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記住李清照的憂愁,有一首詞,一定會讓你記住她的快樂

2020-12-07 把自己養好

趙明城父親去世,趙家家道中落,趙明誠與李清照決定歸回青州老家居住。

李清照之號易安,就是來源於這段閒居生活。她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之"審容膝之易安",是深知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之意,把自已的居室取名易安室。借歸去來兮,把書房命名為歸來堂。在這樣心安的狀態之下,李清照寫了《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

"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01

人們記憶中的李清照,是"悽悽慘慘戚戚"的悽涼,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憂愁。從此,李清照的多愁與善感,把每個讀者的心都帶向婉約與幽怨,讓人們走進濃濃的愁緒不想自拔。但《小重山》,卻讓李清照有了"好黃昏"。

李清照的傷春和悲秋,人所共知,李清照的閒適與快意,似乎讓人知之甚少。《小重山》卻是把李清照閒適、寧靜、簡單而幸福的生活透露給了世人。

"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是借五代薛昭蘊的 《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玉階華露滴,月朧明"而來。薛昭蘊的《小重山》寫相思與閨怨,而李清照卻寫了自已淡然世外的閒情。

有多餘的時間,有詩的情懷,對於喜歡梅花的李清照,不會錯過梅花的一點點綻放,一點點清香和透出的那一點微弱的春意。於是在梅花"未開勻"之時,迫不及待地想把梅花填進自己的詞裡,傾訴對梅花的喜愛。

避居鄉野的李清照和趙明誠,在春雪未盡之時的梅花樹下,留下一串串腳印,從梅花之"未開勻",到梅香漫過歸來堂,飄過易安室,在他們的金石字畫裡,駐留下一陣陣香氣。這樣的日常,如風一樣自然,如炊煙一樣閒適散漫。

02

要說閒適,最是那一甌碧綠的春茶,"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碧雲茶,指宋代製成團狀的茶葉,碾碎才可煮。詞中的"玉"是和前面的"碧"相對應,並不是茶有玉的質地。把茶團細細地碾,慢慢的磨,將時間打磨成精緻的生活,留住晨間的好夢。待茶煮好,輕輕品咂,驚開那一汪碧綠,那一杯春景。人間的愜意,莫過於此。

《金石錄後序》中,記著趙明誠與李清照賭書喝茶的快意:

"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既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

這樣的快樂,早已勝過了"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那新婚燕爾的濃烈。這樣的琴瑟和鳴,總希望把時間延伸至無限和永遠。

03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一天快要結束,夜色朦朧,淡月疏影,層層的花影掩映在門上,是不是應該為一天的結束,時間流逝而傷感?但李清照這時的心情似乎特別好,所以才有"好黃昏"。

黃昏是浪漫,且看朱淑貞"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黃昏是歸期,且看陶淵明"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黃昏是相思,且看《詩經》"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黃昏是愁緒 ,且看許瑤元"已啟唐人閨怨句,最難消磨是黃昏"。而慣寫愁思的李清照,體驗到的卻是"好黃昏",幸福已在二人世界裡溢滿。

04

"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時光如此之靜好,作為淡泊名利的李清照與趙明誠,想把以前所辜負的春天給予補償,用全部的熱情徜徉於春色,傾心於每朵花,每片葉。"歸來也"是歸於自然,歸於初心,回歸了本真的生活理想。在詞格間,在書的海洋,在金石字畫裡尋求到的最心儀的生活恣態。

智慧通透的人,在快樂裡不敢放縱自己的快樂,是因為知道人間的苦多於樂,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苦難裡不被苦難所消弭,是知道苦難就是生命的本真,是活下去必經的磨礪。所以李清照下決心要把這麼好的春天過好,因為不知道以後的歲月,會不會有哪個春天還如此美好。

就算在《小重山》裡細細品賞到他們平淡如水,卻又幸福似蜜的生活,而在字裡行間卻沒有張狂和濃烈,只有淡淡的茶香,靜靜的時光,還有那長長短短的文字。

05

看得太多李清照的愁,卻猛然看到她的逍遙與愜意,是多麼讓人欣慰。李清照和趙明誠在青州老家的幽僻之地,在這個遠離世俗的居所,或上街閒逛,或山澗流連,沐得一番清風,尋得一輪好月,悠然地過著波瀾不驚的日子。

有詩,有書,有愛情,所以李清照在後來的《金石錄後序》中才寫道"甘心老是鄉矣!"

