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道德綁架,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這個詞,但是道德綁架的列子卻是比比皆是,從前道德綁架可能只是某種行為上的綁架,可是現在似乎還多了一種,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不與它人做的一樣,那便是你的錯了,針對此種事件,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記得去年的國慶節前些日子,小編為了國慶節活動的策劃忙的焦頭爛額,臉上仿佛掛了一個大大的累字,寫策劃忙到凌晨,第二天早起坐車看到公交車上正好有個空位,坐上去才剛休息一會就有人敲我凳子,一個老人家用一種命令式的語氣讓我讓座,還不待我開口,就有一個女孩子坐起來:真不知羞恥,你不讓我讓,我們年輕人的臉都被你丟光了,小編很是想反駁,但是一想社會的這個現狀,便隨它去了。其實這樣的事情不僅僅是發生在小編身上,我想許多人身上都有可能遇到了此類事情,小編記得在微博上看到一個人這樣說:他去高高興興的參加高中的同學聚會,在聚會的最後想拍一張合照,有人要求所有人都要發照片到朋友圈,而這個人拒絕了,他認為這只是個形式沒必要發,卻遭到了大家的抨擊,認為他不看重高中三年的感情,認為他是一個冷血的人,試問,難道發了一個朋友圈,就代表這裡的所有人都重視這場感情嗎?不做與大家一樣的事情就是冷血嗎?這樣的綁架難免過分了一些。
道德是用來約束有錯的人的,而不是用來捆綁、禁錮無辜的人的,站在自己的標準上去綁架別人,這是一種畸形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