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家譜告訴你

2020-12-10 一脈族譜

《讀者》雜誌曾刊登了這樣一篇文章:英國一所著名的大學新生開學了,第一節課,哲學教授走上講臺提了一個問題,「能說出你爸爸的名字嗎?」最先舉手的學生含笑回答了。「那麼你的祖父呢?」教授繼續問。學生發愣。「那麼,你的曾祖父呢?」學生更愣。接下來的調查中,全班同學只有三分之一知道祖父的名字,而曾祖父往上無一人知道。教授說:「下課,回家把這些問清楚,問不清,就不要來聽我的課了。不知自己世系的人,算不得人,頂多是個野人。還學什麼哲學!」

「我是誰?我來自哪裡?」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年輕人深思的問題。而能準確、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家譜。

家譜是「純正血統的可靠藍本」,是一家一姓的根,它記錄著每一個家族、每一個姓氏發源、生息、繁衍無始無終的過程。因此,各家各姓都極為重視修撰譜牒。一部完善的家譜,可以說是一部與時間並存鮮活的生命史和奮鬥史。而活在譜中的一代代子孫們則可以從其中領悟出一個生命群體的強大力量,一種家族遺傳的神秘密碼,一種超越歷史局限的廣闊視野。真可謂「族之有譜,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

時代在變,人們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於家譜,我們應當持以正確的態度:莊嚴而不可神秘化。家譜是載體,承擔著一種樸素的情懷:宗親之間要有實實在在的聯繫和真真切切的感情。

「親不親,故鄉情」。今天,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甚至走出國門,遍及天涯海角,這也是今後我們子孫們的必行之路,難免有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的時候。有了族譜聯宗,本族同一血脈的同胞就能更進一步加深了解。人在他鄉,路人不如鄉人,鄉人不如親人。有了家譜,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聯接到那份血肉親情,並且更溫暖、更深厚。

雖然家譜能給我們帶來諸多益處,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與家譜之間都有著一層隔閡。在他們心中,家譜只能查詢,很難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而且,很多家庭沒有家譜,即便有,年輕人也看不懂。他們習慣於用手機、電腦閱讀和溝通。也正因為如此,年輕人有其獨特的優勢,他們學習能力強,精力旺盛,懂網際網路技術。因此,網際網路修譜方式便興盛起來。

利用網際網路修譜,省去了繁瑣的排版過程,讓年輕人有機會參與進來,甚至成為修譜續譜的主力軍。中老年人是家族歷史的見證者,是家族事業的倡導者和先行者。往古所以知今,明鑑所以照形,修譜可以讓先人的祥光永遠佑裕子孫後代前程似錦、生活紅火。

