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寫字的成本,不要不好意思提潤筆費

2020-10-12 中國書法史冊

看看寫字的成本,不要不好意思提潤筆費

潤筆,就是稿費。「潤筆」一詞源自《隋書·鄭譯傳》。

皇帝內史李德林立作詔書。李德林說:「筆幹,沒法寫。」皇帝不解,李德林說:「不得一錢,何以潤筆?」皇帝不禁大笑說:「原來如此」。便答應寫完詔書,立刻發放稿費,讓其去潤筆。「潤筆」一詞便由此得來。


潤例,就是稿費的標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豐子愷賦閒在家,為謀生,曾在當時的《太白》半月刊上登出《子愷漫畫潤例》,每幅漫畫價格不低,同時言明一口價,不討價還價。意思是,你覺得我的畫值我說的標準,我們就可以合作;覺得貴了你就不要,但請不要還價。如此,依然是約稿不斷,於賣畫之餘,他還喜歡讀書、品茶,與朋友小聚,生活極其悠閒。



再說齊白石,他為人謙和,但自定的潤例卻絕無商討的餘地,他定多少就是多少。其它事可以商量,只有這事沒商量。他家客廳,掛著他親筆書寫的潤例,明碼實價,一清二楚。並且說明凡藏畫多者,人再來不畫或加價,送禮物者不答應,介紹的人沒有酬謝;已賣出的畫拿回來補蟲、加印不答應,不改畫等等(此門條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齊白石家中的告示

凡藏白石之畫多,再來不畫,或加價。



——老頭深知物稀為貴,某一藏家購畫三五張正常,買得太多並不是好事。萬一藏家有變,因故大量拋售,會對自己的畫價形成衝擊。在當代畫壇中也有畫商囤積作品控制價格的情況,一面與畫家籤訂長期「賣身契」,以量壓價,一面捂畫惜售,虛抬價格。所以老爺子在客廳掛了這麼一副告示,穩定市場供求關係,平抑作品價格走勢。


送禮物者,不答。介紹者,不酬謝。


——以禮物表人情,以人情抵畫酬,直至今天都常有,而老頭明白此理,禮物不收,真金換作品。有貪小利者曾言給老頭介紹客戶,但要佣金。白石老人知道,一旦用了中間人,自己可能變為受人所致的作畫傀儡,因此回絕。這一舉動砍斷了銷售渠道,無意間倒變成了飢餓營銷,使得登門求畫者絡繹不絕。不用中間人也是簡化買賣環節,保證原廠生產的價格最低,無論出於收藏還是倒賣的目的,從我這裡拿走的作品都要加價。能加多少是你們的本事,加一塊錢也是對我的市場有利。


凡我門客,喜尋師母請安問好者,請莫再來。


——文中的「師母」指的是北京的側室、36歲的胡寶珠。表面上看這告示似乎有些「酸味兒」,而實際上,這是白石老頭謹防枕邊風的做法。時至今日,找「師母」說情砍價買畫的事情也有,找親戚、保姆等說情的也不稀奇。掛這麼一則通告,約法三章,防止堡壘被人在內部攻克,實現家和財盛的雙贏。


已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

已出門之畫,回頭加印加題不應。

不改畫。


——白石老頭畫中的草蟲,多為精工細畫,再輔助以大寫意的花卉枝葉,妙趣無窮。當時市面上有按照所畫草蟲數量定價的做法,因此常有圖利者拿來之前老頭的畫作讓其再添畫草蟲,以增價值。民國後期,老頭對此還提供有償地「返廠」服務,解放後名聲登頂,便一概回絕。白石老頭知道好鋼用在刀刃上,成名後拒絕計件兒工資,把有限的時間花在創作更昂貴的整幅作品當中去。


不照像,凡照像者,多有假白石名,

在外國展賣,假畫。


——白石老頭名聲漸起後,有許多人慕名而來,按價求畫之後再要求與老頭合影,然後照著所購畫作找人原樣仿造數張,花一張真跡的錢,以合影照片為證,兜售贗品、真跡自藏。老頭想得明白,我無法抓門外賊,至少要保證院內真。這樣你們拿不準真假的最後還是會登門求畫,見面心安。可惜的是這種用合影騙人的拙劣手段今天仍在應用,在喜愛卻不知內情的愛好者處屢試不爽。


