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山濤,山巨源位列三公,卻清貧而終

2020-08-28 偉哥講歷史

山濤,字巨源。河內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一。

山濤早年喪親,家中貧困。少年時即有器量,卓爾不群。喜好《莊子》、《老子》,常隱居鄉裡,掩蓋自己的志向才能。與名士嵇康、呂安為友,後又遇阮籍,成為竹林之交,幾人志趣契合,為莫逆之交。嵇康臨死前曾對兒子嵇紹說:「有巨源在,你就不會孤獨無靠了。」


與嵇康不同,山濤有做官為政的志向,但因看破司馬家族的用意遂歸隱不問世事。山濤四十歲時才入仕途,最初擔任河內郡裡的主簿、功曹及上計掾。後被舉為孝廉,又被州裡徵辟為河南從事。

山濤為官時頗受重用,為官清廉又治理有方。武帝加山濤為奉車都尉,晉爵為新沓伯。羊祜執政時,有人要陷害裴秀,山濤厲言正色保護裴秀,因此不合權臣之意,出任冀州刺史,加寧遠將軍。冀州風俗鄙薄,無推賢薦才之風。山濤鑑別選拔隱逸之士,查訪賢人,表彰或任命三十多人,都顯名於當世。山濤因此受到百姓士人的仰慕推崇,當地風俗也為之改變。


山濤在選拔人才方面有著獨特的智慧,山濤任選職多年,每逢官位有缺,總選幾位備用的人,看到詔旨傾向於某一人,然後才明言上奏,有人認為是山濤憑自己的意願用人。於是在司馬炎面前說山濤的不是,所以司馬炎親手寫詔告誡山濤說:「用人的標準是有才,不遺漏疏遠孤賤而有才的人,教化才能遍行於天下。」而山濤還是照樣行事,一年以後,眾人的意見才平息。山濤所薦拔上奏的人物,列名成冊,當時稱為《山公啟事》。 他前後選舉百官都選賢用能,只有用陸亮,是司馬炎詔命所任用的,與山濤意見不一,山濤爭辯而司馬炎不聽。陸亮不久也因為貪汙受賄而被罷免。


太康三年(282年),武帝下詔,升授山濤為司徒,位列三公。太康四年(283年),山濤去世,終年七十九歲。司馬炎下詔賜棺木朝服各一具、衣一套、錢五十萬、布百匹,以供喪事之用,策命追贈司徒的蠟印紫綬、侍中的貂蟬及新沓伯的蠟印青朱綬,以太牢禮儀祭祀,賜諡號「康」。山濤將要下葬時,司馬炎又賜錢四十萬、布百匹。司徒左長史範晷等上奏說:「山濤舊宅第僅有屋十間,但子孫眾多,容納不下。」司馬炎於是為山濤家建了住宅。


山濤的妻子韓氏,和山濤的感情一直非常好。山濤做官之前,家徒四壁,但韓氏從來沒有怨言。山濤與妻子韓氏感情很好,也一直沒有納妾。當時,山濤和名士嵇康、阮籍一見面,就情投意合,好得像一個人。韓氏覺得山濤和這兩位的交往超出了尋常的友誼之情,後來有一天,嵇康和阮籍又來了,韓氏就勸山濤將兩個人留下來住宿,並給他們準備了好酒好肉。然後,韓氏不但把自己家的牆鑽穿了,還一直看到天亮時分。


後來,山濤問起韓氏的觀看感受,韓氏坦直地對他說:「你呀,才智情趣比他們差遠了!不過以你的見識與氣度和他們交朋友,還差不多!」山濤大約有點吃醋,聽到這話總算找到一點自尊,就說:「是啊,是啊,他們也總認為我的氣度勝過他們啊!」

