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在丈夫趙明誠逝世後,寫下的這首感傷之作,無一字不憂愁

2020-12-20 塵世曉書僮

李清照是北宋最具有魅力,也是最有才華的女詞人,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其中有很多都是膾炙人口,譬如《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武陵春·春晚》、《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等等,這些都是不朽的經典。那我個人是很喜歡李清照的詞,特別是她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感人肺腑,由於當時她一個人流落到江南,丈夫趙明誠因病逝世;後來的第二任丈夫張汝舟只是在利用她,為了得到她手中的金石藏品。

女人最大的願意無非是可以尋找到一個愛自己的丈夫,但是很顯然李清照非常不幸,儘管早年間與趙明誠相處得還算融洽,但是由於爆發了戰亂,當時的趙明誠沒有反抗,反而是帶著家人逃往南方,這件事情讓李清照很不恥,還寫詩諷刺趙明誠,兩個人的關係也變得很緊張,最終趙明誠因病逝世。李清照開始了在江南流浪的生活,每天以淚洗面,非常的孤獨,也非常的傷感。

後來李清照遇到了張汝舟,她以為重新尋找到了真愛,可是最後才發現,對方只是在利用她,為了擺脫對方的糾纏,只能是選擇離開。從此李清照更加的孤獨,也更加的傷感,在她的作品中也是有所體現,以這首《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來說,最是能夠體現出李清照晚年的心境,還有骨子裡的感傷之懷,由於一個人常年漂泊在外,那種悲痛之苦始終是折磨著她。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這首詞雖然沒有明確註明寫於什麼時間,但是後世的研究者普遍認為,這是李清照南渡之後的作品,當時趙明誠已經逝世。對於李清照來說,她在世上孤苦無依,終日裡過著極為悲痛的生活,每天都處於孤獨之中。整個人也是憔悴得不成樣子,她也是把那種孤獨之感,全部融入進了這首作品中,讓這首詞處處流露出了感傷之懷,無一字不傷感,無一字不憂愁。

上片側重描寫了當時的心境,通過對於外部事物的描寫,以此來表達骨子裡的憂愁;不知道是誰在窗戶外面種上了一排一排的芭蕉樹,現在這些芭蕉樹長得鬱鬱蔥蔥,非常的茂盛,把整個院落都給覆蓋了。葉片和伸展出去的葉心,彼此糾纏在一起,相互依依不捨。芭蕉樹葉一張張,一片片,一葉葉,把整個庭院完全給覆蓋了,看上去非常的壯觀。

下片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孤獨的心境,還有對於人生的感慨,正是由於吃過了無數的苦頭,受盡了各種的折磨,讓李清照的晚年非常悲慘;我現在滿懷愁情,夜已經很深了,可是我無法入睡。偏偏在三更時分又落起了雨,那淅淅瀝瀝的雨讓人傷感,點點滴滴,總是響個不停。那淅淅瀝瀝的雨聲,正在敲打我的心扉,聽了讓人肝腸寸斷,更加無法入睡,只好是穿上衣服,去到外面聽雨聲。

李清照晚年的詞成就最高,其實正是由於她特殊的人生經歷,可能她自己都沒有想到,原本幸福的生活,到了晚年之後,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北宋成為了歷史,丈夫趙明誠也早早離開人世間。這些都是李清照最深沉的痛,一個人流落到江南,每天過著極為悲苦的生活,想回到故鄉無法回去,只是在人世間一個人孤獨地漂泊。

