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行成收罰單「大戶」 新規之下「王牌」消費貸業務面臨調整

2020-12-14 金融界

來源:每日財報

作者:郜融蓮

被譽為城商行「消費貸之王」的上海銀行,為何年內連收多張大額罰單?

近日,上海銀行在一天之內接到了上海銀保監局的5張罰單,罰沒原因分別為:績效考評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未按規定延期支付2017年度績效薪酬、員工私售理財產品等行為,合計罰沒18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名直接責任人被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而這並不是上海銀行今年第一次被罰了,該行曾在今年8月份接到過監管一張1652萬元的巨額罰單。

上海銀行除了連續遭受罰款的重擊,而且其王牌業務——個人消費貸業務也因為政策的變化遭受了打擊。

一天內連接5張罰單,內控管理亟需提升

據銀保監會官網11月25日消息,上海銀保監局對上海銀行及其分支行和直接責任人連開五張罰單,罰沒金額合計為180萬元。

其中,上海銀行因在2014年至2018年間,績效考評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以及2018年未按規定延期支付2017年度績效薪酬,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共計80萬元。

上海銀行上海自貿試驗區分行因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間,該分行下屬支行某員工私售理財產品,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50萬元。

上海銀行浦三路支行因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間,該支行某員工私售理財產品,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50萬元。

與此同時,池惠萍對上海銀行浦三路支行某員工私售理財產品、該支行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負有直接管理責任,被處以警告。陸遊對上海銀行浦三路支行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負有直接責任,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終身。

理財業務一向是銀行罰單的「重災區」。此次上海銀行員工私售理財產品的行為,業內稱之為「飛單」,這一直是監管部門重點嚴懲的對象。此前,建行、工行和平安銀行都曾因此類原因受過罰。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上海銀行今年第一次被罰了。三個月前,該行還接到了來自銀保監會的一張大額罰單。

8月14日,上海銀保監局對上海銀行在2014年至2019年存在的23項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處罰,合計罰沒約1652.16萬元。其中被沒收違法所得27.16萬元,被罰款1625萬元。

上海銀行2016年11月在主板上市,截至目前,按總資產、收入、淨利潤排序,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北京銀行。這樣一家綜合實力強悍的城商行一年之內接到多張大額罰單,這也說明其亟需提升內控管理水平。

不良規模達30億,消費貸業務面臨調整

聯合貸款業務是兩家或多家銀行經過商談後一起對某項目或企業提供貸款,分別承擔貸款金額,即能組成聯合貸款。該業務曾在城商行中興起一時,以螞蟻集團的借唄為代表的聯合貸款成為各大城商行的「座上賓」。

早些年,上海銀行與螞蟻集團、京東數科等均合作開展聯合貸款後,個人消費貸由此迎來了一段時間的爆發式增長,2018年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同比增幅高達127%,該行也依靠聯合貸款業務迅速擴大資產規模。

2015年,上海銀行與微眾銀行合作推出聯合貸款,這是該行首次推出聯合貸款業務。到了2017年,與上海銀行合作推出聯合貸款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分別有螞蟻集團、京東數科和唯品金融等。

自2017年起,上海銀行開始在年報中披露個人消費貸款餘額。2017年-2020年上半年,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分別為693億元、1575億元、1751億元、1611億元。

在個人消費貸款業務急速增長的同時,個人消費貸產生的不良貸款規模也從2018年末的8億,增加到2019年的20億,截至2020年上半年,上海銀行的消費貸不良貸款規模已超過30億。

2018年,個人消費貸款不良貸款率僅為0.51%,而到了2019年,這一指標已升至1.89%。

得益於該項業務的高速發展,上海銀行的規模在2014年-2016年內高速發展,總資產從1.2萬億元增至1.76萬億元,三年時間總資產增長5600億元。到了2020年第三季度末,上海銀行的總資產已增加至2.44萬億元,成為第2家總資產跨過2萬億元的城商行。

