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資料庫】好書力薦——《策展簡史》

2021-02-08 策展文化專刊

《漢斯·烏爾裡希·奧布裡斯特:策展簡史》是瑞士藝術策展人、批評家和藝術歷史學家奧布裡斯特(Hans Ulrich Obrist)通過採訪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的11位傳奇先鋒策展人Anne D'Harnoncourt、Werner Hoffman、Jean Leering、Franz Meyer、Seth Siegelaub、Walter Zanini、Johannes Cladders、Lucy Lippard、Walter Hopps、Pontus Hulten和Harald Szeemann,講述過去50年的策展歷史。作者以訪談的形式記錄,通過採訪這些策展人的早期有影響力的展覽的創作經歷和心路歷程,將碎片式的策展史進行了梳理和整合,讓讀者在策展人親口敘述中,感受藝術策展人的發展歷史。

約翰內斯·克拉德斯(Johannes Cladders)

沃爾特·霍普斯,1978年在華盛頓特區。攝影:WILLIAM CHRISTENBERRY,威廉·克裡斯滕伯裡的收藏。

一位美國傳奇策展人,在他40年的職業生涯中策劃了超過一百場展覽,開創了多個引領美國現代藝術潮流的展覽,推動了主宰美國十年的「波普」是發現新興藝術家的能手,多個引領當代藝術歷史潮流的藝術家都是他第一次發現的,創造了多個神話。

第一次以波普藝術(Pop Art)為主題的博物館巡展——《普通物體的新畫作》New Painting of Common Objects, 1962年,被稱為前波普藝術(pre-Pop)展覽;

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的第一次回顧展

自1967年擔任博物館館長以來,克拉德斯一直在倡導一種新的功能特異的建築,為他在前衛藝術展覽和推廣活動中提供空間支持。主題是舊博物館作為廢墟和挖掘活動的死亡,1970。圖片:阿爾伯特·韋伯


克拉德斯是當代博物館的真正潛力,在現代到當代藝術的轉變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將自己確立為20世紀的領軍人物。克拉德斯能夠賦予展覽在博物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通過他不懈的策展活動,重新定義了博物館作為一個機構的角色,巧妙地平衡了對公眾和內容的關注,為公眾消除了博物館的壁壘,對他來說,策展人對博物館的構想,是一個類似於藝術家創作作品的過程。他使約瑟夫·博伊斯等人受到國際關注和讚譽。倡導一種新的功能特異的建築,為他在前衛藝術展覽和推廣活動中提供空間支持。

「反博物館中的『反』概念

應該被理解為拆除物理牆壁,

建立精神家園。」

哈洛德·塞曼(Harald Szeemann) 1972年在德國卡塞爾第5屆文獻展的安裝過程中。攝影:Balthasar Burkhard,蓋蒂研究所,哈洛德·塞曼資料,1892-2010。


第一位獨立策展人,世界上最年輕的博物館館長,哈洛德·塞曼(Harald Szeemann),充分發揮他的想像力,勇於創新,敢於顛覆傳統展覽模式,開創新的策展方式,讓觀眾以全新的視野去感知當代藝術。塞曼創建新的展覽模式——「邀請展覽制」,讓藝術家「接管了博物館」,給予他們安置自己作品的自由,將博物館改造成了一個生產大廳,突破了傳統展覽受限的物理條件。奠定了策展人領導者的地位——「策展人作為創造者的崛起」。

《活在你的腦海裡:當態度變成形式》Live in Your Head: When Attitudes Become Form,成為創造了藝術史上不可替代的神話,更是塞曼職業生涯的標誌性展覽,它標誌著策展史上的一種新的展覽模式的開始,成為當代藝術展覽實踐的一種新元素的原型,同時預示著當代策展運動的正式到來。

1972 年第五屆德國卡塞爾文獻展(Documenta5),被視為卡塞爾最先鋒的展覽,塞曼著名的重新設計展示了從一個「100天博物館」到「100天活動」——是第一個例子:一個大型展覽,由不同的策展人組織單獨的部分,致力於個人主題,包括現實主義、宣傳、精神障礙藝術和科幻小說等不同種類。

冬日送溫暖:圖書資料可免費領取,加入本刊粉絲群,call群主微信號:zhanzhan207679

溫馨提示:資料為英文原版電子書,無翻譯喲~

「策展文化專刊」是一群熱愛藝術,學習策展,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學習交流的地方,大家都是無報酬的,無私奉獻的將自己所學、所熱愛的藝術知識分享給大家。


