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聶隱娘》票房僅5500萬,文藝片「票房魔咒」怎麼破?

2021-01-10 界面新聞

9月8日,中國電影市場打上了一道新的分隔符,符號的一邊是《碟中諜5》的強勢上映,分走了近56%的影院排片,符號的另一邊是正在黯然離場的藝術大片《刺客聶隱娘》。

《聶隱娘》是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籌備了二十五年的心血之作,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就預想將這篇唐代傳奇搬上熒幕,從籌拍到殺青,《聶隱娘》耗時10年,投資近億元。

如今來看,《聶隱娘》的商業回報難稱樂觀,根據美團貓眼提供的信息,截止到9月7日晚,《聶隱娘》上映12天後的票房總計為5906萬元,9月7日的當日票房僅88萬元,排片佔比不足2.45%。

而實際情況可能更糟。一家著名電影公司的負責人告訴《數娛夢工廠》,按照另一套票房監測數據的結果,《聶隱娘》到9月8日中午的票房只有5500萬左右,比貓眼的數據還要少400萬左右。

數娛君打聽獲悉,一些地區的放映方,比如上海聯合院線旗下的絕大多數影院,已經開始從初期的削減排片,到如今直接將《聶隱娘》下檔,不再安排排片。

如果按照這種趨勢,保守預計《聶隱娘》的票房可能最終只能定格在7000萬元左右。文藝片「票房毒藥」的魔咒依然難以打破。

1.   「豪賭」文藝片,華策是贏是輸?

目前我們還很難判斷,《聶隱娘》背後主要出品方的華策影視,是贏是輸?

《聶隱娘》一共有6家出品方,分別是:銀都機構、光點影業、華策影業、中影國際、中國夢和寰亞電影。其中華策影視扮演的是「主投+中國大陸獨家發行」的角色。

如果從商業回報來看,這似乎是一門虧本的買賣。8月27日《聶隱娘》上映首日,其票房收入1088萬票房,排片15.28%。客觀說,這一數據在近兩年的文藝片中算是相當可以的。

僅有張藝謀的《歸來》首日票房超過3000萬,柏林金熊獎影片《白日焰火》首日票房過1000萬,其他文藝片的首日數據普遍只在幾百萬左右。

然而首日數據只是曇花一樣,《聶隱娘》在上映2日後的排片就下滑至10%以內,6天後排片下滑至3%以內。上座率更是非常低下,目前日均票房已不到100萬。

上海一家影院的經理對《數娛夢工廠》說:「如果票房不好,我們就會降排片,如果降了排片上座率依然不好,我們就再降票價,如果降了票價依然不好,影院就會考慮下檔。」顯然,《聶隱娘》就是不幸進入「被下檔」名單中的那一個。

按照目前形勢推算,《聶隱娘》在中國大陸的票房預計很難突破7000萬元。而華策影視的發行權利僅在中國大陸地區,因此在不考慮臺灣地區及海外市場收益的情況下,這似乎很難以稱之為一筆好生意。當然,外界並不清楚華策和《聶隱娘》的具體發行協議,虧不虧本還都不好說。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有的片是為賺錢而來,有的片是為掙名而來。前樂視影業的一位做發行的朋友對《數娛夢工廠》說,像《黃金時代》《聶隱娘》都是大導演強卡司,融資相對容易,有經驗的投資人基本做了預虧的心理準備,圖個名而已。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策似乎又是成功的。因為此前《小時代》系列作品雖然為公司帶來了不菲的票房回報,但是也被冠以「低俗」、「拜金」、「小鎮青年最愛」的辭藻和印象。而侯孝賢的《聶隱娘》帶來則是另一截然不同的口碑。

綜合坎城及海外媒體和影評人的評論來看,《聶隱娘》是一部顛覆性質的電影,全片不僅大膽採用了文言文對白,而且臺詞精簡到了「不能再少」的地步,而作為女主角的舒淇也只有寥寥十幾句對白,然而即便如此,電影中流淌出來的詩意又純粹的美感,依然攝人心魄。