或許是聯合貸款的擴張勢頭引起了監管的注意。今年7月,央行開展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調查,調查對象為各法人銀行機構。在調查裡,銀行需要填列的指標主要是一定時間段內銀行的消費貸餘額、利率、不良率等。

此外,今年11月2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小貸新規,梳理和明確了網絡小貸監管規則和經營規則,對網貸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的單戶上限、信息披露、聯合貸款出資比例等問題作出詳細規範。

小貸新規頒布後,表面上受影響的是螞蟻集團等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其實這也會對銀行業務造成一定的影響。上海銀行作為聯合貸款「受益人」,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之王,相關業務也面臨著調整。

三季報差強人意,新行長任職獲批

上海銀行1996年1月成立,2016年11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註冊資本142.07億元。該行的第一大股東為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4.68%。

此外,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有限公司、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超5.00%,分別為8.30%、6.54%、5.58%。近期上海銀行交出了一份並不能讓股東們滿意的三季報。

2020年1-9月,上海銀行實現營收375.36億元,同比略降0.91%;實現淨利潤150.52億元,同比下降7.99%。上海銀行表示,淨利潤下降主要是加強風險形勢應對,主動加大撥備計提力度,計提金額同比增長19.84%。

從收入結構來看,前三季度上海銀行利息淨收入為260.95億元,同比增長18.50%;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為53.21億元,同比增長7.32%。其他收入合計同比減少47.83億元。

總體來看,上海銀行利潤增下行壓力加大,前三季度累計利潤增速為-8%,增速比中報下降12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主要是因該行高達145.94億元的巨額信用減值拖累淨利潤至負增長。

截至2020年9月末,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2%,較2019年末上升0.0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328.07%,較2019年末下降9.15個百分點,該行的資產質量已經連續兩年下降。

上海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呈下降的趨勢。截至2020年9月末,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17%、10.71%、9.53%,分別較2019年末下降0.13、0.21、0.67個百分點。

不過該行有200億元可轉債待證監會核准,發行轉股後將有效夯實核心一級資本。此外10月24日,上海銀行發布公告稱,上海銀保監局已核准朱健行長、副董事長、董事的任職資格。