廠肆只顧僱主歡,

為我減價定畫,不應。


——白石老頭除了自己賣畫,也在北京的琉璃廠古玩街一家畫店(廠肆)掛出價格單,與自售價格相當。畫店偶爾礙於情面或著急成單,單方面降低售價,然後再拿著訂金找老頭約畫。老頭吃過幾次虧,後來再不點頭,一概不應。讓價這種事今天一塊明天兩塊,久而久之就如大壩決口一發不可收拾。商家想的是快,「品牌」想的是遠。老頭做的實際上是保護自己的品牌,哪怕是合作方也不能動搖自己的權限。

以上幾則告示只是白石老頭生意經的一個側面見證,傳遞著「小人掛牆上,君子進堂來」的經營準則,足以讓人咂摸出他的精明。其實這種精明甚至是摳門兒也並不一定真是天性,而是受時代影響,一生波折所留下的印跡,背後多是慘痛的吃虧經歷。

給多少潤例,寫多少作品,執行起來也毫不含糊。曾有這樣一個人去拜訪他,一進客廳,抬頭就看見了稿費標準明細表,想想自己口袋的錢,只夠買一隻半蝦。小心翼翼說明來意,希望能得到白石親筆畫的兩隻蝦。齊白石說:「我一生受苦,從童年至今,所以沒錢,我怎麼生活呢?」然後接過錢說:「放心,一定讓你滿意。」隨後,提筆作畫。先畫一隻正在水邊嬉戲的蝦,活靈活現,美不勝收,之後,在這隻蝦旁邊,畫了一隻在水面上只露出半身的蝦,下半身被層層水波擋住,惟妙惟肖。來客一看,非常歡喜。白石就是這樣巧妙地滿足了來客的要求,同時又嚴格遵守了自己擬定的稿費標準。


齊白石《蝦》,北京畫院藏


每個書法家都會經常遇到此事,總有求字人說:「一張紙幾塊錢,一支筆也沒多少錢,寫張字也用不了多長時間,這麼多年朋友了,要張字怎麼這麼難?一點感情都不講,不夠意思!」那麼為什麼書法家不送字呢?又為什麼名家的字價那麼高呢?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書法家一幅作品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一、如果為朋友你只要張紙或要點墨,拿去自己寫,書法家絕不會吝嗇,所以你不能說書法家小氣,因為書法決不是只有材料成本費,一個書法家要通過自己多年的時間、金錢、精力去不斷實踐,才能換來精湛的技藝,閱讀多少書籍才能積澱淵博的知識和超前並敏銳的思維?字是「養」出來的,一般沒有二三十年的功夫和生活閱歷來滋養,是歷練不出高水平的作品的。所謂「文以載道」也是這個道理。而二三十年是苦練階段,是沒有收入的。隨著水平的提高,書法家對作品要求越來越嚴,之前的作品會當做廢紙毀掉,因為這樣是對自己和買字者負責,不能半點馬虎或將就。作為成熟的書法家,筆頭功夫都是練出來的,正所謂「廢紙三千,一事無成!」所以真正滿意的作品也不會太多,就更捨不得送人了。



二、寫字也更是既費腦力又費體力的活。當別人已經休息,夜深人靜時或是凌晨別人未起之時,書法家可能就在練習,因為這時無人打擾不是嗎?除此之外,還要一有時間就讀書,多汲取各種知識,化作哲思躍然紙上,就像很多書法家死後作品才被人認可,才值錢一樣,就是因為書法家要思維超前,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才會被大眾認可。書法家的思維方式、對生活的感知和積累的技術及思想質素,而這些都是無形的。


每個行業都有你看不到的艱辛,你看到的是一幅作品,很輕鬆,賞心悅目,但這作品背後要多少積澱、多少汗水,你又了解多少呢?有的書法家把每幅作品比喻成自己的孩子,比十月懷胎付出的要多得多,也是多方面滋養出的文化,不是本錢與畫一幅字的時間問題。有人用幾十年,也有人可能用一生的精力和時間作為本錢。每天堅持研習,日復一日重複練筆,寫上一天,真的很累,藝術創作是一種特殊的腦力與體力勞動的結合,比幹一天體力活或寫一篇文章更累。



