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個有趣的對聯:
上聯:做雜事 兼雜學 當雜家 雜七雜八尤有趣;
下聯:先爬行 後爬坡 再爬山 爬來爬去終登頂;
橫批:低調做人。
佛教中有則故事發人深省,釋迦牟尼問弟子:「一滴水放在什麼裡面不會幹」;最後的答案竟然是:放進大海裡。「謙」也如此,要養「謙」德,還要「有終」;《易經》六十四卦,唯有謙卦,六爻皆吉:
謙卦
謙:亨。君子有終。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鳴謙,貞吉。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六四:無不利,捴謙。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徵邑國。
為什麼強調「君子有終」,「有終」就是一以貫之,自始至終。這樣才能形成一種操守,以守住這個謙虛。只有始終如一的謙,才能守住謙亨,才會亨通。因此,多與真正謙虛的人交往,做事和做人也應時刻提醒自己「守謙」。
有些人為了顯示很謙虛,人前將謙虛當成一種社交的手段,這樣的謙虛會使人產生不適感;有些人在學習謙虛,但有時會忘記,所以他的謙也是一種若即若離;因此,真正的謙,是門大學問;《說文》:「謙,敬也。」因為心中有「敬」,能對人產生恭敬之心。
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有一種謙謹和不自滿的心態。謙卦的卦象是山在地下,山作為高大之物反而處在地的下面,以此來象徵「謙」的德行;謙卦:內有山的靜止和幽深,外有地的柔順和承載。山藏在地下,不顯山不漏水。君子應謙遜,達理,如果人一生謙遜,反而越能受人尊重;越韜光養晦,反而德行越光顯。
難道謙卦就是一味要求我們謙虛不張揚而已嗎?
不止這麼簡單。六二和上六爻裡,提到「鳴謙」。因為,謙虛不是意味著不能自誇,該自誇的時候也要會表達。尤其是作為年輕人,當你過分謙虛時,往往丟失了那份瀟灑和天真,這樣也會讓人覺得不夠真誠,這種謙,少了些厚度。
另一個角度,有的人因為別人評價「謙虛」,整個人都變得拘謹起來,內心包袱太重也不可取;對待任何品行和道理,我們都要在易經中領略物極必反的規律。矯枉過正不是易經智慧所提倡的。
如果一個人能做到不誇己能,那他一定能做到不揚人惡。因為真正內心謙虛,敬畏他人的人,都能領悟謙卦裡「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的這句卦辭。他們奉行天道,普照大地,將光輝灑遍人間;他們尊崇地道,積極上進,明白自己不如人,時刻向別人學習。
這是尊者的謙,也是卑者的謙。以謙道做人,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