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文選
TANG WENXUAN
(1925—2009)
近現代中國畫藝術家和美術教育家。湯文選出生於湖北省孝感,幼年從父讀《論語》,臨摹家藏古畫。1947年求學於武昌藝專,主攻中國花鳥畫,1951年在中央美院學習西洋畫。1952年起任教於華中師範學院圖畫系和湖北藝術學院。1965年調入湖北省美術院專事中國畫創作。數十年來,湯文選在中國畫領域不懈探索,由花鳥而人物、由人物而山水、由山水重歸花鳥,以至於翎毛、禽畜、走獸、蟲魚等,無所不及,無所不能。
中國大寫意花鳥畫集詩、書、畫,文、史、哲於一體,是中國畫藝術中的高端學科,這個領域裡產生了八大山人、齊白石等誇耀世界的偉大畫家。湯文選學養深厚,他能詩、能書,能工、能寫,於大寫意花鳥畫一道,在八大山人的「簡約清脫」、吳昌碩的「古厚樸茂」、齊白石的「妙造自然」之後,又別開「博大沉雄」之風。
湯文選為人低調,性情平和,潛心學問,與世無爭。但他在藝術上有很高威望和廣泛的影響,被認為是20世紀最後的國畫巨匠。已出版的畫集專著有《湯文選全集》(8卷本)、《大師談藝叢書——湯文選談藝錄》等數十本。
湯文選作品重要收藏
《婆媳上冬學》1954年中國美術館收藏
《餵雞》1955年中國美術館收藏
《說什麼我也要入社》1956年 中國美術館收藏
《送糧路上》1956年中國美術館收藏
《白手起家》(合作)1964年中國美術館收藏
《晨雀》1978年中國美術館收藏
《村頭拾趣》1984年中國美術館收藏
《秋忙時候》1986年中國美術館收藏
《晨光》1986年中國美術館收藏
《戰正酣》1986年中國美術館收藏
《鶴壽》 1992年天安門城樓收藏
《群飛》 1992年天安門城樓收藏
《祖國萬歲》1993年毛澤東紀念堂收藏
《母子虎》 2001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桃花流水圖》2001年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
《雙虎圖》1998年臺灣國父紀念館收藏
《梅》1985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收藏
《春消息》1981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收藏
《蘭竹》1982年丹麥女王的丈夫菲利浦親王收藏
「中國水墨寫意畫非抽象,非具象,而是意象。意是主客觀相結合的情景交融,寫是書畫同源中線條的生命力」。「中國水墨寫意畫往往隨著情感自然發生,隨機應變。明代的徐渭開一代寫意新風,他的畫就是『表現主義』。西方的表現主義也講情感抒發、畫面隨機應變等。但他的出現比我們的寫意畫晚了數百年」。 「中國水墨寫意畫如何畫出時代精神,有一點十分關鍵,那就是在形式感上要突破傳統文人畫雅淡疏朗、閒情逸緻的格局,而賦予中國水墨寫意畫崇高而又宏偉的精神氣度」。——《湯文選談藝錄》「世紀之交,在水墨大寫意領域,湯文選無疑是探索「東方表現性意象繪畫」的先行者。他對於現代形式語言的實踐與創新,使中國水墨寫意畫藝術增強了國際性品格,純化了民族特色,升華了臨界新世紀的時代精神」。——孫美蘭上下千年 藝道無終
—— 論湯文選中國畫藝術 · 孫美蘭
湯文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已具有重要影響的現代人物畫家。他的創作歷程,他的藝術道路,順逆沉浮,奮勇搏擊,在20世紀下半葉新興中國畫的演進中,具有顯著代表性和充分獨特性。
