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20世紀的俄羅斯。從列寧時期開始,對德關係的解凍和蘇德的單獨和解就成了蘇聯外交的傳統。在這種傳統中,改善關係和對德國的不信任是交織在一起的。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和德國的關係一直是十分微妙的。從蘇聯方面來講,一直把對德關係放在決策的重要位置上。蘇聯領導人先是將世界革命的希望寄托在德國,後來又希望德國成為蘇聯在歐洲的合作者,甚至盟友。因此,蘇聯和德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的談判一直不斷,蘇聯還持續不斷地從德國得到過經濟、技術和軍事方面的幫助或援助。對於希特勒的上臺和納粹德國的興起,蘇聯密切關注,但並沒有中斷各方面的合作和談判。
1938年3月,希特勒的軍隊佔領了奧地利,9月30日,又進入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並且有繼續向東擴張的明顯意圖。蘇聯和英國、法國之間的關係在發生變化,蘇聯和德國之間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而德國也在全力尋找蘇聯與英法間的矛盾,以便加以利用。史達林原先對德國給蘇聯提供的大額信貸和企業界人士的信任逐漸產生猜疑。在和英法的合作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結果的情況下,史達林判斷,希特勒德國遲早要繼續東進,劍刃要指向蘇聯,一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東方,史達林又擔心日本人。1939年3月10日,在聯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史達林說:「我國現在是一個全新的社會主義國家,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國家,並且按其形式和職能來說是和第一階段的社會主義國家大不相同的」,他甚至認為共產主義可以在蘇聯一國建成。
為此,還成立了由日丹諾夫為首的黨章修改委員會。然而,史達林、莫洛託夫和日丹諾夫等領導人對國家的真實情況是了解得很清楚的。他們知道得最清楚,蘇聯的國力遠不像宣傳中所說的那樣,無論是從軍隊的情況,軍工生產的情況,國民經濟的後續發展力量來看,蘇聯都不可能去進行戰爭。這時,對史達林來說,並不是個兩面作戰的問題,而是他根本就沒有準備打仗,即使單線作戰他也不準備去打。史達林只準備防禦,他相信兩個五年計劃的發展所提供的力量只足以防備。史達林所全力以赴的是保證蘇聯的國家安全。因此,蘇聯對德單獨談判和達成某種單獨協議的傾向逐漸成為決策中的主流。而這時,德國也不想同時對付英法和蘇聯,於是也決定和蘇聯單獨締結某種條約。
史達林在十八大的報告中雖然把德國稱為是侵略國,批評了英法的綏靖政策,但是他仍然寄希望於德國領導人,說他們不會受人縱容而進攻蘇聯。他說:「我們主張同所有與蘇聯交界的鄰國都保持和平和密切的睦鄰關係。」1939年5月3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李維諾夫被解職,莫洛託夫繼任。這時,蘇德貿易協定仍在順利執行。5日,蘇聯駐德臨時代辦阿斯塔霍夫向國內報告:蘇聯訂購的捷克斯洛伐克施科達工廠的武器已經向蘇聯啟運。5月20日,德國駐蘇聯大使舒倫堡通知莫洛託夫,柏林願意派代表到莫斯科來進行經濟談判。莫洛託夫鑑於和英法的談判尚沒有結果,沒有接受這一建議,就回答說:「目前進行這樣的經濟談判,還沒有合適的政治基礎。」
德國密切注意蘇聯和英法的談判,8月4日,舒倫堡的報告中說:「從莫洛託夫的整個態度來看,顯然,蘇聯政府實際上更傾向於改善德蘇關係,但他們以前對德國的不信任還是根深蒂固的。」蘇英法談判在8月中旬無結果而告終,8月16日,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指示舒倫堡轉告莫洛託夫:德國願意締結為期25年的互不侵犯條約,並願以自己的影響來改善和協調蘇日之間的關係。還具體建議由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來莫斯科談判。蘇聯方面作出的答覆是表示歡迎,但要分兩步走,先籤訂貿易和信貸協定,然後再籤互不侵犯或者類似於1926年的中立條約那樣的條約。8月19日,史達林將同意與德國籤訂條約的事通知政治局。21日下午5時,莫洛託夫接見了舒倫堡,通知德國,同意裡賓特洛甫來莫斯科。23日夜間,蘇德雙方籤訂了為期10年的互不侵犯條約和一份秘密協議。
條約於第二天在報紙上公布,但秘密協議沒有公布。條約規定籤約一方不參與反對另一方的協議,不支持反對另一方的軍事行動,在一方成為第三方的軍事行動時,另一方應守中立。秘密協議是一份蘇德間實際上劃分勢力範圍的文件,它規定:蘇德之間以皮薩河—納雷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為分界線,分界線以西,即波蘭的西部,以及立陶宛是德國的勢力範圍,這條線以東,即波蘭的東部地區,以及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比薩拉比亞為蘇聯的勢力範圍。至于波蘭的獨立國家地位,雙方將在以後的談判中解決。這一秘密協議將波蘭事實上一分為二。在談判中,裡賓特洛甫許諾:「德國將向自己的蘇聯朋友供應它所要求的一切。」史達林則說:「蘇聯對待這一新條約是十分認真的。我們允諾,它是有保證的,蘇聯不會糊弄自己的同志。」
第二天,《真理報》發表社論,把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稱為「和平的工具」,是「和平的條約」,它將促使國際緊張局勢的緩和。31日,莫洛託夫在最高蘇維埃會議上作報告,說蘇聯和德國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受害國,而這一條約是列寧倡導的和平共處政策的繼續。他還說,現時,還很難去完全充分估計這一條約的意義,但無疑它是「歐洲歷史的轉折點,而且還不僅僅是歐洲的」。這一天,最高蘇維埃批准了這一條約,同一天,德國也批准了這一條約。蘇德雙方對籤訂這一條約和秘密協議都感到鬆了一口氣。史達林認為,由於有了這一條約,蘇聯將在一定的時間可以保證西部邊界的安全,而希特勒認為,德國將因此獲得兩種好處:一是可以集中力量來對付英法;二是可以從蘇聯得到戰爭急需的戰略物資的供應。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各位看官大大,都看到這了,麻煩給小編點個大大的讚唄!!您的關注和點讚,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嗯~,360度各種姿勢來求贊求關注!! 動動您發財滴小手,舉手之勞感謝各位看官們!! 祝各位看官們生意發發發,學業事業成成成,身體康康康!!! 感謝大家的支持!!小編在這裡感謝各位看官們了! 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歡迎各位看官們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評論(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雷同純屬巧合,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