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中國自主建造的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或將在2013年建成。這就意味著,今後我國極地科學考察將擺脫單兵作戰,破冰船助力「雪龍」號,在極地展開完美探索。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黨委書記秦為稼告訴記者,目前這一項目已得到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即將向國內外開展設計招標,並將在國內自主建造。
據新華社的報導,這個新建的破冰船將採用國際先進的最優船型的設計,建立避震系統,還有破冰等級達到PC3。它是能滿足南北兩極海域航行和綠色環保的要求,這樣一來「雪龍」號就不是單兵作戰了。新華社報導說我國新建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將與「雪龍」號一起完成實施南北多學科的綜合考察任務。據悉,目前我們國家服役當中的只有「雪龍」號一條破冰船,對於南大洋和北冰洋的考察非常不夠。
建立南極崑崙站之後,所有的隊員和車輛裝備是先要從中山站集結,通過雪地車的方式拉往南極冰蓋最高點,行程是100多公裡。雪地車的行進速度非常的慢,上去就要20天,下來要15天,所以時間有一大部分用於路上的,不能夠增加破冰船能力的話,考察隊員只能晚去早歸,會直接影響到任務的完成。目前在一條船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隔年去一次北極,所以目前為止南極雖然去過27次,但是北冰洋只去過4次,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考察船。增加一條船,就能形成一個船隊,更好的完成南北極的考察任務。
極地科學考察幾乎擁有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51個國家參與,包括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那世界各國在極地科考領域都有著怎樣的技術裝備水平?
《艦船知識》宋曉軍:最早是俄羅斯開始造世界第一艘破冰船,後來俄羅斯甚至都有核動力的破冰船。其他的像芬蘭、加拿大、美國、德國這些國家也造了一些破冰船,在極地有凍港的情況下,開始使用破冰船。對於中國來說,過去在渤海灣葫蘆島港凍港之後,可能會有一些很小的破冰船。中國進行極地考察使用的大型破冰船,是80年代從烏克蘭買的二手破冰船稍加改造後利用起來的,就是「雪龍」號。
未來這艘「中國造」破冰船在世界上會處於怎樣的技術水平?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楊慧根:應該是國際上最先進的考察船之一,比如說它的動力定位、破冰方式、破冰能力、通信和現在的科考裝備都會是世界最先進的,就像德國的極星號,瑞典的歐登號,澳大利亞的南極光號,日本的白瀨號,還有英國兩條船一樣。因為新造,我們匯集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設計。
楊慧根還表示,建造屬於自己的破冰船,對於中國極地科學考察,意義非同尋常。
楊慧根:我們會加強對南極和北極的環境進行監測,開展綜合監測工作,沒有這條船我們是做不到的。我們只能局限在兩個站上開展有限的一點點觀測工作,但是系統的特別是對南大洋和北冰洋的調查是遠遠不夠的。氣候變暖當中海洋海冰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單元,以前因為缺少這條船我們沒法開展足夠的工作,二有了它以後我相信情況會發生完全的改變。
資料:破冰船是藉助自身體重力和動能破碎水面冰層開闢航道,以保證艦船進出冰封港口、錨地或引導艦船在冰區航行的勤務船,據統計27年來我國「向陽紅10號」「極地」號和「雪龍」號三代極地考察船,在南大洋海洋調查總時間還不及美國一艘考察船一年的調查時間。「雪龍」號的破冰能力不足也難以滿足南極科考的需要,根據規劃,我國新建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將採用國際先進的最優船型設計,便利推進系統,破冰厚度不低於1.5米海冰加0.2米雪,連續破冰速度是2-3節,(泊總)尺度為長100米-120米,寬20-24米,續航力2萬海裡,能夠滿足南北兩極海域航行。 (記者舒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