美國電影評論家詹姆斯·烏登評價:首先是一部侯孝賢的電影,其次才是一部武俠片。而它也將是一部不同於以往任何同類電影的武俠片。

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曾對數娛君表示過:華策未來電影板塊的比例是70%:15%:15%。70%說的是基於大眾商業需求的電影,即粉絲電影(我們可以理解為郭敬明類,用來賺錢的電影。)

15%投資於具有藝術價值的,且能夠與世界電影接軌的大片。(指的就是《聶隱娘》這類,數娛君的理解是,在不怎麼賠錢的前提下,靠這類電影來平衡口碑,顯示逼格。)

第三個15%,是基於華策自己熱門電視劇、網絡劇IP改編的電影。

數娛君不想武斷和簡單來評價華策在《聶隱娘》上的輸贏,因為這一切要取決於華策自己的原始意願。

2. 最慘文藝片票房只有《聶隱娘》的六十分之一

其實《聶隱娘》並不是最慘的,《數娛夢工廠》整理了一下近些年的文藝片作品,讓大家宏觀的感受一下文藝片的集體遭遇。

首先是2014年的兩部海外獲獎作品:

《白日焰火》: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影片。 《警察日記》:東京國際影展獲得影帝大獎。

《警察日記》是一部與警察、破案有關的影片,由寧瀛執導、蘆葦任文學統籌、寧岱編劇、王景春主演。影片上映首日,排片率僅有3.8%,還不及《聶隱娘》的一個零頭。最終票房僅鎖定在206萬元。

《白日焰火》的開盤格局似乎有些不一樣。頂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的雙項國際讚譽,加上犯罪懸疑的故事外殼,以及桂綸鎂的人氣上映首日全國排片比例超過17%,首日票房突破千萬,但最終票房也僅為1.03億元。

如果我們再往前看會發現,不單單是收穫坎城的《聶隱娘》,這幾年歐洲三大影展獲獎作品,在國內電影市場都不怎麼吃香,比如《圖雅的婚事》、《三峽好人》曾分別獲得金熊、金獅獎後,進入市場後均不約而同地遭遇票房慘敗。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曾奪得威尼斯金獅獎,但國內票房不到100萬元,不到《聶隱娘》的六十分之一。

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曾奪得柏林金熊獎,但國內票房僅有200萬元。

此外的獲獎文藝片遭遇還有:

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五項大獎的《黃金時代》,票房僅5155萬元。 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獎的《闖入者》,票房1004萬元。 2012年金馬獎最大贏家《桃姐》票房7051萬。 張藝謀2014年的人文大作《歸來》斬獲票房2.9億,已算是國產文藝片的票房巔峰。

但即便是《歸來》、《白日焰火》這類票房過億的文藝片,拋除稅費和專項基金,片方最終能獲得的收益也十分有限,大致也就在3000萬~1億元之間,如果再扣去各類早期成本,盈利空間可想而知。

3.「票房毒藥」魔咒該怎麼破?

這可能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而這個話題的答案應該從2個層面來看:

比如李安的《少年派》全球總票房為14.7億人民幣、比如昆丁的《被解救的姜戈》全球票房高達26億元人民幣。

你無法否認這些不是藝術電影,而與國內不同的是,好萊塢的藝術電影更接地氣,也更願意融入一些商業片元素,《少年派》的特技水平堪稱頂級,《被解救的姜戈》融入昆丁風格的暴力美學和黑色幽默的鏡頭感。

商業電影的藝術化,和藝術電影的商業化已經成為當今電影的一種潮流趨勢。有很多商業電影的藝術價值並不亞於純粹的文藝片,而很多藝術電影的商業價值也似乎不亞於純粹的商業片,遺憾的是,在中國的兩岸三地,這似乎還很難做到,文藝片和商業片非常涇渭分明。

國內的許多文藝片更類似強烈個人風格的作者電影,「看不懂」、「不接地氣」往往是對這類電影最多的評價,比如此次的《聶隱娘》,豆瓣評分7.5,在國產片中也並稱不上很高,評價也是兩極分化「一半掌聲,一半鼾聲」,評價好的說「它簡直就是一幅驚世絕倫的山水畫」;評價差的說「就是一組催眠版古典寫意風景幻燈片」。

