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琳琅的礦藏 讀《錢鍾書手稿集》

2020-12-13 網易新聞

楊絳近照

錢鍾書

作者簡介

錢鍾書(1910年-1998年),字默存,江蘇無錫人,中國當代著名的學者和作家。著有《管錐編》、《談藝錄》、《七綴集》等學術著作,小說《圍城》、散文集《人·獸·鬼》等文學作品。

錢鍾書先生酷愛讀書,一生用於讀書的時間遠多於寫作,且每讀一書必做筆記。這些筆記的手稿由楊絳女士妥善保存至今,手稿共分三部分,即《容安館札記》(2003年出版)、《中文筆記》(2011年出版)和《外文筆記》(尚未出版)。

上世紀90年代,商品經濟大潮洶湧,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當時,錢鍾書先生曾撰文說:理想、節操、科學、藝術皆具有非商化的特質,「強求人類的文化精粹,去符合某種市場價值價格規則,那只會使科學和文藝都 市儈化 ,喪失其真正進步的可能和希望。」(見《人民政協報》1993年1月9日)不久,他就患病住院,並終於不起。

從那以後近二十年來,文化界、學術界「市儈化」的種種表現,有目共睹,無需縷述。然而,使人欣慰的是,有責任感、有遠見的出版工作者不乏其人。商務印書館在《容安館札記》出版後,又啟動了規模更加宏大的《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和西文筆記的編輯工作。今年9月《手稿集》中文部分20巨冊全部出齊;西文部分的篇幅同樣卷帙浩繁,已由楊絳先生交付德國學者莫芝宜佳進行整理。莫芝宜佳精通漢文及多種古今歐洲語文,她看到手稿,「饞」得不得了,自動請纓整理。

世上只有一個錢鍾書

錢鍾書先生認為學問是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對學術界奉他為泰鬥、為崑崙,大張旗鼓地搞「錢學」的做法,大不以為然。他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志向不大,只想做做學問。但我還得說:錢鍾書卓而不群,世上只有一個。

眾所周知,錢鍾書在清華的入學考試中,國文英文特優,但數學不及格,是清華破例拔擢的偏才。事實證明,當時的清華校長慧眼識人。短短數年後,錢鍾書參加1935年度留英考試,總平均87.95分,根據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舊檔,這個分數是歷來留學英美庚款考試的最高分。歷史學家何炳棣在後來的庚款考試中也是成績優異,然而他說:「榮譽應屬曠世通才錢鍾書。」

我不說鍾書聰明,我說他用功

錢鍾書與夫人楊絳相偕,在牛津大學「飽蠹樓」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苦讀。圖書館規定:書籍不外借,讀者進館閱讀,只許帶紙和鉛筆。這讓錢鍾書養成了記讀書筆記的習慣。他終生專心致志,堅持不懈,不但讀遍了古今中外多種語文的重要典籍,而且興趣十分廣泛,正經正史之外,就連筆記、小說、戲曲、山歌、笑話之類也無不飽覽,幾無遺漏,留下了可裝好幾麻袋的讀書筆記。

筆者有幸曾蒙楊絳先生信託,瀏覽了筆記中的一小部分,就感覺如同被放進了一座,觸目所見,皆是珍寶。楊絳先生說,對一本書,錢鍾書在閱讀第二遍、甚至第三遍時,才記筆記,他記下的都是書中的精華。

這筆豐厚的學術積累,是錢鍾書日後撰寫學術著作的基礎。文革時,他在幹校搓草繩、燒開水、當信差,但只要有機會,他就會拿出一本筆記來翻閱。上世紀80至90年代,我替他借書,時常是我把一大摞書放在他面前,他一邊與我談話,一邊翻閱,等我告辭時,他就讓我統統帶走,說是已經用完了。原來他只是在核對他即將發表的著作中的引文,而這些引文都在他的筆記裡,並且多年來早已爛熟於心。我這才明白自己何其幼稚可笑,以前我總想請錢鍾書先生為我指點治學門徑,還以為做學問有什麼訣竅和捷徑呢!我十分欣賞一位老學者的話:「我不說鍾書聰明,我說他用功!」

錢鍾書的遺憾還大著呢

只要是經歷過摧殘知識分子的多次「運動」的人,再讀一讀錢鍾書的《談藝錄》、《管錐編》,他就會慶幸,中國幸虧還有個錢鍾書「默」然幸「存」!否則的話,我們只能聽憑外國大師任意鄙薄吾國語文而無以對!(參看《管錐編·論易之三名》)