誰不願這樣老去呢?

而今我仍是愛書的,可是也懂得愛我平凡的生活,是多少本書,才化為今日這份頓悟與寧靜。

——三毛。

相關焦點

  • 別只記住李清照的愁,有一首詞,一定會讓你記住她的快樂
    在這樣心安的狀態之下,李清照寫了《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34;01人們記憶中的李清照,是&34;的悽涼,是&34;的憂愁。《小重山》卻是把李清照閒適、寧靜、簡單而幸福的生活透露給了世人。&34;是借五代薛昭蘊的 《小重山》&34;而來。薛昭蘊的《小重山》寫相思與閨怨,而李清照卻寫了自已淡然世外的閒情。有多餘的時間,有詩的情懷,對於喜歡梅花的李清照,不會錯過梅花的一點點綻放,一點點清香和透出的那一點微弱的春意。
  • 李清照最著名的一首《武陵春》,將憂愁寫的淋漓盡致
    宋代,是我國古代詩詞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宋詞,代表了宋代成就最高的文學形式,在那個時代,誕生了不勝枚舉的詞人,如歐陽修、晏殊、柳永、蘇軾、周邦彥、辛棄疾等,但是,在宋代,有這樣一位女詞人,後人稱其為「詞中皇后」、「千古第一女詞人
  • 新婚不久,李清照寫了一首詞,向丈夫撒嬌,寫出了愛情的美好
    無論是哪個時期的李清照,都為後世留下了難以泯滅,熠熠生輝的財富,千古第一才女的一生讓人無法忘懷。女生的思緒與男生終究是不一樣的,我說幸福不能言語,你說都藏在點點滴滴中,所以,誰的心思都別猜。李清照有硬氣時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傲氣,嬌俏時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靈氣。憂傷時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怨氣,這些都是不同的她,但是都是同一個她,每一個都讓人心動不已。
  • 命運多舛的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寫下一首感人的詞,句句充滿憂愁
    李清照是北宋最具有創造力的女詞人,也是後世公認的才女,她的詞情感細膩,每一首都感人肺腑,特別是她晚年的作品更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江南在文人的筆下唯美,充滿了詩情畫意,可是李清照筆下的江南卻是處處流露出了感傷之懷,以她這首《清平樂.年年雪裡》來說,那就是一首無比傷感的作品,整首詞充滿了憂愁,也把自己在生活中的委屈,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就使得這首詞讀來令人肝腸寸斷。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 李清照最「悽慘」的一首詞,孑然一身,句句都是經典!
    李清照早期的作品,是非常清新明快的。我們可以通過她的詞,看到一個活潑浪漫的少女形象。但是當經歷了家國變故之後,李清照失去了一切,最終孑然一身。尤其是在她的丈夫趙明誠去世之後,李清照的人生徹底灰暗下來。從此,李清照的詞作就變得非常悽涼、哀怨。今天安久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清照晚期的一首詞作,雖然情感是非常哀怨悽涼的。但是李清照的才華依舊讓這首詞讓人印象深刻,讀過就不能忘卻。
  • 命運多舛的李清照寫下一首悽美之作,無一字不憂愁,無一字不傷感
    李清照的一生也是極為悲慘,特別是晚年一個人在江南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這一時期她悲痛萬分,寫下過很多傷感的詞作。對於命運多舛的李清照來說,她在生活中所遭受的磨難,也成為了她創作的源泉,一些經典的作品,看似信手拈來,可是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一生的委屈。
  • 李清照晚年寫下一首悽美之作,字裡行間透露出憂愁傷感,直擊人心
    即使生活充滿了磨難,日子過得多糟糕都沒有打敗李清照,苦難成為她的創作源泉,將自己的情感全部寄托在詩詞當中,將自己一生的委屈、憂愁都寫成了詩詞,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在李清照眾多的傷感之作之中有一首詞可以說是感人至深,那就是李清照晚年所寫的一首悽美之作《好事近·風定落花深》,整首詞意境悽美,字裡行間透出的憂愁傷感更是直擊人心,讀起來讓人感慨萬千。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傷春時節。
