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藝片票房進化史 賣座電影有法寶 票房慘澹沒冤情 – Mtime...

2020-12-21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特稿

柏林金熊獎得主

《白日焰火》

,在經歷20日的放映後(3月21日-4月9日)票房破億。一般的說法是:這部影片打破了獲獎文藝片票房失敗的「魔咒」。這個魔咒到底又是什麼呢?時光網粗略統計了2000年以來主要獲獎文藝片的市場表現,19部影片中14部票房未過千萬,千萬線似乎是多數得獎文藝片的「魔咒」。


  獲獎文藝片多數是獲得歐洲或者亞洲電影節的認可,和讓市場檢驗的類型片不同,這類電影多數「反類型」,具有作者電影氣息,受眾範圍相對狹窄,對市場反響顯然不能期待過高。即使在北美,像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甚至史蒂文·史匹柏的《林肯》,一開始都選擇小範圍上映,贏得口碑後才擴大上映的影院數。這是

文藝片在商業主流市場的現實境遇,能欣賞這種電影的人是少數,如何讓這少數人充分走進影院是需要智慧和投入的。


  分析這份表格可以發現,華語獲獎文藝片從「票房毒藥」慢慢走向「叫好又叫座」。文藝片的春天有沒有來到尚且不好說,但我們可以看到票房好的文藝片,無非擁有下面幾個法寶:明星效應(包括名導演)、宣傳營銷要投入、檔期選擇要慎重。但歸根結底,最該感謝的還是時代性的因素——中國銀幕數的不斷增長,激活了整個電影產業,蛋糕大了大片小片都能吃幾口。就像《白日焰火》的成功,用導演刁亦男的話來說:是一場「合謀「。


      2008年之前的中國電影市場規模相對較少,整整8年,銀幕數才從1000塊左右增加到3500餘塊。如此小的市場空間,商業類型片都不一定夠用,受眾狹窄的文藝片得到的機會就更少。在這個階段,文藝片票房偏低有著市場容量小、觀影人群少的天然缺陷,但宣傳力度不夠、發行公司實力太弱、缺乏明星等,也會讓獲獎文藝片票房相當之慘澹。


  表格裡排名冠亞軍的《色,戒》(2007)、

《白鹿原》

(2012)情況有些特殊,前者導演來頭太大,題材更是相當罕見,算是特例;某種程度上,《白鹿原》也打了情色擦邊球,加上是文學名著改編,話題性相當大。分析文藝片票房進化史,一方面是總結經驗,另一方面也為今後更多優質文藝片的發行提供鏡鑑。


↓2000-2014年華語部分獲獎影片國內票房↓

所獲國際獎

影片

內地票房

時光網評分

威尼斯-金獅獎最佳影片

李安《色戒》(2007)

1.36億

——

柏林-最佳攝影

王全安《白鹿原》(2012)

1.29億


1.03億


7.5分

東京-最佳女演員

6860萬

7.3分

威尼斯最佳女演員

6819萬

8.4分

坎城-最佳男演員

1000萬

7.5分

柏林-評審團大獎

近1000萬

7.8分

柏林-堂吉訶德獎

600萬

8.1分

東京-最佳男演員

585萬

8.1分

威尼斯-開放獎

500萬

6.2分

東京-最佳男演員

330萬

7.2分

坎城-評審團大獎

400萬

7.2分

東京-最佳藝術貢獻獎

460萬

7.9分

柏林-金熊獎最佳影片

135萬

8分

威尼斯-金獅獎最佳影片

200萬

6.8分

威尼斯-銀獅最佳導演

100萬

7.2分

柏林-國際藝術電影聯盟

157萬

7.6分

柏林-銀熊獎最佳劇本

60萬

6.7分

坎城-一種關注單元

10萬

6.9分


註:2000年前影片未收錄、數據綜合自發行放映協會、《中國電影報》等


下一頁:個案分析 《白日焰火》票房成功的法寶

《白日焰火》票房的法寶


發行: 「雙熊」天賜良機 商業大片發行模式


  

《白日焰火》選在2014年3月21日上映,一方面是借柏林得獎之勢「趁熱打鐵」,同時獲得金熊獎和銀熊獎,真的是「天賜良機」。當然,3月非常適合文藝片「生存」國產大片少,又是好萊塢淡季。該片之前有兩個成功例子,2011年3月8日