湯文選1925年出生於湖北省孝感市一個知識分子名醫之家,天資穎悟,四歲從父讀《論語》。啟蒙於學習、臨摹家藏古畫。21歲入武昌藝專,主攻花鳥。1954年創作現代人物畫《婆媳上冬學》入選全國美展一舉成名,其作品被選編入《世界美術全集》,畫家時年29歲。從他開始臨硯筆耕至今,來已屆六十多個春秋。他勤奮不輟,由花鳥而人物、由人物而山水、由山水重歸花鳥。以至於翎毛、禽畜、走獸、蟲魚,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他先後創作了現代人物畫《婆媳上冬學》、《餵雞》、《說什麼我也要入社》、《送糧路上》、《白手起家》、《天空任鳥飛》、以及現代花鳥畫《晨雀》、《秋忙時候》、《村頭拾趣》、《戰正酣》、《晨光》,參加歷屆全國畫展後,均被收藏於中國美術館。
歲月悠遠,縱觀湯文選跨越半個世紀的漫長行跡,上下求索,始終堅持一條現實主義創作之路。精研傳統,面向大自然。從「生活」到「藝術」,從「造化」到「心源」,反覆錘鍊。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其作品風格的嬗變,節節標示著畫家對現實主義的探索,有著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深度的認識理解,隨之熔鑄為不同的時代文化內涵、不同的筆墨精神、形式語言。這種對現實主義的認識、理解,體現在湯文選作品中,都帶有大文化背景的投影,清晰地演繹著時代文化觀念、心理意識的前進、曲折、尋覓、再前進。也可以說,湯文選的作品,從二十世紀50年代、60年代到70年代;從80年代、90年代到世紀之交,最大程度上折射著20世紀中國畫的命運:其奮力掙扎,以求生存;其大膽變革,以圖發展;其不無彷徨困惑,而又振作、醒覺,並邁出堅定的腳步。
湯文選的人物、山水、花鳥、墨虎等一系列作品,融會著、貫穿著「三種傳統」。或隱或顯,或化解之,或凝聚之,或熔裁之,或獨造之。「三種傳統」,可概括為現實主義在中國畫發展歷程中的三段試,亦曰交叉出現的不同歷史內涵、文化反映的三種藝術狀態:首先,是古代現實主義傳統——「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其二,是「五四」現實主義傳統——融合西法,崇尚寫實。其三,是建國後倡導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深入火熱鬥爭,深入工農兵。學習延安木刻,學習民間年畫,學習前蘇聯油畫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50年代)。其後,「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60年代)。在以上「三種傳統」的交匯點上,伸延出湯文選早期和中期的現實主義創作之路。湯文選中國畫藝術的現實主義,其主要特徵為積極的入世態度,強烈的人文主義色彩,個性、民族性與時代性的完美統一,以及嚴肅的歷史使命感。
縱觀湯文選的創作歷程,他無疑是位集大成者。然而,湯文選60歲以後的創作,又逐步顯現出他的開拓性膽識,其作品中滲透出具有強烈現代氣息的東方表現性意象繪畫特徵。
何謂「東方表現性意象」?《湯文選談藝錄》中明示:
一,「中國水墨寫意畫非抽象,非具象,而是意象。意是主客觀相結合的情景交融,寫是書畫同源中線條的生命力」。
二,「中國水墨寫意畫往往隨著情感自然發生,隨機應變。明代的徐渭開一代寫意新風,他的畫就是『表現主義』。西方的表現主義也講情感抒發、畫面隨機應變等。但他的出現比我們的寫意畫晚了數百年」。
三,「中國水墨寫意畫如何畫出時代精神,有一點十分關鍵,那就是在形式感上要突破傳統文人畫雅淡疏朗、閒情逸緻的格局,而賦予中國水墨寫意畫崇高而又宏偉的精神氣度」。⑴
以上三點相結合,構成了湯文選具有強烈現代氣息的東方表現性意象繪畫的理論基石。
<二>
湯文選學養深厚,文化底蘊豐實,為當今畫壇之佼佼者;他還是一位歷盡人生狂風險浪的畫家。20世紀50年代,湯文選以一批開創性的現代人物經典作品享譽國內外。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將他投進人生底谷。整整20年黃金歲月,他在極不公正的待遇中度過。