據悉,原行長胡友聯已於2020年8月31日辭任,不知新行長朱健是否能為上海銀行帶來新的生機,《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上海銀行成收罰單「大戶」,新規之下「王牌」消費貸業務面臨調整
    被譽為城商行「消費貸之王」的上海銀行,為何年內連收多張大額罰單?而這並不是上海銀行今年第一次被罰了,該行曾在今年8月份接到過監管一張1652萬元的巨額罰單。上海銀行除了連續遭受罰款的重擊,而且其王牌業務——個人消費貸業務也因為政策的變化遭受了打擊。一天內連接5張罰單,內控管理亟需提升據銀保監會官網11月25日消息,上海銀保監局對上海銀行及其分支行和直接責任人連開五張罰單,罰沒金額合計為180萬元。
  • 新規下的銀行消費貸:單戶上限20萬,掐住了誰的咽喉?
    貸款用途差異化授信、刪去聯合貸量化要求、允許助貸向借款人收費,銀保監會此次結合對業務的深度理解,給予了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相當科學、及時的規範和引導作用。另外,新規將個人網際網路消費貸設定成20萬上限的授信額度,也引發了行業關注。
  • 個人消費貸違規流入樓市,半月內西安銀行、德興農商行、張家港農商...
    來源:藍鯨財經近年來,對於個人消費貸的管控,監管並未放鬆警惕。1月13日,德興農商行因存在個人消費貸款用於購房等行為被監管處以71萬元的罰單。據藍鯨財經統計,不到半個月,銀保監會網站就出現了6張與個人消費貸違規流入樓市的相關罰單。
  • 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三連升,2020年收15張罰單內控管理面臨挑戰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0年末,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2%,較2019年末上升了0.06個百分點。根據此前財報顯示,上海銀行2018年的不良貸款率為1.14%。近三年以來該行不良貸款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資產質量面臨下行壓力。此外記者注意到,2020年上海銀行成為收監管罰單的常客,全年共獲15張罰單,其中包括一張千萬級別罰單。
  • 平安銀行4月已收3張罰單,監管嚴查信貸資金被挪用
    其中,天津銀保監局對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開出130萬元大額罰單,這已是平安銀行本月收到的第三張罰單。決定書顯示,平安銀行天津分行存在發放固定資產貸款未執行受託支付、員工大額消費貸款管控不到位、部分信貸資金被挪用的違法違規事實。其中,馬健、王永健在平安銀行天津分行員工大額消費貸款管控不到位違規行為中負有直接責任。
  • 銀行消費貸引發市場熱議 白名單貸款可取現
    近期,銀行消費貸再度引發市場熱議,有消息稱,監管嚴查消費貸資金流嚮導致銀行收緊消費貸,同時,根據央行最新披露的6月金融數據顯示,住戶部門新增短期貸款回落明顯。就銀行是否有收緊消費貸、門檻如何、在資金流向方面如何進行監控,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了京城多家銀行網點。
  • 膨脹的消費貸市場
    螞蟻集團此前公開的招股書顯示,包括面對個人的花唄、借唄,以及面向小微企業的網商貸在內的微貸業務在公司業務中佔有重要地位。2019年,螞蟻的微貸業務營收為418.85億元,佔總營收的34.7%。2020年的1~6月,這一比例接近40%。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約5億用戶通過公司的微貸科技平臺獲得了消費信貸。
  • 資金信託新規引發持續熱議 地產、政信、證券、消金等主流業務均受...
    信託百佬匯記者注意到,此次新規對非標資產投資的限制十分嚴格,並進一步強調信託的私募特性。與此同時,資金信託新規明確資金信託的定義與分類,放開銀行間和交易所的回購業務等。這一規定,對消費金融、地產、政信等業務的影響,甚至對其不同模式的影響,均有不同:1)地產、平臺、大工商企業貸款等業務,不能過於做大客戶量、規模,這將給其他信託公司創造機會;2)普惠金融業務,包括消費金融和小微企業金融,不同模式所受的影響不同,部分信託公司採用流貸模式,所受影響類似地產、平臺、大工商企業貸款等業務所受的影響,但部分採用助貸甚至聯合貸乃至直貸的信託公司,單一客戶集中度要求方面,所受的影響不大
  • 時代銀行周報|央行調查線上消費貸,花唄借唄是重點
    2.央行「突襲」聯合消費貸,緊急摸底意在探路7月28日,一則來自央行調查司發布的《關於開展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調查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從具體調查情況來看,監管主要是向各銀行了解消費類聯合貸款業務的相關數據,同時,《通知》特別針對銀行與螞蟻花唄、借唄的聯合放貸情況進行了摸底。
