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自主建造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助力"雪龍"號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中國自主建造的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或將在2013年建成。這就意味著,今後我國極地科學考察將擺脫單兵作戰,破冰船助力「雪龍」號,在極地展開完美探索。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黨委書記秦為稼告訴記者,目前這一項目已得到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即將向國內外開展設計招標,並將在國內自主建造。

  據新華社的報導,這個新建的破冰船將採用國際先進的最優船型的設計,建立避震系統,還有破冰等級達到PC3。它是能滿足南北兩極海域航行和綠色環保的要求,這樣一來「雪龍」號就不是單兵作戰了。新華社報導說我國新建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將與「雪龍」號一起完成實施南北多學科的綜合考察任務。據悉,目前我們國家服役當中的只有「雪龍」號一條破冰船,對於南大洋和北冰洋的考察非常不夠。

  建立南極崑崙站之後,所有的隊員和車輛裝備是先要從中山站集結,通過雪地車的方式拉往南極冰蓋最高點,行程是100多公裡。雪地車的行進速度非常的慢,上去就要20天,下來要15天,所以時間有一大部分用於路上的,不能夠增加破冰船能力的話,考察隊員只能晚去早歸,會直接影響到任務的完成。目前在一條船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隔年去一次北極,所以目前為止南極雖然去過27次,但是北冰洋只去過4次,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考察船。增加一條船,就能形成一個船隊,更好的完成南北極的考察任務。

  極地科學考察幾乎擁有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51個國家參與,包括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那世界各國在極地科考領域都有著怎樣的技術裝備水平?

  《艦船知識》宋曉軍:最早是俄羅斯開始造世界第一艘破冰船,後來俄羅斯甚至都有核動力的破冰船。其他的像芬蘭、加拿大、美國、德國這些國家也造了一些破冰船,在極地有凍港的情況下,開始使用破冰船。對於中國來說,過去在渤海灣葫蘆島港凍港之後,可能會有一些很小的破冰船。中國進行極地考察使用的大型破冰船,是80年代從烏克蘭買的二手破冰船稍加改造後利用起來的,就是「雪龍」號。

  未來這艘「中國造」破冰船在世界上會處於怎樣的技術水平?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楊慧根:應該是國際上最先進的考察船之一,比如說它的動力定位、破冰方式、破冰能力、通信和現在的科考裝備都會是世界最先進的,就像德國的極星號,瑞典的歐登號,澳大利亞的南極光號,日本的白瀨號,還有英國兩條船一樣。因為新造,我們匯集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設計。

  楊慧根還表示,建造屬於自己的破冰船,對於中國極地科學考察,意義非同尋常。

  楊慧根:我們會加強對南極和北極的環境進行監測,開展綜合監測工作,沒有這條船我們是做不到的。我們只能局限在兩個站上開展有限的一點點觀測工作,但是系統的特別是對南大洋和北冰洋的調查是遠遠不夠的。氣候變暖當中海洋海冰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單元,以前因為缺少這條船我們沒法開展足夠的工作,二有了它以後我相信情況會發生完全的改變。

  資料:破冰船是藉助自身體重力和動能破碎水面冰層開闢航道,以保證艦船進出冰封港口、錨地或引導艦船在冰區航行的勤務船,據統計27年來我國「向陽紅10號」「極地」號和「雪龍」號三代極地考察船,在南大洋海洋調查總時間還不及美國一艘考察船一年的調查時間。「雪龍」號的破冰能力不足也難以滿足南極科考的需要,根據規劃,我國新建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將採用國際先進的最優船型設計,便利推進系統,破冰厚度不低於1.5米海冰加0.2米雪,連續破冰速度是2-3節,(泊總)尺度為長100米-120米,寬20-24米,續航力2萬海裡,能夠滿足南北兩極海域航行。 (記者舒晶晶)