「策展文化專刊交流群」是粉絲交流藝術,暢所欲言的地方,我們會定期發放有關藝術方面的資料,特別是策展專業的資料、書籍和視頻資料,供大家共享和學習。還會有粉絲禮物的派送~~當然,如果有興趣,想一展自己才華的小夥伴,投投稿,和大家分享你的藝術知識,可以聯繫群主~

Harald Szeemann——第一位獨立策展人

美國傳奇策展人——Walter Hopps

相關焦點

  • 策展時刻丨「策展與策展性」&「當代設計策展」系列講座
    近期著作包括《策展性:策展哲學》(The Curatorial: A Philosophy of Curating),以及探討策展作為一種倫理的哲學研究專著《作為倫理的策展》(Curating As Ethics)。
  • 【策展在中國】範迪安在第三屆「策展在中國」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也因此有了今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和策展同仁們在長沙的相聚,為中國的策展事業發展和藝術實踐的發展共同形成合力。策展的工作就是要及時將藝術創新的成果轉換為公共文化的產品,讓人民群眾得以欣賞,得以理解,形成更多審美的空間和課堂,也推動策展自身的發展。這些年,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積極開展策展實踐,及時探討新的藝術現象,匯集新的學術見解,在策展的研究討論和交流上不斷體現出文化的自覺意識。
  • 《策展學叢》第二輯出版 | 聚焦策展與時代
    《策展學叢》封面內容簡介「策展在中國」論壇是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發起實施的年度學術活動,2019策展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概念,「策展在中國」至今已經歷了近40年的發展歷程,策展的意識、理念、觀念、方法論,以及大量的實踐證明,「策展在中國」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理論框架和實踐內容,為中國策展學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 策展是理解的藝術
    「策展是理解的藝術」,貌似一句正確的廢話,卻是我所能體會到的一點心得。    我並不敢聲稱自己是策展人,因為在我的展覽實踐中並不面對策展人要面對的尋找資金支持和協調各方合作的工作。我只是一個教員,一個以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和美術教育史為主要研究方向的教學科研人員。之所以被策展所系,主要還是由於我任教的中央美院對其美術館開展館藏研究與陳列工作的重視。
  • 首屆「策展在中國」論壇:策展為城市文化及國際交流帶來什麼
    這裡面就需要他提煉出自己對這個事件的獨特的認識,包括如何把這個認識通過他的各種手段,運用展呈方式,工匠方式,傳播方式呈現出來。第四,我認為一個策展人要長於藝術批評,因為藝術批評是一個判斷性的工作,策展人要在豐富的感性資料基礎上,作出理論的歸納,同時要形成自我鮮明的批評視覺與觀點。
  • 對話巫鴻|策展的思想與方法
    以下文章來源於青桐platan ,作者青桐策展的思想與方法藝術領域的策展更加走向專業化,尤其從近年的展覽案例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大量成功的商業性展覽湧現,同時以「研究」和「知識」為核心的展覽也得到持續發展。
  • 回歸策展的本體:初論「創作策展」
    如果我們將策展分為「行政策展」和「創作策展」[2]兩種的話,本文討論的這個「客廳」將圍繞後者展開。「策展本體」這個概念也許和「創作策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何謂「創作策展」?簡言之,「創作策展」是一種從創作角度出發的策展實踐。但此處的「創作」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的創作方式,而是在當代藝術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展開的「創作」[7]。
  • 5G時代如何策展
    原標題:5G時代如何策展日前,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聯合主辦的第二屆「策展在中國」暨2019年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年會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對2019年策展界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新成果進行梳理、總結,探討5G時代如何助力中國策展學科發展、藝術生態持續繁榮。科技為策展帶來機遇和挑戰近幾年,科技類展覽在策展界引發熱潮,許多商業空間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新媒體展覽,「新媒體」「沉浸」等詞彙被廣泛使用。
  • 陸興華:Groys論什麼是策展
