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一串竹林七賢,這些狂人到底賢在哪裡?阮籍、嵇康、還是山濤?

2020-12-17 東東說歷史

竹林七賢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至於竹林七賢的名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叫竹林七賢,這個問題在此不討論了,有興趣的可以搜索看一下陳寅恪先生的相關論文。在此只訴說一下我心中的這七位「賢人」。

嵇康:一曲廣陵散,曲罷斯人去

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西晉建國於公元266年,嵇康是沒有活到西晉的,所以不要把竹林七賢都當成西晉人物。嵇康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是曹魏的絕對追隨者。嵇康喜老莊,喜丹藥,然性格剛烈,對司馬家採取了極其不合作的態度。同為竹林七賢的好友山濤舉薦他替代自己出仕為官,嵇康作《與山巨源(山濤的字)絕交書》。

嵇康好友呂安的妻子被呂安的哥哥迷奸,嵇康勸說好友不要告官,以免家醜外揚。無奈,呂安的哥哥是個小人,惡人先告狀,呂安被抓。嵇康為了好友出面作證,卻被當成誣告。在鍾會的慫恿下,司馬昭處死了嵇康和呂安。

嵇康被處死當日,三千學生求情。司馬昭堅決要處死這個不合作者。行刑當日,嵇康奏了最後一曲廣陵散。

嵇康是竹林七賢中最錚錚鐵骨的一位,雖喜老莊,不諳世俗,然忠義之心永存。這份心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阮籍: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也沒活到西晉。阮籍一家都是大文人,其父親阮瑀,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就不需要多介紹了,中學課本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還有李白的:阮籍為太守,騎驢上東平。判竹十餘日,一朝化風清。還有家母去世,阮籍喝醉大哭。阮籍的事跡是竹林七賢中最為人所熟知的。

竹林七賢皆喜老莊,但放浪形骸到如此,似乎不是單純的喜好了,而是一種宣洩。

山濤:竹林七賢裡的平凡人

山濤(205年—283年),字巨源。山濤與司馬懿不僅是老鄉,還是親戚關係,其表姑嫁給了司馬懿。或許這一層關係,讓他對司馬並無反感,因此沒有嵇康那種的憤恨,四十歲出山做官,官至吏部尚書,司徒。

山濤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雖喜老莊,然不過於放浪形骸,飲酒八鬥而止。活了近八十歲,說明山濤沒有飲酒過度,傷害身體。為官三十餘年,他為官不貪,舉薦無私,貞慎簡約,允正盡職。在司馬炎採取罷州兵的政策後,山濤為長遠計,力主取消。晚年多次上表告老,居高位而思退。

山濤是不是很像我們一個平凡人的思想?是不是竹林七賢裡的正常人?

向秀:懷舊空吟聞笛賦

向秀(227年—272年),字子期。經山濤介紹認識了嵇康。從此與喜好打鐵的嵇康成為好友。向秀也喜老莊,然而更像是道家與儒家的中間派。向秀親見嵇康被抓。這事情給向秀留下陰影,對司馬家採取了合作的態度,或者說是屈從。開始出仕為官,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與嵇康關係匪淺,有懷念嵇康的名篇《思舊賦》。

向秀是竹林七賢中最不能喝的,嵇康的死,讓向秀不再效仿這哥們七人的玩世不恭,開始「大徹大悟」。

劉伶:喝酒的最高境界

劉伶(約221年-約300年),字伯倫。劉伶在七人中出身是最低的一位,身高六尺(一米五左右)。不願和人交往,只喜歡阮籍和嵇康。曾兩次為官,一次被罷免,一次自己拒絕。

其他幾人喝酒就是放縱性情,而劉伶不是,劉伶是樂在其中。喝酒大醉,赤身裸體於屋裡,世人譏笑。劉伶反譏:我以天地為屋,以房屋做褲子,你們都是在我的褲子裡。出門駕鹿車,拎著酒,讓僕人扛著鐵鍬跟著,並告知:我死哪你就把我埋那。

劉伶的這種看淡生死,以虛無表示的不合作。或許正如易中天所說:「對於司馬政權他不像嵇康那樣公開對抗,也不像阮籍那樣委曲求全,而是在被招聘時大談虛無,讓執政者覺得自己百無一用。所以劉伶最後的結局竟是壽終正寢」。

王戎:公子哥混錯了群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衝,琅琊人。竹林七賢中的小弟弟。王戎出身琅琊王氏,這是一個影響兩晉走向的大族,所謂的「王與馬共天下」的王氏。這樣一位名門望族的公子,可謂高貴。最初襲父爵貞陵亭侯,二十二歲入仕,最後官至司徒。

王戎本身並不像竹林七賢其他人的秉性,或許只是一個公子哥的業餘愛好罷了。阮籍也曾說:王戎敗壞了他的興致。王戎一生為官,在晉惠帝司馬衷遭難時,能不離左右,護持主上,也算是忠義。

