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縣拜謁藺相如(圖)

2020-12-19 搜狐網
古縣藺相如牌坊

  提到「完璧歸趙」、「大義凜然」、「怒髮衝冠」,自然會引出一段段人們耳熟能詳的動人故事。歷史名人藺相如,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上卿,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超人的智慧和膽略、崇高的愛國熱情,智鬥強秦,完璧歸趙;以博大的胸懷,實現了將相和睦。除《史記》和地方志的記載外,還有大量的民間故事流傳至今。8月上旬首屆中國古縣藺相如文化高層論壇在山西省臨汾市古縣舉辦,來自全國12個省市的31位專家學者及百餘位藺氏後裔和特邀嘉賓與會,就「藺相如與和諧文化」這一命題進行了研討。

  藺相如到底是何方人氏?眾說紛紜。山西社科院研究員孟繁仁告訴筆者:「古縣就是相如故裡啊!」老先生尋蹤多年幾經考證,不久前還意外地發現了一部珍貴的藺相如家譜——《藺氏族譜》,保存這套家譜的是藺相如第89代孫、湖南瀏陽文家市鎮的一位退休教師、69歲的藺傳芳先生。這部《族譜》共有3個版本,這部族譜的發現為確定古縣為相如故裡提供了重要的線索。會議期間,與會者專程前往古縣城東北40公裡的李(藺)子坪村拜謁藺相如。在一片田地中,有一座大墳,周圍有不少古樹,墓地前豎立著民國時建的相如墓碑、《藺相如墓告示碑》和《藺相如墓志銘》三塊碑。

