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12月3日下午,「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啟程儀式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舉行。當天,採訪團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實地採訪。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科研機構,是我國植物學、植物化學領域重要的綜合性單位,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產業發展開展了系列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8年由前任所長、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吳徵鎰院士率先向國家提出了在雲南建立24個自然保護區的規劃和具體方案。雲南省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保護區就是在吳老的倡導下建立的。1999年吳徵鎰院士向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提出建設「種質資源庫」,為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前瞻性、戰略性建議並得到國務院的批准。2009年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建成國際標準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設施,保藏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該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宏偉介紹,該所長期以來在生物多樣性綜合考察、珍稀瀕危植物調查評估、生物資源保藏與引種馴化、生態評價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針對自然保護區已出版了專著10餘部。此外,該所依託種質資源庫對國家重要野生生物種質資源進行了搶救性保護,截止到2019年12月,共收集保存各類種質資源(23546)種,共248593份/株/條。
當天,採訪團一行還深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了解珊瑚礁物種育種實驗室、大型儀器中心等建設情況,較為系統、完整地了解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各個歷史階段的真實面貌。接下來,採訪團還將深入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地展開實地採訪。
轉載請註明來源《民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