  • 她的才華可以媲美李清照,寫下一首愛情詞,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愛情最是令人感動,同時也讓人著迷,沒有人不希望自己可以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能夠在這茫茫人海之中尋找那個他(她),兩人一起歷經風雨,快樂的時候有人一起分享,孤獨的時候有人安慰。古人就寫過很多關於愛情的優美詩篇,以及經典的詞作,譬如宋朝才女樂婉的這首《卜算子·答施》,那就是一首很傷感的愛情詞,整首詞描寫的感人肺腑。而詞人也正是希望自己可以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可以在這茫茫人海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他。但是很可惜詞人的這種希望,最終也還是成為了遺憾,這也使得我們的詞人內心悲痛不已,於是寫下了這麼一首傷感的詞作。
  • 李清照很孤獨的一首詞,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心酸和無奈
    李清照晚年由於遠離了故鄉,一個人獨自在浙江金華生活,這一時期她始終是思念故鄉,想念已經逝世的丈夫,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無法回到山東濟南,面對人生的困境,李清照儘管表現得很堅強,可是作為一位女人,她是希望有人可以照顧她,可以給予她溫暖,這些都成為了她人生中的痛,所以這一時期創作出來的作品
  • 李清照兩首遊湖詞,絕美至極,一首令她一詞成名,一首無人能超越
    夏日清爽的傍晚、滿池藕花、歐鷺驚飛,每一個美好的景色和事物都給人以美的享受,讓讀者能夠清楚地感受到李清照在寫詞時的愉悅心情。這是一篇憶舊日出遊之作,也可以說是一首對大自然美輪美奐的讚歌。那時的李清照還只是個年紀尚輕的女孩子,生活中沒有柴米油鹽的煩惱,沒有生活不順的憂愁。大可約上三五好友一起玩到盡興,寄情於山水,在天地間肆意揮灑才學。
  • 中年孀居的李清照流落江南,孤苦無依的她,寫下一首詞道盡了委屈
    李清照的一生很悲苦,雖然早年間家境富裕,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可是自從「靖康之變」後,她的人生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不僅生活陷入了困境,還被無數人算計;她最終只好選擇離開,去到浙江金華,這一時期她傷感,時常回想過往的歲月,為此寫下過很多傷感的詞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這首《武陵春.春晚》,這也是她後期最經典的一首詞。
  • 李清照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詞,妙筆生花,可謂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李清照,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出類拔萃的傑出詞人,有著「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譽,她的詩詞就是這個美譽最好的證明。在宋代那個詞人輩出的朝代,李清照的詞獨樹一幟,自成一家,人稱「易安體」,被讚揚道:「詞壓江南,文蓋塞北」,足見其詞影響之大之廣。
  • 李清照的詞不好模仿,辛棄疾沒事挑戰了一首,結果流傳800多年
    李清照善於用白描手法,她的詞語言清麗,崇尚典雅。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詞中多描寫她悠閒的生活。因此,在李清照前期的詞中,我們看到的多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快活,還有「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中表現的嬌羞少女姿態。後期丈夫離世,國破家亡,李清照的心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李清照最仙氣飄飄的一首詞,是仙女無疑了
