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終將從海頓手中得到莫扎特的精神」

2020-12-09 澎湃新聞

原創 乘以0 經典947

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被譽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傑」,這一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在近幾周的《947愛樂廳·歐洲現場》節目中,無論是交響曲還是弦樂四重奏,都可看出貝多芬在音樂傳承上的巨大貢獻,怎奈才華卓絕的莫扎特英年早逝,於是海頓對貝多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曾有人如此語重心長地勉勵貝多芬:「通過不斷勤奮,你將從海頓手中得到莫扎特的精神」。

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傑

說這句話的人,正是貝多芬《C大調第21鋼琴奏鳴曲》的受獻人馮·華爾斯坦伯爵,他對貝多芬予以厚望,「華爾斯坦」也因此成了人們對這部作品的簡稱。

《C大調第21鋼琴奏鳴曲「華爾斯坦」》

它還有個「黎明奏鳴曲」的別稱,宛若在大自然中開啟新的一天,首樂章那清新的音流像極了潺潺的溪水,生機勃勃,充滿了快樂、幸福、好奇和愛。該作於1805年5月在維也納出版。

華爾斯坦(1762-1823)

華爾斯坦出生於維也納,自1788年起定居於貝多芬的家鄉波恩,是樞密院的一位議員。當時,許多年輕的作曲家經常得到華爾斯坦的經濟支持,貝多芬也是如此。

這首《華爾斯坦奏鳴曲》在彈奏技術上有極大的挑戰,遠非當時任何一位業餘鋼琴家所能勝任。《大眾音樂報》的一篇樂評總結道:「第一和最後一個樂章屬於貝多芬作品中最輝煌的,我們務必感謝這位大師,但不得不說其中有些段落比較『出其不意』,讓演奏者無所適從」。

與其它奏鳴曲不同的是,該作的三個樂章都是以弱奏開始,逐漸堅強,能量滿滿,推動感十足,有著超乎想像的緊張感,這對於貝多芬本人來說也是極少用的手法。

美國鋼琴家、音樂著述家查爾斯·羅森指出,許多以前只在協奏曲中才會使用的和聲、演奏法第一次被引入到這部奏鳴曲的框架中,為它增添了獨特的戲劇性效果。當然,其中一些非傳統的踏板指示,顯然和巴黎製造商於1803年贈送給貝多芬的那臺精美的Érard鋼琴不無關係。

Érard鋼琴

曾有收藏者購入一本貝多芬的珍貴遺物,是貝多芬在1802年至1804年間創作的手稿集,包含幾百張樂譜草稿,包括第五和第六交響曲的雛形,以及三首協奏曲,其中最受關注的當屬已幾近「成型」的兩部大型作品——《英雄交響曲》和《華爾斯坦奏鳴曲》,它們也成為各自體裁的重要裡程碑。

本周二(6月30日)晚的節目中,我們將聽到俄羅斯鋼琴家伊戈爾·勒維特帶來這部作品的演繹,這是一場BBC新生代藝術家倫敦音樂會集錦,同一天還將聽到瑞士鋼琴家路易·史威茲格貝爾呈現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等作品。

《A大調第2鋼琴奏鳴曲》

談及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勒維特這位即將在節目中出現的鋼琴家坦言,直至現在演繹這些作品都會感到緊張。在他13歲至18歲的這五年中,大概有80%的時間都在研習《A大調第2鋼琴奏鳴曲》,一部足夠早期的、20多分鐘的作品,也是貝多芬青年時期留下的妙筆之一。

當時的勒維特被要求反覆練習同一首曲子,但他自己卻不以為然,覺得已掌握其中奧義,想在琴鍵上探索更廣闊的世界。但無論「步子邁得多遠」,他的老師、漢諾瓦音樂學院教授卡梅林總會讓他回歸原點,繼續探索《A大調第2鋼琴奏鳴曲》中深邃的一切。

有時在課堂上,卡梅林會從書架中取出一冊泛黃的書卷,上面有德國鋼琴家對此作的一些標註,隨之要求勒維特就某個段落進行分析,諸如節奏關係、強弱對比、調性、踏板等細枝末節。