王戎比較小氣,家有美味李子樹,賣李子時,為了防止他人種植,將李子的核去掉再賣。世人說他小氣,然而這一點才最像竹林七賢,不按常理出牌。

王戎喜歡清談,為官一世,然政績平平。也無著作流傳,這也是竹林七賢中唯一沒有著作的人。只和他妻子留下了「卿卿我我」的典故。

阮鹹:何以解憂,唯有酒與音樂

阮鹹,生卒年不詳,字仲容。阮籍的侄子。這位收到他叔叔阮籍的影響很深,是叔叔把他帶入了朋友圈。自此一發不可收。

喜歡飲酒,絕不亞於他叔叔。別人家飲酒用杯子,阮家用盆。光用盆還不行,還得像豬一樣狂飲。喝完酒,就要唱唱歌,玩玩樂器,因此世間有了「阮」這種樂器。

「竹林七賢」這些狂人們,到底賢在哪裡?

相關焦點

  • 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的「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司馬氏在與曹氏集團鬥爭中得勝,意味著被曹氏抑制的門閥士族勢力抬頭。地主階級中一些非當權派的庶族地主,對現實不滿,採取不合作態度,嵇康、阮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二人是大文學家,在「竹林七賢」中最為有名;其他五人為山濤、劉伶、向秀、王戎、阮鹹。這些文人因為反對禮教、蔑視權貴,經常一起在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山水中飲酒清談,故稱「竹林七賢」。嵇康、阮籍生活在魏晉交替的政治動蕩年代。二人均崇尚老莊,不拘禮法,反對禮法名教。
  • 竹林七賢都有誰?嵇康阮籍關係如何?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嵇康嵇康(223-262)三國魏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
  • 嵇康與山濤:竹林七賢魏晉風度,絕交之後仍是知己
    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史稱「竹林七賢」,他們崇尚老莊,研究玄學,信奉清靜無為,追求超然於物,引領了一種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後世稱之為「魏晉風度」。(竹林七賢)「竹林七賢」頗喜雅集,常常聚在一起飲酒、服藥、清談、縱情歌舞、吟詩作賦,彼此志趣相投,交情頗深,其中嵇康與山濤的情誼更是被傳為千古佳話,向來為後世所津津樂道。
  • 同為「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為何阮籍、嵇康最終的結局截然不同
    在這個話題下竹林七賢是怎麼都躲不開的,竹林七賢的兩個代表人物嵇康和阮籍詳細許多人都已經熟知。這兩個人都是狂的代表,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可是這兩個人的結局卻有很大的不同。嵇康死於非命,而阮籍卻壽終正寢,是運氣還是實力?這兩個人的基本事跡我們就不用說了,都是不滿於統治階級統治。可是最後,嵇康命喪街頭,顧日影而彈琴,而阮籍則壽終正寢。兩人的區別到底在哪呢?
  • 竹林七賢之山濤:位列三公卻飽受爭議,嵇康與他絕交
    論及魏晉名士,我們腦海第一時間就想到竹林七賢,說到竹林七賢,腦海便浮現一群寬袖長袍的長鬚男子,他們瀟灑的在竹林聚會,或是飲酒作詩,或是臨風撫琴,或是揮塵談玄。他們蔑視權貴、超然物外,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名士風度。
  • 竹林七賢之山濤:位列三公卻飽受爭議,嵇康與他絕交
    論及魏晉名士,我們腦海第一時間就想到竹林七賢,說到竹林七賢,腦海便浮現一群寬袖長袍的長鬚男子,他們瀟灑的在竹林聚會,或是飲酒作詩,或是臨風撫琴,或是揮塵談玄。山濤見狀,獨自離去,隱居不理世務,在此期間,山濤結交了兩個好朋友,嵇康與阮籍,這三位,便是之後竹林七賢的核心人物。阮籍比山濤小五歲,是魏晉時期著名的音樂家,他性格古怪,為人狂傲。
  • 嵇康被殺,劉伶醉酒,阮籍半夢半醒,竹林七賢七種人生悲劇
    是真正歸隱山林,還是蠅營狗苟身在魏闕心在山林?正始名士之後,魏晉名士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竹林七賢的時代。而身在魏闕心在山林恰如其分地說明了竹林名士們的矛盾心態。他們都背著沉重的心靈十字架,痛苦之中假裝快樂地攜著酒壺,在竹林的彈琴長嘯之中尋找自己的理想國。
  • 嵇康被殺,劉伶醉酒,阮籍半夢半醒,竹林七賢七種人生悲劇
    再加上時間的不可逆轉,青春一去不返,這些讓正始之後的第二代名士們陷入了荒涼,陷入了恐懼,陷入了深刻的悲劇性反思之中。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阮籍的窮途慟哭而返;劉伶的「死便埋我」;阮鹹在院裡公然曬自己的大褲衩;向秀寫《思舊賦》的欲言又止;王戎徹夜不眠算計自己的財產;山濤為朝選官兢兢業業,其實都指向一個悲劇性的主題:人生而追求自由,但人又生而不自由。
  • 竹林七賢新解:山濤與嵇康,喝不完的酒,絕不了的交
