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再逢春根藝讓「朽木」活起來

2020-08-27 二三裡資訊石嘴山

古樸的筆筒,時尚的地燈,造型別致的衣架、書架,典雅的茶桌、椅子……走進石嘴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賀蘭山根藝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何生義的根藝坊,仿佛來到了一個由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與非遺傳承人的妙手合力打造的奇幻世界。

這些常人眼中的「朽木」「枯木」,經過何生義的精雕細琢,被賦予了生命和靈氣,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吸引了許多人慕名前來觀賞。「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要去賀蘭山附近的一些廠礦企業,工作之餘我喜歡到山上轉轉。因為賀蘭山經常發山洪,許多枯死的樹木被山洪衝下山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賀蘭山山腳下,遠遠看見一隻『動物』立在那兒。走近才發現那是一個樹根,我就把它撿回家做成了根藝作品,並根據樹根的姿態,取名叫『海豚』。」何生義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乾枯的樹根以新的生命,也從那個時候開始,何生義和根藝結下了不解之緣。

製作造型古樸、意蘊悠遠的根藝作品,優質的樹根是關鍵。「根藝講求『七分天成、三分加工』,造型優美的枯樹根往往在懸崖峭壁上才能看到,像崖柏的枯樹根,只能在高海拔的地方才能見到。」何生義說。賀蘭山山脈海拔兩三千米,其主峰高度高達3556米。山溝內,常常能見到乾枯的榆樹根、柏樹根,而這兩種樹的枯根恰好是製作根藝作品的上好材料。為了尋找優質的樹根,何生義的足跡踏遍了黃河兩岸、大山內外。無論走到哪裡,他都不忘搜尋各種各樣的樹根,水渠邊、山腳下、深溝裡、黃河邊都留下了他「尋根」的足跡,即使路過農田看到被人丟棄的死樹,何生義也要仔細看一看,他幾乎踏遍了石嘴山大地的各個角落。有時,他只帶上兩個餅子、3瓶礦泉水,天亮出發天黑才回來,這就是何生義尋根的日常。就是這樣,他攢下了數以噸計的樹根,既有粗如巨櫞的老樹根,也有細如手指的小樹根。

「如果說枯樹根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那麼後期的製作就是對大自然的延續。製作根藝的過程非常辛苦,需要像崖柏一樣頑強、堅韌。」儘管尋找樹根、製作根藝的過程很艱辛,但何生義懷著一腔熱忱,一做就是20多年。

「根藝的起源是從實用性開始的。」何生義說,「我的祖父和父親生活在惠農區燕子墩鄉。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他們發現枯樹的木料質地細膩、紋理清晰、結實耐磨,就將這些枯樹加工製作成各種農具和日常的生活用品。」正是受了父輩的影響,何生義琢磨著將一些大型的樹根和樹幹製作成根藝藝術家具,將現代家具的實用與樹根的天然古樸融為一體,不露一點刀劈斧鑿的人工痕跡,盡顯枯樹根的自然天趣。而那些體積較小的樹根,經過他的「妙手」,變成了筆筒、衣架、地燈、掛鍾、書架……原本乾枯、了無生機的枯樹根在何生義的手中,變成了造型古樸、實用時尚的根藝藝術品,真正實現了時尚與傳統的完美融合。

「三分工藝,七分天成。優秀的作品就要靠作者慧眼識根。根藝有別於木雕和根雕,每件作品基本上都是『孤品』,這也顯示了根藝產品與生俱來獨特的價值。」每一次尋來的樹根,何生義從不急於加工,而是根據樹根的自然形態審「根」度勢、隨形賦意,反覆審視構思出頗有涵義和趣味的作品。何生義隨手拿起一個樹根,以製作根藝筆筒為例,給記者講述根藝作品的製作過程。每一個枯樹根在加工前,何生義都要認真觀察、端詳,用他的話說就是「審根」。當確定了創意、造型,就儘量選擇硬度較高、年份較長的枯樹根進行去皮、打磨、修剪,有時需要專業工具進行深加工,比如拋光、上蠟、噴漆,保持枯樹根原有的顏色、材質。就這樣,經過尋根、審根、去皮、雕琢、打磨、上漆、取名,一件天然古樸的根藝作品就製作完成了,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何生義的思考和智慧,以及對生活的感悟。

「賀蘭山根藝化腐朽為神奇,將枯樹根製作成藝術品擺件或者藝術家具、文創產品,在給人們帶來自然美的同時,也會給人們帶來奮發向上的精神啟迪!」在賀蘭山根藝與時尚的碰撞中,何生義得到了更深的感悟。(記者 徐波 張偉 實習記者 許婧 文/圖)