書法家的勞動是一種不大一般的勞動,成果的外在形式就是給人賞心悅目的作品,展示給人輕鬆愉悅的感覺。而背後卻是充滿艱辛的極為複雜的過程,付出巨大成本,甚至冒著終年勞作而有可能顆粒無收的風險,因為藝術的小眾性與藝術家思維的超前性,所以書法家需要長時間承受孤獨,成功前還要承受生活的窘迫、世人的不解、生活的壓力,有些人最後承受不起變得精神失常,或有的直到過世,字還是一文不值,所以這些都是常人難以理解和想像的。


此外,還要耐得住寂寞與枯燥,沒有人拿起筆就成了書法家,寫字必須要投入真情實感,可以說絞盡腦汁,不斷實踐,多少次失敗換來一點成績,而且成功率又不高,可以說選擇後道路坎坷,用艱難險阻形容都不為過,所以不要認為寫字像玩一樣不費力氣,寫字的成本只有紙墨筆硯而已。



三、馬克思提出了「藝術生產」的概念,藝術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和基礎,藝術生產應把藝術創作看作生產階段,藝術作品看作「產品」,藝術鑑賞則可以看作是藝術的「消費階段」,從中得到藝術享受的過程,也同樣有生產支配和需要的全過程,同時,藝術欣賞反過來又成為刺激藝術生產的動力,推動藝術生產的發展,我們不能單獨側重其中一個環節,只有這樣才是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特殊的精神生產的本質特徵。那麼不要認為只有物質是要用錢購買的,精神的或無形的物質的,只用「謝」字可以解決。物質的產品有成本,精神的產品的成本是消耗生命,書法家付出的你沒看到不等於沒受苦。所以,書法家沒特殊情況一般不贈字;也不會要求同行贈字。書法家的字就是產品,那麼就不要要求讓書法家白送,如喜歡就應用你的血汗錢來購買書法家的血汗結晶,才是應該的。如果是朋友更要理解與支持。



四、當然,無償創作也不是沒有。比如一些愛心活動、公益捐贈、公拍善助、以書會友、或為寺廟寫字,參與助殘助學,賑災慈善事業等,也是常有之事,但這些只能算是盡一個公民義務的善舉,但作為商品、禮品、收藏或投資以期升值,又或官商所求,則明碼實價,論尺論寸,就像有人願意買房,有人願意買珠寶,因為可以升值;有人願意買字,同樣認為隨著書法家年齡的增長,書法水平也會越來越高,名氣越來越大,時間越來越少,作品自然越少,價格將會越高,這是必然。

人們應該尊重書畫家通過時間、金錢、精力換來的精湛技術和淵博知識,這是對書畫家勞動最起碼的尊重!您說呢?