《桃姐》

上映,最終票房6810萬;2010年3月3日

《觀音山》

上映,最終票房6930萬。

  

  除了檔期選擇外,《白日焰火》的宣傳營銷更是大立其功。影片製片人萬娟在接受採訪時多次表示:「我們是完全按照商業化的模式來推廣《白日焰火》的。我們的一切宣傳,也都是按照商業化的節奏來一步一步推進。」


  據知情人士透露,《白日焰火》的宣傳預算高達2000萬人民幣,比影片投資額還稍微高一點,如此大手筆在獲獎文藝片裡非常少見。資深發行人士告訴時光網,從他看到的《白日焰火》在全國給地戶外、電視廣告來推算,2000萬都是保守的數字,當然由於投資方和發行方幸福藍海背靠江蘇廣電集團,很多廣告費用是被「抵消」了。據了解,2012年曾拿到超過7億票房的《畫皮2》宣發成本為3000萬。


  製片人萬娟表示,影片在參賽柏林之前已確定了全國商業營銷計劃,原定是5月前後上映。2月中旬拿到「柏林雙熊」後,無論是公眾還是媒體期待變高,發行方決定將「趁熱打鐵」將檔期提早到3月21日上映。從2月27日宣布檔期,到最終上映只有一個月時間。如何才能讓影片國外獲獎口碑變成普通觀眾捧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大規模廣告投入,短時間內砸2000萬人民幣的宣傳費用,最終的傳播效果是非常可觀的。


  《白日焰火》上映前做了大量戶外廣告,這些是真金白銀。影片發行方由中影和幸福藍海組成,兩家公司都有不俗的實力。中影股份新任董事長喇培康在首映式上希望媒體多報導。而早前在廈門舉行的春季新片推薦會上,電影局領導也曾親自向全國院線推薦該片。幸福藍海隸屬於江蘇廣電集團,他們利用資源優勢在江蘇衛視高收視節目《非誠勿擾》後的投放了電視預告片(廖凡在收視很高的《我是歌手2》口播廣告算是小插曲),要知道所有廣告費用裡,電視臺廣告是最貴的,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非誠勿擾》15秒插播廣告價格為34萬到36萬一次。對國內電影發行來講,在電視臺做廣告都是國產商業大片和好萊塢大片才有的待遇。


  根據媒體報導,除了硬廣投入外,《白日焰火》由於有江蘇廣電的背景以及中影的支持,在江蘇省內院線和中影旗下院線都得到排片上的「照顧」,類似「力保《白日焰火》放映場次的通知」的文件也被媒體證實過。當然影片上映前全方位的整合營銷,包括與電商媒體、APP的跨界合作,與萬達電影的「百城搶票」活動則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創作:類型電影和作者電影的融合


  

除了宣傳營銷發力,影片創作上也將作者電影和類型電影進行融合。影片宣傳口徑也強調犯罪、愛情類型,這兩種類型普通觀眾都比較認可。創作者刁亦男在和投資方的溝通中,也讓影片的「賣相」越來越好。舉個簡單的例子,幸福藍海要求《白日焰火》必須保證有800個鏡頭。要知道在他的

《夜車》

中,全片只有300多個鏡頭。通常情況下,文藝片鏡頭少為展現作者個人情懷,商業片鏡頭多節奏快比較容易讓普通觀眾入戲。


  影片拍攝前,在「推翻式」的改動下才完成了劇本的第三稿,也就是如今觀眾看到的電影劇本。刁亦男通過強調影片中作者化的風格與加快劇情推進等手段,嘗試讓《白日焰火》成為一部能讓更多普通觀眾覺得好看的劇情片。柏林電影節期間,多家外國媒體就評價該片在致敬黑色電影類型片同時,也融合進了作者電影風格。


  當創作與發行、宣傳營銷、以及院線照顧等因素達成合力之時,3月21日開畫首日的《白日焰火》才能得到20%的排片比。今年國內電影市場已近2萬塊銀幕,也就是說有將近4000塊銀幕在同時上映這部獲獎文藝片,而2007年中國所有銀幕加起來才3500塊。《白日焰火》首日票房就越過了1000萬的「魔咒」線,按照資深發行人士的估算,一般情況下觀眾口碑好的華語片,最終票房約為首日票房的10倍,《白日焰火》首日票房飄紅後最終能破億,影片質量也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白日焰火》的成功法寶能複製嗎?


