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別山烽火》一書,吳冠賓先生的回憶文章《一曲頌歌傳天下一一(八月桂花遍地開)是怎樣誕生的》,講述了其來龍去脈。
1983年,商城黨史工作者羅高松、桂詩新先生,走訪多名當事人,寫了《黨忠誠的文化戰士一一王霽初》,敘述了《八月桂花遍地開》誕生經過。
2008年,商城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桂詩新先生,根據史實創作的電影《八月桂花遍地開》全國公映,昭告天下,這首經典民歌誕生於商城。
於是,有人提出疑問:「紅32師於1929年12月25日佔領商城縣城,27日成立商城縣蘇維埃政府,這首歌是慶祝成立商城縣蘇維埃政府大會上唱起的,可歌詞上寫著八月桂花遍地開……」
這個是關鍵所在,是重要環節。經過近20年的考察、研究,這首歌詞實際上是王霽初創作於1929年的農曆8月,桂花開放的時節。
走進商城革命鬥爭歷史的長廊,1929年5月6日,黨領導了著名的商城立夏節起義,組建了紅32師,紅32師轉戰千裡大別山,武裝鬥爭,開闢革命根據地,建立蘇維埃政權。
1929年9月下旬,紅32師由鄂東返回商南,殲滅商南地主武裝,鎮壓土豪劣紳,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武裝和政權。
1929年10月,楓香樹鄉蘇維埃政府在徐堰村(今商城縣伏山鄉徐堰村)白灣廖家祠堂成立。參加慶祝活動的有1400餘人,大會選舉了蘇維埃政府主席、副主席;成立了鄉赤衛隊,隊員44人;成立了鄉婦女會、團支部、少先隊,少先隊員210多人。
此時,正是農曆八月,深山區伏山,秋高氣爽,五穀飄香,桂花開放,香溢四野,楓葉似火,萬山紅遍,長天寥廓。分到了田地,當家做了主人的農民,揚眉吐氣,心情舒暢,漫山遍野,歌聲嘹亮。
家住商城縣城西關的民間藝人王霽初,時年36歲。在秋色宜人的時侯,叫上長工一塊到山裡去玩(一說是去山裡收租)。今天,從文學藝術的角度去看,王霽初是去山裡旅遊,或者是體驗生活,尋找創作素材,激發創作靈感。
王霽初到了山裡,趕上了楓香樹蘇維政府成立大會。
這是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金風送爽,桂花飄香,紅旗飛舞,張燈結彩,隊伍威武,刀槍閃亮,歡聲笑語,歌聲飛揚……
王霽初心情激動,詩意迸發,寫下了歌詞:
八月桂花遍地開,
鮮紅的旗幟豎起來,
張燈又結彩,
光輝燦爛現出新世界,
親愛的工友們啊,
親愛的農友們啊,
唱一曲國際歌,
慶祝蘇維埃。
……
1929年12月25日,紅32師喬裝奇襲,打下了商城縣城。決定在12月27日成立商城縣蘇維埃政府,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當時,縣委為了宣傳革命,專門設立了一個筆桿子班子,有陳世鴻、顧醒吾、吳品清、毛承貞、鍾寶太等,為慶祝大會編了順口溜,快板書,文言詩,白話文等節目,但沒有唱的歌還是單調,有人提儀編一首歌唱蘇維埃政權,於是便請來了城關會唱會編的王霽初。
由於受新思想影響,王霽初傾向革命。商城起義後,在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鬥爭歲月,王霽初創作了不少革命詩歌,就在紅軍打下商城縣城的當天,他即興連夜寫下了《取商城》的詩歌:
……
二十五清早,
紅軍計劃好,
手提油條肩擔草,
就把城破了。
……
在蘇維埃政府籌備處,王霽初一鼓腦兒把原來創作的一肚子歌詞都倒了出來,其中「八月桂花遍地開」就是唱慶祝蘇維埃政府成立的,「就這個!」「乾脆照搬過來就是」(吳冠賓回憶語),配上《八段錦》曲子,由縣委書記吳靖宇審定後,由王霽初教縣委宣傳隊和紅軍戰士唱。
1929年12月27日,在慶祝商城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上唱響。
紅色經典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就這樣誕生了。
END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主編:吳澤欣
審核:餘用群
責編:張仁君
撰稿:孫志祥
歡迎投稿
來稿請署名
(真實姓名、筆名)、詳細地址、聯繫電話、個人簡介等,附個人正面照一張,並註明「陽光村務」欄目投稿。投稿郵箱:sjb7920817@126.com(商城縣紀委監委宣傳部)。 我們保留對稿件的增刪權。我們對有一稿多投、剽竊或抄襲行為者,將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經濟責任的權利。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專有使用權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通過網絡向公眾傳播的各種方式。
歡迎提供新聞消息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