所謂知其然必先知其所以然,當我們願意靜下心與作曲家在譜面「隔空交流」時,很多難點也就會迎刃而解。

伊戈爾·勒維特

經過長期研究後,勒維特對作品有了心得。在他看來,《A大調第2鋼琴奏鳴曲》輕鬆中又帶著一點「善變」,它並沒有太大的戲劇性,結構也稱不上宏大。

但正因為那搖擺不定的情緒,需要大腦和手指之間高度協調,才能做到極其精準的轉換,每個細微差別的表達必須恰到好處,否則音樂中的幽默感將大大減分。

其中,對第二樂章的拿捏也很考驗演奏者,它被稱為貝多芬最發人深省的慢樂章之一。

周五(7月3日)晚的節目,大家就將聆聽到這部《A大調第2鋼琴奏鳴曲》,由加拿大鋼琴家路易斯·洛爾蒂獻演。

路易斯·洛爾蒂

值得一提的是,鋼琴家路易斯·洛爾蒂曾在2017-2018樂季作為上海交響樂團的「駐團藝術家」。

其實他和上海這座城市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1978年,當時19歲的他隨多倫多交響樂團訪華,成為最早來華演出的西方音樂家之一。

5年後,洛爾蒂再次訪滬,除了獨奏音樂會外,還首度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在老團長黃貽鈞的指揮下出演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皇帝》,這也更讓人期待他在本周節目中的演奏。

《947愛樂廳-歐洲現場》收聽方式:打開收音機,調到FM94.7經典947,或是用手機打開阿基米德APP搜索「947愛樂廳 歐洲現場」,即可收聽。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六)

鋼琴獨奏作品

7月1日(周三)20:00放送

鋼琴:保羅·劉易斯

海頓《e小調鍵盤奏鳴曲》

勃拉姆斯《三首間奏曲》

貝多芬《迪亞貝利變奏曲》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六)

鋼琴獨奏作品

7月2日(周四)20:00放送

鋼琴:路易斯·洛爾蒂

貝多芬《f小調第1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c小調第5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降E大調第18鋼琴奏鳴曲「狩獵」》

貝多芬《C大調第3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c小調第8鋼琴奏鳴曲「悲愴」》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六)

鋼琴獨奏作品

7月3日(周五)20:00放送

鋼琴:路易斯·洛爾蒂

貝多芬《A大調第2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降B大調第11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d小調第17鋼琴奏鳴曲「暴風雨」》

貝多芬《F大調第6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D大調第7鋼琴奏鳴曲》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六)

鋼琴獨奏作品

7月4日(周六)20:00放送

鋼琴:班傑明·弗裡斯

貝多芬《C小調主題及32首變奏曲》

貝多芬《六首鋼琴小品》

貝多芬《迪亞貝利變奏曲》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六)

鋼琴獨奏作品

7月5日(周日)20:00放送

鋼琴:理查·雷蒙德

貝多芬《降B大調第四交響曲》李斯特 鋼琴改編版

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李斯特 鋼琴改編版

主持人周婕將為你帶來更多音樂福利

由經典947(FM94.7)與歐洲廣播聯盟(EBU)合作呈現,全國唯一一檔每天播出來自歐洲名家名團與音樂節最新現場音樂會實況的節目。自開播之日起就受到聽眾和業內專家的密切關注與一致好評,頗具影響力。