 《白日焰火》以3500萬左右投資、宣發成本,拿到過億的票房,單純算投資回報率並不算奇蹟。重點在於,更多的觀眾看到了這部有品質的華語片,讓觀眾不至於「偏食」;它的成功也會刺激更多投資方支持這樣的電影,讓有才華的獨立電影人能拍出更多的好作品。


  《白日焰火》的大手筆宣傳投入並不是所有得獎文藝片都學得來的,而發行公司的強勢,行政、商業力量的合謀更是「可遇不可求」。影片在檔期的選擇、整合營銷、預告片、海報的製作上的經驗倒是可以複製。電影是視覺藝術,用海報、預告片這樣的視覺手法推廣效果最好,君不見好萊塢電影在這三大物料上如此下功夫,《白日焰火》的海報、劇照、預告片都做到了華語電影的高水準。更多的獲獎文藝片發行營銷費用是相當有限的,如何將錢花在刀刃上需要相當的智慧。


  《白日焰火》票房成功並不代表獲獎文藝片春天已到來。《萬箭穿心》《鋼的琴》《逆光飛翔》等文藝片票房慘澹,才是大部分華語文藝片面臨的發行困境:資金限制,映前很難見到有效宣傳;採用全國大範圍上映手法,但又無法做到《白日》《桃姐》《觀音山》那樣的廣告投入。


  很多獲獎文藝片的境遇是這樣:上映後口碑不錯但票房很差,發行方「四處叫冤」,媒體跟進報導,但此時影院很難再給太多排片機會。很難指望華語文藝片能像《白日》一樣首周末就票房爆棚。小範圍上映節約發行費,根據觀眾歡迎程度決定加大投入擴大上映範圍,將風險降到最低,北美文藝片的如此發行策略,更多囊中羞澀的華語文藝片發行方或可以嘗試,小眾市場的電影,錢註定只能慢慢賺。


下一頁 

文藝片發行回顧 票房慘澹沒冤情 


獲獎文藝片發行回顧


票房慘澹「沒冤情」

      從2000年到2007年,中國電影市場銀幕數從1500塊增長3500塊左右。因此當陸川的

《可可西裡》

在2004年上映時拿到600萬票房,現在看來已算上是不小的成功。當年全國票房只有21億元,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今年將近20000塊銀幕的市場容量下,1月份的票房就超過了這個數字。2008年之後,市場擴容走上了快車道,在分析成功或不成功的文藝片票房時,這一點無法忽視。


  文藝片受眾相對狹窄,在各國的主流市場票房普遍不高。在國內得獎文藝片的票房慘澹也各有各的原因,「沒冤情」只是一種形容,總結經驗是為了將來做得更好。


「冤情」一:市場容量所限

王家衛《花樣年華》 (2000年) 票房:1000萬


  

在內地,文藝青年熱衷的王家衛票房號召力並不低,除了他的品牌影響力,他的電影明星雲集算是重要原因。《花樣年華》是進入新千年後第一部在內地大規模上映王家衛電影,影片2000年11月底上映,最終票房超過1000萬,年度排名第六;據《北京青年報》當年的報導,影片中北京20多家影院上映,每天票房在30萬左右。2014年北京大概有100多家影院。


  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全國總票房不超過9億,銀幕數不到2000塊,對比今年的20000塊銀幕,《花樣年華》的這個成績堪稱大賣。不過,當年國內上映影片數量也有限,加上梁朝偉、張曼玉的明星效應,都讓《花樣年華》得到很好的市場回回饋。總而言之,《花樣年華》1000萬的票房,主要由市場容量小所造成。所以當2013年初,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再用全明星陣容徵戰內地市場時,在14000塊銀幕的條件下,拿到2.82億元並不算很意外。


「冤情」二:檔期選擇失敗

賈樟柯《三峽好人》(2006年) 票房:200萬


  

「我想看看在這個崇拜黃金的時代,誰還關心好人」這是2006年12月7日,賈樟柯在解釋為何選擇讓《三峽好人》和《滿城盡帶黃金甲》同天上映時說過的話。嚴格來說,這部威尼斯金獅大獎的檔期選擇不夠理性,賈樟柯和發行方的這種選擇如同「行為藝術」一般。最終《三峽好人》如同賈樟柯所預計的一樣,以200萬左右的票房「殉情」,因為《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最終票房為2.7億。


