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想知道自己的族譜、輩分嗎?看這裡!

2020-12-06 揚中新聞發布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的祖先是誰?

隨著時代變遷

這些問題也許將很難尋找完整的答案

究其原因

最直接的應該是

社會觀念改變

取名習慣的變化

在中國傳統宗族文化中

取名是按照「姓+輩分+名」的順序

這樣的方式令宗族輩分清晰傳承

自上世紀末之後

取名已經跳出了固有順序

朝著時代化、個性化發展

也就逐漸忘記了「我從哪裡來」

今天上午

揚中有史以來第一部姓氏研究專著

《我從哪裡來—揚中百家姓氏探源》

舉辦新書首發式

這是一本追本溯源、尋根問祖的學術著作

也正是一本能夠回答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的書籍

揚中是一座名符其實的「移民城」

先民來自大江南北

因而姓氏奇多

據不完全統計

揚中有460多個姓氏

這在全國縣級市中是非常罕見的現象

有人將揚中稱為「天然的姓氏博物館」

毫無疑問

這460多個姓氏都有各自的源流與發展

一種不能放棄的文化傳承

為彰顯文化自信、喚醒「鄉愁」記憶

市民族文化研究會

於2017年啟動了

《我從哪裡來—揚中百家姓氏探源》的編纂工作

在民族文化研究會會長朱懷林的帶領下

探源工作開始了

工作從揚中人口排名靠前的姓氏入手

廣搜民間譜牒、博採文獻資料

經過前期大量的調查和走村訪戶

研究會尋找到500多部

保存相對完好且具有研究價值的珍貴家譜

其中在朱、錢、姚氏等家譜中

發現有朱熹、錢鏐、何士俊、姚湘等

名人相關事跡記載

研究會還組織專人先後拜訪了泰興家譜收藏家張定

走訪了丹陽檔案館、鎮江圖書館、常州家譜館等場館

挖掘出

本地家譜的起源、遷徙分布及

姓氏中傑出人物的事跡介紹

從尋譜、閱譜、考證到編輯、校對等

歷經近2年的時間

整理出包括

張、王、陳、朱、郭、徐

楊、姚、何、吳、劉、周

蔡、蔣、戴、趙、馬、錢

潘、田、奚、常、匡、蘇

譚、瞿、虞、尹、邱、阮

等30個姓氏52支家譜的內容

每個姓氏單獨成篇

包含了

姓氏概述、宗族遷徙以及

字輩、名人、家訓、祠堂等信息

其中許多信息首次發掘

可補史志之缺

如該書收錄的

何士俊、姚湘、朱寶鎏等

揚中名流、名家的文章及手跡影印件

彌足珍貴

△陳履生錄製視頻,稱讚《我從哪裡來——揚中百家姓氏探源》一書的出版「是揚中文化界的一段盛事」

都說「人不能忘本」

本是什麼?

本就是根源

追本溯源

尋根問祖

《我從哪裡來——揚中百家姓氏探源》

承載著意義深遠的姓氏文明

喚醒著多少揚中人的「鄉愁」記憶

在根源中彰顯揚中人

「上善若水、自強不息」的精神

編輯 | 言思之製作 | 笑忘

更多閱讀(點擊下面文字)