文藝片的製作者們嚷嚷了好多年,要扶持、要培育文藝片市場,要教育觀眾。其實,這是一個極端狹隘的理念。觀眾是你能教育的嗎?市場的培育周期要多長?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抽象而不確定的。能夠看懂抽象藝術片的觀眾永遠只是一小部分窄眾群體,片方不能與時俱進,只有等著被觀眾用腳投票,被市場化的力量所淘汰。

前樂視影業負責發行的一位朋友對《數娛夢工廠》表示,做文藝片的發行的確比起商業片要難很多,因為中國沒有專門的藝術院線。

在美國,很早就已形成固定的藝術片觀影市場,全美共擁有約300家藝術影院,共約1000塊銀幕在放映藝術電影。但是在中國目前僅有少數院線和影院會開發專門的藝術電影區域。更多的是需要文藝片與商業片直接捉對廝殺,排片結果和上座率可想而知。

在電影誕生地法國,共有1100家藝術影院,且官方會對其進行財政補貼並給予稅收優惠;美國通過半個世紀多的市場培育,達到穩定的院線結構,法國則是通過政府的財政和政策支持,形成造血循環;這基本上可以看作藝術院線的兩條路徑。

除此以外,國內的文藝片收入主要來自單一票房,而海外的文藝片收入除了藝術院線以外,還包括影像店DVD、在線視頻網站、電視臺電影頻道等多個渠道。相比歐美,國內文藝片的變現渠道相對過窄,這導致了一旦票房失利,文藝片就必然難逃虧損厄運。