蘇軾《留侯論》言:「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面對命運的沉淪,湯文選藝心文心不泯。他在喧囂中沉默,在大寧靜中參悟。他始終保持對社會前景的信念,他不懈地進行著宇宙人生和藝術哲理的思考,並為日後創造性的藝術探索和創作實踐作了大量的、深層次的前期準備。可以說,他的最寶貴的人生體驗,最好的靈感,最虔誠的耕耘播種,孕化於他命運中最悲慘的時刻。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新時期,藝術家得以伸開雙臂,擁抱又一個春天。湯文選的創作靈感,如深山泉水噴湧而出,迅速進入他水墨寫意畫創作的高產期、鼎盛期。——「人為天地心」⑵ 成為他水墨藝術人本位大道開拓性的發端,也是他水墨大寫意隨情生發,恣肆奔放,進入「東方表現性意象繪畫」新時期的引信。湯文選以藝術家的良知,正直知識分子的天職和奉獻精神,以學者的氣度,感悟社會人生,觀照自然萬物,重新發現自己民族傳統中源遠流長的人本位思想再覺醒。他率先以水墨寫意畫的創造性智慧給傳統人文主義以嶄新的、現代意義的詮釋。在新世紀臨界點上,湯文選中國畫藝術已經和正在產生日益深廣的心靈淨化作用和精神啟迪作用。
現代人本位思想是湯文選水墨寫意畫藝術深層文化內涵的核心。他晚年專注於意筆花鳥畫的創作,其作品大多沒有直接描繪人;然而,他對人的關懷,直接地折射於全部意向創造之中。無論是花鳥,走獸,禽畜,蟲魚,均將人的情感融鑄其中,都是以人為中心,化「小我」為「大我」,化物性為人性,從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化的人性世界。通常所謂天人合一,在這裡,從觀念到表現,較傳統已獲得了全面的超越與提升。特別是《乳豬系列》、《麻雀系列》、《小貓系列》、《雞、鷺系列》、直到80年代中期始創的《墨虎系列》,無不散發著濃鬱的鄉國之情和空闊的山林氣息,同時也孕含愈益莊嚴深刻的人性內涵,輻射出由嶄新的現代觀念派生的文明精神之美,倫理道德之美。畫家筆下一再出現的諸如《三春暉》、《雙乳虎》、《雙童虎》、《天倫圖》等,那洋溢著虎性的舐犢情深與人性的崇高母愛相契相通的心靈感應方式,連同簡括的傳神造型,大刀闊斧的筆墨氣度,勢已構成了純粹獨立的、獨特的、嘠嘎獨造的表現性意象。畫面中渾融為一體的詩、文、畫以及蒼勁渾厚的書法藝術,耐人久久品味。諸多至精至華的力作,系列性整體結構,其恢宏布局,磅礴氣勢,剛正格調,雄健精神,令人觀之,觸目驚心。一種對生活、生命的熱愛,對宇宙生機的共感與同情,對自然造化、萬物生態的關注與關心,浸人肺腑,撩人心弦。
「人為天地心」——湯文選對傳統人文主義思想的再發現、再開拓、及其卓越的創作實踐,令我回想起當代已故音樂史論家黃翔鵬一段精闢的言論:「當前存在著一種把傳統看著文化歷史之『沉積物』的觀點。不客氣的說,這是形上學的機械論。傳統文化對於一個有前途、有自信的民族說來並不是『死物』或凝固了的事物。它在新的時代中仍然潛在著無窮的、發掘不盡的活力,一但點燃時代的引信,即將沸騰翻滾,釋放出巨大能量,迸發出新的光輝。這在一整部人類文化史中,已經有屢見不鮮的史實作證。存傳統之『真』時,其『用』就將無窮」。⑶
<三>
湯文選對民族文化高潮原動力的尋求——又一個重新發現,是對「文人畫」傳統的再認識。廣義的說,是對中國水墨寫意畫藝術高層次的審美本質的再認識。這一深索細究的再發現,再認識,建立在他長期「寂寞之道」、「埋頭學問」的基礎之上。對於一個專門從事於創作的畫家來說,做學問,既能入乎其內,又能出乎其外,不浮光掠影、不淺嘗轍止。不固守一隅、不自滿自足。這種膽識、魂魄、這種治學功夫和學術探真精神,難能可貴。故藝術創造上取得超乎尋常的成就,絕非偶然。他的治學治藝之路,對於書畫藝術家、史論專門家,都具有啟發性:首先,他重視以哲學、漢學作為治學、治藝的底蘊與核心。其次他重視治學治藝的心態,「務必從容」,不以利祿勸。其三,學問之事必不可無系統。系統者何?立一主系,輔以分支、分脈是矣。