下期將為大家介紹竹林七賢中的不羈詩人-阮籍,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竹林七賢之山濤:位列三公卻飽受爭議,嵇康與他絕交
    論及魏晉名士,我們腦海第一時間就想到竹林七賢,說到竹林七賢,腦海便浮現一群寬袖長袍的長鬚男子,他們瀟灑的在竹林聚會,或是飲酒作詩,或是臨風撫琴,或是揮塵談玄。他們蔑視權貴、超然物外,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名士風度。
  • 竹林七賢之山濤:位列三公卻飽受爭議,嵇康與他絕交
    論及魏晉名士,我們腦海第一時間就想到竹林七賢,說到竹林七賢,腦海便浮現一群寬袖長袍的長鬚男子,他們瀟灑的在竹林聚會,或是飲酒作詩,或是臨風撫琴,或是揮塵談玄。位列三公,飽受爭議司馬懿政變後沒過多久便去世了, 由他的兒子司馬師掌權,司馬師任命山濤為郎中,後又任其為王昶的從事中郎。司馬師對山濤期許甚高,對於他的投奔也非常高興,畢竟名士投奔,能夠證明司馬家人心所向。
  • 「竹林七賢」裡嵇康和山巨源真的絕交了嗎?
    [摘要]「竹林七賢」除了共同的哲學旨趣、生活愛好,還有相似的政治態度。他們貴自然,任放誕,蔑視禮法和權威,拒絕和當權者合作。但是,這樣的協同並不是貫於終始。魏少帝齊王芳正始末年,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祖尚老莊,相攜遊於河南山陰,喝酒、縱歌、賦詩,放浪形骸,肆意酣暢,號稱「竹林七賢」。山濤最為年長,是隊伍的組織聯絡者。阮籍和嵇康最為知名,是隊伍的精神領袖。
  • 夜空下的山巨源——竹林七賢絕交書的背後
    世人都知竹林七賢之瀟灑曠然。世人都知嵇康一生孤傲孑然,慷慨就義。可有有誰知那份傳世絕交書背後的辛酸。儘管山濤清楚地知道嵇康極度厭惡司馬昭及時下的政治風氣,但還是在被調任為大將軍之後薦舉他來代替自己的原職。最終盼來的回信竟然是明晃晃的廖狂字跡「與山巨源絕交書」。山濤,山巨源,竹林七賢之一。
  • 從竹林七賢到朝廷三公,山濤卻說:我的人生沒太多有意思的故事
    原創 手揮五弦 時拾史事東晉文人孫綽對西晉名士山濤很有成見,認為山濤官員不像官員,隱士不像隱士,兩頭不靠不倫不類。這一評價似乎不大公允,有故意黑山濤的嫌疑。其實山濤前半生隱居,躋身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賢;後半生出仕,最後官拜司徒,也是位極人臣。
  • 不拘一格的風流名士,誰敢與竹林七賢爭鋒——山濤、王戎篇
    竹林七賢以一己之力,讓那個極具黑暗和紛爭的時代,多了幾分遊戲人間的灑脫,幾分快意恩仇的恣意,但細究起來,雖然竹林七賢被後世統一貼上了:「放浪形骸,輕蔑禮法,終身不如仕」的標籤,七個人的人生態度卻不盡相同。這也是本篇為何將山濤、王戎放在一起的原因。
  • 嵇康與山濤:竹林七賢魏晉風度,絕交之後仍是知己
    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史稱「竹林七賢」,他們崇尚老莊,研究玄學,信奉清靜無為,追求超然於物,引領了一種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後世稱之為「魏晉風度」。(竹林七賢)「竹林七賢」頗喜雅集,常常聚在一起飲酒、服藥、清談、縱情歌舞、吟詩作賦,彼此志趣相投,交情頗深,其中嵇康與山濤的情誼更是被傳為千古佳話,向來為後世所津津樂道。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山濤篇
    山濤年輕時常與嵇康、阮籍等人在山林中清遊,後來卻出仕輔佐了司馬氏,甚至向司馬氏舉薦原先交遊的好友,這便有了嵇康憤然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的故事。為司馬氏出謀劃策是否是衡量一個人賢德與否的標準,這只能說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說法,但山濤本人始終秉持中正的人品態度,因此嵇康雖然因拒絕做官而寫信與他絕交,但在被處斬前卻只放心將年幼的兒子託付給山濤撫養;而山濤也的確沒有辜負他的託付。在竹林七賢中,山濤的飲酒是最有自制力的,他清正孤高,但並不像其他名士一樣行為放誕不拘。
  • 山濤,竹林七賢裡的「老大」
    今人所畫的《竹林七賢圖》。   魏晉時期,山濤、嵇康、阮籍、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7人,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吟詩作賦,他們蔑視禮法,崇尚放達,世人稱為「竹林七賢」。在這七賢之中,山濤被尊為「老大」,這不僅因為他在7人中最年長,更因為他的風神氣度無人能比。
  • 《竹林七賢是一群什麼樣的Boy》
    竹林七賢在魏晉的地位相當於如今的第一偶像男子天團。建安七子在他們面前都要屈居第二。他們是一群真性情,無視禮教,追尋自我的風流之人。山濤少年成名,《晉書·山濤傳》上記載他「少有器量,介然不群」,顏值更不必多說,大名士裴楷形容山濤「見山巨源(山濤),如登山臨下,幽然深遠」。有見識主要體現在政治上。
  • 竹林七賢:山濤其實是優秀人才
    竹林七賢:山濤其實是優秀人才   山濤字巨源,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入仕三十餘年,官至司徒,位極人臣,《晉書》和《世說新語》記載:山濤在選人用人上眼光精準、堪稱一流,在為人處世上清廉節儉、謹慎低調,當時的皇帝稱他「道德為世模表」。
