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近照
錢鍾書
作者簡介
錢鍾書(1910年-1998年),字默存,江蘇無錫人,中國當代著名的學者和作家。著有《管錐編》、《談藝錄》、《七綴集》等學術著作,小說《圍城》、散文集《人·獸·鬼》等文學作品。
錢鍾書先生酷愛讀書,一生用於讀書的時間遠多於寫作,且每讀一書必做筆記。這些筆記的手稿由楊絳女士妥善保存至今,手稿共分三部分,即《容安館札記》(2003年出版)、《中文筆記》(2011年出版)和《外文筆記》(尚未出版)。
上世紀90年代,商品經濟大潮洶湧,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當時,錢鍾書先生曾撰文說:理想、節操、科學、藝術皆具有非商化的特質,「強求人類的文化精粹,去符合某種市場價值價格規則,那只會使科學和文藝都 市儈化 ,喪失其真正進步的可能和希望。」(見《人民政協報》1993年1月9日)不久,他就患病住院,並終於不起。
從那以後近二十年來,文化界、學術界「市儈化」的種種表現,有目共睹,無需縷述。然而,使人欣慰的是,有責任感、有遠見的出版工作者不乏其人。商務印書館在《容安館札記》出版後,又啟動了規模更加宏大的《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和西文筆記的編輯工作。今年9月《手稿集》中文部分20巨冊全部出齊;西文部分的篇幅同樣卷帙浩繁,已由楊絳先生交付德國學者莫芝宜佳進行整理。莫芝宜佳精通漢文及多種古今歐洲語文,她看到手稿,「饞」得不得了,自動請纓整理。
世上只有一個錢鍾書
錢鍾書先生認為學問是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對學術界奉他為泰鬥、為崑崙,大張旗鼓地搞「錢學」的做法,大不以為然。他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志向不大,只想做做學問。但我還得說:錢鍾書卓而不群,世上只有一個。
眾所周知,錢鍾書在清華的入學考試中,國文英文特優,但數學不及格,是清華破例拔擢的偏才。事實證明,當時的清華校長慧眼識人。短短數年後,錢鍾書參加1935年度留英考試,總平均87.95分,根據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舊檔,這個分數是歷來留學英美庚款考試的最高分。歷史學家何炳棣在後來的庚款考試中也是成績優異,然而他說:「榮譽應屬曠世通才錢鍾書。」
我不說鍾書聰明,我說他用功
錢鍾書與夫人楊絳相偕,在牛津大學「飽蠹樓」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苦讀。圖書館規定:書籍不外借,讀者進館閱讀,只許帶紙和鉛筆。這讓錢鍾書養成了記讀書筆記的習慣。他終生專心致志,堅持不懈,不但讀遍了古今中外多種語文的重要典籍,而且興趣十分廣泛,正經正史之外,就連筆記、小說、戲曲、山歌、笑話之類也無不飽覽,幾無遺漏,留下了可裝好幾麻袋的讀書筆記。
筆者有幸曾蒙楊絳先生信託,瀏覽了筆記中的一小部分,就感覺如同被放進了一座,觸目所見,皆是珍寶。楊絳先生說,對一本書,錢鍾書在閱讀第二遍、甚至第三遍時,才記筆記,他記下的都是書中的精華。
這筆豐厚的學術積累,是錢鍾書日後撰寫學術著作的基礎。文革時,他在幹校搓草繩、燒開水、當信差,但只要有機會,他就會拿出一本筆記來翻閱。上世紀80至90年代,我替他借書,時常是我把一大摞書放在他面前,他一邊與我談話,一邊翻閱,等我告辭時,他就讓我統統帶走,說是已經用完了。原來他只是在核對他即將發表的著作中的引文,而這些引文都在他的筆記裡,並且多年來早已爛熟於心。我這才明白自己何其幼稚可笑,以前我總想請錢鍾書先生為我指點治學門徑,還以為做學問有什麼訣竅和捷徑呢!我十分欣賞一位老學者的話:「我不說鍾書聰明,我說他用功!」
錢鍾書的遺憾還大著呢
只要是經歷過摧殘知識分子的多次「運動」的人,再讀一讀錢鍾書的《談藝錄》、《管錐編》,他就會慶幸,中國幸虧還有個錢鍾書「默」然幸「存」!否則的話,我們只能聽憑外國大師任意鄙薄吾國語文而無以對!(參看《管錐編·論易之三名》)
錢鍾書對外國語文的研究也贏得了世人的尊重。朱虹在《兩位文化巨人的相會》(收於《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一文中記載了一件逸事:以高傲和博學著稱的哈佛大學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哈裡·萊文,曾在上世紀80年代初與錢鍾書見面論學,兩人相會,不待寒暄,立即在世界文化歷史的版圖上縱橫馳騁,外國人提到的典籍,中國人錢鍾書沒有不熟讀的,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拉丁文,書中的精華、警策,都能大段大段地背誦,以資參觀對比。這位洋教授出門後,對朱虹說:「I'm humbled!」(我自慚形穢!)因為他知道,不但西方學問他自愧不如,而且還有一個漢文典籍的世界,錢鍾書同樣精通,而他卻連邊兒都沾不上!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錢鍾書一肚子的學問沒能完全展現在世間。楊絳先生在錢鍾書先生殘稿《歐洲文學裡的中國》(《中國學術》2003年第一期)前言中沉痛地寫道:「幾位年輕人 看到這幾頁未完的稿子,嘆恨沒有下文。連聲說: 太遺憾了!太遺憾了! 我心上隱隱作痛。他們哪裡知道錢鍾書的遺憾還大著呢! 反正他連《管錐編》都未能寫完,為這幾頁殘稿還說什麼 遺憾 呢!」
筆者在紀念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時,曾撰文說:「但願他的高尚品德、卓絕才華和深刻識見能在新一代學人中再現。」江山代有才人出,《錢鍾書手稿集》的出版必將大有助於真正有志於學的「素心人」,從中採擷更多的珍寶。而錢鍾書先生的治學精神,不但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的人們應該效仿,就是從事其他學科研究工作的人們也都能從中得到啟發。
《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錢鍾書著 商務印書館
楊絳先生說:
錢鍾書年輕時曾對我說過一句心裡話,他說:「我志氣不大,但願竭畢生精力,做做學問。」他當然知道自己不是有錢人家子弟,他首先得有個職業圖生存,剩餘的精力才能用來「做做學問」。他的志願不大,卻也不小了。
可是他的成就呢?一部《錢鍾書集》,又承商務印書館的楊德炎同志有膽有識,為他立項出版一部不太可能熱銷的《手稿集》,包括《容安館札記》、《中文筆記》、《外文筆記》,數量巨大。但錢鍾書對我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大部分沒能完成,而研究西方文學的書,影兒都沒有呢。他今天準是又高興,又得意,又慚愧,又感激。我是他的老伴,能體會他的心意,所以我謝謝到會的各位朋友和同志。請大家接受我衷心的謝意。
薛鴻時(據楊絳先生在《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出版座談會上的錄音講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