  • 消費金融領域年內首張罰單給了錦程消金,起因貸後管理不到位!
    近日,四川銀保監局發布處罰信息公告稱,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錦程消費金融」)因貸後管理不到位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款40萬元。「從罰單金額上來看並不算大額,近千萬元級的罰款也在消費金融機構出現過,但錦程消費金融被處罰的原因為『貸後管理不當』,在這個領域算是比較高的處罰了。
  • 被投訴近萬次,平安銀行不「平安」
    罰單顯示,平安銀行北京分行的主要違法違規事實為採取不正當手段發放貸款,個人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二手房按揭首付比例不符合規定,個人貸款業務內控管理存在多項缺陷等。此前的2月3日,深圳銀保監局對平安銀行開出了一張罰單,罰單金額為720萬元。
  • 瑞銀信6124萬元天價罰單背後:屢因反洗錢「栽跟頭」 關聯小貸疑似...
    監管利劍之下,仍不乏有支付機構鋌而走險,但最終還是難逃監管罰單。近日,央行深圳中心支行披露了關於瑞銀信、銀盛支付兩家支付機構的行政處罰信息。其中,瑞銀信被處以6124萬元的巨額罰款,這一數額超過了去年環迅支付被罰沒的5939.41萬元,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罰單記錄被再度刷新。
  • 北京銀行、青島銀行「領頭羊」失色 王麟、楊書劍的榮耀與罰單
    青島銀行百萬罰單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公布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政處罰信息,青島銀行存在違反人民幣銀行結算帳戶業務管理規定的違法行為,被處警告,並處罰款150萬元;2名相關責任人分別給予警告並處罰款5萬元。又是一張百萬量級的罰單。
  • 消費貸餘額四年翻5倍,這家城商行厲害了
    消金界了解到,雖然由於監管等種種原因,這些銀行的消費金融子公司沒有正式籌建,但很多銀行內部已經設立了獨立的消費金融部門,並開展相關的消費金融業務。拿南京銀行來說,其消費金融中心(CFC)作為銀行專業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直屬經營機構,擁有自己獨立的消費信貸品牌「薪夢享」和拳頭產品「誠易貸」。
  • 萬億支付獨角獸,銀聯商務暫停自營消費貸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家近年來面臨增長瓶頸的大型機構,其主營業務規模已現萎縮之勢,但其信貸板塊則卻反向呈現230%的增長速度,頗具看點。不過,新流財經近期了解到,銀聯商務已下架或暫停其體系內相關聯合貸及自營消費貸產品。
  • 杉德支付多項違規被罰227萬元 此前收巨額罰單曾刷新記錄
    中國網財經10月9日訊 (記者 常實 楊暢)近日,杉德支付網絡服務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杉德支付」)山西分公司收226.5萬元罰單。公開資料顯示,杉德支付此前曾收千萬罰單,刷新央行上海分行對支付機構處罰金額的最高紀錄。該公司在投訴網站上涉訴總量超1400條。屢遭重罰、投訴量高企的杉德支付2021年將面臨牌照續展。
  • 房地產貸款新規落地 銀行資產優化能力臨考
    對於《通知》帶來的影響,中國銀行研究院分析認為,從長期來看,考慮到我國房地產貸款餘額較大,相關調整所釋放出來的資金量較大,將對銀行的資產優化能力提出新要求。 調整在即 2021年前兩個交易日,銀行板塊出現明顯調整,市場普遍認為這與《通知》的實施有關。
  • 民生銀行瀋陽分行接55萬元罰單 近半年15次被罰民生銀行成黑名單常...
    千龍網北京6月22日訊 6月21日,中國銀監會遼寧銀監局發布的遼銀監罰決〔2016〕2號行政處罰書顯示,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瀋陽分行因存在多項違規行為,被罰款55萬元。
  • 已完成股權交割360成第一大股東,天津金城銀行零售業務待解救
    業績背後,這家民營銀行零售業務面臨著轉型。成立初期,天津金城銀行業務定位以「公存公貸」為主,零售業務主要依靠外部渠道。在個人存款業務上,藉助網際網路存款,合作十幾家外部渠道,個人存款1年猛增80億。在個人貸款業務上,消費貸業務與微眾銀行微粒貸合作,經營貸與網商銀行合作。
  • 銀行周報(8月10日)
    工銀理財董事長顧建綱建議:對存量理財資產整改回表給予政策支持肖鋼:銀行理財業務轉型必須實事求是 切忌操之過急7月銀行貸款有所收緊 利息打折發力投放消費貸銀行違規「輸血」樓市遭嚴查 房企融資環境難言寬鬆2020銀行評級調整掃描:27家商業銀行上調 5家農商行下調軟體使用掛鈎監管評級 銀保監會重拳整頓信息「洩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