通過理論上、藝術上反覆探討,彼此驗證,湯文選將文人畫成就概括為:「肇始於宋,成熟於元,發展於明。至清,以石濤、八大、揚洲八怪、任伯年、吳昌碩為代表,分別將文人寫意畫推向了三個新高峰」。他蔚然預言:文人畫的發展史在中國美術史、乃至世界藝術史上都將以極其輝煌的一頁載入其中,它現在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並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水墨寫意畫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燦爛文明的一大貢獻。⑷ 這是兼具創造性和世紀開拓性的卓識遠見。它不僅旨在從根本上深究20世紀對文人畫評判的某些盲點,而且立意在透析近世思想家康有為、陳獨秀乃至魯迅先後確立的評判文人畫之主流觀念的正與誤、得與失。
湯文選近20餘年對中國畫創新的巨大進展,是對中國古代智慧、中國文化原創力再認識、再發現的一個最佳驗證。
陳衡恪《論文人畫之價值》近些年之影響頗盛,然各取所需,自掠皮毛。文人畫「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工夫」這句話往往被拈出而「走俏」,並深感「興趣」,倍加「發展」,以至於難免本末倒置、藝風趨下。惜乎陳氏另一立論,漸被冷落淡忘:「曠觀古今文人之畫,其格局何等謹嚴,意境何等精密,下筆何等矜慎,立論何等幽微,學養何等深醇」。又云:「文人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四「要素」,五「何等」,若以之為明鑑,可以說,湯文選對文人畫之精要,修煉有素,體悟有度。儘管如此,湯文選絕不以蹈襲文人畫舊轍或集文人畫之大成為鵠的。他尊重傳統而不囿於傳統。傳統是一條河流,它在不斷流動中吸收融合,在不斷變易中豐富著並延續著自己的生命。真正的藝術家必擁有博大胸懷,以容納百川。必定擁有全球視野,以俯瞰古典與現代,西方與東方。「傳統與現代沒有一條鴻溝」,⑸ ——湯文選發現,八大山人那符合「極簡律」的形式感,與西方米羅的天真稚拙的畫面有異曲同工之秒,但八大山人的作品更具思想內涵;楚文物《豹》的雕塑,嘴是側面,像一把鉗,兩隻眼睛又是正面,它與畢卡索立體派結構趣味相通。⑹ 上下千年,藝道無終。東方、西方,在比較中求同,在相通中存異。湯文選水墨寫意畫在現實與虛構,寫實與想像,具象與抽象,主觀與客觀的交匯點上求索創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風格。
如果說,80年代中期由《戰正酣》(1985)始,到《戰酣》(1988),直至《墨舞》(1998)——以「好鬥的公雞」為載體,進行著「東方表現性意象繪畫」的系列性探索。其作品中的筆墨精神,團塊結構張力,狂草般「洩情」,令人驚嘆。那麼,另一幅人物畫作品《山鬼》則尤引人矚目。
《山鬼》作於1985年,湯先生時年60歲。在一系列作品中,此畫頗具代表性地顯示了藝術家於內容和形式語言創新方面厚積薄發的潛力。他讓《山鬼》悠悠然在騰雲駕霧中出現。雲氣自天而降,舒緩地幻化為似豹似龍的天獸,烘託出傳說裡的巫山神女——山鬼。與濃重的墨色團塊結構相對應,他藉助春蠶吐絲式的「遊絲描」,勾劃出神女披髮帶蘿、輕盈而空靈地半隱半現,似真似幻,傳達出那種令人神往的儀態之美。她既區別於徐悲鴻筆下「實寫」的、含睇的女神;也區別於傅抱石筆下「虛寫」的、憂傷地女神。從《九歌》祭祀詩的角度體悟,湯文選塑造的《山鬼》,「意筆漫寫」,倒更貼近屈原詩歌原創意象之野性、神秘、渾淪莫測,觸及了通常難以捕捉的「浪漫精靈之美」的本質。楚文化本不太崇尚寫實,畫家於樸素、虔誠之中滲入適度的誇張變形,顯示出楚人特有的那種超自然的、形而上的想像力。