廣播收聽方式:上海地區聽眾可打開收音機調至FM94.7收聽

手機收聽方式:阿基米德,搜索「947愛樂廳 歐洲現場」

主播/統籌:周婕

編輯製作:周婕、晨曦、小鈴、應玥、馮程、長纓

融媒體:晨曦、應玥

監製:舒強、紅柳

撰文:x0

編輯:應玥

原標題:《「你終將從海頓手中得到莫扎特的精神」》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古典大師三重奏: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慢板與迴旋曲》K.617莫扎特最心愛的朋友,是他精神上的父親,「海頓爸爸」。海頓比他大24歲,亦師亦父。在那個年代,只有海頓真正認識莫扎特的才華,他對莫爸爸說,你兒子是最天才的音樂家。如今大眾知道海頓,是因為他寫了德國的國歌。其實海頓的功績遠不僅在此,他是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的創始人,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爸爸」。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在倫敦,接觸到巴赫的復調作品和亨得爾的清唱劇,與海頓交往,學習了交響曲和四重奏的寫作方法。莫扎特的作品數量驚人,他最大的成就在於歌劇創作,他一生中創作近20部歌劇,成為德國歌劇的奠基人。另外,莫扎特在器樂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忽視,他將協奏曲固定為呈示部和華彩樂段的形式。他的創作是歐洲音樂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貝多芬,德國作曲家。
  • 天津交響樂團精彩演繹海頓與莫扎特的經典之作
    海頓與莫扎特都是音樂史上震古爍今的名字,兩人的經典作品可謂百聽不厭。   一個是高產大師,以「交響樂之父」的美譽被視為交響樂這一音樂形式的締造者;一個是不世出的少年天才,在音樂史上留下過令後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歡快樂章,海頓與莫扎特都是音樂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本場音樂會天交特地為觀眾選取了莫扎特《費加羅婚禮序曲》《第四十一號交響曲,「朱庇特」》與海頓《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三首不同題材的作品令觀眾多角度地感受到兩位作曲家的鮮明風格與偉大成就。
  • 精神作曲家「交響樂之父」——海頓
    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被譽稱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海頓的音樂幽默、悠閒、明亮、輕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
  • 奧匈海頓愛樂樂團演繹海頓的音樂精神
    莫扎特和貝多芬不僅常受到他的照顧,他們的作品也深受海頓的影響,都稱他為「父親」,因此人們也給他起了個綽號「海頓老爹」,其音樂有著難以複製的非凡成就和鮮活的藝術感染力,風趣幽默,充滿喜劇色彩。以海頓為名,小提琴家雷納·霍內克乘2013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將攜手奧地利匈牙利海頓愛樂樂團(簡稱「奧匈海頓愛樂樂團」)於2013年5月1日登陸國家大劇院,引領聽眾進入一個完全海頓的喜劇世界,聽眾可撥打訂票電話010-66550808、010-66550809查詢演出詳情。
  • 精神雜糧|這場專屬於你的周五「室內樂專場」!海頓、莫扎特...
    那麼就在9月18日本周五,四川交響樂團將邀請5位對室內樂感興趣的朋友,一起開啟一個愉快的周末解憂「室內樂專場」,川報觀察精神雜糧鋪也為大家爭取到了免費體驗的機會哦。室內樂(Chamber music),原義是指在房間內演奏的「家庭式」的音樂,後引申為在比較小的場所演奏的音樂。
  • 小提琴家雷諾·卡普松浪漫演繹海頓莫扎特
    央廣網北京10月17日消息(記者 方婧)10月26日,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內將奏響來自莫扎特故鄉的聲音,法國著名小提琴家雷諾·卡普松將與薩爾茨堡室內樂團共同合作,演出兩首莫扎特的協奏曲《D大調第四小提琴協奏曲》和《A大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
  • 海頓:他是世界音樂大師莫扎特老師,也是音樂的奠基人
    海頓:他是世界音樂大師莫扎特老師,也是音樂的奠基人 2020-11-26 00:00
  • 維也納古典樂派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天才成長之路多坎坷