中國書法史冊,感謝您的關注和轉發

#書法##書法愛好者##知識分享##這才是國風#

相關焦點

  • 潤筆費不是空穴來風,看看寫字的成本!
    潤筆,就是稿費。「潤筆」一詞源自《隋書·鄭譯傳》。皇帝內史李德林立作詔書。李德林說:「筆幹,沒法寫。」皇帝不解,李德林說:「不得一錢,何以潤筆?」皇帝不禁大笑說:「原來如此」。便答應寫完詔書,立刻發放稿費,讓其去潤筆。「潤筆」一詞便由此得來。潤例,就是稿費的標準。
  • 支付潤筆費,是對書者最基本的尊重!
    潤筆,就是稿費。「潤筆」一詞源自《隋書·鄭譯傳》。 皇帝內史李德林立作詔書。李德林說:「筆幹,沒法寫。」皇帝不解,李德林說:「不得一錢,何以潤筆?」皇帝不禁大笑說:「原來如此」。便答應寫完詔書,立刻發放稿費,讓其去潤筆。「潤筆」一詞便由此得來。
  • 大師們的潤筆費,風雅且夠狠!
    , 原是拿毛筆泡水的動作, 泡開的毛筆較易吸收墨汁, 寫字時會感覺比較圓潤。 不過「潤筆」一詞, 更為人所知的意思是: 請人撰文、寫字、作畫的報酬。 一直以來, 收取潤筆乃文雅之事。
  • 朋友索要書法作品,該不該收取潤筆費
    寫了該不該收潤筆費?很多朋友人不明白什麼是潤筆費,他們認為既然是朋友,向你求字,是看得起你,還要收什麼費?潤筆費就是稿費。「潤筆」一詞源自《隋書·鄭譯傳》。北周時,鄭譯與楊堅有同學之誼,又幫助楊堅篡周建隋,但因貪贓枉法被彈劾,貶為開府、隆州刺史。後來,他奉詔回京治病,隋文帝楊堅在禮泉宮接見了他,並賜宴與他一起喝酒。
  • 「潤筆費」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權錢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5萬元,是愛好書畫的蔣國星送了王某一張他的畫作後,王某以「潤筆費」的名義給他的。(9月11日新華網)    今年1月,中紀委監察部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文章,對倪發科案件進行剖析。而據報導,在倪發科案件中,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玉器和書畫,成為一筆筆受賄的鐵證。
  • 「書法問集」52、潤筆是什麼,怎樣潤筆比較好
    潤筆這個詞有兩種意思,現在用的最多的是潤筆之資。最開始的意思,提筆準備潤筆最初開始的意思,寫字,畫畫,寫文章之前的準備,把毛筆的毛溼潤,方便蘸墨書寫的一個步驟。用毛筆寫字和畫畫前,需不需要用水把毛溼潤一下。當然是要的。
  • 5萬元的潤筆費沾染了多少權力底色?
    一則「江蘇官員蔣國星送開發商王某一張他的畫作後,王某以「潤筆費」的名義給他5萬元」的新聞,再次掀起了民眾對官員「雅貪」「雅賄」撩撥的話語權。
  • 藝術家的潤筆費
    ▲點擊上方語音踏上藝術文化之旅潤筆,就是稿費。潤筆一說,來源於《隋書·鄭譯傳》。皇上令內史李德林立作詔書。李德林說:「筆幹,沒法寫。」皇上說:「何故?」李德林答:「不得一錢,何以潤筆?」皇上聽了,不禁撫掌大笑,說:「原來如此。筆幹了,需用錢潤筆。替我寫完這道詔書,我立刻發放稿費,讓你有錢去潤筆。」潤筆一詞,即由此而來。
  • 古代名人潤筆費有多高?
    因為聲名顯赫、地位高貴,韓愈所獲潤筆不菲。中國嘉德提供為人題詩、作文、寫字或者繪畫,因為人情往來,多少總有些酬勞。這份酬勞,古人稱之為潤筆。潤筆一詞,出於《隋書·鄭譯傳》。隋文帝賜宴鄭譯於醴泉宮,「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熲戲謂譯曰:『筆幹。』譯答曰:『出為方嶽,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後世便稱「以物求文,謂之潤筆之資」。古代沒有稿費制度,文人即使寫出了字字珠璣的錦繡文章,也未必能變現。
  • 唐朝名士皇甫湜潤筆費有多高?三千字的碑文折算成人民幣509萬元
    唐朝名士皇甫湜潤筆費有多高?待到酒醒後,自己覺得不好意思,請求到東都洛陽去任職。當時,晉國公裴度任東都留守,在洛陽施行保民安政的政治措施。裴度用優厚的待遇聘請皇甫湜為留守府幕僚。皇甫湜不拘禮儀,裴度對他很寬容。早年,裴度討伐淮西叛亂有功,皇上賞賜給他許多奇珍異寶。裴度信奉佛教,經常顧慮在徵討淮西叛軍時,殺人太多,會帶來災禍。因此,他將這些錢財施捨給福先佛寺,用這筆錢重修佛寺。