相關焦點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家譜或許可以告訴你!
    我上班的地方,是一個少數民族地區,在這兒,很多傳統文化被相對完整的保存了下來,比如說家譜。一起工作的同事,說起他們家的家譜,總是要說很長時間,追溯到最後,就是居住在這裡的人,都是他的親戚。姓什麼,叫什麼,從哪兒來……這大概就是每一個談家譜的人,首先要解釋的問題。
  • 《家譜》首發!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家譜》作詞:楊儀秀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是誰?要到哪裡去?你的祖先是誰,你為何生活在這裡?回頭看,想找到來時的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是誰?誰是我宗親?我的祖先是誰,我為何生活在這裡?誰能指引,我未來的歸途?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省檔案館家譜免費查幫你尋根問祖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若想給這個困擾世人的永恆哲學問題以中國式的解答,通過中國傳統的血脈圖譜——家譜,或許可以獲得。近日,位於杭州市豐潭路409號的浙江省檔案局(館)新館三樓查閱大廳開設的猶他家譜學會浙江查閱利用中心正式啟用,免費為社會各界提供家譜查詢、尋根服務。這是美國猶他家譜學會首次與中國檔案部門合作建立的家譜查閱利用中心。 「這次,我們捐贈了超過200萬個與浙江有關的圖像資料以供查詢。」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浦東六灶傅氏後人5年重修斷代家譜
    新聞晨報》報導,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在浦東六灶,近百位傅氏後人用數年的行動,為這三個問題交出了一份特別的答卷:歷時5年時間,他們捧出了60多萬字、橫跨600多年歷史、涉及1.3萬多人的《六灶傅氏家譜》第十二次重修本。通過這本家譜,六灶傅氏後人將令更多的子孫後代傳承和延續這份獨一無二的家族文脈。
  • 想知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試試去天一閣查詢家譜吧
    ,此時也最容易讓人產生尋根的意識: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的祖先叫什麼……4月7日是清明小長假最後一天,天一閣開展了一場名為「客從何處來」的家譜查詢活動。  查閱家譜尋根漸成熱潮  天一閣目前藏有各種家譜資源1500多部。上世紀80年代,天一閣接待過盧緒章、包玉剛、朱繡山等著名寧波籍人士。在這裡,他們找到了自己姓氏的家譜。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想知道自己的族譜、輩分嗎?看這裡!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的祖先是誰?取名是按照「姓+輩分+名」的順序這樣的方式令宗族輩分清晰傳承自上世紀末之後取名已經跳出了固有順序朝著時代化、個性化發展也就逐漸忘記了「我從哪裡來」今天上午揚中有史以來第一部姓氏研究專著《我從哪裡來—揚中百家姓氏探源》舉辦新書首發式這是一本追本溯源、尋根問祖的學術著作也正是一本能夠回答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族譜可以話你知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麼有哲學性的問題,或許能從家族中的族譜尋找到答案。  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據《中國家譜總目》所記,著名者包括以下的族譜:  清代王裘纂修的《東莞圓沙王氏家譜》四卷,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刻本。據記載,始祖中行,宋代人。始遷祖秉爵,宋時移居東莞縣莞城圓沙坊。東莞著名文史學者楊寶霖另藏有《圓沙王氏族譜》(不分卷)的抄本,記事至清光緒五年(1879)。  《李氏族譜》不分卷,抄本一冊,紀事至清雍正間。據言,始祖仙之,宋代人。
  • 家譜,原諒我把你想簡單了!
    這一問,可把爸爸給問住了,別說是隔著八輩的爺爺,就是隔著四輩的爺爺也叫不出名字來啊! 為了不讓兒子失望,爸爸滿口答應,一定要找老家的親戚問清楚。於是,他打電話委託一位長輩幫忙,經過查找以前的家譜,終於查到了要查的老祖宗的名字。
  • 德雲社最新家譜流出,「九」字科新人無人識,我來告訴你他們是誰
    近日,德雲社粉絲們關注的2020版德雲社家譜又有一頁在網上流傳開來,這一頁的家譜上記載著孫九芳、計九霄、馬九萌、尹九宴、沈九平、劉九輝幾名郭德綱「九」字科的弟子。德雲社最新家譜流出上述幾人中,只有孫九芳在德雲社小劇場說相聲(德雲社七隊),是粉絲們比較了解的,而其他幾人的名字則看起來十分陌生,有的名字甚至是有一次見到,那麼他們都是誰,有什麼來歷呢
  • 《道德經》告訴我們: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我們每個人生存於天地之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生命的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道德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人,是自然的產物,與天同體,與道和真,永恆於自然。我是誰?這是對自我生命的基本認知。人,生存在天地之間,我們每天忙忙碌碌,一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同我們在行路,你得有個基本定位,你得知道自己在哪?
  • 人生三重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
    數千年來,人類都在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嘗試著去理解和宇宙之間的關係,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問題從古至今一直困擾著人類,而我們仍在不遺餘力地去尋求答案。在這些問題中出場率最高的當屬人生三重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才疏淺薄的我無法交出一份令大家滿意的答卷,只想和大家探討交流一下,沒有好看的皮囊,有趣的靈魂依然能夠綻放不一樣的煙火!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上海科學家為早期胚胎細胞給出答案
    這一成果或改寫細胞「家譜」,為幹細胞的產生來源提供新的思路,推動幹細胞治療和相關藥物篩選工作的發展。「英國發育生物學家劉易斯·沃爾伯特有這樣一句話,我很贊同: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是出生和結婚,甚至不是死亡,而是原腸運動。」景乃禾研究員說。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樹葉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人,就是外表幾乎一樣的孿生雙胞胎,也是性情各異,不會出現誰只是誰的完全複製體的情況。西方哲學有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既然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那麼就可以知道「我是誰」啊,為什麼還會有人對這個問題孜孜以求呢?人生流程好多人都迷失了自己.
  • 我是誰,我在哪裡
    我是誰,我在哪裡作者:陸輝朗誦:詩韻我活著但靈魂卻在漂流一次又一次試圖停留時光匆匆人海如潮落葉隨風一次偶然我與網際網路交錯海量信息在電腦手機裡穿梭歲月蹉跎沉溺在虛擬的世界大腦儲存不堪負荷仿佛見多識廣但渴望的認知像天邊的雲朵我已迷失在虛構的潮起潮落一次必然我邂逅大數據和雲計算剎那間未知的天窗打開但隱秘空間卻在不斷壓縮雲端霧裡
  • 如果農村老人走了,誰再來接續家譜?
    族譜是由記載古代帝王諸侯世系、事跡而逐漸演變來的。 先秦時,社會上流傳有《周官》、《世本》等譜學通書;秦漢以後,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夫論·志氏姓》、《風俗通.姓氏篇》等譜學著作。 到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制度盛行,家譜成了世族間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據,於是便迅速發展起來。
  •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其實,有一句話已經很好的問答了這個問題,這句話就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哪裡來的「來」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開始,到哪裡去的「去」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結束,因為人只不過是時空的產物,而時空又是無窮無盡的。搞不清這個問題,對個人來講,人生定會是一塌糊塗的;對家庭來講,定不會懂什麼叫家和萬事興;對企業老闆來講,企業一定不會做到長青。
  • 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我是誰?
    「莊子反問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很無聊吧,接下來還有更無聊的呢,惠子竟然做如下翻譯成大白話後的回答:」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樂不樂啦!可你也不是鰷魚呀,你又怎麼知道魚樂不樂呢?「看似荒唐的對話,但解釋了一個事實:人家高興或傷心,關你什麼事?你可能因為人家的的高興或傷心,引起自己的高興或傷心,這有關人家什麼事?
  • 我為什麼要收藏家譜
    我為什麼要收藏家譜張堅自古以來,家譜承載著倫理規範,塑造著人格精神,維繫著社會秩序。家譜和國史、方志一起,共同記載了我國的歷史。這些年,修訂家譜之風盛行,的確是傳承家風家訓的好事,藉此,我決定收藏家譜。這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能夠有幸遇到的一件大好事。一、為什麼當下掀起修訂家譜的高潮?
  • [光明網]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這本來是哲學層面的最形而上的人類天問,沒承想,如今卻變成了一個現實層面的最形而下的人生發問!  2006年1月18日《中國青年報》「冰點」欄目的長篇特稿,題目是《沒有戶口,我是誰?》,講述了一個「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的孩子與一位法官的故事。
  • 家譜,中國人的根
    關注我,做個懂譜的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個千古以來的哲學問題,你想過嗎?就連清朝順治皇帝,都被「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這個問題而困擾了一生。在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們已經靜不下心來思考這個問題了,隨著宗法制度的淡化,家譜也隨之被淡忘,如今的90後,00後,可能談論起家譜,兩眼都是疑惑的表情,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被淡忘的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