    文陸興華「策展是要為所展作品提供上下文,或完成其它的從屬功能。策展人也許是在展示,但她並沒有將藝術轉化為藝術的魔力。」「在我們習見的策展中,美術館由意在啟蒙的偶像破壞的場所,轉變成了浪漫的迎合偶像癖的場所。將一個對象展示為藝術,並不意味著褻瀆它,而是美化它,加封它了。杜尚所點出的,恰恰就是這一將僅僅是東西的東西美化為藝術作品的過程。
  • 機構策展實踐
    來自亞洲各國美術館、藝術機構及部分歐美著名藝術博物館的近80位館長及資深策展人將就亞洲藝術發展問題展開對話。他們將共同從亞洲出發,探求大國際視野下亞洲本土的策展意識、亞洲藝術的現狀、未來以及今後各國的合作。據介紹,論壇試圖呈現出完整的「世界看亞洲」視野。來自世界各地的策展提案、文本、現場記錄以及與藝術家往來的書信等文獻將形成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展覽。
  • 第二屆上海策展人實驗室結營 引領國際策展新生代華麗蛻變
    在為期四周的策展人實驗室課程中,來自世界各地的19名策展人在上海美術學院教授李龍雨(Yongwoo Lee)以及駐慕尼黑和紐約的策展二人組「artReoriented(再調整的藝術)」的創始人山姆·巴道伊和提爾·費勒斯(Sam Bardaouil & Till Fellrath)三位導師的指導下,聆聽了多位專家講座,並多次實地走訪策展藝術現場,最終以小組為單位形成了自己的策展提案。
  • 學會策展與走近大師
    學會策展與走近大師 2020-10-16 14: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策展人制在中國
    中國的第一次策展人制展覽可追溯到1989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大展》,以高名潞、慄憲庭為首的一批青年批評家組成了展覽組委會,但當時不叫策展人,甚至連策展人這個字眼都沒怎麼聽說過,至少還相當陌生。如果說稍有耳聞,那就是同年法國策展人在蓬皮杜中心策劃的《大地魔術師》展覽,中國藝術家黃永砯、顧德鑫、楊詰昌的作品入選。
  • 中國攝協策展委員會探討策展行業規範
    中國攝協策展委員會合影留念。9月22日,中國攝影家協會策展委員會2020年工作會議暨研討會在山西省平遙縣光影樓召開。會議聽取了中國攝影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年度工作報告;各位委員就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圍繞「建立策展行業規範」的會議主題進行了研討,並就第十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的組織和策展工作進行了討論。
  • 董冰峰:中國影像藝術——歷史、策展、研究
    董冰峰:中國影像藝術——歷史、策展、研究 2020-07-30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策展】長安城牆藏封泥:「印象大秦」展的帝國物證
    本次展覽,策展團隊摒棄「就文物講文物」的思想,通過講述封泥的故事揭開其背後大秦帝國的秘密,帶領大家認識一個統一的、嚴謹的、高效的、藝術的鮮活秦國。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策展團隊反覆溝通,另闢蹊蹺,提出「三位一體」 「雙線並敘」 「以小見大」的策展理念。 三位一體 即展覽、研學、文創的融合統一。
  • 獨立策展人「軟肋」如何解決?
    有些年輕策展人說。最重要和最不重要的人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國內首屈一指的獨立策展人慄憲庭,如今則很少參與策展工作,轉而投身年輕藝術家的項目之中。策展市場化導致的諸多亂象是讓他「退場」的一大因素。
  • 聚焦|我國策展的發展與近況
    在國外,策展一直作為藝術展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威尼斯雙年展會將策展人與藝術家放在同樣的高度;卡塞爾文獻展也極其注重策展的學術性。近年來,隨著國際化的文化潮流的湧入與影響,藝術展覽在國內的興起,策展這件不同於傳統的藝術形式的「藝術」逐漸得到重視。各大藝術機構開始重視策展國內策展人行業的興起,嚴格意義上說,可以追溯到「八五美術新潮」。
  • 內容策展的4個成功案例
    訣竅:策展可以透過呈現中立的第三者意見,來增加你的觀點的可信度。利用策展,你不是轉載他人的內容,而是提供額外的信息來源和評論意見,來說明其它的內容發行人與你的觀點一致。FedEx聯邦快遞在幾年前建立了一個名為「Brown Bailout」的網站,提倡反對聯邦航空管理局援助基金法案的再授權。
  • 講座預告|策展的藝術和策略
    策展的藝術和策略主 講:方振寧(獨立策展人,學者,評論家)主 持:宋曉霞(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講座介紹講座主要通過過去十幾年裡在海內外策劃大型中國藝術展覽的經歷,講述了自己如何從完全沒有策展經驗,到成功獨立策劃大型國際展覽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