相關焦點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族譜可以話你知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麼有哲學性的問題,或許能從家族中的族譜尋找到答案。  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  明清以來的東莞地區,大都聚族而居,留下了不少族譜,可讓族人追溯過去。  回看家族歷史得靠族譜  宗族要在當地立足、發展,就必須有功名、官位,因此世家大族都很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的培養。除辦學塾以教族中子弟外,還給予讀書的子弟種種優惠,在公款中撥出款項,獎勵子弟讀書。
  • 想知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試試去天一閣查詢家譜吧
    天一閣為市民查詢家譜(記者周建平攝 )  中國寧波網訊(記者 陳青 林旻 通訊員 李瑤瑤)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合家一起祭祖掃墓的重要日子,此時也最容易讓人產生尋根的意識: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的祖先叫什麼……4月7日是清明小長假最後一天,天一閣開展了一場名為「客從何處來」的家譜查詢活動。  查閱家譜尋根漸成熱潮  天一閣目前藏有各種家譜資源1500多部。上世紀80年代,天一閣接待過盧緒章、包玉剛、朱繡山等著名寧波籍人士。在這裡,他們找到了自己姓氏的家譜。
  • 從小在大城市長大的孩子,還知道自己在家族中的輩分嗎?
    在我們中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絕大部分人在自己的姓氏家族中,都是有自己的輩分的。就算是長期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不再跟老家或家族聯繫,其實也是有自己的輩分的,只是你不再在意這一點而已。接觸少數民族不多,不知道少數民族是否也有嚴格的輩分規定。
  • 輩分低,小時候沒少挨那些長輩的教訓,我想給自己漲輩分
    這人一發起來,不但說起話來底氣足,還老想著找個事兒給自己長長臉。這不,一連幾天,他老是在琢磨著一件事。到底是啥事呢?原來丁小力在村裡輩分低,小時候沒少挨那些長輩的教訓,為此他一直耿耿於懷。他就琢磨著怎麼能把自己的輩分給漲上去。丁小力知道漲輩分這事兒不比其他,可謂是困難重重,但他這幾年就抱著一個觀點:世上沒有錢擺不平的事,只要肯花錢,輩分一定能漲上去!
  • 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祖先是從哪裡來的?沒有族譜怎麼尋根溯源?
    每個人的姓氏起源於哪裡,是怎麼流傳下來的。說老實話,是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的。為什麼都說不清楚呢?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這也是清朝順治皇帝久久解不開的的心中大惑。誰讀懂了生命的來龍,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書。
  • 《我不知道我是誰》,但我知道要保護自己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在看《我不知道我是誰》這個繪本故事時,一隻搞不清楚自己是誰的兔子,從頭到尾都在尋找自己,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誰。達利B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動物!我是一隻猴子麼?我是一頭無尾熊嗎?還是一頭豪豬呢?達利B不知道他要住在什麼地方,我住在山洞裡麼?還是住在鳥巢裡呢?或是住在蜘蛛網上呢?達利B不知道他要吃些什麼?我吃魚嗎?我吃馬鈴薯嗎?還是吃蚯蚓呢?達利B不知道自己的腳為什麼那麼大。是用來划水的嗎?是為了讓老鼠們坐嗎?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家譜告訴你
    《讀者》雜誌曾刊登了這樣一篇文章:英國一所著名的大學新生開學了,第一節課,哲學教授走上講臺提了一個問題,「能說出你爸爸的名字嗎?接下來的調查中,全班同學只有三分之一知道祖父的名字,而曾祖父往上無一人知道。教授說:「下課,回家把這些問清楚,問不清,就不要來聽我的課了。不知自己世系的人,算不得人,頂多是個野人。還學什麼哲學!」「我是誰?我來自哪裡?」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年輕人深思的問題。而能準確、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家譜。
  • [光明網]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這本來是哲學層面的最形而上的人類天問,沒承想,如今卻變成了一個現實層面的最形而下的人生發問!  2006年1月18日《中國青年報》「冰點」欄目的長篇特稿,題目是《沒有戶口,我是誰?》,講述了一個「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的孩子與一位法官的故事。
  • 你知道自己的郡望堂號嘛?不知道的話我教你怎麼查!
