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本期非遺傳承匠人:趙合民,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
趙合民,男,漢族,1966年出生,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內黃棗木根藝展覽館館長。
內黃,是我國著名的紅棗之鄉,紅棗種植歷史和棗林面積世界居首。內黃棗木,有北方紫檀之稱,齡高千年,生長緩慢,質堅如鋼,木紋細密,色澤紅潤,造型奇異,紋理精美;內黃棗木因生長環境奇異,形成有獨特的龍紋、豹紋、金錢紋自然奇觀,諸多棗木或像飛禽走獸、或像花鳥蟲魚,盡染滄桑古韻,美如鬼斧神工。
內黃棗木中的雷擊棗木,系千年古樹被雷電擊裂,瞬間高溫碳化,發生質變,經四季風寒、星辰沐浴,形成堅硬無比、裂開處褐紅烏亮、表面細膩光滑潤澤、散發淡雅木香的奇材,堪稱珍稀根藝佳材。因此民間相傳,雷擊棗木具備神靈之氣運,佩戴於身可以抵禦邪惡之氣,帶來祥瑞和幸運,自古至今人們已將此視為貴重之物珍藏。
內黃棗木根藝源於戰國,經過代代傳承發展,日臻完美,將其形成為著名民間工藝美術品牌。內黃棗木根藝製作時貫徹「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原則,巧用心計,慎重取捨,重點利用根的自然形態,使天然特點和神韻充分體現,有自然美的「奇」與人工美的「巧」結合的特徵。
「製作工藝有選材、去皮、打胚、定型等,內含多種祖傳秘技;製作作品主要有茶藝、擺件、自然根藝系列等。製品原材料多為特別環境下生長形成的有獨特紋理造型奇、怪、美千年雷擊木。」趙合民這樣說道。
因為從小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對內黃棗木根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後在父親的悉心幫助和指導下,打下了堅實的根藝基礎,在多年的摸索和實踐中,漸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形式。他現在是第六代傳人,已有第七代傳人趙少銘,至今已傳七代170多年。
趙合民從藝40餘年,刻苦認真,技藝精湛,開發的雷擊木、古木、茶藝等棗木根藝系列,形神兼備,古樸典雅,絕佳精美,堪稱絕品,廣被收藏,暢銷21省。代表作品根藝龍頭、金山龜、翼龍、虎頭茶臺、千年雷擊木擺件茶桌等,多次在全國大型文化藝術展覽獲獎。
他曾多次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選拔參加非遺培訓班,在文化和旅遊部管理幹部學院、天津大學、鄭州輕工學院等學習深造。積極參加中原文化博覽會、安陽國際航空旅遊節、河南省旅遊商品博覽會、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展等大型活動,進校園、進社區、開展非遺展覽和傳承工作,先後收徒4人。2020年初,積極參加非遺抗疫公益活動,創作的雷擊木作品《萬眾收蝠》,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省非遺保護中心報導。
現在他投資建立國內獨家棗木根藝展覽館,建立棗木根藝生產基地,與國內頂尖雕刻藝術專家合作開展根藝研究工作,為棗木根藝傳承發展成為優秀非遺文化產業貢獻卓著。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人民日報、河南衛視等媒體,對其曾經廣泛宣傳報導。
內黃棗木根藝不僅充分顯示了棗木奇麗的自然美及作者獨具匠心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美,展示出華夏兒女的崇高智慧,更是珍貴且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
在未來的日子裡,趙合民將以內黃棗木根藝傳承為己任,讓這項悠久的中國非遺技藝發揚光大,順利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