相關焦點

  • 《刺客聶隱娘》首映侯孝賢憂票房
    時光網訊 即將於8月27日全國公映的《刺客聶隱娘》是侯孝賢導演在大陸公映的首部電影,同時也是一部武俠電影。有趣的是,與侯導合作多年的合作夥伴,無論是攝影指導李屏賓,還是編劇朱天文,都認為侯導本人其實就是一個「俠客」。
  • 華語文藝片票房進化史 賣座電影有法寶 票房慘澹沒冤情 – Mtime...
    時光網特稿 柏林金熊獎得主《白日焰火》,在經歷20日的放映後(3月21日-4月9日)票房破億。一般的說法是:這部影片打破了獲獎文藝片票房失敗的「魔咒」。這個魔咒到底又是什麼呢?時光網粗略統計了2000年以來主要獲獎文藝片的市場表現,19部影片中14部票房未過千萬,千萬線似乎是多數得獎文藝片的「魔咒」。  獲獎文藝片多數是獲得歐洲或者亞洲電影節的認可,和讓市場檢驗的類型片不同,這類電影多數「反類型」,具有作者電影氣息,受眾範圍相對狹窄,對市場反響顯然不能期待過高。
  • 《烈日》首日3000萬領跑國片 《聶隱娘》高於預期
    《烈日》首日3000萬領跑國片 8月27日,內地影市一下迎來了三部備受關注的國產片,分別是《烈日灼心》、《刺客聶隱娘》和《三城記》,其中,《烈日灼心》以首日累計3000萬的成績成為國產片的領頭羊,後面兩部電影的首日票房分別是1100餘萬和290萬。
  • 《刺客聶隱娘》將上映 絕美觀感能否贏得市場?
    從坎城電影節開始,《刺客聶隱娘》就似乎在用如夢一樣的極致鏡頭和讓人望而卻步的晦澀內涵炙烤觀眾的心。  坎城的最佳導演獎,非但沒有讓《刺客聶隱娘》成為雅俗共賞的喜聞樂見之物,反而使得《刺客聶隱娘》成為了追求高雅的觀眾們的一次自我挑戰。
  • 《刺客聶隱娘》,和大眾不是同類
    被《聶隱娘》感動的多是些風雅之士,更多地從詩意美學、人文哲理、甚至生命的自由度等視角和高度對電影進行解讀,好是真好,可惜對很多普通觀眾而言,無異於說影片無趣;無趣也就不看了。    從《聶隱娘》上映後票房慘澹的情況看,文藝片,尤其是純粹的文藝片,需要復位。無論為商業計,還是從情感的角度,試圖把文藝片從小眾拉向大眾的努力,都可能招致錯位,並帶來逆反性、甚至報復性的後果。
  • 影評:文藝片還需接地氣 大導演應會講故事
    5天上映中,《烈日灼心》拿下1.4904億元的總票房,是《刺客聶隱娘》(4434萬元)的3倍有餘。同樣是偏文藝的影片,同樣拿下電影節大獎,為何票房差異巨大?有專家指出,在觀眾審美高度商業化的今天,文藝片也需要接地氣。  兩片表達有區別  同天上映的《刺客聶隱娘》和《烈日灼心》的排片佔比分別是15.33%和20.30%,後者略高。
  • 口碑好票房慘 文藝片為何「曲高和寡」
    電影市場冷眼對待文藝情懷   近日,文藝片《一個勺子》終於公映,最後以約1900萬元人民幣的票房,為自己歷經波折的命運畫上句號。   這是又一部令人慨嘆「口碑好,票房慘」的文藝片。去年,明星雲集的文藝大片《黃金時代》最終總票房僅5151萬元;《推拿》獲得第64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等獎項,但國內票房只有約1290萬元;今年,《闖入者》《念念》《心迷宮》等文藝片總票房都是1000多萬元。票房低至不可思議的,是具有文藝元素的傳記片《啟功》,總票房只有約40萬元,差不多等於目前市場上啟功書畫作品一平方尺的價錢。
  • 金剛川票房破10億,可預測票房只多9500萬,比攀登者僅多7千萬
    張譯、吳京主演的《金剛川》上映26天,票房終於破10億了!過程雖然有點漫長,但也總算載入十億俱樂部,成為影歷中第78部十億大片。 累計票房破10億,可目前它的票房只有10.95億,僅僅比目前的10億多9500萬!這是被低估了嗎?
  • 中國電影文藝片上榜,《刺客聶隱娘》第二,《山河故人》第一!
    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狂飆之際,二零一五年十大中文電影拒絕浮躁。賈樟柯的《山河故人》描繪現實中國,慨嘆「山河已變,故人不再」;侯孝賢在《刺客聶隱娘》中堅持他的美學,也堅持一股俠氣;《心迷宮》黑色、懸疑,展現小成本製作的別出心裁。
  • 日本票房《小丑》強勢周末三連冠,《沉睡魔咒2》開局失利
    DC漫改電影《小丑》次周末再收3.5億多日元,再次蟬聯周末票房榜首。迪士尼童話續集《沉睡魔咒2》首周三天僅收3億日元,屈居周末榜亞軍。《光之美少女》最新劇場版首周吸金1.6億日元,位列周末榜季軍。本土新片《如果希望從這個世界消失》開畫破億,排在周末榜第四。《遺願清單》次周末也小幅逆跌,被擠退至周末第五。
  • 香港票房:《會計刺客》冠軍 《豪勇七蛟龍》遇冷
    香港票房:《會計刺客》冠軍 《豪勇七蛟龍》遇冷 時間:2016.10.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文藝片「魔咒」難解,《日光之下》導演:房子已掛售,希望還能繼續創作
