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官場送禮潛規則很多,張之洞收取潤筆費,慶親王父子開辦會所

2020-11-26 騰訊網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明清官場送禮潛規則很多,張之洞收取潤筆費,慶親王父子開辦會所

文/文涓

在我國古代,官場從來都是一個貪汙腐化之地,尤其是到了明朝和清朝,官場之中更是盛行行賄受賄之風氣。不過,由於當時反腐制度很嚴格,官員們自然也不敢明目張胆地行賄受賄,所以只能以送禮的方式來進行。為了不讓人抓住把柄,送禮的潛規則也很多,不禁讓人大跌眼鏡。曾經,張之洞就曾受賄,他收取了一個富商的潤筆費。另外,慶親王父子也曾開辦會所,然後用打麻將的方式收受賄賂。

1、明清官場送禮的潛規則很多

我國古代的官場一直都是貪汙腐化之地,所以很多官員都喜歡貪贓枉法,而大家印象中的那種清正廉明的清官真是少得可憐。沒辦法,畢竟這是古代官場的一種醜陋風氣,官員們自然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尤其是到了明清兩朝,官場的行賄受賄之風十分盛行,晚清時期的行賄受賄之風更是達到最巔峰。雖然很多官員不敢明面上進行行賄受賄,但是大家都暗地裡制定了一套對策,就是以送禮的方式巧妙地行賄受賄,這樣做就很難被上邊查到。因此,各種五花八門的送禮潛規則也隨之應運而生。

2、張之洞收取巨額潤筆費

眾所周知,張之洞是清朝的一代名臣,不過,他也曾收受賄賂。當年,出任湖廣總督期間,有一次,張之洞急于振興實業,但是苦於手裡沒多少銀子。一番思索之後,他便想出了一個歪主意,那就是給別人題詞或是寫文章,然後收取巨額的潤筆費。

▲張之洞

當時,當地有一位土豪的父親去世,其父生前卻是個遠近聞名的大惡人,為了給自己的父親洗白,那個土豪便迫不及待地想要請張之洞給自己的父親寫墓志銘。張之洞也不管對方是誰,立馬答應下來。

▲張之洞作品

張之洞文採斐然,很快就寫好了。隨後,張之洞要求那個土豪一字要給1000兩,土豪也只好揮金如土,支付這筆高昂的潤筆費。雖然張之洞後來用這筆錢興建實業,但是他為惡人寫了墓志銘卻是辦了一件壞事。

▲張之洞作品

3、慶親王父子開辦會所收受賄賂

慶親王奕劻無疑是晚清時期隻手遮天的朝廷大臣,而且他和自己的兒子載振還以貪圖錢財而著稱。儘管慶親王父子的勢力很大,但是清朝反腐制度很嚴厲,所以他們自然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大肆斂財。

▲慶親王

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行賄受賄,慶親王父子居然想出了以開辦會所,然後打麻將的方式來收受賄賂。當時,載振先是在京城裡租下了很多院子,隨後便建立會所,很多達官顯貴隨即慕名而來,聚在一起打麻將。

▲慶親王

更驚人的是,一局麻將的籌碼就高達3000兩之多,所以官員們一次輸掉成千上萬兩都是正常現象。朝廷裡的很多官員為了討好慶親王父子,也是趨之若鶩,紛紛前來會所打麻將。那段時間,慶親王父子真是賺得盆滿缽滿。

▲慶親王之子

張之洞為一個大惡人寫了歌功頌德的墓志銘,然後收取高昂的費用,也算是收受賄賂的行為。慶親王父子更加厲害,他們居然開辦會所,然後讓達官顯貴來打麻將並趁機收受賄賂。足以見得,古代官場真是行賄受賄之風盛行,而且為了不被上邊發現,官員們又制定了很多送禮潛規則。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由藍鷹書畫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相關焦點

