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祖先是從哪裡來的?沒有族譜怎麼尋根溯源?

2020-11-28 騰訊網

每個人的姓氏起源於哪裡,是怎麼流傳下來的。說老實話,是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的。為什麼都說不清楚呢?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這也是清朝順治皇帝久久解不開的的心中大惑。誰讀懂了生命的來龍,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書。

到底「我是誰」?

在我們出生到懂事時,大人就會反覆告訴我們——「記住啦,你姓xxx你是xxx人...」,例如我們小時候大人就總愛問「你叫什麼名字啊?」「今年幾歲啦?」「你來自哪裡啊?」...

而一般的回答都是「我姓XX,叫XX,來自XX...」

是的,當你姓了某個姓氏時,其實就已經知道了你的家族血緣關係了,通過這個姓氏還可以追溯根源。

那麼,想要了解「我是誰」,何不先了解自己的先祖、那些逝去的親人?

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其實,這就是家譜。

家譜、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既然是文字出現之前,只能是口口相傳。在這口口相傳的過程中,誰能保證不會出現錯誤呢?或者是傳錯了,或者是根本就沒有傳。畢竟吃飯才是大問題,誰會把祖先的事情一代一代往下傳呢?而且歷史那麼悠久,也沒人能記得住。

一個姓氏中,肯定那些取得富貴的人,生育孩子的機會最多。但是,因為他生育孩子的機會最多,因此,他的後代,有一些發達了,有一些卻並沒有發達。假設你是處在那並沒有發達的一支,而這一支的祖先很多又是沒有文化的,不可能把族譜記載下來,因此,你又怎麼確定自己的流變呢?

首先是收集基本的資料,把各家各戶過年供奉的家堂、祖先牌位進行抄錄、整理,請老人們一起梳理宗系關係,從縣誌查找始遷祖建村記載,以及本村本姓事跡。整理家譜的一個基本輪廓。

然後是將所有近幾十年在世者進行統計、匯總,與歷代祖先匯總造冊。對於部分家門世系記錄缺少的,進行廣泛查證、遞補,進而形成家譜初稿。

之後對家譜初稿進行審定,包括名諱、長幼次序等。增加祖墳圖示備註,為有功、有名、有事跡的祖先立傳。最後付印分發。

中國姓氏在經過歷史不斷演變,如:戰亂,遷移,改朝換代,以及避諱改姓、避難改姓、複姓改為單姓等,姓氏變得更為複雜,其真正的出處、源頭就更需要詳細考證了,《家譜》中有詳細記載。從一姓到一國一家,每套《家譜》都詳細介紹了自己姓氏源流。

