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句容落馬書記給人題字拿潤筆費 一字超萬元
姚立立即專程趕到句容,向蔣國星「拜年」,送上2萬元現金。2002年6月,姚立聽說蔣國星要出國,又送上3000美元「零花錢」。一來二去,兩人關係熱絡起來。 此時,句容決定將東進路延伸兩側的地塊招商出售。經市委研究,以土地15萬元/畝、相關建設規劃配套費(簡稱規費)減半的優惠政策向外發布公告。蔣國星主動打電話邀請姚立前來投資。
-
「潤筆費」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權錢交易
拿到了這塊地後,為了感謝蔣國星的幫助,王某先後分5次到睢寧縣委蔣國星的辦公室,送去了共計21萬元現金和5萬元購物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5萬元,是愛好書畫的蔣國星送了王某一張他的畫作後,王某以「潤筆費」的名義給他的。(9月11日新華網) 今年1月,中紀委監察部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文章,對倪發科案件進行剖析。
-
藝術家的潤筆費
▲點擊上方語音踏上藝術文化之旅潤筆,就是稿費。潤筆一說,來源於《隋書·鄭譯傳》。皇上令內史李德林立作詔書。李德林說:「筆幹,沒法寫。」皇上說:「何故?」李德林答:「不得一錢,何以潤筆?」皇上聽了,不禁撫掌大笑,說:「原來如此。筆幹了,需用錢潤筆。替我寫完這道詔書,我立刻發放稿費,讓你有錢去潤筆。」潤筆一詞,即由此而來。
-
唐朝名士皇甫湜潤筆費有多高?三千字的碑文折算成人民幣509萬元
唐朝名士皇甫湜潤筆費有多高?三千字的碑文折算成人民幣509萬元文/姜衛華唐朝名士皇甫湜寫文章古拙高雅,為人高傲,有偏執狂傾向。皇甫湜在任工部郎中時,一次在酒桌上發脾氣,跟同事爭吵起來。這篇碑文約有三千字,每個字需付潤筆費三疋(同匹)絹,減少五分錢也不行。」小校聽了既驚恐又憤怒,回到留守府中如實向裴度匯報。在場的將校,都揮臂握拳異常憤怒。裴度笑著說:「真是奇才啊!」立即派人按照皇甫湜提出的酬金數額,如數付給他。運載絹的車輛,自留守府衙到皇甫湜居住的地方,一輛挨著一輛。洛陽人聞訊後,都走出家門觀看這獨特風景。
-
請付潤筆費
請付「潤筆」費!——張大千豐子愷:指定題材者加倍漫畫(一方尺以內)每幅三十二萬元。冊頁(一方尺)每幅三十二萬元。立幅或橫幅,以紙面大小計,每方尺三十二萬元(例如普通小立幅兩方尺,即六十四萬元。餘類推)。扇面與冊頁同。指定題材者加倍,其餘另議。書潤照畫減半。
-
盤點貪官"藝術圈":胡長清一幅字潤筆費達9萬 落馬"墨寶"如草
而更高級的雅賄則是請官員賜「墨寶」,同時奉上一筆可觀的潤筆費。這麼一來,官員達成所好、頗有成就感,行賄者又實現了利益輸送。對於這一套,不少貪腐官員很受用。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上述評論中就指出,「在一些地方,領導幹部熱衷於到藝術家協會謀取一官半職,可以說是『蔚為風尚』。」「某個省份的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竟達幾十人之多,令人瞠目結舌。」
-
大師們的潤筆費,風雅且夠狠!
敬請關注:吳國亭美術館 潤筆 不過「潤筆」一詞, 更為人所知的意思是: 請人撰文、寫字、作畫的報酬。 一直以來, 收取潤筆乃文雅之事。
-
支付潤筆費,是對書者最基本的尊重!
潤筆,就是稿費。「潤筆」一詞源自《隋書·鄭譯傳》。 皇帝內史李德林立作詔書。李德林說:「筆幹,沒法寫。」皇帝不解,李德林說:「不得一錢,何以潤筆?」皇帝不禁大笑說:「原來如此」。便答應寫完詔書,立刻發放稿費,讓其去潤筆。「潤筆」一詞便由此得來。
-
看看寫字的成本,不要不好意思提潤筆費
看看寫字的成本,不要不好意思提潤筆費潤筆,就是稿費。「潤筆」一詞源自《隋書·鄭譯傳》。皇帝內史李德林立作詔書。李德林說:「筆幹,沒法寫。」皇帝不解,李德林說:「不得一錢,何以潤筆?」皇帝不禁大笑說:「原來如此」。便答應寫完詔書,立刻發放稿費,讓其去潤筆。「潤筆」一詞便由此得來。潤例,就是稿費的標準。
-
朋友索要書法作品,該不該收取潤筆費
寫了該不該收潤筆費?很多朋友人不明白什麼是潤筆費,他們認為既然是朋友,向你求字,是看得起你,還要收什麼費?潤筆費就是稿費。「潤筆」一詞源自《隋書·鄭譯傳》。北周時,鄭譯與楊堅有同學之誼,又幫助楊堅篡周建隋,但因貪贓枉法被彈劾,貶為開府、隆州刺史。後來,他奉詔回京治病,隋文帝楊堅在禮泉宮接見了他,並賜宴與他一起喝酒。
-
明清官場送禮潛規則很多,張之洞收取潤筆費,慶親王父子開辦會所
明清官場送禮潛規則很多,張之洞收取潤筆費,慶親王父子開辦會所 文/文涓 在我國古代,官場從來都是一個貪汙腐化之地,尤其是到了明朝和清朝,官場之中更是盛行行賄受賄之風氣。
-
古代名人潤筆費有多高?
