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完璧歸趙」、「大義凜然」、「怒髮衝冠」,自然會引出一段段人們耳熟能詳的動人故事。歷史名人藺相如,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上卿,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超人的智慧和膽略、崇高的愛國熱情,智鬥強秦,完璧歸趙;以博大的胸懷,實現了將相和睦。除《史記》和地方志的記載外,還有大量的民間故事流傳至今。8月上旬首屆中國古縣藺相如文化高層論壇在山西省臨汾市古縣舉辦,來自全國12個省市的31位專家學者及百餘位藺氏後裔和特邀嘉賓與會,就「藺相如與和諧文化」這一命題進行了研討。
藺相如到底是何方人氏?眾說紛紜。山西社科院研究員孟繁仁告訴筆者:「古縣就是相如故裡啊!」老先生尋蹤多年幾經考證,不久前還意外地發現了一部珍貴的藺相如家譜——《藺氏族譜》,保存這套家譜的是藺相如第89代孫、湖南瀏陽文家市鎮的一位退休教師、69歲的藺傳芳先生。這部《族譜》共有3個版本,這部族譜的發現為確定古縣為相如故裡提供了重要的線索。會議期間,與會者專程前往古縣城東北40公裡的李(藺)子坪村拜謁藺相如。在一片田地中,有一座大墳,周圍有不少古樹,墓地前豎立著民國時建的相如墓碑、《藺相如墓告示碑》和《藺相如墓志銘》三塊碑。
筆者訪問了李(藺)子坪村的老人,他們講述了世代相傳的故事:當年藺相如魂歸故裡的時候,正當秦國滅亡趙國之時,由於當年藺相如澠池會上當眾羞辱秦王,秦王懷恨在心,儘管相如死後是秘密發喪,但還是為秦王所知,並派軍隊尾追而來,相如的靈柩回鄉以後,族人連夜埋葬成墳。為避免秦兵屠戮,藺姓全族連夜移居趙城,保護了藺相如的長眠之地。「藺子坪」也改名為「李子坪」。與會人員在香火繚繞中憑弔相如墓地,藺氏後裔們在墓前叩拜。墓地周邊的古樹據說已經上千年了,依然枝繁葉茂,搖曳的枝椏似乎在訴說著相如墓湮沒已久的故事……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暢所欲言,就藺相如的生平事跡,藺相如文化現象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藺相如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來自北京大學的向勇博士,就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和路徑選擇上說,相如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的創意產業,在發展上應該關注歷史文化的再開發、本土資源的利用和外部資源的利用等幾個問題,不能在「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社會環境下跟風。復旦大學教授範麗珠從藺相如的現代價值上說起,文化傳遞藉助的力量是「忠義」和「道德」,當今世界矛盾衝突到處都有,而藺相如的這種信仰和文化價值正是和平共處的世界性價值。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藺相如這一文化現象是中國古時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開展藺相如文化研究,對繼承發揚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構建和諧文化均具有特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