  需要指出的是,當年《三峽好人》採取的是全國投放50個拷貝,定點40家影院進行的是小範圍放映。《三峽好人》的票房慘澹還有缺乏明星、宣傳營銷投入小等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自殺性的檔期選擇。


      和《三峽好人》類似,2011年《鋼的琴》也是檔期選擇失敗的例子。該片投資600萬、營銷成本為400萬,這個比例比較良性。但7月15日上映的檔期距離《變形金剛3》只有6天,即使是上映後媒體、影評人包括主演秦海璐進行呼籲,影院也很難給予太多上映空間,最終票房依舊只有640萬。2011年全國銀幕數已有9200塊,《三峽好人》上映的2006年為3000塊,從市場容量變化角度來看,《鋼的琴》和《三峽好人》市場命運差不太多。

  

「冤情三」:沒有明星助陣

杜家毅《轉山》(2011)460萬


  

獲獎文藝片一般投資少,很難請到片酬高的大明星。在市場發展並不完善的中國,明星效應對電影發行作用非常大。杜家毅導演的《轉山》2011年11月3日上映,面對《星空》、《不明身份》、《猩球崛起》等中外新片,檔期本來就風險頗大,更關鍵的是影片主演張書豪、李桃、李小川對普通觀眾相當陌生,導演杜家毅也是新人。如此陣容即使有金牌監製陳國富加盟,也很難有太多驚喜的表現,加上運氣也不夠好,即使2011年銀幕數到了9200塊,影片最終票房也只有460萬。


      和《轉山》類似的是今年的《警察日記》,雖然王景春東京電影節影帝加持,但在電影市場幾乎沒有票房號召力。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張元的《看上去很美》、王小帥的《我十一》上,以兒童為主要演員的文藝片似乎在國內市場格外吃虧。與這些影片相反的是,《桃姐》和《觀音山》票房的成功,劉德華和範冰冰的明星效應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冤情」四:發行投入少

王小帥《青紅》(2005)400萬


  

影片2005年6月3日國內上映,當年全國銀幕數在2500塊左右。當時電影數字發行還未普及,影片宣傳營銷費用相當高少,膠片拷貝只做了36個,而當年12月《無極》拷貝數在480個。《無極》的拷貝數是《青紅》的13倍,《青紅》最終票房為400萬,《無極》為1.75億。如果《青紅》也用有如此多拷貝發行,票房將在5000萬左右。當然了,電影發行不是如此簡單的算術題,兩者票房差別還涉及明星陣容、影片類型、檔期、宣傳投入等多方面因素。


     王全安的

《圖雅的婚事》

2007年4月13日上映,據報導發行投入大概120個拷貝,在2007年3500塊銀幕背景下,最終票房僅為135萬。


結語 文藝片將擁有屬於自己的未來


  對於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二八定律依然適用。中國電影類型片市場不夠發達,觀眾的觀影習慣尚在培養之中。長尾效應不足以養活太多獲獎文藝電影。但20000塊銀幕的背景下,加上以及電影人對文藝片營銷上日漸成熟,獲獎文藝片慢慢也能在市場贏得一定的空間並非天方夜譚。