錢鍾書對外國語文的研究也贏得了世人的尊重。朱虹在《兩位文化巨人的相會》(收於《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一文中記載了一件逸事:以高傲和博學著稱的哈佛大學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哈裡·萊文,曾在上世紀80年代初與錢鍾書見面論學,兩人相會,不待寒暄,立即在世界文化歷史的版圖上縱橫馳騁,外國人提到的典籍,中國人錢鍾書沒有不熟讀的,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拉丁文,書中的精華、警策,都能大段大段地背誦,以資參觀對比。這位洋教授出門後,對朱虹說:「I'm humbled!」(我自慚形穢!)因為他知道,不但西方學問他自愧不如,而且還有一個漢文典籍的世界,錢鍾書同樣精通,而他卻連邊兒都沾不上!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錢鍾書一肚子的學問沒能完全展現在世間。楊絳先生在錢鍾書先生殘稿《歐洲文學裡的中國》(《中國學術》2003年第一期)前言中沉痛地寫道:「幾位年輕人 看到這幾頁未完的稿子,嘆恨沒有下文。連聲說: 太遺憾了!太遺憾了! 我心上隱隱作痛。他們哪裡知道錢鍾書的遺憾還大著呢! 反正他連《管錐編》都未能寫完,為這幾頁殘稿還說什麼 遺憾 呢!」

筆者在紀念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時,曾撰文說:「但願他的高尚品德、卓絕才華和深刻識見能在新一代學人中再現。」江山代有才人出,《錢鍾書手稿集》的出版必將大有助於真正有志於學的「素心人」,從中採擷更多的珍寶。而錢鍾書先生的治學精神,不但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的人們應該效仿,就是從事其他學科研究工作的人們也都能從中得到啟發。

《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錢鍾書著 商務印書館

楊絳先生說:

錢鍾書年輕時曾對我說過一句心裡話,他說:「我志氣不大,但願竭畢生精力,做做學問。」他當然知道自己不是有錢人家子弟,他首先得有個職業圖生存,剩餘的精力才能用來「做做學問」。他的志願不大,卻也不小了。

可是他的成就呢?一部《錢鍾書集》,又承商務印書館的楊德炎同志有膽有識,為他立項出版一部不太可能熱銷的《手稿集》,包括《容安館札記》、《中文筆記》、《外文筆記》,數量巨大。但錢鍾書對我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大部分沒能完成,而研究西方文學的書,影兒都沒有呢。他今天準是又高興,又得意,又慚愧,又感激。我是他的老伴,能體會他的心意,所以我謝謝到會的各位朋友和同志。請大家接受我衷心的謝意。

薛鴻時(據楊絳先生在《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出版座談會上的錄音講話整理)