  • 朋友索要書法作品,該不該收取潤筆費
    現在學習書法的人越來越多,欣賞和喜歡收藏書法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應當是件好事,說明人民的物資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向精神生活提出更高要求,但是很多書法同仁都碰到過一件尷尬的事,就是朋友經常無償索要書法作品,遇到這種情況是寫還是不寫?寫了該不該收潤筆費?
  • 韓愈袁枚潤筆費收入高:拍死人馬屁 掙遺屬稿費
    韓愈袁枚潤筆費收入高:拍死人馬屁 掙遺屬稿費 2015-03-19 11:13:04為他人寫序作傳,當然要收取潤筆之資,寫墓志銘,一般用不著自己開口,主家也要及時奉上,為的是能多收穫些美言。  韓愈是文章高手,很多人找他寫墓志銘,他的「諛墓」收入很豐厚。韓愈寫了一篇《平淮西碑》,唐憲宗將這文章的一塊石刻賞賜給韓弘, 他將功勞記在大將韓弘身上,對李愬輕描淡寫。韓弘自然大喜過望,當即拿出500匹絹相贈。
  • 5萬元的潤筆費沾染了多少權力底色?
    比起5萬元的「潤筆費」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不能上口,應該說一點也不貴。但疑問是,他的畫是佳作嗎?值這個價嗎?王某到底尊重的是他的藝術價值還是尊重他的權力?「5萬元潤筆費」有染指權力色彩之嫌嗎? 其實,隨著當前全黨上下反腐敗力度不斷加大,個別官員在貪腐手段上也是花樣別出,日趨翻新。
  • 張之洞勸醇親王平息民憤,醇親王回答了5個字,正是亡國之音
    張之洞勸醇親王平息民憤,王爺:不怕!有兵在!張之洞:國運盡矣《張文襄公年譜》中記載著這樣的一個故事。慶親王奕劻推薦徐世昌的修建工程,作為監國攝政王的醇親王面對這樣一個小小的人事變動,沒有多作考慮就同意了。消息傳出來後,最先不安的是張之洞。張之洞與徐世昌還有一點小小的淵源。
  • 大師們的潤筆費,風雅且夠狠!
    不過「潤筆」一詞, 更為人所知的意思是: 請人撰文、寫字、作畫的報酬。 一直以來, 收取潤筆乃文雅之事。
  • 醇親王對張之洞說了三個字 張之洞嘆息說這是「亡國之言」
    1909年,慶親王奕劻推薦徐世昌督辦津浦鐵路,取代在這個位置上已經幹了9個年頭的呂海寰。這是一個看起來不關痛癢的人事變動,監國攝政王、醇親王載灃沒有更多考慮就同意了。消息傳到張之洞耳中,引起了張之洞的不安。
  • 「潤筆費」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權錢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5萬元,是愛好書畫的蔣國星送了王某一張他的畫作後,王某以「潤筆費」的名義給他的。(9月11日新華網)    今年1月,中紀委監察部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文章,對倪發科案件進行剖析。而據報導,在倪發科案件中,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玉器和書畫,成為一筆筆受賄的鐵證。
  • 「打虎」中屢次反轉的慶親王(圖)
    伍廷芳將其全部薪俸給慶王才得以留位,而他自己靠賣領事職位、華人登記和籤發華人保護書,等等,大發橫財。」可見,慶王賣官,不但國人皆知,而且早已名揚海外。時人稱慶親王府邸為「老慶記公司」,專賣官鬻爵。   在「老慶記公司」,只有出不起的錢,沒有買不到的官。善於把官場變市場的奕劻一入軍機處,就在縉紳名冊上用硃筆標明天下官缺的優劣肥瘦,官職大小,美惡與否,價錢各有定數。
  • 張之洞臨終前聽到載灃一句話,預言大清必亡,結果兩年後便應驗了
    以李鴻章為人為官的通達,他是有資格這樣評價張之洞的。當時官場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李鴻章張目而臥,張之洞閉目而行」,用以形容李鴻章的警惕和張之洞的率意,這是很鮮明的對比。史稱張之洞「少有大略,記誦絕人」,十六歲中舉人,是那年鄉試的第一名。
  • 1987年啟功的潤筆費達2000元,貴嗎?收據上的字跡更加率真自由
    對於以書畫養家的書畫家來說,收取潤筆費是一種合理的收入,在當今亦是如此,而作為書壇巨匠的啟功先生也收取潤筆費,而他在1987年的潤筆費達2000元,2000元是什麼概念,在當時來說可以買100平米的房子,這樣的潤筆費對於普通人來說,肯定是接受不了的,可是他的收據上就是2000元,看來對方也是感覺是物有所值吧,否則不會出如此之高的價格
  • 啟功的潤筆費收據上的字跡,也是如此精妙,字字灑脫,率真自然