    少年》,雖然都是口碑之作,但票房都只有幾百萬元,文藝片的「魔咒」依然無法破解。資料圖 圖文無關 王金躍 攝《沐浴之王》是導演易小星的第二部電影長片。該片戰爭場面和動作設計可圈可點,但並沒有在中國觀眾中引起共鳴,上映三天票房只有885萬元。上周兩部小成本之作《少女佳禾》《棒!少年》入市。《少女佳禾》由周筍執導,鄧恩熙等主演,曾提名去年金雞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該片上映三天,票房僅為379萬元。《棒!
  • "刺客聶隱娘"將上映 侯孝賢:用華麗味道吸引觀眾
    《刺客聶隱娘》將上映 粉絲擔心內地票房     侯孝賢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作品《刺客聶隱娘》將於8月27日上映,這也是侯孝賢的電影首次在內地公映。《刺客聶隱娘》在坎城放映後有評論稱電影深奧,因此不少侯孝賢的粉絲擔憂該片在內地的票房不佳。侯孝賢昨天談及票房直言:「誰不擔心啊!?」但他認為觀眾看《刺客聶隱娘》會看兩次、三次,因為「它有一種華麗的味道」。   為票房擔憂   儘管有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最佳導演獎」在手,《刺客聶隱娘》的內地票房前景也並非一片大好。
  • 《刺客聶隱娘》代表臺灣地區出徵奧斯卡
    時光網訊 由侯孝賢執導、舒淇、張震、周韻、妻夫木聰主演的《刺客聶隱娘       據臺灣媒體報導,今年臺灣地區共計有《醉·生夢死》、《刺客聶隱娘》、《風中家族》、《太陽的孩子》、《時下暴力》、《滿月酒》、《想飛》、《角頭》、《大喜臨門》、《青田街一號》、《我的少女時代》、《OPEN!OPEN!》、《回光奏鳴曲》等13部影片報名參加甄選,經討論決議通過,由《刺客聶隱娘》代表臺灣參賽。
  • 《刺客聶隱娘》登陸法國院線
    新華社巴黎3月9日專電(記者 尚栩)去年為中國臺灣導演侯孝賢贏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電影《刺客聶隱娘》9日登陸法國院線,這部曾被法國媒體一致評價為「畫面太美」的影片將直接「對話」法國觀眾。  根據法國專業電影票房網站CBO發布的消息,在法國上映的《刺客聶隱娘》時長1小時45分鐘,影片將從9日開始在法國83家電影院放映。
  • 《百鳥朝鳳》「跪」出6000萬票房:六成網友覺得「值」-文藝片,電影...
    中國第四代導演領軍人物吳天明遺作《百鳥朝鳳》上映一周票房僅300多萬,不及同日上映的《美國隊長3》票房零頭,製片人方勵給跪了。男兒膝下有黃金,當事人不在意,有人看不下去了,有網友說,「中國電影人真矯情,下跪就是道德綁架」,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下跪的做法不僅丟了文人的尊嚴,還連帶了中國電影應有的驕傲,做法不高明。
  • 《刺客聶隱娘》口碑兩極:有人狂贊有人罵爛
    代表普通觀眾的貓眼電影上一片罵聲  搜狐娛樂訊 (哈麥/文)8月27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兩岸三地導演曹保平、侯孝賢、張婉婷的三部藝術類電影《烈日灼心》、《聶隱娘》、《三城記》同時上映,在和好萊塢大片《終結者5》同檔期內
  • 如詩如畫的《刺客聶隱娘》:淺析東方古典視覺美學
    如詩如畫的《刺客聶隱娘》:淺析東方古典視覺美學原創:海山嵐人 海山嵐人文/海山嵐人豆瓣7.3分的《刺客聶隱娘》,在一半掌聲中呈現「一幅驚世絕倫的山水畫」,在一半鼾聲中敲下「一組催眠版古典寫意風景幻燈片」。
  • 刺客聶隱娘——好是不好?
    《刺客聶隱娘》讓臺灣導演侯孝賢獲得了第68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也是他於內地上映的第一部電影。按理說來,這應該是一部相當不錯的電影,值得人們走進電影院。然而,就目前來看,《刺客聶隱娘》的口碑卻遭遇了滑鐵盧,僅從豆瓣評分來看,上映一天就從上映前的8.2跌倒了7.7,不少觀眾甚至表示「無聊至極」,「看的睡著」。這到底是誰的問題?是坎城的評審們不懂中國文化?是中國的觀眾不懂這種情懷?還是導演的指導不接地氣?
  • 上映26天票房僅5200萬,三大當紅明星也撐不起票房?
    最近票房市場無比火熱,好萊塢大片《信條》累計票房強勢突破4億大關,成為影院復映後票房最高的外語片。而華語大片《八佰》累計票房突破28.4億,距離30億大關只有一步之遙,堪稱2020年票房市場最大的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