相關焦點

  • 吳剛 相伴「雪龍2」號十年,繪「極地科考利器」
    匠 心 闡 釋對於專業的科考船來說,從設計到製造,都需要極其精細化,要做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對自己手下的科考船設計,要求堅持「不破不立」的理念,勇敢去打破舊的東西,勇於去創造新的東西;要做到極致,並且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今年7月11日,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在上海交付,正式加入我國極地考察序列。
  • 中國第36批南極科考隊駕駛「雪龍2」號在普裡茲灣進行科考作業
    高緯度地區的極地一直以來都給人類留下了諸多美好的想像,尤其是南極地區。而為了真正探究這一片地區,數百年來各國在南極洲建立了數十座科考站。為了能夠在極地附近的海面上行走,人們建造了「破冰船」這類在極端條件下也能航行的船隻。近期,中國的破冰船「雪龍2」號就正好在南極附近進行科考。
  • 中國首艘核動力破冰船浮出水面,兼具開闢航道、供電等功能
    兼具破冰、開闢極地航道、供電等功能的中國首艘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浮出水面」,這是中國首次將核動力裝置用於水面艦船。該項目將「基於成熟技術的基礎上,製造我國首艘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須具備破冰、開闢極地航道能力,同時兼顧供電、海上補給保障及救援等功能。」公告顯示,上述項目資金來源已落實,已具備招標條件。
  • 城事|十年寒窗迎考:我國自製「雪龍2」號即將開啟南極首航
    【首艘自主建造「雪龍2」號正式交付】7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在上海正式交付,即將開啟南極首航。「雪龍2」號是世界上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具有連續破1.5米冰加0.2米積雪的能力,可突破極區20米當年冰冰脊,滿足無限航區包括極區航行和作業的需求。【首艘自主建造「雪龍2」號正式交付】駕駛艙內景。設計建造這樣一艘全新的極地科考破冰船,歷經整整十年。
  • 中國北極政策白皮書公布,幫聖誕老人養馴鹿,還要造核動力破冰船
    還有一個有趣的消息是,中國參加了過去只有北極圈國家參加的世界馴鹿養殖者大會,以後聖誕老人的馴鹿也是Made in CHINA啦!厲害了我的國!圖片:白皮書明確指出中國首艘破冰科考船「雪龍2」號將於明年交付使用。為什麼中國要遠渡重洋參合北極的事務呢?
  • 呆萌氣質,長得醜陋像個「蛋」,俄羅斯首艘極地研究科考船下水
    但是,這艘船並不是破冰船,其加固的船體旨在更好地擺脫冰而不是破冰。取而代之的是,其總體設計已針對耐久性和自製性進行了全面優化。 作為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的一部分,聖彼得堡金鐘造船廠於12月18日下水了「北極點」,這距建造開始將近兩年。該船是為聯邦水文氣象和環境監測局建造的,據公開資料顯示其造價為1億美元。
  • 參考日曆|探索這片大陸 中國「後來者」居上
    參考消息網1月12日報導2020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中國「雪龍」號極地科考破冰船順利抵達羅斯海新站,「雪龍2」號正航向太空人海本次綜合科考的最後一個調查斷面,長城站、中山站、泰山站的各項科考作業順利開展——這是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數百名科考隊員堅守「五大陣地」,在遼闊的南極迎來21世紀20年代的第一天。
  • 「兩船、六站、三飛機、一基地」 為中國極地考察護航
    今天我們來數數我國極地考察保障的「家底」。  兩船  船之於極地大洋科考,意義不言而喻。所謂「兩船」,是指「雪龍」號和「雪龍2」號。  「雪龍」號是我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是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維他斯·白令級破冰船。我國於1993年從烏克蘭進口後按照我國需求進行改造而成。  組織實施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  「雪龍」2號採用國際先進的雙向破冰船型設計與模塊化船舶建造技術,是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破冰船。
  • 「雪龍2」號迎來破冰能力大考,「雙龍」挺進普利茲灣!