  筆者訪問了李(藺)子坪村的老人,他們講述了世代相傳的故事:當年藺相如魂歸故裡的時候,正當秦國滅亡趙國之時,由於當年藺相如澠池會上當眾羞辱秦王,秦王懷恨在心,儘管相如死後是秘密發喪,但還是為秦王所知,並派軍隊尾追而來,相如的靈柩回鄉以後,族人連夜埋葬成墳。為避免秦兵屠戮,藺姓全族連夜移居趙城,保護了藺相如的長眠之地。「藺子坪」也改名為「李子坪」。與會人員在香火繚繞中憑弔相如墓地,藺氏後裔們在墓前叩拜。墓地周邊的古樹據說已經上千年了,依然枝繁葉茂,搖曳的枝椏似乎在訴說著相如墓湮沒已久的故事……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暢所欲言,就藺相如的生平事跡,藺相如文化現象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藺相如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來自北京大學的向勇博士,就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和路徑選擇上說,相如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的創意產業,在發展上應該關注歷史文化的再開發、本土資源的利用和外部資源的利用等幾個問題,不能在「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社會環境下跟風。復旦大學教授範麗珠從藺相如的現代價值上說起,文化傳遞藉助的力量是「忠義」和「道德」,當今世界矛盾衝突到處都有,而藺相如的這種信仰和文化價值正是和平共處的世界性價值。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藺相如這一文化現象是中國古時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開展藺相如文化研究,對繼承發揚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構建和諧文化均具有特別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中國•古縣第二屆藺相如文化高層論壇綜述
    中國·古縣第二屆藺相如文化高層論壇,由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宮長為研究員主持,與會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藺相如文化、藺相如精神的內涵和外延,藺相如文化和藺相如精神的時代價值,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 廣東龍川千年古縣民間非遺藝術鬧新春(圖)
    廣東龍川千年古縣民間非遺藝術鬧新春(圖) 2016-02-08 20:49: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廣東河源龍川7萬多人鬧新春(航拍圖)
  • 一相一樂師,功過千秋,故裡紛說
    1.商相如故裡糾紛(河北部郭一一河南安陽一一山西古縣)菌相如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作為趙國上卿,他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完璧歸趙」、「湧池會」、「將相和」等事跡流傳後世,經久不衰。河北人認為河北郎郭的商家河村是菌相如的故鄉,山西人認為他的故裡在山西省古縣菌子坪村,河南人則認為商相如故裡在河南安陽縣水冶鎮古相村。(1)河北部郭說持河北嘟嘟說者認為,《史記》所記載的「趙人」一說,指的實際上就是趙國的國都那靴,並不是記載不詳。這種表述習慣在正史記載中經常出現。
  • 首屆藺相如文化高層論壇在古縣開幕
    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位先秦史學專家和研究藺相如文化的教授、學者,齊聚歷史名人藺相如的故裡——古縣,就藺相如文化的內涵,藺相如的生平事跡,藺相如文化現象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藺相如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  此次論壇,旨在進一步挖掘、研究、整理、弘揚藺相如文化,打造旅遊文化品牌,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
  • 贊皇唐相故裡:千年古縣存唐韻 山秀水清育英才
    今天的贊皇正在逐步開發「唐相故裡」這一文化品牌,深入挖掘贊皇縣「五山二水一故裡」的文化與生態內涵,打造德裕古鎮文化體驗區、唐相園、盛世唐街等景區。 德裕古鎮距贊皇縣城10公裡,距省會石家莊市55公裡,建有德裕書院、青雲塔、崇文街、狀元樓等多個景點。踏上青雲塔頂層,遠遠眺望,可以欣賞到四周萬畝棗林帶來的旖旎風光。
  • 歷時3年,襄城縣成功躋身「千年古縣」
    「千年古縣」是由聯合國、民政部啟動的「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重點項目之一,旨在我國現存的800多個古縣中優選出100個古縣,進行「千年古縣」的重點保護和國內外宣傳工作。 2016年2月,襄城縣依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名勝古蹟,開始申報「千年古縣」。
  • 禹城為何能位列山東千年古縣名錄
    禹城之所以成為千年古縣,這要從禹城文明發育史說起。禹城歷史悠久,屬龍山文化。從文字記載來看,已有約四千多年歷史;從考古來看,更早更早的時間之前,先民已在禹城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清.縣治舊圖此後,禹城治所區域較前穩定,但隸屬有一些變化
  • 千年古縣 靈壽隆重舉行傅氏文化研討會(圖)
    這標誌著靈壽縣以傅氏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為龍頭,以千年古縣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為主導,以其他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為輔助的大文化大旅遊新格局正在逐漸形成。靈壽縣北關傅氏是明清兩朝的名門望族,四百餘年間共出進士五人,舉人十人,拔貢等三十九人,曾出現父子尚書、三世中樞的顯赫世代,留下了大量豐富而珍貴的歷史遺物、遺址、奏疏和著述,被後人稱為靈壽傅氏文化。
  • 襄城縣獲評「千年古縣」
    本報訊(記者董學彥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烜)2月22日,記者從許昌市民政局獲悉,經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千年古縣」專家會議鑑定,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日前正式發文,確認襄城縣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3個縣被認定為「千年古縣」。
  • 歙縣、黟縣入選「千年古縣」名錄
    原標題:歙縣、黟縣入選「千年古縣」名錄 2月21日,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分別給歙縣、黟縣人民政府發函:2018年第二次「千年古縣」專家認定評審會議鑑定,確認歙縣、黟縣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至此,我省「千年古縣」繼壽縣、全椒縣後增至4個。
  • 汝城/千年古縣,祠堂之美!
    上圖為廣東超俊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鍾超先生(左)和書畫家駱陽葉先生(右)到在山光水色之間,一座座滄桑、厚重的古祠堂,昭示著這座千年古縣悠久的歷史淵源與深厚的文化積澱。
  • 古縣核桃的由來 - 山西日報數字報
    古縣不大,但古縣核桃自古就享有盛名,而今更有「乾果之鄉」「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核桃之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等榮譽稱謂。由此可見,古縣核桃大有來頭。  傳說,核桃原產於崑崙山上,是西王母的聖果,凡人看不到,更吃不著。聖果傳說雖無從考證,但核桃原產地是在中亞和新疆地區,並從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傳入內地卻有據可查。
  • 歙縣和黟縣赴京參評「千年古縣」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歙縣和黟縣申報「千年古縣」工作又進一步,1月21日,記者得知,歙縣和黟縣的主要負責人分別帶隊,近日到北京參加了「千年古縣」評審會。專家們充分肯定了黟縣和歙縣的「千年古縣」申報工作紮實有效,並希望繼續做好「千年古縣」地名文化遺產的挖掘開發,把地名文化遺產推向國內外。1月21日,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從歙縣民政部門獲知,此次評審會是在1月16日舉行的,歙縣和黟縣一起參加。據知,兩縣評審結果將在春節後揭曉。
  • 臨汾:永和古縣吉縣洪洞輪番上陣,精彩連連
    6月25日下午,我市端午直播帶遊帶貨活動繼續進行,永和縣、古縣、吉縣、洪洞縣的縣級領導走進華門新天地主會場的市級直播間,推介本縣的旅遊資源和特色產品。古縣古縣專場在一段歡快爽朗的快板中開始。副縣長周興走進直播間,推介古縣的旅遊資源和特產。「天下第一牡丹、霍山雲頂小鎮、屏風延慶觀……這嶽陽十景賦予了古縣極其深厚的底蘊。」剛一上場,周興就化身一名「直播達人」。在介紹牡丹景區時,周興現場發布了「添加公眾號,端午9.9元遊景區」的大禮包活動。
  • 山西古縣:原創MV引爆網絡,千年白牡丹刷屏
    古縣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東北部太嶽山南麓,這裡山川秀美,旅遊資源豐富。古縣牡丹文化景區為國家AAAA級景區,融合了「山、水、花」為一體的多種元素,風景獨特。古縣三合牡丹景區有一株相傳為唐代的野生白牡丹——三合牡丹,距今已約1300年。三合牡丹以單株最大、花開最多、色澤淡雅而被中國牡丹協會冠為「天下第一牡丹」。三合牡丹,株高2.8米,叢圍20米,冠幅面積35平方米。
  • 河北有一座千年古縣,當年與北京齊名,如今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企鵝號:一起走遍天下將通過一組圖文,帶你一起來了解河北大地上的一座千年古縣! 話說這座千年古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齊名,謂之「北方三雄鎮」。 它究竟是誰?有著怎樣的故事?
  • 【直擊廣東】汕頭潮陽獲評中國「千年古縣」稱號 今天上午揭牌
    東晉隆安元年置縣稱「潮陽」,1621年來地名沿用至今   文/圖/視頻 羊城派記者 趙映光 通訊員 陳文祥 肖樹鵬  在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月9日)來臨之際,7日上午,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潮陽」揭牌暨項目建設啟動儀式在粵東古邑汕頭市潮陽區的博物館內舉行。
  • 建國後,山東消失的古縣清平縣,為季羨林故裡
    山東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孕育了眾多的名城、古縣,民國時曾有「一百單八縣」,而今也是我國古縣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有歷史悠久的古縣消失於歷史長河中,其中建國後消失的數量不少,如齊東、長山、蒲臺、德平、堂邑、恩縣以及清平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