    他們因酒而來,為酒而聚,「拖杯玄勝,遠詠老莊」,他們甚至還組織了歷史上第一男子天團——竹林七賢。這個由美男子嵇康、愛哭包阮籍、老大哥山濤、手藝人向秀、喝酒擔當劉伶、音樂擔當阮鹹以及團寵王戎組成的民間社團,常常聚在竹林裡聊天喝大酒,盡情放飛自我。
  • 竹林七賢嵇康:一曲《廣陵》永流傳
    知名度堪比現在TFBOYS的竹林七賢,是魏晉風度的一個縮影,而嵇康走在最前面,是風度中的風度。嵇康,字叔夜,譙郡輊縣(今河南修武縣)人,生於公元223年(魏文帝四年)。由於家世儒學,學風祖傳,少年時代的他便博覽群書無所不會,《世說新語》中這樣形容他: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但是他卻視帥氣為糞土從不在意自己的外表。
  •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的詩歌風格及形成原因
    導語:建安時期之後,魏晉文學迎來了第二個高峰期-----正始時期,如果說建安文學的代表詩人是三曹的話,那么正始文學的代表詩人就是竹林七賢。而其中,阮籍與嵇康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是最高的。正始時期還提出了神貌、風姿等概念,這些概念的提出表明了文人對於神的追求,不僅在文學創作中,在繪畫等方面也要類似的傾向。這些跡象說明,古代文學的美學追求進入了新的高度。阮籍的文學創作阮籍為人放蕩不羈,對司馬氏的拉攏利用持敷衍態度,但內心卻十分憤怒。
  • 竹林七賢-山濤,山巨源位列三公,卻清貧而終
    山濤,字巨源。河內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一。山濤早年喪親,家中貧困。少年時即有器量,卓爾不群。與名士嵇康、呂安為友,後又遇阮籍,成為竹林之交,幾人志趣契合,為莫逆之交。嵇康臨死前曾對兒子嵇紹說:「有巨源在,你就不會孤獨無靠了。」
  • 竹林七賢中與嵇康、阮籍一樣,具放誕行為的,要數阮鹹與劉伶二人
    後人所稱道的「竹林七賢」,其實境界各有不同。七賢當中,與嵇康、阮籍一樣最具放誕行為的,要數阮鹹與劉伶二人了。阮威本是一個精通音律的音樂家,後世有一種同其名的樂器,即為他所發明。更根本的是,他很具有名士的精神本質。他能任自然而越名教,體亮心達,當時仰慕他的,不只是山濤一人。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山濤篇
    飲酒至八鬥方醉那位曾經舉薦阮鹹的山濤山巨源,正是嵇康的好友。山濤年輕時常與嵇康、阮籍等人在山林中清遊,後來卻出仕輔佐了司馬氏,甚至向司馬氏舉薦原先交遊的好友,這便有了嵇康憤然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的故事。
  • 竹林七賢與嵇康
    當中「竹林七賢」最著名,他們飲酒彈琴,行為放浪,而嵇康更是標誌性人物。世人所稱的「竹林七賢」為: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他們不想受世俗所拘,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
  • 不拘一格的風流名士,誰敢與竹林七賢爭鋒——山濤、王戎篇
    竹林七賢以一己之力,讓那個極具黑暗和紛爭的時代,多了幾分遊戲人間的灑脫,幾分快意恩仇的恣意,但細究起來,雖然竹林七賢被後世統一貼上了:「放浪形骸,輕蔑禮法,終身不如仕」的標籤,七個人的人生態度卻不盡相同。這也是本篇為何將山濤、王戎放在一起的原因。
  • 「竹林七賢」到底怪在哪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 山濤,竹林七賢裡的「老大」
    今人所畫的《竹林七賢圖》。   魏晉時期,山濤、嵇康、阮籍、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7人,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吟詩作賦,他們蔑視禮法,崇尚放達,世人稱為「竹林七賢」。在這七賢之中,山濤被尊為「老大」,這不僅因為他在7人中最年長,更因為他的風神氣度無人能比。
  • 阮籍和嵇康貴為竹林七賢貴,下場卻差很多,從回絕信可看出端倪!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出過非常多有著鋼筋血骨的好男兒,這些男兒有的是對外抗敵,有的是在我們國內對著自己的對手非常的堅決,今天要提到的就是對對手十分堅決的嵇康,另一位則是嵇康的好朋友阮籍,這兩個人的才華相當,不過所擅長的範圍都是不同的,就比如說嵇康的風骨卓然,他所寫下的詩詞都是非常堅決的,而阮籍待人處物就是比較委婉的,但是又可達到自己的目的,非常的巧妙
  • 「將進酒Bar」竹林七賢之嵇康阮籍:魏晉風骨,在逃離中相遇
    他們具有的自信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被稱為「魏晉風度」,這群人被稱作「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雕像。來源:網絡公元247年(魏正始八年),夜半,一男子夢中驚醒踢被而起,對著寢室同事說了句,「還睡什麼?趕緊溜吧!」頃刻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