  • 與洛陽有關的100個歷史名人系列之二十六:山濤
    三國曹魏及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與嵇康、呂安為友,後又遇阮籍,常在洛陽一帶竹林中交遊,志趣契合,為莫逆之交,成為「竹林七賢」之一。武帝因山濤清貧儉約,無法供養家人,特別供給每日膳食,加賜床帳被褥。禮遇厚重,當時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 竹林七賢一些有意思的事
    嵇康嵇康,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對朋友是很友善的。同為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曾說: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但有時對朋友也毫不客氣。竹林七賢的山濤離開選官(尚書吏部郎)之職時,舉薦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作一篇名傳千古的散文《與山巨源(山濤字)絕交書》。鍾會撰寫完《四本論》時,想求嵇康一見,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於戶外遙擲,便回怠走」,可見多怕嵇康。
  • 竹林七賢新解:山濤與嵇康,喝不完的酒,絕不了的交
    他們因酒而來,為酒而聚,「拖杯玄勝,遠詠老莊」,他們甚至還組織了歷史上第一男子天團——竹林七賢。這個由美男子嵇康、愛哭包阮籍、老大哥山濤、手藝人向秀、喝酒擔當劉伶、音樂擔當阮鹹以及團寵王戎組成的民間社團,常常聚在竹林裡聊天喝大酒,盡情放飛自我。
  • 串一串竹林七賢,這些狂人到底賢在哪裡?阮籍、嵇康、還是山濤?
    竹林七賢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至於竹林七賢的名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叫竹林七賢,這個問題在此不討論了,有興趣的可以搜索看一下陳寅恪先生的相關論文。在此只訴說一下我心中的這七位「賢人」。
  • 古玩中的「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的合稱。也是歷代文人所推崇的偶像,以竹林七賢為題材的古玩數量亦不在少數。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後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並成為其政權的心腹。在文章創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透過比興、寄託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 他是竹林七賢之一,卻因嵇康的一封信而被世人誤解
    說到竹林七賢,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嵇康。一曲廣陵散,千古肝腸斷。嵇康確實是那個時期最閃亮的星之一,誰也無法否定。可有這麼一個人,他卻因為嵇康的一封信而遭到世人的誤解,他就是——山濤。山濤,字巨源,時人稱之為山巨源。他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對他的評價是:「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 氣節高下立判,才能等量齊觀,竹林七賢的名士傳奇
    中國現在有竹林七賢這樣的人物嗎?有人說沒有。但我說一定有。只是他們肯定沒有竹林七賢當時在社會上的知名度,更沒有蔑視禮教,狂放不羈的性格。因為,中國社會現在似乎沒有了這樣的土壤。其實,所謂的名士之風只是表面現象,從古至今,判斷中國文人品行高下的重要標準是氣節。
  • 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中哪位才子活的最長壽?
    說起「竹林七賢」,可謂是歷史上最「由性」的一群人.無論是古時候,就是現代社會,都是絕對的「另類」,但是,就是這一群「另類」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人,卻是魏晉那個時代裡最引人注目的幾顆亮星。在竹林中,他們一邊無所顧忌地飲酒,一邊引領了整個時代文學;一邊放任性情地吟詩,成就思想史上更高層次的突破。竹林七賢最年長的是山濤,今天就給各位說說山濤的人生經歷。山濤:字巨源,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一。山濤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
  • 朋克主義的中國先驅:狂放任性的竹林七賢
    《晉書·嵇康傳》載:「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這是關於「竹林七賢」的正史記載。嵇康為世人所熟知的作品,除了他的《養生論》和《廣陵散》,還有一封名傳千古的絕交信,那就是《與山巨源絕交書》,標題中的「山巨源」,就是竹林七賢中的另一位核心人物,山濤。