  而正是《桃姐》、《觀音山》、《白日焰火》等片的市場成功,讓更多電影人、投資人開始注重這種題材,譬如

張藝謀

《歸來》

重新回到文藝片的領域,影片有著

鞏俐

陳道明

等明星加盟,營銷發行上樂視影業也捨得投入,加上電影管理部門也需要這樣的電影給國產片打氣,相信在5月中旬必定有著相當好的市場反饋。而許鞍華在

《桃姐》

之後,將目光瞄準在民國文藝青年雲集的

《黃金時代》

,影片上映前就話題不斷,今年國慶檔也將有著相當好的市場前景。


相關焦點

  • 這些影史佳作曾經票房慘澹 上映時被低估 大浪淘沙後成經典...
    由前作《一個國家的誕生》驚人賣座的影響,格裡菲斯拍了這部場面更宏大、內容更有深度的作品。影片投資250萬美元,拍出220分鐘的鴻篇巨製。電影最終上映時,沒受到預期的歡迎。一方面因為故事結構太複雜、主題太嚴肅,遠超出當時觀眾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與電影驚人的長度有關。但人們卻不能否認這是一部電影藝術的不朽傑作。一個世紀後,曾經有幸在大銀幕上看過一次這部電影,可謂嘆為觀止。
  • 全球最賣座電影,各類電影票房排行榜前10名
    全球最賣座電影,各類電影榜單前十名基本都是美國電影,中國是除美國外唯一有電影上榜的國家。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美國電影在全球商業化上已經非常成熟,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電影雖然能在本國或地區票房大賣,但想要走出國門,賣向全球還是比較困難。
  • 口碑好票房慘 文藝片為何「曲高和寡」
    如今的電影市場上,單片票房超10億元都不稀奇,銀幕總數也已經超過了3萬塊。然而,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國產中小成本影片尤其是嚴肅電影、文藝片,票房絕大多數仍然不盡如人意。   有人說,現在的國產電影就是風口上的豬,因為趕上了好時勢而大有作為,但文藝片並沒有跟著一起飛起來。
  • 5月票房第二大贏家誰也沒想到,9分的《何以為家》感人又賣座
    《復聯4》也的確優秀,在全球上演了一場票房奇蹟——用大概15天時間就超越了全球第二賣座的電影《鐵達尼號》,以至於卡梅隆·詹姆斯都發文恭喜漫威。老卡這麼大方賀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全球最賣座的電影還是他的《阿凡達》保持著。而在中國電影市場有一部引進電影,卻在《復聯4》眼皮底下拿到了3億票房的成績。
  • 北美電影票房排行榜,最賣座科幻電影前10名,電影票房數據
    科幻電影,在全球電影市場上只有好萊塢一家獨大。經濟全球化進程帶動了好萊塢電影走向全球市場,然後稱霸全球,在科幻電影方面更是難逢敵手。精分君整理了北美電影票房排行榜,最賣座科幻電影前10名,一起來看看吧!
  • 黃家駒生前最後一部電影,票房慘澹卻發人深省
    「古先生」找兩位議員幫忙,沒想到這兩位議員表面上答應了此事,最主要的目的則是通過此事來做些面子工程,獲得更多的民意支持,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兩個人都選擇體驗「籠民」的生活,尤其是陳國新扮演的「徐議員「不但採用這樣的方式來攬下來號名聲,還背地裡使用詭計想要騙取籠民同意搬出的籤名。
  • 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內地影史票房前10名,電影票房數據
    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按題材分類,可分為科幻、動作、奇幻、動畫、喜劇、愛情、劇情、驚悚(恐怖)八大類。科幻、動作、喜劇、奇幻類電影更受內地觀眾青睞,高票房很普遍,破10億元票房很常見。動畫、愛情、劇情類電影也有穩定的觀眾群體,部分佳作能取得30億甚至是50億元的超高票房。
  • 《鬼滅之刃》日本票房破64億,有望成為日本影史最賣座電影
    日本當地上周末票房統計18日出爐,人氣直升的日本動畫電影《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編》11月14、15日周末兩日共動員114萬7000人,票房收益達15億2200萬日圓,5周蟬聯當地票房首位,上映後至今累計動員1750萬人、興收233億日圓(約臺幣64億元),影史賣座排名目前維持第五
  • 華語出口片票房深度調查:《北京遇上西雅圖》在北美遇上「滑鐵盧」
    在這份北美外語片票房榜單中,《北京遇上西雅圖》位於1411名。2000年12月8日,由中港臺美四地聯合製作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臥虎藏龍》亮相北美,最終影片在院線鏖戰近7個月,以創紀錄的1.28億美元完美收官,迄今仍把持著北美最賣座外語片的冠軍頭銜——可以說,這是華語片在好萊塢收穫的最有分量的一個「第一」。《臥虎藏龍》以1.28億美元的票房遠遠甩開身後的《美麗人生》。