湯先生晚年中一系列大寫意花鳥畫作品,縱橫馳騁,神遊八荒。取其重性靈之表現,任天機、天趣、自然流露。崇神韻,尚筆情墨趣,重個性之抒發,尊人品之寄託。極盡灑脫,而杜絕純消閒意識;隨意寫、洩,而杜絕功力欠缺;鬆散懷抱又謹防墮入遊戲人間、孤芳自賞。試看湯師所寫墨梅,鐵骨錚錚,氣勢磅礴,超越物象,機趣天成。「叢梅似望峨眉雪,片石遐觀太華峰」——境界何等空闊高朗。借謝靈運詩句,寫秋荷夜色——「明月照積雪」,煙霧迷濛中,朵朵白荷是那樣寧靜、高潔、自在,好一派冰瑩世界,造境何等超拔脫塵。湯師之蘭花,筆力扛鼎,與吳昌碩意筆蘭花,異曲同工。但絕無那種「花神獨與山鬼語」——一派孤憤蒼涼的心境、畫境。試看蘭草《風神獨秀》,筆歌墨舞,布局於濃淡、疏密、張合之間,給人帶來勁節的風勢與明朗的陽光感;歡樂的色彩,生命的活力,充溢著禮讚大自然的喜悅之情。他展示了以往畫史中任何一位畫蘭大手筆從未展示過的「歡樂頌」式的圖畫,作為典型的東方表現性意象特徵,在這裡,理性精神與直覺感悟,妙合無垠。
值得注意的是,湯文選在形式語言上,極盡中國畫筆墨之魅力,同時,對西方現代的「藝術視知覺心理學」進行了深入研究,從而把握中國古代繪畫藝術與西方現代繪畫二者之間在形式語言上某些相通或暗合的規律,藉以突破中國畫傳統中那些已然僵化的禁忌。例如「簡化律」——極簡法則,與寫意「減筆」畫有相通之處,如「尖銳」與「整平」,「內在動力方向」、「刺激式樣」,「由各種積極的力組成秩序」,湯師已然大膽而有度地引入中國畫。又如「幾何化線形」對「曲線形」組群的整合、強化等等,——這些形式法則嘗與八大山人筆法中「斜射線」重迭運用;也與石濤墨法中「浸潤法」之代替輪廓界定線互滲互用。中法西法,古典現代,在湯文選筆下,已是息息相通,似若呼吸般自然。其水墨寫意畫對形式語言的探索,直驅「博大精深」、「返樸歸真」。——「博大乃上乘」,「順乎自然乃大道」,⑺ 既是言其精神內涵,也是指其形式語言。「上乘」、「大道」,——是湯文選先生在半個世紀以上長途跋涉中,苦苦地求索之道。
通過觀賞湯文選精品力作,可以得到一個總體印象:在境界類型上,是詩的,文學的,有時是戲劇性、情節性的。在境界表達方式上,前人曾區分為「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他超然於「有我」、「無我」之間。在境界形態上,有「寫境」,有「造境」,他已出乎「寫境」,入乎「造境」。在繪畫形式感上,他力舉「突破傳統文人畫雅淡疏朗,閒情逸緻的格局」,而通達暢懷於「崇高而又宏偉的精神氣度」。這一系列對傳統美學規律的綜合、提煉、排撻、強化、拓展和對西方現代藝術的篩選、融匯、吸收、轉化,使他晚年的作品凸現出具有強烈現代氣息的東方表現性意象特徵,一派大寫意浩蕩豪邁之氣度。難怪湯先生畫展在廣州舉行時,一位藝術界學者坦言:「將湯先生作品拿到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與西方任何一位現代派大師的作品同時展出,將毫不遜色」。
綜上所述,世紀之交,在水墨大寫意領域,湯文選無疑是探索「東方表現性意象繪畫」的先行者。他對於現代形式語言的實踐與創新,使中國水墨寫意畫藝術增強了國際性品格,純化了民族特色,升華了臨界新世紀的時代精神。
結語:人類社會世紀性的變革轉換,文化藝術劃時代的發展,每前進一步都必定付出巨大代價。人中之傑,負重尤深。歷代有英烈捐軀,其偉業不朽。有大文豪、大科學家、大藝術家誕生,其發明創造,是人類智與勇、人性美與善、民族血與魂之最珍貴的結晶。凡凝聚人生真諦、宇宙大道的經典之作,必將傳之永恆,給千萬人以激勵,生發夢覺之啟迪。我自為之悲,為之喜;我願為之歌,為之書。
注⑴ 《湯文選談藝錄》,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版,第36、52、51頁。注⑶ 黃翔鵬著:《傳統是一條河流》(音樂論集),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0年版,第135——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