    小編我覺得最高級的評價就是不把她與凡間的美女比較,而是把她比作是天上的仙女,這也是許多年輕人喜歡自稱或者誇讚別人的一種叫法,比如前段時間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就是:仙女都是喝露水長大的。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首李清照的詞,這首詞應該是我認為她所有的詞作中最有仙氣的一首詞了。
  • 李清照一生所寫之詞,大多婉轉憂愁,這一首卻氣勢如虹,十分霸氣
    李清照一生所寫之詞,大多婉轉憂愁,這一首卻氣勢如虹,十分霸氣文/結局「人動佳色,物含清照。」身為婉約宗主的李清照,以其細膩的感受和絕世的文筆,留給後人多少傳世佳作。可是又有誰曾想過,就是這麼一個看似弱不禁風的女子,竟會寫下一首霸氣如斯的詞。是哪一篇呢?「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首《夏日絕句》,以筆為劍,將其鋒刃,直指她那棄城而逃的丈夫,直指那苟且偷生的南宋統治者。一身詩意,錚錚傲骨,巾幗尚能壓鬚眉!這讓那些堂堂七尺男兒,怎能不羞愧滿面?怎能不肅然起敬?「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 新婚的李清照,一首詞聞名天下,最後三句千年以來無人能及!
    要是說在歷史上有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當之無愧則屬於南宋的李清照了,她和趙明誠也是為世人所豔羨的一對眷侶。而新婚後李清照也憑藉一首詞聞名天下,最後三句更是千年以來無人能及。出身書香門第的李清照在她的前半生受到家庭氛圍的渲染,飽讀詩書,年少便在詩壇嶄露頭角。
  • 李清照模仿歐陽修最成功的一首詞,寫出了新意,不失為一首佳作!
    他的詩文更是一絕,同時他的詞也是清新脫俗,一首《生查子.元夕》,更是成為了描寫元宵佳節的名篇,在他之前,以及到現在,無人能夠超越這首作品,成為了描寫元宵佳節最精彩的一首詞。李清照的這首詞,完全是在模仿歐陽修,但是不得不說,才女就是才女,她即使是在模仿,同樣的也是寫出了新意,無論是在用詞,還是在整體的意境上,那都是不遜色於歐陽修的原作。而且李清照自己在這首詞的序言中,也明確說明了自己就是在模仿,「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 新婚的李清照,一首詞聞名天下,最後三句千年以來無人能及
    要是說在歷史上有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當之無愧則屬於南宋的李清照了,她和趙明誠也是為世人所豔羨的一對眷侶。而新婚後李清照也憑藉一首詞聞名天下,最後三句更是千年以來無人能及。出身書香門第的李清照在她的前半生受到家庭氛圍的渲染,飽讀詩書,年少便在詩壇嶄露頭角。父親李格非是大文豪蘇軾的門生,母親是宋仁宗時期狀元郎的孫女,天賦異稟的她的作詞也曾被詩壇眾多名人所大肆讚賞。
  • 李清照新婚不久丈夫便離開,為了表達思念之情,寫下一首悽美的詞
    早年間的李清照詞風清新脫俗,沒有她後期的那種沉痛之感,其實這一時期她生活快樂,並沒有什麼憂愁,自然詞作寫得更為歡快,也更加的唯美;可是當了後期,她的作品又是別具一格,由於見證了北宋的滅亡,再加上當時的趙明誠也已比逝世,她本人也是流落到了江南,這也使得她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自然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就更加的憂愁。
  • 李清照夜裡一個人喝醉酒,孤獨的她寫下一首詞,每一句都直擊人心
    剛剛放下,但是馬上又在眉頭上出現,這也正是李清照詞作最為感人的一個地方。整個兩宋期間其實是湧現出了一大批的優秀詞人,然而李清照是一個另類,她的作品更關注於人的內心世界,寫得就更為真誠,也更具有力量,往往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字裡行間所流露出來的憂愁,卻是能夠直擊人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