因為聲名顯赫、地位高貴,韓愈所獲潤筆不菲。中國嘉德提供為人題詩、作文、寫字或者繪畫,因為人情往來,多少總有些酬勞。這份酬勞,古人稱之為潤筆。潤筆一詞,出於《隋書·鄭譯傳》。隋文帝賜宴鄭譯於醴泉宮,「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熲戲謂譯曰:『筆幹。』譯答曰:『出為方嶽,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後世便稱「以物求文,謂之潤筆之資」。古代沒有稿費制度,文人即使寫出了字字珠璣的錦繡文章,也未必能變現。
-
潤筆費不是空穴來風,看看寫字的成本!
潤筆,就是稿費。「潤筆」一詞源自《隋書·鄭譯傳》。皇帝內史李德林立作詔書。李德林說:「筆幹,沒法寫。」皇帝不解,李德林說:「不得一錢,何以潤筆?」皇帝不禁大笑說:「原來如此」。便答應寫完詔書,立刻發放稿費,讓其去潤筆。「潤筆」一詞便由此得來。潤例,就是稿費的標準。
-
韓愈袁枚潤筆費收入高:拍死人馬屁 掙遺屬稿費
韓愈袁枚潤筆費收入高:拍死人馬屁 掙遺屬稿費 2015-03-19 11:13:04據考證,那時一匹絹值200文,一鬥大米值13文,韓弘給韓愈的「潤筆」費大致相當於7690鬥米。當時的一鬥米折合現在的重量約為13斤,現在買13斤普通大米大約需要26元。 明代曹臣的《舌華錄·譏語》裡記載了一個故事,大概是說有人借了韓吏部的銀子,卻並不還他,並稱他的這許多錢財為「諛墓中人得耳」。因此,理直氣壯地不僅不還,還認為自己拿了錢財還是應該的。言外之意,還嫌拿少了。
-
書法人的潤筆費應該改為勞務費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環境下,用金錢價值衡量藝術品,為什麼還要沿用前輩的潤筆費的稱呼,筆者認為,稱為勞務費更貼核實際。只要正確傳承,不把古老的藝術扔到一邊,不走偏門,不只為迎合利益,收勞務費是必須的、應該的。
-
啟功的潤筆費收據上的字跡,也是如此精妙,字字灑脫,率真自然
眾所周知,書法家為人書寫書法作品,都有收取一定的費用,而這種費用,我們通常稱之為」潤筆費「,這種」潤筆費「古而有之,在當代也非常盛行,作為當今書法大咖的啟功先生亦是如此,有人索字也要收取一定的費用,但是啟功先生卻與別的書法家有所不同,他收到費用後,都會書寫一收據,這種收據就是我們所說的一種憑證,可是從啟功先生留下的一些憑證上看
-
「書法問集」52、潤筆是什麼,怎樣潤筆比較好
潤筆這個詞有兩種意思,現在用的最多的是潤筆之資。最開始的意思,提筆準備潤筆最初開始的意思,寫字,畫畫,寫文章之前的準備,把毛筆的毛溼潤,方便蘸墨書寫的一個步驟。用毛筆寫字和畫畫前,需不需要用水把毛溼潤一下。當然是要的。
-
1987年啟功的潤筆費達2000元,貴嗎?收據上的字跡更加率真自由
對於以書畫養家的書畫家來說,收取潤筆費是一種合理的收入,在當今亦是如此,而作為書壇巨匠的啟功先生也收取潤筆費,而他在1987年的潤筆費達2000元,2000元是什麼概念,在當時來說可以買100平米的房子,這樣的潤筆費對於普通人來說,肯定是接受不了的,可是他的收據上就是2000元,看來對方也是感覺是物有所值吧,否則不會出如此之高的價格
-
也說「潤筆」
原標題:也說「潤筆」 「潤筆」二字,是讀書人常說到的。古代人用毛筆寫字,使用之前,通常會先用水泡一泡,把筆毛泡開、泡軟,容易吸收墨汁,寫字時會感覺比較圓潤。這個動作就叫「潤筆」。後來,「潤筆」被泛指為請人家寫文章、寫字、作畫的報酬,是稿費的籠統稱謂。 但古代對「潤筆」的權利和應兌現什麼沒有統一規定過——可以給,可以不給。
-
他是民國時才子加瘋子:靠潤筆費賺到3千兩黃金,結果貶值成白紙
潤例就是潤筆費,吳稚暉很有名氣,價錢不高,啟事報導出去之後,很多人就找上門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賺潤筆費五六萬元。在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他又回到了上海,當時找他求字的人就更多了,他笑著說「看鈔票源源進門,雖苦猶樂。」那時候的吳稚暉簡直就是賺錢賺到發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