    莫扎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七。1760年4歲的莫扎特跟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學習鋼琴並開始作曲。第二年海頓到匈牙利的公爵埃斯特哈齊的宮廷任職長達30年,可以說是失去自由的30年。宮廷裡每周要演出兩部歌劇和兩場長的音樂會,外加客串演出的歌劇或音樂會以及幾乎每日一場的室內樂演奏。
  • 金峰音樂廳 海頓小夜曲
    海頓的風格和莫扎特有不少重合之處。不過莫扎特的更加舒展,明媚一些,感情也比較熾熱。海頓則相對端莊,中庸,感情表露得不那麼強烈。 今天我為你推薦的是奎根四重奏團的版本,這裡比利時的奎根四重奏團演得端莊又很有力度,特別是第一小提琴表現很出色——好像是用古小提琴拉的,音色很「古典」。
  • 回放 國家大劇院系列音樂會:聆聽莫扎特、海頓巔峰之作
    回放 國家大劇院系列音樂會:聆聽莫扎特、海頓巔峰之作
  • 海頓,海頓,讓我從何說起?
    阿諾德·勳伯格一年從不寫一部以上的作品,而海頓一周可以寫三部。  不像其他高產作曲家,比如莫扎特有小夜曲,孟德爾頌有婚禮進行曲,海頓從沒有一部作品膾炙人口到成為他的招牌。他只是一部接一部地寫,從不懈怠,以至於出版商不得不把6 首弦樂四重奏並成一部作品出版,才能顯得他不那麼高產。
  • 奧匈海頓愛樂樂團下周來深演奏「海頓音樂的精神」
    晶報訊(記者張瀛戈)被稱為「海頓音樂的代言人」的奧匈海頓愛樂樂團作為本屆文博會藝術節系列精彩演出之一,將於6月5日晚在深圳音樂廳舉辦一場高水平的國際音樂盛宴。南方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主任、教授,中央音樂學院歌劇中心特聘教授畢寶儀將作為本場演出特邀嘉賓參與。
  • 海頓 | 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之父
    ,交響樂之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這期間他的著名作品如「巴黎交響曲」(1785–1786)和最早為合唱版本的《臨終七言》就應國外邀請而作。在1781年海頓和莫扎特成為好朋友,他比莫扎特大24歲。兩人經常喜歡一起演奏弦樂四重奏。從那時起他對莫扎特以後的作品有了很深的影響。眾所周知,海頓在那時已經停止創作歌劇和交響樂,而這正是莫扎特的強項。莫扎特為此特意寫了首四重奏,以配合海頓剛剛完成的Op.33系列。
  • 『』海頓『』成了音樂家?
    約瑟夫.海頓於1732年4月1日出生於奧地利的羅勞村,1809年5月1日逝世於維也納。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海頓的父親是一個馬車製造匠,母親是個廚娘,父母都是音樂愛好者,這使海頓從小有機會受到音樂的薰陶。他的家境貧苦,為了學習,六歲就離開了父母到維也納。海頓有著超人的音樂才華,八歲那年,被選為當時施臺芳教會的兒童合唱團的團員。後來長大後,嗓子變聲,被合唱團趕了出來,從此他流落街頭,嘗盡了世間的艱難困苦。幸運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發現,並得到了他的救,才勉強活了下來。
  • 交響樂之父海頓,驚愕交響曲,告別交響曲
    合唱練習又開始了,當唱到一個獨唱部分時,海頓借來一份樂譜,用他那優美的聲音唱了起來。開始,大家覺得突然,但由於他唱得太好了,所以,等歌曲唱完後,不約而同地拍起手來,隊長也被感動了,「你的歌聲太美妙了,你是誰?」「我叫海頓,剛才我很冒失,失禮了!
  • 海頓的音樂貢獻
    海頓這些作品與奧地利民間音樂聯繫緊密,深刻地反映出海頓淳樸、明朗、 幽默的樂觀主義音樂風格,並對後代音樂家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海頓一生寫了104首交響曲,這源自於他的勤奮創作,常常都是早上寫,晚上演出,演出之 後就存檔,明天晚上要演出的明天早上再寫。 性格善良、誠懇而質樸的海頓,是一個人道主義者。性格即命運,海頓的性格在他的音樂中得到了完美的表達。
  • 海頓為何是「爸爸」?讀了這篇就知道
    (三)維也納時期(1790~1809)  1790年9月,埃斯特拉奇公爵逝世後,海頓來到了維也納,他在音樂創作上完全得到了自由,並在同年12月15日去了英國,在英國,海頓受到了英國皇室以及英國諸多音樂家的高度讚賞,從此名聲大振。在那裡創作出了《驚愕交響曲》和《倫敦交響曲》等,演出獲得很大成功。
  • 海頓就是這樣幽默
    熟悉海頓奏鳴曲的人也知道,他喜歡用短小的樂句做出人意表的變化,和聲也不愛守規矩,往往突然停下,露出一個極其深情的長樂句,就像一個你熟悉的老朋友,表情有些精靈古怪。  他最有名的作品《驚愕交響曲》,根本就是拿人尋開心。
  • 沐浴在永恆的陽光——「音樂神童」莫扎特
    莫扎特的記憶力特別好,只要是他聽過的曲子,都能深深的記在腦海裡,每當姐姐彈錯的時候,都會被他準確的指出來。 在這樣的日子下,父親慢慢的發現了莫扎特的才能。 小莫扎特常常向家裡人展示他的音樂才能,每到家裡的晚飯點,他都要獻上一曲給大家消遣消遣,除去一天的疲勞。 家裡有客人來時,他更是喜歡表現自己,也不管你允不允許,直接便跳到鋼琴邊上彈起來,而凡是聽過他彈鋼琴的客人,沒一個是不對她豎起大拇指的。 五歲,莫扎特便開始自己創作各種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