  • 華語片飛速崛起的五年:從票房到質量的全面提升
    其中,國產片的票房在2013年收穫127億,2015年便增長至271億。截止今年10月,國產片票房已經突破250億,相信在全年進入尾聲時,國產片又將創立新的標杆。五年以來,國產片的票房成績和繁榮的電影市場令世界矚目。
  • 《刺客聶隱娘》票房僅5500萬,文藝片「票房魔咒」怎麼破?
    「豪賭」文藝片,華策是贏是輸?目前我們還很難判斷,《聶隱娘》背後主要出品方的華策影視,是贏是輸?《聶隱娘》一共有6家出品方,分別是:銀都機構、光點影業、華策影業、中影國際、中國夢和寰亞電影。其中華策影視扮演的是「主投+中國大陸獨家發行」的角色。如果從商業回報來看,這似乎是一門虧本的買賣。
  • 香港票房大賣,內地卻僅收1.1億,張家輝盡力了,港星扛不動票房
    現在的華語電影中心轉移到了內地市場,很多導演和老牌巨星都是在內地煥發事業二春,但也有的人到現在都還遲遲沒取得票房成功。香港大多數藝人國內觀眾都很熟悉,如張家輝,劉青雲,梁家輝等,每一位都是大名鼎鼎,只是他們在國內票房有點慘澹。
  • 2019年票房最高的十部華語片,沈騰吳京各有兩部,《攀登者》墊底
    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年裡,全年總票房已經超過了607億,相比起2018年再創新高。而這其中,華語片是票房增長的主要力量。本文就盤點了2019年票房最高的十部華語片,你全都看過嗎?十.難道只有我一個覺得這個票房是真低了嗎?九.《掃毒2》--12.91億主演:劉德華、古天樂、苗僑偉等十部最賣座的華語片中,《掃毒2》是唯一一部純港片。此片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擔任監製並主演,這也是他和古天樂繼《門徒》12年後的再次合作。
  • 北美電影票房總排行,最賣座奇幻電影前10名,電影票房數據
    奇幻電影都有非常精彩的科幻鏡頭,尤其是現在3D技術發展迅速,電影的場面更加的宏大了。精分君整理了北美電影票房排行榜,最賣座奇幻電影前10名,一起來看看吧!2、加勒比海盜2:聚魂棺(2006)北美票房:4.23億美元豆瓣:8.3極強的視覺衝擊與詼諧幽默的相得益彰,冒險之旅是如此的腦洞大開。視覺效果更有創意,更魔幻。
  • 票房慘澹的8部神級電影,《肖生克的救贖》上榜,一部拖垮公司
    ·凱奇和亞當·比奇,在當時非常有號召力。 本來以為這部影片在這麼強大的陣容下,可以大爆,沒想到卻突然熄火,票房成績相當慘澹,根據票房分帳,米高梅公司虧損至少8000萬美金。 這部影片可以說是王家衛登上文藝片頂峰的代表之作,也是張國榮退出樂壇揚威影壇的開山之作,曾狂攬多項大獎。 當年這部影片的口碑雖好,但票房卻不盡人意,4000多萬的投資只收到900多萬的票房。
  • 引領全國票房,香港電影詐屍了?
    不過2015年結算時,內地票房前十名裡居然不少電影和香港脫不開關係,冠軍《捉妖記》雖然名頭不正,可去掉水分,票房依然可觀。2016年票房滑坡,華語電影票房三高也許就是春節期間的三部賀歲片了,其中無一不是由香港導演拍攝。《澳門風雲》《美人魚》《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哪怕其中有許多內地工作人員,故事的內核還是很港產。那港產片到底死了沒?
  • 陳冠希在臺灣的首部電影《破事兒》票房慘澹
    陳冠希在臺灣的首部電影《破事兒》票房慘澹 2008年03月12日 11:09 來源:新京報 發表評論   上周本報報導,臺灣發行商將「豔照門」和電影《破事兒》上映捆綁,以期取得好票房。
  • 臺北票房大賣9200萬,林青霞驚豔全場,李連杰扛票房太穩了
    內地市場崛起後,國產片收票房就容易多了。因為容量夠大,隨便一部都能輕鬆大賣,但片子實際上質量一般。論電影的精彩程度以及影響力還是早年的港片強,特別是那些老牌巨星的作品部部都是經典。如古裝武俠片有李連杰林青霞,功夫喜劇有洪金寶成龍,槍戰片有發哥,喜劇片有星爺,文藝片有梁朝偉張國榮等。
  •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最終票房有多少?
    4月29日最新消息: 4月22日-4月28日票房排行榜出爐,《北京遇上西雅圖》最終票房新數據5.1183億!2013年4月23日最新消息:4月15-21日票房統計出爐,《北京遇上西雅圖》累積票房達5億!
  • 北美票房前十的華語片,看來歪果仁只鍾情一種中國電影
    華語電影在電影市場上還是有著不錯的口碑的,但請注意這不包括那些所謂製作精良,卻靠著刷票房佔領市場的。而在北美票房上排名前十的華語電影無一不是被國內外都稱讚為好片的電影,無論是武打還是槍戰,這些華語電影真正的體現出了屬於中國電影特有的特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