相關焦點

  • 中年孀居的李清照寫下一首悽美之作,無一字不憂愁,無一字不傷感
    李清照的愛情就是一個悲劇,儘管她前期很愛趙明誠,可是由於爆發了「靖康之難」,當時他擔任健康(今天江蘇省南京市)知府,可是並沒有起來反抗,而是選擇帶領家人逃跑,這件事情讓李清照很是不屑,為此還寫下《夏日絕句》一詩來諷刺他,也正是由於這首詩讓趙明誠抬不起頭來,此後一直是鬱鬱寡歡,沒有多久就一命嗚呼。
  • 李商隱在妻子逝世後,寫下一首感傷之作,通篇無一字不充滿憂愁
    ,可以為了愛情拋棄一切;婚後兩個人也是情投意合,但是這段戀情同樣沒有維持多久,王氏在公元851(唐宣宗大中五年)因病逝世,這件事情對於李商隱打擊很大,為此他寫下了《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一詩,以此來懷念妻子王氏。
  • 李清照在重陽節思念丈夫,寫下千古相思之作,卻讓趙明誠煩惱不已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賭書消得潑茶香」就是用了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愛情故事。但是北宋末期朝廷腐敗鬥爭激烈,李清照婚後的第二年他們的家族也受到了牽連。不久之後趙明誠「負笈遠遊」。新婚夫妻不得不分開,更何況是像李清照和趙明誠這樣的恩愛夫妻。於是,這一年適逢重陽佳節,看著庭院菊花飄香,李清照深深的思念自己的丈夫。
  • 歐陽修早年寫下的這首感傷之作,通篇無一字不傷感,無一字不憂愁
    ,整首詞意境高遠,也是寫出了新意。這首詞也是他早年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寫得極為傷感,無一字不憂愁,無一字不傷感;讀來讓人感慨萬千,從這麼一首看似普通的作品中,讓我們感受到的是詞人複雜的心境,還有對於人生的解讀。世路風波險,十年一別須臾。人生聚散長如此,相見且歡娛。
  • 命運多舛的李清照寫下一首悽美之作,無一字不憂愁,無一字不傷感
    李清照的一生也是極為悲慘,特別是晚年一個人在江南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這一時期她悲痛萬分,寫下過很多傷感的詞作。對於命運多舛的李清照來說,她在生活中所遭受的磨難,也成為了她創作的源泉,一些經典的作品,看似信手拈來,可是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一生的委屈。
  • 已經垂垂老矣的李清照,寫下的這首思鄉之作,娓娓道來句句傷感
    ,還帶頭先跑,這件事情給她打擊很大,可是又無可奈何,於是她寫詩諷刺丈夫,沒有多久趙明誠就一命嗚呼,李清照只好繼續往南,先後在多個地方停留,最終到達了金華,在那裡才女面對家國之恨,寫下了很多的感傷之作,無非是在訴說人生的無奈,還有內心的悲痛之苦。
  • 元朝大詩人虞集晚年思念故鄉,寫下一首感傷之作,無一字不憂愁
    古代的詩詞裡就有很多的思鄉之作,每一位詩人對於故鄉的情感都是一樣,特別是那些幾十年沒有回過故鄉的人,每次想到故鄉更是肝腸寸斷。,由於無法回到故鄉,這也使得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故鄉。虞集的詩也是很有特色,主要表現在思鄉,其中最典型的要數這首《院中獨坐》,這首詩以一種極為悲痛的口吻寫下了人生的無奈,還有對於故鄉的思念,正是由於屢次請求回到南方被拒絕後,詩人可謂是感慨萬千,所以寫下這麼一首感傷之作,整首詩也是無一字不憂愁,無一字不傷感。
  • 杜牧失戀後寫下的這首感傷之作,無一字不傷感,無一字不憂愁
    根據《唐摭言》記載,唐文宗大和年間,晚唐著名詩人杜牧與友人到湖州遊玩,在當地遇到一位十一二歲的小姑娘,長得很漂亮,於是杜牧與之父母約定,等到十年後,女孩長大了再來迎娶,可是後來杜牧離開了湖州,去到各地流浪,一晃十年過去了,當他回想起在湖州時的那段經歷,可謂是感慨萬千,於是連忙前往湖州打算迎娶新娘,可是不曾想那家人早已把女兒另嫁他人。
  • 李清照新婚不久丈夫便離開,為了表達思念之情,寫下一首悽美的詞
    早年間的李清照詞風清新脫俗,沒有她後期的那種沉痛之感,其實這一時期她生活快樂,並沒有什麼憂愁,自然詞作寫得更為歡快,也更加的唯美;可是當了後期,她的作品又是別具一格,由於見證了北宋的滅亡,再加上當時的趙明誠也已比逝世,她本人也是流落到了江南,這也使得她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自然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就更加的憂愁。
  • 中年孀居的李清照鬱鬱寡歡,寫下一首悽美之作,每一句都充滿憂愁
    ,在那裡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這一時期才女面對突然而至的悲劇,感動無可奈何,再加上丈夫趙明誠也因病逝世,這些都讓才女痛苦不已。中年孀居本身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何況國家淪陷有家不能回,使得李清照一直是鬱鬱寡歡,所以後期她的詞風格突變,不再似少女時期天真爛漫,字裡行間顯得很深沉,更多的還是表達一種家國之痛,以及內心的孤獨,其中這首《好事近·風定落花深
  • 宋朝落魄才子隱居武夷山,晚年寫下的這首感傷之作,無一字不憂愁