相關焦點

  • 臺灣彰化父子尋根續族譜:尋根就要一代代傳承下去
    看在別人眼裡似乎有些令人稱奇,但對多年研究文史、家族史、族譜,還時常撰寫家鄉歷史的蔣敏全來說,這些只算基本常識。  不識自家祖先何以寫歷史  今年57歲的蔣敏全此番不僅自己來尋根,還將23歲的兒子蔣東穎一同帶到大陸。「古代講忠孝傳家,文章華古。子孫應該知道自己的根源在哪裡,若有機會一代傳一代會很好。」
  • 我從哪裡來?想知道自己的族譜、輩分嗎?看這裡!
    我從哪裡來?我的祖先是誰?」今天上午揚中有史以來第一部姓氏研究專著《我從哪裡來—揚中百家姓氏探源》舉辦新書首發式這是一本追本溯源、尋根問祖的學術著作也正是一本能夠回答我從哪裡來?」——揚中百家姓氏探源》一書的出版「是揚中文化界的一段盛事」都說「人不能忘本」本是什麼?
  • 臺灣學子漳臺族譜對接館「尋根」
    臺灣學子漳臺族譜對接館「尋根」     漳臺族譜對接館內收藏有漳臺姓氏譜牒  5日,臺灣明道大學、屏東教育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大葉大學的24名師生來到漳臺宗親文化族譜對接館「尋根」,繼續2013閩南文化尋根之旅。  在展館裡,張源修認真地聽取介紹,並在張姓名人的展板前駐足良久。「回到臺灣後,我也要登陸漳臺族譜對接網站,希望能將家人的族譜對接上漳州祖先。
  • 臺胞在泉州查族譜尋根
    臺胞在泉州查族譜尋根 2014年06月19日 13:56:00來源:你好臺灣網   幾天來,參加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的臺灣同胞,除了到各個同名鄉村去尋根謁祖外,還特地到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的閩臺族譜展裡尋找先祖的印記,以族譜見證兩岸一家親。
  • 「修譜說」老一輩編修族譜,真的只是用來尋根問祖嗎?
    有人企望從族譜中尋根問祖,有人藉助族譜教化後人,有人以族譜為媒介聯結血脈親情……發展到現在,族譜所承載的意義到底有哪些?人們為什麼堅持修譜呢?一、問祖尋根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二、留本存根 古人云:「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若一死,連一個名字都沒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後自己的子孫連祖先是誰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換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 你可能在尋根的路上,認錯了祖宗,拜錯了墳頭!
    人行千裡,心中記掛著的最是故鄉,人在故鄉卻思念著他鄉,那祖先生活過的他鄉!古今多少遊子抒發了思鄉之情。一句斷腸人在天涯讓人淚目;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讓遊子內心一陣酸楚!「葉落歸根」的中國人情結,中國人對「根」的痴迷,已經無法讓言語來形容。
  • 方文山來江西尋根 為四代臺灣親人入族譜(圖)
    方文山來贛尋根,為四代臺灣親人入族譜。      方文山及其父、叔叔等拜祭祖先      方文山及其爺爺、父親等幾代親人將同時進入方氏族譜  大江網訊 記者今年年初去世的爺爺一直希望回到闊別70多年的家鄉看一看,但他自己沒有辦法回來,就特別希望我和父親、叔叔能回來看一看」。  據方文山介紹,此次於都尋根祭祖之旅除了祭拜以外,還將把他在臺灣的親人名字加入族譜。「我爺爺這一脈在臺灣已經傳了四代,這次要把這四代人的名字加入江西於都故鄉方家的族譜。」  方文山的叔叔也是第一次回鄉,他表達了回家的喜悅,並表示以後要多找機會回來看看。
  • 蒙城:郭集彭氏尋根記
    樹高千丈必有其根,江河萬裡必有其源。多少年來,尋根溯源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情懷。也許世上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誰?生活在什麼地方?世系繁衍發展的歷史是怎樣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有沒有特殊的家規族規?曾聽老人常言「問我家族從何來?來自山東老鴰巷!」那麼,蒙城郭集彭氏從何而來?我們是從哪裡遷居到此地的呢?
  • 根脈:漫漫尋根路 續血脈敘鄉愁
    對於臺灣同胞來說,解碼自己的姓氏源流,就是不忘家的方向。我們跟隨在廈門的臺胞宋茂清,開啟一趟尋根之旅。1998年到大陸創業的他,心中卻始終有個疑問:自己的祖輩過臺灣前,家,究竟在哪裡?族譜被毀、第一代過臺灣的祖先名號未知,宋茂清常常自問,真的還能找到嗎?
  • 追根溯源丨你可能在尋根的路上,認錯了祖宗,拜錯了墳頭!
