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為何「極其」稀缺

2020-09-21 福道堂

朱泥,是紫砂紅泥類泥料中性能較為特殊的一類紅泥,被人們譽為紫砂紅泥中的精品泥料。為什麼又會如此稀缺呢?

  朱泥壺細嫩滑膩,燒成後肌理效果變幻神奇。既有造型的藝術美,又有生靈般蠕動的質感美。熱水衝淋立展嬌嫩鮮紅特色,壺身遊移紫光遽現,神秘迷人風韻令愛壺人神醉。業內稱朱泥壺有「活動著的面層感覺,生命著的肌理效果」神奇獨特,逸趣橫生。



  朱泥實際上是紅泥的一種,但又不同於紅泥,其屬黏土質泥巖,質地堅硬,產於陶土嫩泥層底部,礦料多呈淺白、淺黃、金黃色,燒成後則色似硃砂,故名朱泥。

  在宜興丁蜀,朱泥多產於三個礦區,分別是「黃龍山朱泥」、「趙莊朱泥」、「小煤窯朱泥」,成品泥狀況含水分其顏色較深,製作泥胚乾燥後為黃、白,各礦種的朱泥因泥料製成製程手法有異,表現各有不同。


  朱泥燒制條件要求嚴格

  黃龍山紫朱泥產於淺表黃石巖層下部貼層,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呈紅黃色泥性緻密塊狀,易碎不堅硬,礦料上有少量的白色狀及與上部黃石貼層的暗紅色狀。因燒成後胎質呈紫紅色調,故習慣稱為「紫朱泥」。燒成溫度範圍較窄。一般燒成1130~1140℃左右。燒成後胎質純正油潤,質地堅結,表面顆粒隱現,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


  朱泥成品率低

  朱泥礦料能溶於水成泥糊狀,有些礦料在加工時,直接把泥漿過濾後晾乾成泥,礦料中有部分顆粒被直接濾出或溶解掉,造成原料顆粒比減小。這就好比使用目數過細的紫泥原料製作作品,也會產生起皺的現象。

  朱泥原料的顆粒比含量小,泥性重,對水的滲透性和揮發性能比其他紫砂泥料要差,成型時對泥料的乾濕程度、泥片的厚薄均勻以及製作方法等均需謹慎把握,稍有不慎,製作時的痕跡極易在燒成後顯露出來。

  朱泥熟泥的細密度高、氣孔小,坯體內的水分不易散發出來,並且在燒成結晶過程中其共熔物比較活躍,貼別是在最高臨界溫度時相對劇烈。朱泥壺燒結成熟與燒結過度之間的溫差僅10°C左右。如果沒到成熟溫度,會色澤枯燥,皮面幹松;如果超過成熟臨界點,輕者壺表面起泡,壺身略傾;嚴重者通體起泡,壺身塌陷。燒成時的預熱烘乾時間要比紫砂紅泥長,升溫、降溫過程均需十分緩慢,稍快就會出現驚裂等缺陷而前功盡棄。