    電話:010-68047618網址:www.zrzyb.net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11月19日上午,「雪龍」號進入密集冰區,厚達1米以上的巨大浮冰成為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前往中山站的第一個攔路虎。面對浮冰,「雪龍2」號身手初顯,為「雪龍」號破開一道順暢的航行通道。
  • 趙炎平:掌舵「雪龍」號 10年跨越30萬海裡
    那裡終年覆蓋著冰雪,獨特的自然條件,讓那裡具有極高的科考價值。每年,我國科學家都要乘坐破冰船「雪龍」號到那裡進行連續的科學考察。為科考破冰船掌舵的是趙炎平,曾任「雪龍」號船長,現任「雪龍2」號船長。他曾參加11次南極考察、3次北極考察,連續十年與「雪龍」號一起穿梭於南極和北極之間,總航程逾30萬海裡。
  • 參考睿評 | 這裡曾是探險家的「詩和遠方」,將成大國博弈與協作的...
    【延伸閱讀】俄媒認為:中國視北極為重要「戰略跳板」參考消息網10月16日報導 俄新社10月13日刊發該社觀察家弗拉基米爾·阿爾達耶夫的文章《雪龍之路:中俄共同邁向北極》稱,中國對北極資源庫的興趣更多具有長期性,著眼於未來。
  • 中國極地破冰船首航北極,航程1.2萬海裡,「雪龍2」身負重任
    據《中國日報》7月15日報導,中國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近日從上海起航,搭載著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隊踏上了前往北極的道路。據悉,這是「雪龍2」號首次執行北極任務,並且在此期間將會對北極進行一次全面的考察,其意義非常深遠。
  • 如皋黑塌菜登上「雪龍」號!助力北極科考,乘風破浪~
    7月8日上午,一輛裝載50箱如皋黑塌菜的冷鏈車從如皋中皋農產品冷藏基地出發,經過三個多小時路程,最終抵達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早已做好裝載準備。贈送交接儀式「『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即將赴北極開啟新一輪科學考察之旅,我們特地趕來贈送營養豐富的黑塌菜,為極地科考的科學家們提供健康綠色補給,為遠洋科考貢獻長壽之鄉的農業力量。」在贈送交接儀式上,市委常委馬金華深情地說。
  • 中國「雪龍」九探北極 將獲取更多極地考察一手資料
    中國「雪龍」九探北極 將獲取更多極地考察一手資料 原標題: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紀委書記、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朱建鋼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7月20日,我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號」科考船再次出發,一路向北繼續探尋北極的秘密。  北極環境變化將對人類帶來重要影響  地理上的北極通常指北極圈(約北緯66度34分)以北的陸海兼備的區域,總面積約2100萬平方公裡。
  • 中國最先進科考船「向陽紅03」船正式下水
    隨著「向陽紅」系列的下水,科考船的科技含量和裝備水平大為提升。  極地科考破冰船、大洋綜合調查船、載人潛水器母船……深海裝備將更新  對於外界關心的南極破冰船建造的時間表,國家海洋局有關人士表示,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後,破冰船就可以全面開工建設。
  • 《雪龍2號》央視首播 視得樂頂級航海望遠鏡艦隊司令7X50驚鴻一現
    當狂風加速了暴風雪的到來,白茫茫的大霧將一切籠罩,湧動的海水迅速凝結成堅硬的冰面,雪龍2號依然在南極的堅冰中穿梭自如。她船首的破冰艏柱猶如一把利刃,切開厚重的冰面。救援雪龍號時,她頂著風雪前行,緩慢而堅定;去往中山站時,她轉向自如,勢如破竹,不負重託。
  • 2020寧夏省考常識積累:我國極地探索成果
    一、憶往昔:南北極探索史面面觀   2019年10月24日,「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載著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首次穿越赤道進入南半球。11月22日,搭載著第36次南極考察隊225名隊員的「雪龍」號和「雪龍2」號雙雙抵達中山站,開始進行大規模海陸空卸貨作業。此次南極科考是我國科考歷史上首次「雙龍探南極」。
  • 習近平慰問中澳南極科考人員並考察中國「雪龍」號科考船(多圖)
    照片中,習近平已經攜夫人彭麗媛登上「雪龍」號。「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1994年10月首次執行南極科考和物資補給運輸以來,「雪龍」號已先後11次赴南極,至2012年已5次赴北極執行科學考察與補給運輸任務,足跡遍布五大洋,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