    人行千裡,心中記掛著的最是故鄉,人在故鄉卻思念著他鄉,那祖先生活過的他鄉!古今多少遊子抒發了思鄉之情。一句斷腸人在天涯讓人淚目;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讓遊子內心一陣酸楚!「葉落歸根」的中國人情結,中國人對「根」的痴迷,已經無法讓言語來形容。尋根是指在異國他鄉的人對家族文化的探究和對祖先的追尋,一般通過族譜和口傳信息等來尋找自己祖先的相關信息。那麼怎麼去尋根問祖,追根溯源吶?
  • 前綠營中執委:帶族譜繞日本 偷回大陸尋根
    昨天(26日)是農曆六月十五,臺商、前民進黨中執委陳美壽率領「臺北同安丙洲陳元光文化節謁祖團」一行55人來到同安丙洲,參加「陳元光誕辰1354周年」活動,尋根謁祖。  早在1982年,他就帶著一本由祖輩帶到臺灣的陳氏族譜,繞道日本,以經商的名義「偷偷」來大陸尋根。
  • 史料•七省毛氏族譜主編赴陝西周至縣尋根
    七省23名毛氏族譜主編到周至尋根 舉行毛姓發源地學術交流會 2018年9月14日上午,由中華毛氏宗親聯誼會副會長、湖北《枝江毛氏族譜》主編毛啟國率領的「中華毛氏宗親聯誼會赴陝西尋根團」一行26人,到中華毛姓發源地之一~陝西省周至縣尋根。
  • 查族譜驗DNA 尋根路不簡單
    但是,當看到古厝依然保存完好時,鄭善智女士一行4人興奮不已。丈夫找到父母祖籍地妻子的尋根之旅,激起了丈夫傅忠允兩兄弟的尋根念頭。他們想找父親位於漳州龍溪烏石傅村的家,也叫做二十七都,並將祖輩留下的族譜拿給陳橋看。但是,從漳州地圖上根本就找不到這個村莊,通過網絡尋找,還真讓陳橋查到了這個村莊的地理位置。
  • 客家族譜博物館,臺胞尋根好去處
    2009年4月初,上杭縣客家族譜館應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邀請,赴臺舉辦族譜展,分別在臺北、臺中、高雄、苗慄四縣進行巡迴展出,共接待來訪的觀眾近2.36萬人次。其中80多個姓氏族譜資料與臺灣民眾實現了直接對接,許多臺灣民眾帶著子孫前來認祖歸宗。「臺灣鄉親攜家帶口來看的時候,他首先先找到他姓氏祖先的那個展板下面,都在那兒先照相,閱讀完以後照相,很開心。
  • 臺灣男子代父湖南尋根 意外找到家族族譜
    圖為保存良好的族譜。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8月2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家住臺南的劉德龍,其父親早年從大陸來臺,從未返鄉,多年前辭世。今年劉德龍透過信件與網絡,奇蹟地找到父親在大陸的親人,他代父展開返鄉尋根,意外找到家族族譜,相信父親在天之靈,一定會感到安慰。
  • 如何「尋根問祖 正本清源」
    (始遷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號和有無同族、同支);3、字派、排行字輩;4、始祖(村落開基始祖)的相關資料(始祖其他旁證資料,如哪個郡望,和誰是本族);5、家族的遷徙史(如遷徙年月,還有遷徙的故事傳聞)6、始祖(村落開基始祖)和所修現有家譜的年代。二、尋根問祖第二步:怎麼搜集尋根資料?
  • 查族譜驗DNA 尋根路不簡單(組圖)
    A洋妻替清末閩浙總督後人尋根  1950年出生的安吉琳女士是荷蘭人,丈夫胡尊仲是印尼華僑。胡尊仲是Oh Tjoen Tiong的閩南語譯音。胡尊仲非常期待能到中國尋根。
  • 你知道自己姓氏祖先來自哪裡嗎?你是出自古老的姬姓還是姜姓呢?
    我來自哪裡?我是誰?我要去哪裡?這是一個哲學問題。首先我們先來說我來自哪裡這個問題,許多人很好奇自己的祖先來自哪裡?自己的姓氏起源於哪裡?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同樣造就了豐富獨特的姓氏文化,姓氏是一個人追蹤溯源的重要根據,那麼你知道自己姓氏的祖先是誰嗎?
  • 知道自己的堂號嗎?什麼是堂號?怎樣通過堂號找到自個的祖先呢?
    誰都知道姓氏是標示一個人在家族中,血緣關係遠近的標誌。可是你知道嗎?古時候,姓氏背後還有更有價值的堂號。不僅僅是聯繫親情關係的紐帶,更是身為中國人尋根問祖所不能不知的傳統文化。堂口,很多朋友恐怕是第一次聽到,每個人都有姓氏,這就導致同姓的人很多很多,如果他不說,你就很難從這麼多同姓的人當眾來分清楚他們是否有親戚關係到底是不是一家人。
  • 為什麼客家人到河南尋根,現在河南人到山西大槐樹尋根?
    據歷史資料記載,河南是客家人最早的居住地之一,從中原地區走出去的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而且客家人講究根,所以才會來到河南來尋根。但是為啥河南人要到山西大槐樹尋根呢?不是說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而且河南是很多人的故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