來源:石嘴山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根雕藝人王中堂】能使枯木再逢「春」
    【根雕藝人王中堂】能使枯木再逢「春」 2021-01-05 2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生上聯「老樹盤根,枯木再逢春」,才女隨口下聯讓書生動心!
    書生上聯「老樹盤根,枯木再逢春」,才女隨口下聯讓書生動心!對聯文化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一些人就算不知道對聯,那應該知道春聯吧。春聯作為對聯的分支,也是有著它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的。當秀才說出上聯:老樹盤根,枯木再逢春。一時間並沒有人回應,這上聯聽起來簡單,可是寓意深刻:沒有希望的東西又有了生機,姑娘們很多都沒有了主意,因為有些人沒有讀過書。這個時候一個小女子站起來說:金蟬脫殼,寒冰斷流水。小女子的隨口下聯讓秀才心動。
  • 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熬過去,一切就會好起來!
    如果一個人一直活在不安的情緒裡,那麼樂觀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所有不好的情緒,只有自己慢慢的消化,別人無法替你開心或者難過。生活是我們自己的,要過什麼樣的日子,只能我們自己創造。也許,你現在,正迷茫,正在焦慮不安,正在因為一直不順痛苦萬分。真的很想給現在的你一個擁抱,告訴你,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好,相信自己。
  • 正所謂: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
    正所謂: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只要自己努力,珍惜當下的一切,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原創作品,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 專訪|來自西北戈壁灘特有的根雕藝術——史進軍的根藝世界
    幸遇惜才痴雕客,枯木逢春再千秋。"一晃,他與戈壁灘上那些腐朽的植物有了幾十年的情緣,他在向我展示這些根藝作品的時候,我放佛看見了戈壁灘的風光,他也放佛風霜褪去,閃耀在他眼中的那份摯愛讓他變回了那個曾經的年輕人。
  • 十年老花匠養護金彈子樹樁有訣竅,5年時間,枯木也能再逢春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的故事是關於一個有著十年花齡的老花匠,十年老花匠養護金彈子樹樁有訣竅,5年時間,枯木也能再逢春!他是怎麼做到的呢?一起去看看。看著他的這顆金彈子樹樁,很多朋友都肯定迷惑不解,像這樣五花大綁的操作,海真是聞所未聞,有網友說這位老花匠真是一朵奇葩啊!您覺得他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猜一猜,留言告訴我,猜到的盆友有獎啊!
  • ●朽木盆景製作
    詩曰:「山石巖上古木枯,此木是材(柴)」朽木——這種大自然對我們恩賜,是製作盆景,根藝品的良好素材。化腐朽為神奇是我們追求美的人們的責任。說它朽,其實並不盡然,如被白蟻蠶食過的朽木質地就極堅硬,說他沒有生命,我們可以賦於它藝術生命力;它還似乎不太衛生,但是只要認真做好以下幾點,汙染和不衛生的情況就能迎刃而解了,獲取朽木後,清理乾淨雜質,蟻卵和被嚴重腐蝕部分,留下質地堅硬,紋理清晰,自然形態較好的部分,用水反覆洗朽木的每一角落,徹底除掉泥和汙垢,可用鹼水浸泡一會,以防止繼續腐化。晾乾後放在蔭涼、乾燥、通風的地方,防止暴曬。
  • 一雙巧手實現「變廢為寶」,這位「工藝達人」的根藝作品真美!
    人們常說朽木不可雕,但法國雕塑藝術大師羅丹卻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也是劉勝榮在採訪中不斷強調的一句話。無論是普通的柴火棍,還是水底拾起的朽木,這些被農民們當作燃料或被隨意丟棄的「廢料」,在劉勝榮眼裡卻都是「寶物」。經過他一雙巧手的加工,成為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實現「變廢為寶」。
  • 幾經風雨情自珍,枯木又逢春:寧波最美的大教堂