本文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一座珠玉琳琅的礦藏
    原標題:一座珠玉琳琅的礦藏 浩瀚筆記讓後輩反思 隨著《外文筆記》的陸續出版,錢先生外文筆記帶給莫芝宜佳的閉門盛宴變成了帶給學林的開放式學術大餐。震撼、讚嘆的同時,大家也在思考如何治學。 據中國社科院外文所所長陳眾議的觀察,錢先生讀經典作品會反覆讀,先讀原著,再讀翻譯作品,然後讀相關文藝評論,最後再回過來讀原著。反覆強化記憶,故可成段記誦。每次都形成不同的筆記,分布在不同的卷冊中。他書法優美,字裡行間滲透著讀書帶來的審美愉悅。
  • 提要鉤玄留指爪——讀《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有感
    錢鍾書手稿  錢鍾書手稿筆記本  【今日書評】  2014年5月,《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以下簡稱外文筆記)第一、二、三卷出版的時候,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露鈔雪纂,錢鍾書去世後,楊絳找出錢先生的大量筆記,經反覆整理,分出三類。楊絳先生認為,這些大量的中文、外文筆記和讀書心得,是錢先生一生孜孜矻矻積聚的知識,對於研究他的學問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是一份有用的遺產,應當盡她所能,為有志讀書求知者,把錢先生留下的筆記和日札妥善保存。因此,楊絳先生主持外文筆記的整理和編輯,是一種勇敢者的行為。商務印書館將錢鍾書的全部手稿掃描印行,保留著手稿原貌,公之於眾。
  • 錢鍾書手稿集首輯出版 詳解治學之法
    《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全二十冊)、《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第一輯(三卷本)。       《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全二十冊)、《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第一輯(三卷本)。2000年,楊絳先生與商務印書館達成協議,將錢鍾書的全部讀書筆記影印出版,名為《錢鍾書手稿集》。2003年,手稿集第一部分、全三冊《容安館札記》出版;2011年,第二部分、全二十冊《中文筆記》出版。剩下約計35000頁,共211個筆記本的《外文筆記》,預計全四十八冊,篇幅相當於前兩部分的總和,是現存錢鍾書先生讀書筆記中分量最重、內容最豐富、價值最可觀、整理難度也最大的部分。
  • 王水照談《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
    《錢鍾書手稿集》的出版應該說是文史學界的大事。我們知道這部手稿集共有三個部分,只有外文部分沒出版。我們只是從著作形態或者說從研究過程角度來說,是先有隨讀隨記的「筆記」,再有初步加工的「札記」,最後為成熟的筆記著作《管錐編》。關於錢先生,以前說他有「照相式記憶」,過目不忘。現在從已出版的《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反映出的錢先生日常的讀書生活來看,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勤奮做筆記?王水照:確實如此。《中文筆記》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夠最原始地反映錢鍾書先生的讀書生活。
  • 漢學家看《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一座大型圖書館
    原標題:連接中國與世界的「萬裡長橋」(書人書事)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全48冊附1冊)近日全部面世。很多讀者都想了解這部鴻篇巨製究竟有哪些內容。錢鍾書先生在六十年間都閱讀了哪些外國作品?他有什麼閱讀偏好?這些筆記對想了解和學習錢鍾書治學方法與門徑的人有哪些幫助?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 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2020年是錢鍾書先生(1910.11.21-1998.12.19)誕辰一百一十周年。這位被譽為「文化崑崙」的學者,著有《圍城》《談藝錄》《管錐編》等影響力巨大的著作,更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他的許多人生經歷,他的學術究竟有沒有體系等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
  • 錢鍾書的學問世界
    《錢鍾書選唐詩》是一部珍貴的資料集,保存了錢鍾書生前選定的一部「《全唐詩》錄」,原稿系由楊絳作為「日課」逐篇抄錄而成,選唐詩近兩千首,通過對照《錢鍾書手稿集》,可知這個選目主要依據的是錢鍾書三次通讀《全唐詩》的筆記,基本上反映了錢鍾書對唐詩全貌的取捨範圍。在此,我重點想要談的是王水照先生的新著《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2020年是錢鍾書先生(1910.11.21-1998.12.19)誕辰一百一十周年。這位被譽為「文化崑崙」的學者,著有《圍城》《談藝錄》《管錐編》等影響力巨大的著作,更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他的許多人生經歷,他的學術究竟有沒有體系等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
  • 錢鍾書在讀書筆記裡摘抄歌劇《唐璜》
    [摘要]不僅讀學術、讀文學,錢鍾書還對音樂興趣盎然。在外文筆記裡,關於莫扎特的歌劇《唐璜》,錢鍾書竟用義大利文摘抄了十幾頁。《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  「這是一次訓誡,更讓我感到震撼。聯想到英國有一位詩人想當大家,但當他看到那些偉大的作品後有了一種絕望感。」昨天,在《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出版座談會上,北京大學教授丁宏為望著鋪滿桌子的48冊錢鍾書外文筆記,「也有了一種絕望感」。