    眾所周知,書法家為人書寫書法作品,都有收取一定的費用,而這種費用,我們通常稱之為」潤筆費「,這種」潤筆費「古而有之,在當代也非常盛行,作為當今書法大咖的啟功先生亦是如此,有人索字也要收取一定的費用,但是啟功先生卻與別的書法家有所不同,他收到費用後,都會書寫一收據,這種收據就是我們所說的一種憑證,可是從啟功先生留下的一些憑證上看
  • 中紀委狠批大清慶親王,這又是在敲打誰?
    文章認為,對於身處民族復興大時代的我們,慶親王是一本居安思危的好教材,是我們應該照一照的鏡子。但是慶親王業餘時間更忙,忙啥呢?吃飯、打牌、投資。請客和吃請是他每天必修課,主題多是慶賀生日。當時成功人士都是老婆一群、孩子一堆,所以慶親王不是在主辦宴會,就是在出席宴會的路上。然後就是打麻將。為了討老佛爺喜歡,他竟然把麻將牌引入宮中,手把手地將搓麻技藝推廣到人,從宮女到太監,無不樂此不疲。
  • 金瓶梅中的官場文化:官場小人吳典恩,西門慶死後耍了哪些陰招
    西門慶的正五品靠一路攀附蔡京金銀鋪路,吳典恩卻沒花一個大子兒,靠著幫西門慶到東京給蔡京送禮,冒充西門慶小舅子無意中討來。吳典恩乃是清河縣一青皮混混,家境還不如應伯爵,靠著跟西門慶混吃混喝、溜須拍馬成了拜把子兄弟,日常幹些作保討債跑腿的活計。西門慶給蔡京送生辰綱,想起了嘴皮子利索的吳典恩,讓他和來保一道去了趟東京。
  • 餐廳收取茶位費合理嗎?茶位費是什麼意思?
    餐廳收取茶位費合理嗎?茶位費是什麼意思?  在廣州,「飲茶」是餐飲習慣更是餐飲文化,到餐飲店「飲茶」被收取茶位費是市民常有的經歷。你是否想過,茶位費的收取是否合理?  昨日,廣州市消委會發布廣州市餐飲業茶位收費情況民意調查報告。
  • 高壓反腐壓縮潛規則生存空間 官員坦言做官更加容易
    當官之所以越來越容易了,是因為「從嚴治官」擠壓著昔日官場潛規則生存空間,讓法律和規矩這些明規則取代潛規則,官員不必再費心琢磨和經營那些潛規則,不用再研究厚黑學、關係學、上下級學、送禮學、辦公室政治之類的「為官之道」,按法律和規矩辦事,讓當官變得容易多了。  聽一個官員說,以前每逢年過節,就為送禮的事發愁。送禮往往是自下而上的,收了下面的禮,就得想著給自己的領導送禮。
  • 「打秋風」:明清官場公開的斂財怪象
    安旭東 攝眾說紛紜:「打秋風」起源考提起「打秋風」,很多人都知道,《紅樓夢》裡的劉姥姥,故作愚狀、出醜露怯,就是因為年關將近,生活窘迫(「秋盡冬初,家裡冬事未辦」),想通過周瑞媳婦家的關係到榮國府去「打秋風」。
  • 孫寶琦育有24個子女,有一個嫁到慶親王奕劻家,成為顯赫大族
    進入官場之後,他順風順水,一路升遷,是晚清的政治明星。清朝滅亡前他擔任山東巡撫。如果大清不亡,想必他的官職會更高。到民國時,他曾擔任北洋政府第四任代理國務總理、外交總長,可謂十分顯赫。他在官場如魚得水,那他是如何發跡的呢?很多人鄙視孫寶琦,說他靠姻親政治上位。其實也並不完全如此。
  • 藝術家的潤筆費
    ▲點擊上方語音踏上藝術文化之旅潤筆,就是稿費。潤筆一說,來源於《隋書·鄭譯傳》。皇上令內史李德林立作詔書。李德林說:「筆幹,沒法寫。」皇上說:「何故?」李德林答:「不得一錢,何以潤筆?」皇上聽了,不禁撫掌大笑,說:「原來如此。筆幹了,需用錢潤筆。替我寫完這道詔書,我立刻發放稿費,讓你有錢去潤筆。」潤筆一詞,即由此而來。
  • 蘇軾《新歲展慶帖》:新歲展慶,祝頌無窮!但著潤筆,不愁無好畫
    《新歲展慶帖》《新歲展慶帖》是蘇軾寫給友人陳慥的一封書信,因首句有「新歲未獲展慶,祝頌無窮」而名之。此帖揮灑自如,姿態橫生,筆力雄健,骨勁肉豐,可見蘇軾秀逸勁健、天真爛漫的書風。一、《新歲展慶帖》的主要內容及陳慥其人《新歲展慶帖》與《人來得書帖》均是蘇軾寫給陳慥的手札。《新歲展慶帖》是相約陳慥與公擇(李常)同於上元時在黃州相會之事;《人來得書帖》 是為陳慥的哥哥伯誠之死而慰問陳慥所作。陳慥,字季常,四川眉州人,北宋名臣陳希亮第四子,蘇軾於仁宗嘉佑六年(1061)授鳳翔判官時,陳希亮為鳳翔太守。
  • 唐代書法家中潤筆費最高的一位,一篇萬錢也供不應求
    根據《唐書》中的記載,李邕依仗潤筆費而收取的錢財竟可達數萬之巨,可以說是當時依靠潤筆費收入成為富豪的人除李邕之外無人能出其右。但他卻將此錢財用來周濟朋友,關心疾苦,真不愧為是一代名師!其書法之精妙,用《宣和書譜》的話來講,「邕精於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學右將軍行法,既得其妙,乃復擺脫舊習,筆力一新。」魏晉以來,碑文鼎銘刻石,須用正書撰寫,自邕後,改為行書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