    幾經風雨情自珍,枯木又逢春」 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大意為:經過幾次風雨的感情自然要珍貴,枯乾的樹遇到了春天。在這裡用來比作大教堂的浴火重生。經過修繕,寧波江北天主大教堂基本上恢復了原貌。
  • 唐代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絕詩,古木又逢春,道盡春天的意境和力量
    唐代有位詩人在春天裡看到一棵古樹,本來朽木殘枝,但在春天的光景裡生長出新枝,原來枯木逢春之後,也會生機盎然,感慨生命的美好和春天的力量。這首詩有著怎樣的描述,讀完有著怎樣的感想,又給予我們怎樣的思考,一起來品讀吧。
  • 即將消失的非遺手藝:用枯木造出絕美景致
    俗話說「朽木不可雕也」,但在根雕藝人的眼裡,朽木卻是最好的原材料一個個枯木樁、樹藤、樹根經根雕師傅的巧手雕琢,都會變成一件件活靈活現的根雕作品製作完成後刷上漆防止腐化放置半天待顏色定型一根枯木來到杭州富陽我才知道這裡的山水很美感受匠人的用心我才發現原來一枝枯木
  • 農曆七月過後,3生肖否極泰來,事業久旱遇甘霖,生意枯木又逢春
    枯木如逢春,久旱遇甘霖,這都是難得一見的喜事,畢竟吃苦吃了這麼長時間,能看到比較好的光景,都是一種進步,也說明這段時間的努力全都沒有白費,自己仍然有發揮價值的空間,對以下三個生肖的人來說,在這個陰曆7月結束之後,他們的壞心情以及身邊的負面光景都將改變,不但更有錢,而且職場上的發展也一帆風順,很有希望實現如魚得水的進步。
  • 網上賣崖柏,枯木也逢春
    陳旭介紹,業內稱這種樹根為崖柏,但不是瀕危樹種崖柏,而是在懸崖峭壁中生長千百年的本地柏樹,已枯死的樹根、樹幹,多用於根雕、根藝原料。10年前,陳旭就在果園一路花鳥市場做蘭花生意,經常到神農架一帶收購蘭草。「3年前發現很多當地人在山上淘樹根,我才認識崖柏的價值。」
  • 無關愛情的句子|枯木會逢春 你也會與美好相逢
    32「那個女孩眼中的月亮墜落了,連帶著那些星星盡數跌入黑暗,再無月暮溫柔」33隻有暗自努力,才能在人前顯得輕鬆如意34做人要像小熊餅乾一樣乾乾脆脆呀35「未曾謀面的也終將會相遇的,一定會相遇的,慢慢來吧,慢慢約會吧」。
  • 朽木可雕:死去的植物仍瀰漫著一種詩意
    中國根藝美術學會理事,浙江省根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兼常務副秘書長。2009年,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金雕手」稱號。鄭興國的根雕作品形成了粗細結合、虛實相間的藝術特色,其作品取材廣泛、形式多樣、寓意深刻,或如大江奔騰,或如涓涓細流;或粗獷誇張變形,或細膩委婉柔美;或隱喻典故富有哲理,或引領朽木雕潮流給人啟發。
  • 聽說朽木和多肉很配,百科君跟朋友也來拼一拼!
    長話短說,前陣子分享過不少多肉與朽木的搭配,大家可以回顧下:🌵 當「枯木」遇上「小鮮肉」,多肉枯木小景DIY🌵 《枯木逢春》--當多肉植物遇上千年繼木!🌵 枯木逢春——枯木變身天然花盆!🌵 以肉之名,化腐朽為神奇,讓枯木再逢春!
  • 新幹鄒評勇:朽木上「繪畫」 雕刻中「舞蹈」(多圖)
    今年40歲的鄒評勇從事根藝創作近20年,憑著手中一把刻刀,演繹出精彩人生。  鄒評勇,藝名鄒寒石,出生於江西省新幹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由於家庭貧苦,從小對樹根、石頭感興趣,尤其喜歡根抱石傲寒鬥雪、迎難而上、堅韌不拔的品格,所以後來在從事根藝創作時便取藝名為「鄒寒石」。
  • 枯木會逢春 你也會與美好相逢 溫柔句子和原創溫暖小詩 贈你
    一詩一文 每一天的原創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溫柔句子,贈你吧 快來接收春風吹來的快樂》1.晚風輕踩著雲朵 月亮在販售快樂2.枯木會逢春 你也會與美好相逢.3.雲朵都喝了我 放在屋頂上的酒 於是她臉紅 變成了晚霞.4.就算星星碎掉了 溢出來的光也很好看.
  • 枯木又逢春!山火過後樹木開始發芽,澳大利亞災難過後又重生
    澳大利亞的山火肆虐,至今仍未全部熄滅,起初這只是一場最為平常的山火,因為澳大利地理位置和氣候的原因,每年都會發生幾起火災,所以一開始大家並不在意這場山火,但是隨著後來災情越來越嚴重,許多動植物甚至連澳大利亞人都喪生火海,澳大利亞政府才開始關注起來,不過已經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