  • 也說「潤筆」
    原標題:也說「潤筆」   「潤筆」二字,是讀書人常說到的。古代人用毛筆寫字,使用之前,通常會先用水泡一泡,把筆毛泡開、泡軟,容易吸收墨汁,寫字時會感覺比較圓潤。這個動作就叫「潤筆」。後來,「潤筆」被泛指為請人家寫文章、寫字、作畫的報酬,是稿費的籠統稱謂。   但古代對「潤筆」的權利和應兌現什麼沒有統一規定過——可以給,可以不給。
  • 他是民國時才子加瘋子:靠潤筆費賺到3千兩黃金,結果貶值成白紙
    主要靠給別人寫字掙錢。1943年,由張道藩、呂斯百等人發起,代替吳稚暉在《中央日報》刊登了「鬻書潤例的啟事」。潤例就是潤筆費,吳稚暉很有名氣,價錢不高,啟事報導出去之後,很多人就找上門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賺潤筆費五六萬元。
  • 韓愈袁枚潤筆費收入高:拍死人馬屁 掙遺屬稿費
    韓愈袁枚潤筆費收入高:拍死人馬屁 掙遺屬稿費 2015-03-19 11:13:04據考證,那時一匹絹值200文,一鬥大米值13文,韓弘給韓愈的「潤筆」費大致相當於7690鬥米。當時的一鬥米折合現在的重量約為13斤,現在買13斤普通大米大約需要26元。  明代曹臣的《舌華錄·譏語》裡記載了一個故事,大概是說有人借了韓吏部的銀子,卻並不還他,並稱他的這許多錢財為「諛墓中人得耳」。因此,理直氣壯地不僅不還,還認為自己拿了錢財還是應該的。言外之意,還嫌拿少了。
  • 書法人的潤筆費應該改為勞務費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環境下,用金錢價值衡量藝術品,為什麼還要沿用前輩的潤筆費的稱呼,筆者認為,稱為勞務費更貼核實際。只要正確傳承,不把古老的藝術扔到一邊,不走偏門,不只為迎合利益,收勞務費是必須的、應該的。
  • 啟功的潤筆費收據上的字跡,也是如此精妙,字字灑脫,率真自然
    眾所周知,書法家為人書寫書法作品,都有收取一定的費用,而這種費用,我們通常稱之為」潤筆費「,這種」潤筆費「古而有之,在當代也非常盛行,作為當今書法大咖的啟功先生亦是如此,有人索字也要收取一定的費用,但是啟功先生卻與別的書法家有所不同,他收到費用後,都會書寫一收據,這種收據就是我們所說的一種憑證,可是從啟功先生留下的一些憑證上看
  • 明清官場送禮潛規則很多,張之洞收取潤筆費,慶親王父子開辦會所
    明清官場送禮潛規則很多,張之洞收取潤筆費,慶親王父子開辦會所 文/文涓 在我國古代,官場從來都是一個貪汙腐化之地,尤其是到了明朝和清朝,官場之中更是盛行行賄受賄之風氣。
  • 請付潤筆費
    請付「潤筆」費!
  • 1987年啟功的潤筆費達2000元,貴嗎?收據上的字跡更加率真自由
    對於以書畫養家的書畫家來說,收取潤筆費是一種合理的收入,在當今亦是如此,而作為書壇巨匠的啟功先生也收取潤筆費,而他在1987年的潤筆費達2000元,2000元是什麼概念,在當時來說可以買100平米的房子,這樣的潤筆費對於普通人來說,肯定是接受不了的,可是他的收據上就是2000元,看來對方也是感覺是物有所值吧,否則不會出如此之高的價格
  • 從古到今,文人潤筆那些事
    「稿費」是現代人的稱謂,古時管這種作詩、文、書、畫的酬勞叫「潤筆」。據《隋書·鄭譯傳》記載,有次隋文帝命李德林起草詔書。高熲在一旁調侃說:「筆幹了。」鄭譯答道:「不得一錢,何以潤筆?」大臣能在皇帝面前隨意地開玩笑,說「筆幹了」,需要用錢來「潤」,皇帝竟也開心「大笑」,在封建時代,這樣寬鬆的君臣關係,說來讓人不由羨慕,這是後話。
  • 古代文壇大佬潤筆那些事兒
    潤筆原本指用水把毛筆泡開這個動作,寫字作畫之前毛筆是幹的,用水泡開便於吸墨。《隋書·鄭譯傳》記載:「上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熲戲謂譯曰:『筆幹。』譯答曰:『出為方嶽,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