更多紫砂泥料科普,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話說朱泥兩三事兒
    摘要: 朱泥就是紅泥麼?其實朱泥與紅泥是有本質區別的朱泥因為顏色與紅泥顏色相仿,屬紅泥系列,朱泥算是紫砂泥礦稀有的品種,產量相當稀少,其產量之稀少程度表現在採礦之時就以斤兩計價純正的朱泥自古以來就非常名貴,朱泥價值也遠高於其他泥料的價值。
  • 純乾貨~小煤窯朱泥及辨別方法
    說到朱泥很多壺友是又愛又怕,愛的是它真的奪人眼球,撩惹心動,怕的是假貨滿天飛。其實怕 不如多了解一下小煤窯朱泥的本質,也許並不那麼難以選擇。原礦小煤窯朱泥產於黃龍山麓紅廟小煤礦1000米夾層處,是處於煤塊和砂巖之間的夾脂泥塊。泥層厚度僅在5公分到20公分之間。且不呈片層,只為點狀分布,這就很大程度增加了開採成本和開採難度。
  • 一遇朱泥,「誤」終身
    擇一城終老,遇朱泥白首,這是對楊小泉最真實的寫照。 朱泥之美,美在細膩紅潤,豔而不嬌,朱泥之壺,溫潤如玉,更是別有一番風韻,長期以來就備受壺友喜愛。一般的朱泥小品成型難度本就較大,對於朱泥大壺來說更是極難燒成。 楊小泉的朱泥大壺,在業內獨樹一幟,其製作手法,非一般壺藝師所能及。他曾做過一把3300cc的朱泥大壺,像這種容量的朱泥壺,沒有十足的信心,絕大部分壺藝師都不願意嘗試。
  • 朱泥:九問
    常有壺友諮詢關於朱泥的問題,以下列舉了壺友最關心的九問:一、朱泥和紅泥有什麼區別?1、最根本的區別是礦源和泥性。朱泥主要產於嫩泥礦中,紅泥產於黃石夾層中。朱泥泥性較高,砂性較弱,紅泥則相反,砂性比較重,泥性比較弱。2、兩者的收縮比不同。普通紅泥13%左右,而朱泥普遍高於紅泥,有的甚至可達25%以上。
  • 朱泥:九問!
    常有壺友諮詢關於朱泥的問題,以下列舉了壺友最關心的九問: 一、朱泥和紅泥有什麼區別? 1、最根本的區別是礦源和泥性。朱泥主要產於嫩泥礦中,紅泥產於黃石夾層中。朱泥泥性較高,砂性較弱,紅泥則相反,砂性比較重,泥性比較弱。
  • 朱泥有哪幾個產地?哪種朱泥最好?
    而就像段泥裡有青段、老段、黃金段等等一樣,朱泥裡也有分幾種,黃龍山朱泥、趙莊朱泥、小煤窯朱泥。這是從礦區分的,也有硃砂泥、大紅袍等,那麼到底哪種朱泥是最好最極品的呢?我們先從礦區來看在宜興丁蜀,朱泥多產於三個礦區,分別是「黃龍山朱泥」、「趙莊朱泥」、「小煤窯朱泥」,成品泥狀況含水分其顏色較深,製作泥胚乾燥後為黃、白,各礦種的朱泥因泥料製成製程手法有異,表現各有不同。可以看到,這三者的表現各有不同,即是各有特點。
  • 紫砂壺中真假朱泥大揭秘:如何區分加了鐵紅粉的朱泥和原礦朱泥?
    朱泥這款料也真的是讓人又愛又恨,愛它的微嫣嬌豔,恨的是你不知道如今你手上的朱泥壺到底是真是假。這是很多壺友都關心的問題:聽說現在的朱泥都添加了鐵紅粉,那麼我到底如何去分辨呢?在說如何分辨之前,先來了解一下鐵紅粉到底是何物?
  • 宜興朱泥和潮汕朱泥,是一回事嗎?
    圖文|砂海墨韻 原料不一樣 01 潮州朱泥 潮州手拉朱泥壺大多選用當地特有的朱泥為基本材質。
  • 朱泥泡茶,不可不知……
    在紫砂的各種泥料中,朱泥一直是比較特別的,發色紅潤,質感細膩,是很多壺友都非常喜歡的泥料。 而朱泥砂性淺,製作難度又大,所以一把好的朱泥壺尤為難得。3個泥礦:分別為黃龍山朱泥,小煤窯朱泥,趙莊朱泥,朱泥因泥料製成手法有異,表現各有不同。
  • 朱泥和紫泥哪個好?選擇朱泥紫砂壺應該避開哪些誤區?
    朱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種泥料,但是說實話,對於剛入門的紫砂壺友來說,一把朱泥壺完全不如紫泥好,不是說朱泥泥料不好,泥料不好也不可能這麼有名,主要問題是,朱泥存量少,而紫泥存量多,新入門的壺友對泥料了解尚且不深,而較為常見的紫泥是初窺門徑把玩品鑑的不二選擇,如果,有人實在是喜歡朱泥,那就要對朱泥了解透徹才可以