    其實不是僅僅因為古代人少,主要原因是古代人起名字時候都根據自己堂號族譜來起,這樣同一姓氏、堂號、輩份的人很容易分清楚,如果有自己的清晰的字輩,那麼在外遇見符合自己族譜字輩的人那八九不離十就是堂親了。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樹葉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人,就是外表幾乎一樣的孿生雙胞胎,也是性情各異,不會出現誰只是誰的完全複製體的情況。西方哲學有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既然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那麼就可以知道「我是誰」啊,為什麼還會有人對這個問題孜孜以求呢?人生流程好多人都迷失了自己.
  • 趙氏族譜裡的字輩是怎麼排的,你知道自己的字輩嗎
    原標題:趙氏族譜裡的字輩是怎麼排的,你知道自己的字輩嗎 「」 ID:zhaoshizongqin 常回家看看大家想知道自己的字輩可以翻翻自己的家譜族譜。 家譜有利於人們尋根溯源。家譜的核心部分是世系,記載了家族始祖至今的血緣發展過程,因此家譜的世系內容也成為人們尋根的主要依據。記下了每個族人的生平,分清了每個支派的世系,使木得其本,水知其源了。 字輩,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於表示家族輩份的字(多為名字中間的字),俗稱派。
  • 曾仕強: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我到底是誰?   2. 我該如何走完這一生?   3. 我將到何處去?   |全文共2300字,深度閱讀需7分鐘,受益終生|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是人生的終極疑問,幾乎每個人遲早都會遭遇到這樣的困惑。
  • 為什麼按輩分取名不再流行?「耀祖」和「子涵」,誰比誰更「土」
    輩分在每一個姓氏的族譜上都已經確定,不會輕易更改。所以,很多大家族通過輩分就能清晰看出血緣宗親,這其實是傳統文化的傳承。 為什麼這些年大家都不大願意對按輩分取名了呢?
  • 族譜是一個姓氏,一個家族的生命史
    人們說到姓氏,會很容易想到家族,而從家族,又會很自然地想到族譜。族譜,歷來就是我國姓氏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向來重視對自己過去歷史的回顧與反思,編撰有各種各樣的一家之史、一地之史和一國之史,其中的一家之史就是族譜。
  • 哲學三連擊: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一般在我們三四歲時才能說「我」這個字,之前都是說名字或者別人說什麼我們就說什麼,比如一個小朋友要玩具,大人會說:「給他,給他。」小孩子不會說「給我」,也是學著說「給他,給他」,這意味著他這時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各位也不妨想想自己在什麼時候意識到「我」的存在呢?當我們觀察外在於我的客體時才會問「這是什麼?」、「他是誰?」
  • 知否哥兒姐兒的稱呼是哪裡來的 顧廷燁明蘭蓉姐兒輩分亂套讓人看不懂
    知否哥兒姐兒的稱呼是哪裡來的 顧廷燁明蘭蓉姐兒輩分亂套讓人看不懂時間:2019-01-19 14:11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知否哥兒姐兒的稱呼是哪裡來的 顧廷燁明蘭蓉姐兒輩分亂套讓人看不懂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可以說是越到後面越好看,畫面比較有質感,劇情大多數時候像個喜劇
  • 人生三重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
    數千年來,人類都在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嘗試著去理解和宇宙之間的關係,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問題從古至今一直困擾著人類,而我們仍在不遺餘力地去尋求答案。在這些問題中出場率最高的當屬人生三重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才疏淺薄的我無法交出一份令大家滿意的答卷,只想和大家探討交流一下,沒有好看的皮囊,有趣的靈魂依然能夠綻放不一樣的煙火!
  • 男子花20萬修《李氏族譜》 證明自己為李白後代
    根據姜堰梅垛《李氏族譜》,姜堰梅垛鄉東尹莊村李姓族人可能是李白後裔。  一次吃早茶的閒聊,讓祖籍姜堰東尹莊的李玉堂對自己到底姓什麼產生了懷疑,為了正本清源,時隔70多年後,李玉堂回到老家和族裡的一幫兄弟再次重修家譜。經過兩年時間的苦心調查搜集,在用掉了20多萬費用之後,新的《李氏族譜》終於大功告成。
  • 我從哪裡來?真正答案在這裡!
    每時每刻我都在哪裡?我到底從哪裡來的?如何來的?我來這個世界做什麼?我將會到哪裡去?所以大師兄想啟發大家最現實的做法是,我可以認為這個世界是真。但是,我得知道這個真是依託於我以為自己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而這其實是我的夢境。你如果想要一定程度的掌控這個世界,做自己世界的主人,就一定要把這個慧根種下。我每時每刻都在哪裡?在我自己以為是真實世界的我的夢裡。
  • 第6課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
    今天我們來玩遊戲,希望你已經很認真地完成了前面幾課的作業,對自己的內心有了一定的了解與觀察,對冥想比較熟悉。做這個遊戲,需要一些勇氣,需要用到前面練習的冥想,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你會產生不適感,如果實在無法繼續,沒關係,可以中斷。回到正題,當我們有了一周的覺察,我們會對自己有更多的好奇心、更多的探索心、更多的疑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