  • 《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少年情事宛留痕
    《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第一冊648頁的楊絳畫像《錢鍾書手稿集》裡封皮為「季康/ 碎金」、內封「碎金/ 默存拜題」冊是錢先生題予夫人的筆記本。因「廿五年二月起,與季約間日赴大學圖書館讀書,各攜筆札,露鈔雪纂」(《飽蠹樓讀書記》第一冊);而「我到了牛津大量讀,但沒像錢鍾書那樣做筆記」(畢冰賓《楊絳:撤消一次採訪的理由》)。錢先生在巴黎時用它記《石語》,1956年拿來札《容齋隨筆》《幽夢影》等典籍。夫人自是日記題中應有。《起居注》1937年1月1日:「剪髮洗頭。
  • 王水照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王先生與錢鍾書先生交往密切,對錢先生的學術風格與其所達到的學術高度、深度、廣度,多有體味,一直熱切地關注著錢鍾書研究。近來《錢鍾書的學術人生》出版,算是先生多年來「錢學」研究的成果集合。書中不但回憶了錢先生的言談風度,揭秘了不少珍貴文獻,更著重研討了錢先生著作尤其是《錢鍾書手稿集》裡包蘊的學術命題。「錢學」廣博高深,裡面藏有不少「未解之謎」,先生這本書正可指引我們探秘寶藏。
  • 錢鍾書學術成果的經典性 需要不斷被闡釋、被發現
    錢先生身後問世的三種手稿集,即《容安館札記》《中文筆記》和《外文筆記》,多達七十一卷,其數量是迄今所見個人筆記之冠(顧頡剛先生讀書筆記近二百冊,約600萬字,但收入全集者僅17冊),而其內容之廣博精深,可謂並世無第二人。因此,手稿集是錢先生創造的一個學術世界,原來是屬於他個人的,但現在緣於出版,已經屬於我們大家了。
  • 最資深「錢迷」眼中的「錢鍾書」
    王水照教授曾於中國社科院跟隨錢鍾書先生治學與工作多年,二人雖無師生之名,而有師生之實,始終保持密切的來往。王水照對錢鍾書的學術、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學領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錢鍾書啟發。王水照認為,錢鍾書手稿中尚有大量相關研究未及整理發表,實為學界之憾。
  • 劉寧:《錢鍾書選唐詩》是錢鍾書先生龐大學問冰山的一角
    所裡的老師還給我們講過一個體會,說錢先生這些老先生們的學問好像是一座冰山,他們真正出版的著作只不過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點山尖,在水面之下還有很龐大的山體,是看不見的。的確是這樣,錢先生在世時出版的東西並不多,像《管錐編》《談藝錄》等等。前幾年三聯出了《錢鍾書集》,也只有十種著作;他沒有出版的水下的部分真是非常非常豐富。
  • 用一部塵封數十年的唐詩選手稿,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2020年11月21日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在這一天,一部由錢鍾書先生選定、楊絳先生抄錄的唐詩手稿,經過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並正式發布。
  • 寫過《圍城》《管錐編》,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還有哪些不為人知
    先生誕辰110周年,這位著有《圍城》《管錐編》《談藝錄》等影響力巨大著作的作家、學者,還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王水照寄希望於更多新生代「錢學」學人參與,產生更多更好成果;提倡學術研究的大方向,從中國學術史、文化史的層面來看,對錢鍾書的學習和研究,重中之重還應該在於他的學術創造、他學問豐富無比的內涵以及學術影響力,而不僅僅聚焦於「錢氏幽默」「個人性格」;希望手稿集得到儘快整理研究,從而進一步提升「錢學」隊伍的研究水準。
  • 錢鍾書、楊絳伉儷的唐詩私家課,帶你「任性」讀唐詩!
    時值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一部由錢鍾書先生選定、楊絳先生抄錄的唐詩手稿,經過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並正式發布。該書定名為《錢鍾書選唐詩》,是近四十年來從未對外公布的重要文獻,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唐詩的獨特選本。11月21日,「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錢鍾書選唐詩》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
  • 錢鍾書為何不讀研究生?
    後來在《圍城》中,方鴻漸的一句話正道出了錢鍾書本人的真實經歷:「那麼,她畢業的那一年,準有時局變動,學校提早結束,不用交論文,就送她畢業。」    以錢鍾書當時的水平和成績,他一畢業就直接到清華研究院讀研究生當毫無爭議。外文系老師也確實有這個意願,但他還是棄清華選光華,從而引起了後來的種種猜測。其實錢鍾書之所以不在清華讀研究生,主要原因是他想出國留學。在清華讀書時他就流露出這種想法。
  • 寫過《圍城》《管錐編》,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還有哪些不為人知?
    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這位著有《圍城》《管錐編》《談藝錄》等影響力巨大著作的作家、學者,還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他的人生經歷、他的學術究竟有沒有體系等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
  • 劉寧:《錢鍾書選唐詩》​是錢鍾書先生龐大學問冰山的一角
    所裡的老師還給我們講過一個體會,說錢先生這些老先生們的學問好像是一座冰山,他們真正出版的著作只不過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點山尖,在水面之下還有很龐大的山體,是看不見的。的確是這樣,錢先生在世時出版的東西並不多,像《管錐編》《談藝錄》等等。前幾年三聯出了《錢鍾書集》,也只有十種著作;他沒有出版的水下的部分真是非常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