  • 紫砂泥料中的朱泥一直備受爭議,你的疑惑都在這裡
    紫砂泥料中的朱泥一直備受爭議,外界的各種傳言鬧的壺友們人心惶惶,最多的情況就是,許多壺友找到一朱泥壺作參照,對其他所有質感不同的朱泥壺都抱質疑態度。所有種類的紫砂,最初都是一堆礦土而已,朱泥也是如此,由土到泥再到壺的諸多步驟中,一點點差別都會導致最終壺的呈現狀態不同。
  • 還在朱泥大紅泥傻傻分不清嗎?朱泥和小紅泥的區別
    小紅泥和朱泥這兩種泥料雖然存量也少,但沒有像大紅袍那樣珍貴。小紅泥和朱泥的外表十分接近,它們的礦石都是黃色、青色的。生胚和礦石也是一個顏色,等到進窯燒制以後才變成了紅色的。 2 如何分辨小紅泥和朱泥?
  • 如何養朱泥
    在紫砂的各種泥料中,朱泥一直是比較特別的,發色紅潤,質感細膩,是很多壺友都非常喜歡的泥料。而朱泥砂性淺,製作難度又大,所以一把好的朱泥壺尤為難得。朱泥開壺同樣是三個步驟:洗淨:拿到壺之後將壺身內外清洗乾淨;悶茶:拿常用的茶葉放入壺內悶泡;再倒出洗淨:倒出壺內茶渣,再清洗乾淨即可。
  • 朱泥質感千千萬,別再動不動就說別人的朱泥是化工泥
    紫砂泥料中的朱泥一直備受爭議,外界的各種傳言鬧的壺友們人心惶惶,我碰上最多的情況就是,許多壺友找到一朱泥壺作參照,對其他所有質感不同的朱泥壺都抱質疑態度。    了解紫砂來龍去脈的壺友肯定知道,所有種類的紫砂,最初都是一堆礦土而已,朱泥也是如此,由土到泥再到壺的諸多步驟中,一點點差別都會導致最終壺的呈現狀態不同。
  • 紫砂學堂36講|真正的「朱泥」紫砂壺有何特點?如何使用朱泥壺?
    朱泥出處翻譯過來就是嫩泥,出自趙莊山,可以和一切顏色的泥土相混合以後具有黏性,可以制陶。這個也就是燒陶的關鍵之處。同樣石黃泥,出自趙莊山,即沒有經過風吹日曬的嫩泥的礦石,製成陶器以後變成硃砂色。這就是最早有關於朱泥的文字記載。
  • 揭秘極品朱泥--大紅袍
    傳說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極品朱泥之一鮮紅嬌嫩光潔明亮——大紅袍泥料細密,手感柔和,紅豔奪目,氣質高雅,其喜氣的味道可以和朱泥媲美,為比較稀少的泥料之一。燒成後顏色溫潤橙紅,熱水衝淋立現嬌嫩鮮紅特色,神秘迷人。如荷花池間玉立、若冬梅雪中含苞,卓爾不群,風韻令愛壺人神醉。泡養日久,溫潤而富深度、層次變化,美不勝收。
  • 趙莊朱泥和趙莊小紅泥
    朱泥紫砂壺顏色喜人,特別是泡養以後,從鮮紅光亮變為滋潤深沉,富有親和力,深受買家喜愛,因此入了不少坑,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買家能夠理性看待。在趙莊原礦嫩泥層之間的一種含鐵極高的黃色黏土,為黃石黃,俗稱鵝蛋黃,趙莊朱泥內含大量熔劑性原料,燒成後表面喜人,但因其收縮率通常在30%左右,成品率低,同時易燒結玻化導致朱泥壺透氣性較差。
  • 逸塵軒 黃龍山龍眼鵝黃朱泥
    朱泥,與紫泥、大部分團泥相比,石英含量較少,因此燒結溫度相對較低。
  • 認識下原礦朱泥是什麼樣的
    凡是煉泥中有衝漿或加了鐵紅粉的朱泥就不能稱之為原礦朱泥了。原礦煉製的泥料和衝漿煉製泥料的最大區別就是:原礦通粉的泥料在一種標明目數的泥料中,比所標明的目數再小細的沙粉都有(如:60目裡面就包含有60.1、60.2、乃至200、300目的)。
  • 為什麼朱泥紫砂壺比較貴
    「無朱不皺」就是說,沒有哪一種朱泥是不皺的,這是一種雙重否定,其實還是肯定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所有朱泥都是皺的,如果朱泥不皺就不是真的,同時,也是在暗示,如果皺,那麼就是真的朱泥。就是這樣的一句話,把多少壺友都給騙了!無數的假冒朱泥壺,在這句話的掩蓋之下銷售出去,今天小編就要把這句話推翻,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