    看上去好像是不錯的選擇,其實詩人很悲苦,所以他的詩也是處處充滿了憂愁,尤其是那首《武夷山中》,每一句都流露出了一種無奈之感,讀來也是讓人感慨萬千。    這首《武夷山中》一詩中,正是寫了在武夷山隱居時的經歷,還有對於故鄉的思念,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每一句都直擊人心,尤其是開篇的第一句「十年無夢得還家」,把那份無奈,還有對於故鄉的思念之苦描寫得感人至深;這一句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李清照一首感傷之作,失傳了幾百年,在殘存的《永樂大典》中找到
    李清照是一位奇女子,800多年來李清照成為了才女中最耀眼的明星,以此於在當下很多人說某個人有才華,一定是會用李清照來作比喻,她已經成為了參照物,成為了才女的代名詞。雖然後世同樣有很多的才女,但是論文才沒有人能夠超越她,有的時候才女也是需要天賦,而李清照就是一位天才,她的在文學上的成就可以比肩宋朝任何一位男子。
  • 李清照晚年心灰意冷,還寫下一首感傷之作,每一句都感人肺腑
    李清照晚年一直生活在浙江金華,那一段時間也是她人生的低谷期,不僅生活陷入了困境,同時骨子裡就感傷不已,終日以淚洗面,過著極為悲苦的生活。當時她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也沒有一個朋友,丈夫趙明誠因病離世,第二任丈夫張汝舟接近她,也無非是為了佔有她的古玩文物,還對她橫加虐待,讓才女可謂是心灰意冷,所以這一時期的作品,寫得很是感人。
  • 科舉無望後羅隱心灰意冷,寫下的這首感傷之作,通篇無一字不憂愁
    古代的科舉考試是貧苦學子,是他們人生中所有的寄託和希望,但是真正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學子,可謂是寥寥無幾,很多有才華的學子,最終孤苦無依,所以科舉考試有利有弊,利的一方面是真正選拔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有弊的一方面是也遺漏了很多人才。許多的學子從青年時代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可最終還是一事無成,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晚唐詩人羅隱。
  • 趙明誠的五十首詞都抵不過李清照這一首!
    今日小覓分享:醉花陰 —宋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東籬:泛指採菊之地。暗香:這裡指菊花的幽香。銷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 西風:秋風。黃花:指菊花。整首詞中,「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 白居易在秋夜寫下的這首感傷之作,無一字不傷感,無一字不憂愁
    白居易在這一年創作最為經典的作品,那便是這首《秋雨夜眠》,這首詩就像是在向人們訴說家長裡短,只是那麼淡淡幾筆,卻同樣寫得生動有趣,同時也有著一種孤獨之感。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白居易的一生也是顛沛流離,還一度被貶到外地,由於他上書言事,談論了宰相武元衡一事,從而被貶到了江州,這無非是由於他為人正直,喜愛為別人打抱不平,但是這種正直往往會被人陷害,原本是很尋常的一件事情,可是被人抓住了把柄,認為他是以下犯上,於是被貶到了千裡之外的江州。
  • 鬱鬱寡歡的朱淑真寫下平生悽美之作,短短的28個字,無一字不憂愁
    據說從小就聰明過人,生於仕宦之家,這樣家庭的女子原本是不會憂愁,可是我們從她的作品中,則是處處能夠感受到她的無奈,還有悲痛之苦。那麼朱淑真之所以會痛苦,還是源於他的婚姻,原本她是有一位青梅竹馬的戀人,可是由於父母的反對,最終下嫁給了自己不愛的男人,這也造成了她的悲劇。這也使得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初戀,最終思念鬱鬱而終。
  • 劉禹錫晚年回想年輕時被貶經歷,寫下一首感傷之作,無一字不憂愁
    不過劉禹錫是一位很有個性的詩人,他很少直接描寫自己如何悲傷,始終是個性十足,反而是晚年他回到洛陽後,由於很多的朋友早已逝世讓他很傷感,尤其是他在遇到白居易後,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詩詞唱和,寫下了很多悽美之作。
  • 白居易晚年過重陽節,喝醉酒後寫下一首感傷之作,無一字不憂愁
    晚年白居易回到洛陽,早已是白髮蒼蒼,當真是百感交集,為此寫下的這首《重陽席上賦白菊》,那也是寫得感人肺腑,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詩人正是有感於過往的歲月,回想到自己年輕時走過的路,當真是百感交集,於是在酒席上喝醉了酒之後,再看到外面院子裡的菊花中,有一朵白色的菊花,這讓詩人更是傷感不已,從而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
  • 李清照在逃亡途中,憤怒之餘寫下一首詩,氣勢和意境蓋過蘇東坡
    平心而論,眾多詩人和詞人中,李清照筆下的愁緒,最讓人難忘,直擊靈魂深處,且看「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滿腹愁苦,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整個人比黃花還要瘦,是何等的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